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菜农逆袭 第138节

  不一会儿,六个长工,加三个临时工,九个人分成了两组,一组翻耕7-2,一组翻耕8-3,一共两亩地。

  地已经撒了生石灰消了毒,也暴晒了三天,浅耕土壤时锄头只是些许黏土,不怎么影响效率。

  何况有九个人。

  日落黄昏,菜地里满是拉长的影子。

  陈家志一觉醒来,人间忽晚,一看时间,七点半,貌似有点睡过头了。

  没人叫他,没人打扰他,连吃晚饭的动静都没有。

  也确实休息得很好,精神倍儿棒,起床伸了个懒腰,便在桌子上看到了给他留的饭菜。

  一份苦瓜酿肉,一份芥菜蛋汤,一份芥兰炒肉。

  全是苦味菜。

  但他觉得还行。

  在花城,一到夏天,就很容易上火,尤其他们还喜欢吃辣,偶尔多吃点苦味菜利于清热降火。

  吃过晚饭,陈家志才走出家门,天将暗未暗,西边还有残留的晚霞。

  他下意识就看向了自家菜田,工人们没收菜,而是在翻地,还能看到成群的白鹭、鸽子和麻雀在地里觅食。

  便笑了笑。

  队伍里还是有人才。

  又回屋拿了催好芽的种子,这才往菜田里走。

  李秀则带着两条狗在丝瓜地旁边溜达,看到他出门,便也走了过来。

  “家志,你托人找的三轮车师傅刚才来了,运费他要价35元,包含搬运,我同意了,让他凌晨来,不会被坑了吧?”

  “没有,也差不多。”

  “那就好。”

  两人又一前一后的往七号和八号地走,两块地挨得不远。

  “下午德海提前了两个小时带人过来挖地,那时候又热又晒,我让易龙跑腿去买了冰棍回来。”

  “嗯,想得很周到。”

  “丝瓜我看也快留不住了,好多都烂了。”

  “不会一根都没了吧?”

  “还有,你挑的那根瓜也已经在变黄了,其它的也应该能有些种子。”

  “嗯,到时再挑一挑。”

  聊了两句,就到了翻地近前,每个工人的脸上脖子上都带了些盐渍,两只狗往地里一跑,又激起了成群觅食的鸟雀。

  有些土壤晒了晒,干了许多,还有些才翻开,保留着湿润,播种倒也勉强合适。

  地也快翻完了。

  陈家志也跟着加入了进去,翻完地后,又再次和众人说了下如何收菜,收多少。

  分了三组,每组三人。

  敖德海带着赵玉、黄娟收移栽菜心和芥菜,敖德良带赖贵慧、戚永锋收直播菜心。

  三个临时工割芥菜。

  家里只剩几百块现金,李秀便也在地里多呆了会儿,时而看他一厢又一厢的撒种,时而又看看一片又一片的青菜,偶尔一阵凉风吹过,心情更舒畅了。

  播种、浇水、还有盖网~

  播了种后,无论白天黑夜都要盖网,因为夏季鸟多,不盖网,才撒的种子一晚上就得没了大半。

  等忙活了这些后,才又去看了看收菜情况。

  敖德海让他早点回去再休息会儿,陈家志知道他心思细腻,交待了几句后便回了家,又浅睡了两小时。

  再度起床时,一筐又一筐的蔬菜已铺满了小半个院子。

  燥热少了几分,多了夏日夜晚的静谧。

  雇的三轮车也到了,师傅姓曾,穿白色背心,露出有力的胳膊,看样子没少搬货物。

  陈家志和三个男工对菜做了一些简单的分类称重后,才开始装车。

  两辆车装犹有余力。

  众人的心思也各不相同,从一辆自行车拉菜,发展到两辆车装菜,时间似乎也没多久。

  易定干三人默然看着,也只能看着,原来还能帮上忙,现在能帮的忙也越来越少。

  只有易龙颇为兴奋,没有半夜起床的困乏,对去市场卖菜颇为期待。

  一路都很平稳。

  易龙坐在陈家志身旁也很安分,就是看着,看他开车,看珠江夜景,看城市的另一面。

  第一个客户仍然是黑娃儿。

  见他来了两辆车也没有多惊讶,也没有问,很自然的就往两个车上看有哪些菜。

  “陈老板,今天这芥菜总能给我点了吧,还有芥兰,我也要。”

  陈家志看着他的举动,笑了笑,“可以,芥菜给你200斤,芥兰要多少?”

  “芥兰全要了行吗?”

  “也是三块五一斤哈。”

  “价钱没问题。”

  “那行,芥兰也都给你。”

  “好,称重吧。”

  “给你的货都称过了,直接装吧。”

  给黑娃儿的菜都由曾师傅的车装着,一下子就搬空了,他这35元钱也挣得轻松。

  不过没机会了。

  黑娃儿洪安想明晚直接到地里拿菜,理由是他到市场太晚。。

  陈家志自无不可,事实上,他去找洪中也是抱着这个想法。

  洪中也果然很上道。

  “算下账吧,陈老板。”

  “这有什么好算的,都是整数,一共900斤菜,收你3150元。”

  “嘶~陈老板,该你发财啊!”

  洪安一张一张钞票数着,心里有些许不舍,这种菜是真赚钱呐,可惜中叔不同意他们自己搞基地。

  一瞬间就卖了三千多块,易龙的眼睛也看直了,老家一头大肥猪才卖两百来块啊!

  没多久,落在后面的易定干三人也跟了上来,又同路去往市场。

第140章 再创新高

  一靠近市场,车就多了起来。

  等到了市场门口后,坐在陈家志一侧的易龙就看到一群人向他们走了过来。

  “不要挤,不要挤,先到档口。”

  “让一让!”

  只听舅舅一句一句的大喊着,三轮车这才进入了市场。

  货车、三轮车、面包车、自行车、板车和人流交织在一起,还有卖各种吃的~

  但他们这辆车旁的人仿佛更多,太热闹了。

  原来深夜也有这么热闹的地方,原来卖菜是这样的。

  易龙心里倒没有胆怯,只是确实不熟,人又多,下了车后他便站在一旁看着,看大人们是如何卖菜的。

  他爸爸和李明坤、郭满仓两个叔叔也都跟了进来,但都在听舅舅指挥。

  四个人很快就忙了起来。

  舅舅负责算账收钱,爸爸和两个叔叔则称重、装菜,偶尔还得把菜给人装车上,看着好像也不难呐,他怎么可能是来添堵的,便偶尔也开始搭把手。

  也没人教他,偶尔还会训斥他两句。

  无人在意易龙的想法。

  忙起来时,陈家志也会变得很没耐心,因为稍有差错,就很影响效率。

  连着送走了老吴和陈泽,和尚又站到了他面前。

  徐和问道:“你还有芥兰啊?”

  “对,明天有芥兰苗,长度15~18公分,需要多少?”

  “再加30斤芥兰吧。”

  付了今天的395元后,徐和才有些惊讶的走了。

  不仅菜多了,菜的种类也在增加,交了押金后,还能连塑料筐一起带走,怎么感觉买菜更方便了些呢。

  有同样想法的不止他。

  一辆面包车行驶在空旷的大街上,开车的陈泽也在回想,似乎又更顺畅了一些,买菜更快了。

  他每天专程跑一趟,自然也想一次性多买两种菜。

  而现在陈菜农开始兑现承诺了,芥菜、芥兰都开始上市。

  现在他去56号档口,称重都省了,直接固定几筐菜给他,简单省事,质量有保障,更不会少称。

  虽然价格不便宜,但出菜稳定,种类逐渐丰富,买菜程序也在一点一点简化,买菜体验很舒适。

  这让他很自得,干采购也不难嘛!

  陈老板真是个很有想法的人。

  忙起来不知时间流逝,很快就出了汗,陈家志不断写着和计算每一个单子。

  徐和、陈泽认为他简化了程序,其实他觉得还不够。

  比如塑料筐标准大小不一,何况还有竹筐,如果能做到菜筐统一、重量统一,才算是省事。

  更何况后面还有蔬菜分级…

  不过当下目标是做到重量统一,也差不多该去定制专属塑料筐了。

  “陈老板,市里要限价了,你这菜价也该降了!”

  “对对对,价格太高了,我们生意也不好做!”

首节上一节138/33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