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古所、田杰手下的高队长亮了一下证件:“有人报案,这里发现古墓,我们来堪查一下!”
随后,刑侦支队技术大队的队长也亮了一下证件:“还请你们配合!”
指挥部的那几位都懵住了。
市文物局、市公安局,联合办案?
但这只是其次。
关键的是,他们公司的指挥部就在这一块,底下的拆迁队天天推,天天拆,就没发现过什么古墓,这些人来探什么古墓?
包括这会儿再看:一片荒田,除了几道破渠、一堵温室墙,几截电线杆子,哪有什么古墓?
领头的瞪着眼睛瞅了好久:“同志,你们是不是搞错了?”
“有没有搞错,得探过再说!”技术队长收起证件,“同志,希望你们不要妨碍我们办案!”
一句妨碍办案,震得领头的一愣一愣。
他刚要说什么,眼睛又一突。
一个挺俊,大学生一样的年轻人,从包里取出了一方罗盘。
指尖轻轻一捻,罗盘跟个风车似的转。差不多快一分钟,等罗盘和指针停稳,他往左走了几步,又往右几步。
差不多转了一个,林思成停下,看了看大雁塔的塔尖,再回身看看皇子坡,以及终南山下的太平峪。
“图!”
话音将落,赵修能就递了几张图纸,林思成挑出明代的那一张。
乍一看,像是一樽香案,上面又摆了一樽香炉。
“坐空朝满远前高,板仓水朝倒骑龙。顺结前方众水汇,横结穴前水眠弓……”
“地形如凤,巽峰独耸!”林思成一指皇子坡,然后转身,往前一指,“明堂如掌心,富贵斗量金……财聚运贵,官居六品……应该是元墓,往前三十米,就是这里!”
几个安全帽眼睛都瞪圆了:你们到底是公安办案,还是道士送丧?
罗盘都拿出来了?还念经……
怎么感觉,有点像是来找茬的?
确实是来找茬的,当然,肯定有完整的报案记录和出警记录。
至于墓在哪,还不知道,得现找……
也不止几个安全帽,包括高章义(考古队队长)、刑侦队长、乃至随队的几个市文物局的专家,都觉得有些滑稽。
一是先报案,后找墓的这个顺序,感觉多少有那么点不妥当:找不到怎么办?
二是林思成找墓的这个方法:手持风水盘,脚踩七星步,口中还念念有词。
真就跟农村下葬,请风水先生点穴一样……
当然,没人敢吱声。因为不管是陈朋还是何志刚,从昨天到今天早上强调了不止一遍:今天唯林思成马首是瞻。哪怕碰到泡屎,林思成说测一测,他们也先测了再说……
暗忖间,林思成找到穴眼,让赵大赵二下钎。
像根钢管,拇指粗细,底端带钻头,之上半空。
往下一扎,钎尖没入土层。然后扯转绳,“呜呜”的钻。
这里之前就是农田,土质比较松软,钻了十来下,探钎没土至柄。
然后接第二根,但慢了许多,且越来越慢,大致钻了一半,死活转不下去了。
“提!”
林思成吐了一个字,两兄弟提起钻杆。
不用吩咐,三个随队专家围了过来。
但只看了一眼,六只瞳孔“倏”的一缩:这是什么?
这他妈的见了鬼了?
前一截还好:土色泛褐,夹着地膜,玉米根须,摆明是耕土层。
之下是黄土,这是耕土以下的正常地层。
但到第三段,也就是靠近钎尖的部分,土色突然泛白。而到了钎尖的那一部分,却成了灰色的土?
粘在手上再一看,泛白的是石灰浆混合糯米汤,以及细砂、黄土合在一起的三合土,灰的则是青砖粉。
似是不敢置信,三个专家还捻了一点尝了尝,然后,齐齐的转过头,直勾勾的盯着林思成。
这还能是地底下修了一幢房子?
好一阵,三人又回过头:没错,荒田。
低下头再看:也没错,一道残破的水渠,旁边是隆起的田埂,地上还有苞谷的根茬。
别说什么疑似墓葬标本的砖啊、木片,连颗石头都不见。
但林思成就拿着罗盘转了一圈,念了几句经,然顿伸着指头比划了几下,就找到了一座墓?
哦对,陈局还提过,昨天林思成还观过星相,画过风水图……
但是,墓要是都这么好找,还要考古院、考古队做什么?
正觉不可思议,林思成手一挥:“挖!”
随后,“咕碌咕碌咕碌”,挖掘机开了过来。
赵修能拉开提包,取出了香炉、黄纸、红绸、鞭炮,还有一瓶酒。
几个安全帽才反应过来,拦在挖掘机前。
“等会,你们要挖什么?”
“当然是堪挖古墓,提前发掘……”高队长笑咪咪,“也是为了你们好,早点堪完,也省得耽误工期。”
扯寄巴蛋?
你们一堪,是不是得让我们立马停工,是不是耽误的更久?
再说了,石头砖头都不见一块,你说有墓就有墓?
领头的安全帽跳到挖掘机的链轨上:“不行,你们不能挖……”
刑侦队长脸一冷:“同志,你不要妨碍我们办案!”
“到底是谁妨碍谁?你搞清楚,我们是中建……”
安全帽指着刑侦队长冷笑,“想挖也行,让省里给我们下文件!”
我给你下个寄巴……
刑侦队长捏了一来对讲机:“下来!”
话音刚落,“咣啷”一声,两野越野后面的金杯车里,跳下来了八九个小伙。
理着小平头,身形硕,眼神锐利。
“叉过去,控制起来!”
一声令下,几个安全帽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摁到在地。
一片鬼哭狼嚎:“我要告你们……”
刑侦队长哼了一声,又转过身,笑吟吟的看着林思成:“林老师!”
林思成点点头:“开始!”
第167章 给老子封
乌央乌央,又来了五辆车,十七八号人。
市考古所来了,省考古所也来了。
田杰来了,胡铮来了,何志刚也来了。
林思成心无旁骛,有条不紊:烧香,点纸,挂绸。
拜了三拜,把香插进香炉时,林思成看着挖掘机司机:
“师傅,长宽五米,先挖一米五深,露出三合土再慢慢往下挖……注意,要从中间往外扩,挖机不能下坑,更不能挖破墓室的砖顶!”
“领导你放心,干了三十年了!”老师傅拍着胸口,“你地上平放一根烟,我都能给你用抓斗夹起来!”
“那就好!”
林思成笑了笑,让开位置。
赵修能点燃鞭炮,扔到了挂红竖龙(墓心顶上插的标杆)的位置。
随着霹雳啪啦的炸响,挂红的挖斗往下一扎。再一挖,就是半米左右的坑。
连着挖了三四下,差不多挖了一个一米三四的坑,又往四周扩。
田杰来的时候又带了两辆,换了平齿斗,一下一下的刨着的浮土。
渐渐的,三合土裸露出来,再往下挖一米左右,慢慢露出券形的墓顶。
一群人面面相觑:林思成说这里有墓,然后就挖出了墓?
林思成说长宽五米,挖出来的墓室大小就二十来个平方?
关键的是,他坚的那根龙棍:他说那儿是墓心,等挖开,就那儿的墓顶最高?
怎么算的,就靠罗盘?
干文物都知道,风水学在考古、乃至盗墓活动确实有用。但再有用,也不能有用到这个程度。
惊愕间,林思成让挖掘机停下,拿出罗盘围着墓顶转了两圈。然后往北一指:“坐南朝北,墓道九尺……
师傅,保险点吧,你沿着墓顶北沿往北后退五米,再往下挖。左右宽两米,深一米五,然后浅浅的刨……”
师傅应了一声,倒着挖掘机。
何志刚、田杰、胡铮一起走了过来。
田杰瞅了瞅:“这是什么墓,墓道这么短?”
“元代的斜坡底竖穴墓道土洞墓!”
名字有点长,但几人都理解:大致就是先挖墓坑,坑中砌墓室,最后再修墓道。
墓道很短,坡度很大。
但他们不理解的是,林思成所说的:元墓?
像眼前的这种券形砖墓,宋代就有,一直到民国时都在用。那林思成为什么就这么肯定?
但他找墓的手段过于诡异,谁敢没敢吱声。
又挖了十来铲,墓道还没挖出来,“咣当”的一声。师傅下了一跳,再没敢动铲。
一群人跟着林思成跑了过去。
是一块石碑,约摸半米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