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菜农逆袭 第157节

  陈家志和易龙挨着钓了一圈后,才意犹未尽的停了下来。

  “舅舅,你钓了多少?”

  “竹篓装了一半多点。”

  易龙凑过来,看了看陈家志的竹篓,“我没你多,只装了一小半,好多用手抓没抓住。”

  陈家志笑了笑,说道:“也不少了,下回你把烧火钳带上,用那个来夹,比用手抓好用。”

  易龙:“舅舅,要不再钓一会儿,刚才有些地方还没看到。”

  “算了,11点了,时间也不早了,回去歇一下差不多得去卖菜了,卖完菜再回来收地笼。”

  这一晚上,收获不少,两人都玩得很尽兴。

  到家里后,陈家志让易龙拿来桶,把黄鳝倒桶里后,用台秤称了一下。

  两人一共钓了12斤黄鳝。

  有不少大货,陈家志感觉在石头缝里的黄鳝会大上许多。

  把黄鳝养好后,敖德海几人也挑着菜回来了,又紧跟着称重。

  等黑娃来了后,不理会其哭丧着的一张脸,陈家志给其装了两百斤芥兰,便又和易龙去往市场卖菜。

  易龙的动作也利落了不少,装菜很迅速。

  陈家志知道他在想什么,想早点回去收地笼,其实他也想。

  今天少了芥菜,市场上一共30件菜,加上洪安的200斤芥兰,总收入2400多块。

  但感觉还没有小小的地笼有吸引力。

第156章 尽兴

  哒哒哒~

  凌晨三点半左右,正是夜深人静时,一辆三轮车停在了道路边。

  易龙迫不及待的下了车:“舅舅,拿什么装鱼啊?”

  “拿塑料筐。”

  “哦,那你拿,我先去看看。”

  这小子也不怕黑,一个人就往放地笼的水沟里跑,等陈家志到时,他已经卷起裤脚下了水,水不深不浅,刚过易龙膝盖。

  “舅舅,有鱼有泥鳅,快来。”

  陈家志也卷起裤脚下了水,“你拿着塑料筐,我来倒鱼。”

  易龙一脸期待:“好,我拿着,舅舅,你快把鱼倒出来。”

  陈家志拿起第一个地笼,解开拴着的绳子,把口放进菜筐里,然后把鱼获都倒了出来。

  鲫鱼、泥鳅、黄鳝、螃蟹、小龙虾……

  收获不少,还都是鲜活的,尤其是几只小龙虾,摇摆着大钳子想夹人。

  “都留着。”

  “嗯。”

  然后又是第二笼,同样有斩获,其中一条大板鲫金黄金黄的,可能有七八两重。

  看得陈家志两眼放光,这鲫鱼熬汤下奶啊!

  前世李秀就是缺营养,儿子出生时和猴子似的,又缺奶水,只能很早就开始吃粥吃面条。

  “这鲫鱼好!”

  “舅舅,还有三个地笼呢!”

  易龙也很兴奋,两只手抱着筐上了岸又往前面一个点走。

  “你看着路。”

  陈家志提醒道,用头灯照着脚下,稻田里时而有田鸡蹦来蹦去,才耙过田的水田泥面上更是匍匐着一个个田螺。

  有点嘴馋了。

  “舅舅,你快点。”

  第三个地笼在一棵树下,陈家志提起后,就感觉里面有货,动静不小。

  “鲫鱼,又是鲫鱼!”

  “还有黄鳝,好大的黄鳝!”

  易龙连连惊呼,陈家志也感觉有点运气爆棚了。

  这一笼鱼获倒出来后,又多了两条大板鲫,还有一条足有半斤重的黄鳝!

  莫非他还拥有打野的潜质?

  前世也经常逮鱼摸虾,何曾有过这样的运气!

  重生回来的前一天,他还和易定干去逮了鱼,结果一晚上只搞到四条像样的鲫鱼。

  但现在大板鲫就是三条了,更别说还有小鲫鱼、泥鳅、虾蟹、黄鳝~

  卧槽,有点过瘾啊!

  这好像比卖菜有意思多了。

  清理完第三笼,塑料筐底部已铺满了各种鱼获,两人又赶着去找第四个地笼。

  这一笼没那么多收获,但也有七八只小龙虾,几条泥鳅和小鲫鱼。

  最后一笼又好了一些,有两条黄鳝,和一条三指宽的鲫鱼,其它的小鱼小虾也不少。

  “走走走,赶紧回去处理一下。”

  “全部都要吗?”

  “都要,筐给我吧,小鱼小虾拿来油炸,给你爸下酒,也可以当零嘴吃。”

  陈家志接过菜筐,又走了两百来米,才到了车上,这会儿夜里很安静,两人却兴致高昂。

  到了家后,也没睡,而是拿出桶和盆,给鱼虾蟹分了类。

  鲫鱼、泥鳅、黄鳝放一起,小鱼小虾放一起,小龙虾和螃蟹放一起。

  先挑了一些有活力的,拿桶和盆接了水养起来。

  陈家志又拿了剪刀和割菜用的小刀,打算把其余的处理下,早上再熬个鳝鱼粥。

  “小龙,困了没,困了就去睡觉,我一个人慢慢杀也行。”

  “我不困,和你一起杀鱼。”

  “可以哦,小伙子,精神头很足。”

  “哈哈,要是让小虎知道了,还不得羡慕死,果然呀,还是得跟着舅舅才好玩,我爸啥都不带着我,帮他干活还嫌弃这,嫌弃那。”

  “你小声点……”

  黄鳝、泥鳅、鳝鱼,两人带着头灯,在水泥坝边缘一条一条的开膛破肚。

  期间陈家志又拿了几条鳝鱼去灶房,洗净斩小段,然后淘米熬粥。

  鳝鱼营养丰富,熬粥后最适合孕妇食用,不论是备孕、孕期,还是产后,都能补充营养。

  天才微亮时,粥就熬好了,陈家志打算用菜盆盛起来晾着。

  还没乘好呢,陈家芳就推开了后门,讶然道:“这么早就做好饭了?”

  陈家志点头道:“嗯,熬的鳝鱼粥,烫得很,先凉一凉,等会儿才好吃。”

  “还真让你们逮着了,这鳝鱼吃了对李秀好,粥看着也不错,手艺可以呀,家志。”

  陈家芳越看越稀奇,连连称赞,等陈家志盛好粥后她才想起问易龙去哪儿了。

  “小龙还在前面坝子里杀鱼,昨晚逮了不少鱼,有些小鲫鱼处理下,先和河虾一起油炸了。”

  陈家芳说:“鲫鱼拿来熬汤呢,下奶!”

  陈家志笑道:“有,养着呢,还有三条大板鲫,还有泥鳅,李秀一个人不可能吃得完。”

  把鳝鱼粥放在桌子上后,陈家志和陈家芳都去了前门。

  易龙身边已经围了三个人,易定干也在,在一起议论纷纷。

  “这收获不小啊!”

  “瞧瞧这大板鲫,这颜色,这身板,不论拿来红烧,还是熬汤,都是一绝!”

  “老易,上次你和家志去摸鱼,也没这么多收获吧。”

  “差远了,我记得才四条鱼。”

  “小龙,你们在哪里逮的?”

  易龙一手鱼腥味,却感觉很有劲,乐呵呵的说:“舅舅带我去的,你们问他吧,他出来了。”

  陈家志走了过来,又跟着继续杀鱼,易定干连忙问他在哪儿弄的。

  早知道他也跟着去了,昨晚下棋上头了,又想起上次鱼获不佳,就没有出去。

  结果收获这么多,此刻心里那个后悔啊。

  他越急,陈家志就越不说,“你别光在这看啊,来帮忙杀鱼!”

  “没意思。”易定干摆了摆手:“不说算了,我去地里看看,昨天下了一上午雨,不知道能不能挖地了。”

  陈家志问:“地还没整完呢?”

  “还有一点噢。”易定干说道:“你以为都像你一样,有旋耕机啊,一锄一锄的挖,辛苦着呢。”

  “我机器房旁边棚子里呢,想用就拿去用呗。”

  “别,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软,不知道哪天就不知不觉的陷进去了,我要用会自己买。”

  “行,那等会儿的鳝鱼粥也别吃了,中午做红烧鳝鱼和红烧泥鳅,你也别吃了。”

  易定干:“这不一样,小龙也去了,我吃我儿子的,天经地义。”

  “……”

  一会儿功夫,地方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抹淡淡的橙黄色,云朵也被染上了柔和的色彩。

  菜农们相继起床,都陆续看到了陈家志和易龙昨晚的收获,都很惊奇。

  番禺虽说是鱼米之乡,但菜农们其实很少出去摸鱼逮虾,顶多在菜场的两个水塘里钓鱼。

  像陈家志这样的大丰收实在是很难得。

  鱼虾要想做好吃,费油费调料,但都知道陈家志不差这点钱,出口时便尽都说些好听的话。

  李秀起床出门后,就听到好些称赞的话。

  “你有口福了啊,李秀,家志给你好多黄鳝和鲫鱼回来。”

首节上一节157/33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