1994:菜农逆袭 第161节

  昨天做的鲫鱼汤被二姐嫌弃油脂多,高低得再试一次。

  鱼获被他倒了出来,除了大板鲫,还有不少小鲫鱼,一条黄鳝,几条泥鳅,五六只小龙虾。

  易龙问道:“舅舅,小龙虾还要不要?”

  陈家志想了想,家里还有一些,便说道:“留着吧。”

  “怎么吃啊?”

  “交给你一个任务,下午把虾尾巴壳给剥了,只要虾尾上的肉,虾头和钳子都不要,晚上我回来弄,虾尾裹了面粉,再稍微炸一下,吃起来贼香。”

  “要得。”易龙只是听了就有点嘴馋,“就是为什么要晚上?”

  “白天要去医院。”

  “要得嘛。”

  不管是小龙虾,还是基围虾,只要是需要剥壳的东西陈家志都嫌麻烦。

  但前世也没少弄小龙虾来吃,不管是在花城,还是老家,小龙虾都挺泛滥,每年夏天都能搞不少。

  他小时候老爹也经常去弄,弄回来后,老娘就只要虾尾巴上那一点点肉,一点壳都没有,裹点面粉,再少用点油炸,好吃极了。

  就是处理起来麻烦,一桶小龙虾,最后做出来的成品可能只有一小盘。

  其它做法,陈家志也会,但他觉得吃起来没意思。

  说着话,又到了第二个地笼,同样的收获满满。

  这年代的野生资源比不上80年代,但相对还是很丰富的。

  “舅舅,我端不起来,太重了!”

  陈家志回头一看,连着收完了五个地笼,菜筐居然铺了有近三分之一高。

  “我来,你拿地笼。”

  “好。”

  菜筐浮在水面上,陈家志接过来后,也用了老鼻子劲,才一把端出水面。

  顿时,筐底就开始漏水,筐里也有鱼在活蹦乱跳,有两条命大,直接崩了出去。

  陈家志找了个小坎,爬了上去,才端着筐回了车上,裤子都湿透了。

  黑夜已经不够黑,阻挡不住黎明的冲刺,两人快到菜场时,已能看见房子的形状。

  突然想着,老家的信也该到了许久了吧。

  还得给家里再报个喜。

  打电话让人带个消息就行,知道是孙子,再加上他写的信,老爹老娘自然会急了。

  回家换了衣服,陈家志又来到了坝子里。

  易龙去灶房拿了桶在分拣鱼虾,他便又去帮忙。

  过了一会儿,做好早饭的易定干也出来看了看,见两人又搞了这么多鱼虾回来,其中还有两三条大板鲫,不由一乐。

  “不错,不错,家志,小龙,先洗手来吃早饭吧,吃完饭再弄。”

  其他菜农也陆续起床,也看到了放在坝子边缘的水桶和瓷盆,纷纷上前去打量。

  陈家志和易龙端了碗哨子面坐在门口,不时和人搭话几句,易龙那嘴角都快翘天上去了,一碗肉沫哨子面被他吃成了山珍海味的感觉。

  吃了面,陈家志又回了屋,拿了白布,又拿出昨晚泡菜心芥兰种子的盆和桶,捞出来准备催芽。

  夏季高温高湿,催芽可减少种子腐烂风险,提高出苗率,冬季催芽则是为了缩短出苗时间。

  嫌麻烦也可以直接播。

  只是陈家志已经形成作息本能了,去卖菜前泡种子,回来后捞种子,久了不催芽就感觉心里不踏实。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播种都做不好,收获要从何而来啊!

  做好催芽后,陈家志把打理鱼虾的活都一股脑的交给了易龙,才又赶紧去地里。

  三组菜工早都已上工。

  菜心、芥菜和芥兰都告一段落,只有2.3亩豇豆可摘,但后续的菜心苗也在快速成长很快就能接上。

  快速扫了一遍地里的情况,该做什么工作就都心里有数了。

  首先是打药,他没法盯着兑药,只能多强调了两次用量和方法。

  其次是没追肥的继续追肥。

  最后是趁菜少,把地里的杂活都追一下,比如说杂草、水沟清理、搭小拱棚……

  等他说完,敖德海才问道:“老板,丝瓜藤蔓要枯萎了,种子要不要收了?”

  “丝瓜等我回来弄吧,有些做了特殊标记,你可能不清楚。”陈家志沉吟道:“苦瓜的藤蔓和架子可以先清除了。”

  “好。”

  “那地里的事先交给你们了,我得去医院了。”

  “志哥,你就放心去吧,地里都有我们呢。”

  产妇生产后只能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医院都能买得到,陈家志便什么也没带。

  到了房间后,李秀气色好了许多,和二姐正在小声笑着聊天,旁边小家伙睡得正香。

  李秀看到了他,“家志,你今天不是要考试吗,怎么这会儿来了?”

  陈家志:“二姐没休息,我来换她,考试下次再去。”

  陈家芳:“不用不用,你先去考试吧,你考完再来换我,或者是黄娟来也行。”

  “……”陈家志有点懵。

  李秀又问道:“家志,你给儿子取名字没?”

  陈家志笑了笑,说:“豆豆怎么样,先这样叫着,也不是大名,大名爸他会取。”

  “豆豆…”

  李秀嘀咕了句,又低头看了看孩子,最终点了点头,又催促道:“那你赶紧去考试吧,时间应该还来得及吧?”

  “你就不担心我考不过吗?”

  “你没问题的。”

  陈家芳也说:“去吧,去吧,好好考,这里有我呢。”

  “……”

  又聊了两句,陈家志才赶往考场,有惊无险赶上了,正常发挥,一把通过了考试。

  …

  日子又过了两天。

  李秀出了院,回了菜场,状态恢复得不错。

  陈家志的日收入降到了低谷,一天400元左右。

  他却依然乐呵呵的,除了家里添丁,母子平安外,也因为客户们的表现。

  明明没叶菜了。

  但老吴、卷毛、377等常客在市场转悠时,都会来他这里寒暄两句。

  说是寒暄,其实更多是诉苦。

  这段时间陈家志没菜了,只能去外面买,反而更能体现出他的优势。

  出问题最多的就是烂菜。

  有些是受雨水影响,还有些菜农为了增加重量会给菜淋水,湿度大,又装得重,拿回去一翻,底下的菜全腐烂了。

  相比之下,陈家志采取了晚收、定重、轻装等措施,还有铁指甲这类小工具,在保护菜上不留遗力,拿回去即使常温放到晚上,也不会烂。

  高下立分。

  一个个都想再次拿他的叶菜。

  陈家志业没想到断菜还有这等好处,但又很合理。

  现在的冷藏设施太少,一般菜农的保护意识也弱,出现这样的问题并不奇怪。

  只是很快又发生了一件让他瞠目结舌的事。

  27日中午,陈家志和往常一样吃饭听新闻,一条粤语快讯让他睁大了眼。

  香江出事了,农残致死两人。

第160章 想念陈菜心的第N天

  听到香江出现农残致死事件,陈家志心里一咯噔,洪安洪彪这段时间应该没往香江送货吧?

  他也不能保证洪彪等人不会从外面拿货。

  毕竟在回归前,往香江走水蔬菜的利润真的很高。

  易定干注意到了他的异样。

  “家志,怎么了?”

  陈家志沉吟道:“香江出现了农残中毒事件,死了人,易哥,你菜还有多久出来?”

  “一周左右。”

  “控制用药吧,最近应该影响不小。”

  “我又没违规。”

  “用量多了总归不好。”

  “不用控制不住病虫害啊,你以为都像你家大业大,我这次把前面赚的钱都投了进去,遭虫了,那就全完了。”

  陈家芳和易龙都在一旁听着,没有搭话,但从表情看,陈家芳显然认同易定干。

  饭后,李明坤和郭满仓也得知了香江蔬菜农残中毒事件,颇为头疼。

  但也没有调整的意思,想必这也能代表广大菜农的态度。

  这关口,哪能轻易减少农药用量呢。

  陈家志也没辙,三人把全部身家都投了进去,多说无益,只能回了屋里。

  房间里多了张婴儿床,竹编篮筐、实木木架,还带了有蚊帐。

  小豆豆睡得正香。

  李秀也在,刚吃完二姐准备的月子餐,准备把碗送过去,陈家志见状接过碗送到灶房,才又回来补觉。

  风扇吹得呼呼作响,热得慌,心里也不平静。

  还是过于冒险了。

  不该参与走水,如果洪彪等人出事,他也有可能会受影响。

首节上一节161/33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