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第153节

  林思成没说话,只是点了一下头,又拆开布。

  然后,眼睛“噌”的一亮:唐代金银平脱凤纹方镜?

  东西绝对够真,也不用猜:大唐宫廷御器,而且是已失传的金银平脱技艺。

  如果对比一下,工艺水平比他上次在钟楼买的那件仿品要高的高的高。

  而且器形够大,还是极为少见的方型镜。只说黑市价格,三十八万,不算贵。

  所谓投石问路,不管贵贱,东西肯定是要买一件的,大不了回去找陈局长报销。

  来回看了两遍,林思成准备杀杀价。镜子都放了下来,他又突的顿住。

  脑海中,不由自主的浮出上次的那块籍册,以及玉温明。

  恰恰好,那方玉温明,内部也有一方铜境。

  怪的是,感觉两方镜子上的锈色、土泌,好像一模一样?

  但怎么可能?

  一方是汉镜,一方是唐镜,两者差了七八百年。

  除非那一方穿越了……

  越看越像,但越像,就越觉的荒谬。

  林思成眯着眼睛:“我还得验一验,大哥不着急吧?”

  男人当然不着急。

  几十万的生意,林思成要是随便看一看,就立马掏钱,他反倒会怀疑一下。

  男人点了点头,林思成放下镜子,拿出手机。

  也没出门,就在屋里打,看着手机屏墓上那个熟悉的号码,两个便衣的心脏微微一跳:这难道不是陈局的号?

  随即接通,没等陈朋说话,林思成笑了一声:“朋哥,在酒店呢吧?”

  电话里沉默了两三秒:“在!”

  “在就好,那你让人把那方镜子给我送过来,我对比一下……就上次买的那方盒子里面,内镶的那一块……到了打电话,我让司机去拿。”

  一听上次那方盒子,一听“比对”,陈朋的心脏“咚”的一跳:林思成说的是玉温明?

  他平静的回了一句:“好!”

  挂了电话,老太好奇了一下:“买家?”

  “嗯。”林思成顺水推舟:“赚点辛苦钱!”

  买家能跟着来,这娃又看这么认真,今天这生意看来稳了。

  老太眉开眼笑,让媳妇重新沏茶,又上了馍。

  新煮的茯茶,新烤的锅盔,面里和了猪油,放足了香豆面,又咸又香。

  林思成一点都不客气,拿起来就吃。

  还边吃边聊……

  两个便衣对视了一眼。

  其它的他们不好推断,但林思成的这份从容、随意,以及熟捻,一点儿不像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反倒像是积年的老贼……

  人头大的锅盔,差不多嚼了小半块,陈朋的电话打了过来。

  随后,男便衣出门,把镜子拿了回来。

  林思成往桌了一放,只看了一眼,心脏止不住的跳。

  乍一看,一方一圆,一大一小,方的这面新,圆的那面旧。

  但林思成敢拿脑袋保证:这两方镜上的土沁、铜锈,一模一样。

  所以,这绝对是从同一座墓坑里挖出来的。

  但总不能,是哪座墓穿越了?唐墓穿到了汉代,或是汉墓穿越到了唐代?

  当然不可能,没这么扯淡的。

  而是两座墓埋重了。

  说简单点:修建唐墓时,挖破了汉墓的墓顶。自此后,两座墓处于同一地层,同一含氧环境。

  包括微生物、导致氧化和蚀腐的元素,全都一模一样。

  挖出来的东西,当然一模一样……

第160章 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

  女人添了新茶,热雾升腾而起。

  “吧嗒”一声,手电的光柱消失。

  林思成收起放大镜,手指在桌面上轻轻一点:“降一点!”

  这是看好了?

  男人顿然一喜,但语气很坚定:“三十八万,一分都少不了!”

  话刚说完,老太瞪了他一眼:“不少了,家里那两件,也才卖十三万!”

  “嫂子,那两件是实在没人认识,卖不出去才当搭头给大哥的!但这件不一样:这是唐代的镜子……”

  男人顿了一下:“再说了,这镜子,大哥也占三成!”

  一听自己家也有份,老太不吱声了。

  林思成默然不语,看似在犹豫。脑子里却飞快的转:那两件卖不出去……谁卖不出去?

  这块镜子,兄弟俩都有份。但他大哥早都进去了,那这种分法是谁定的?

  关键的于,大嫂一点儿都不知情,这小叔子却一点儿都不瞒着,更不赖账?

  三十多万的三成,少说也是十万左右。在人均收入不足一万的2007年,至少要一个壮劳力辛苦干十年……这大哥的威信就这么高?

  隐约之间,林思成有一种预感:好像已经摸到边了……

  看林思成不说话,还以为这生意要黄,老太有些着急,踢了小叔子一脚。

  男人挠了挠脑袋,很是不情愿:“就低三万,再不能低了!”

  三万,不少了。

  林思成点点头,取出一张卡,递给了男便衣:“章哥,你们带这位大哥去转账。”

  而后,他推推镜子:“镜子拿好,等钱到账,东西给他!”

  男人呼了一口气:卖了五六年,终于卖出去了。

  老太喜笑开:又是十万进账。

  她也要跟着去,男人没有拒绝:这钱迟早得分,早给早清。

  叔嫂跟着男便衣却了银行。

  几十万的转账,既便是ViP卡,也得支去大银行。时间稍久,差不多一个小时才回来。

  林思成接过镜子装进了包里,又拿出四沓钱,拆开一沓分走一半,把剩下的往前一推。

  “麻烦大娘!”

  顿然,老太笑的眼睛都找不见了:说给一成,就给一成?

  她老汉判了九年,也就给了三十来万……

  老太忙不迭的道谢:“娃儿,大娘给你做正宗的西安臊子扯面,贼香!”

  林思成摇摇头:“谢谢大娘,不是太吃的惯!”

  “呀,你是外地人,没听出来?”

  “我伲是绍兴人!”林思成用绍兴话回了一句,又换成关中方言,“在西大读的书,读了四年咧!”

  姑嫂俩没去过浙江,哪知道绍兴话怎么讲?

  不过能听出来,林思成的关中方言里明显带着一点口音。

  而旁边的两个便衣惊的心里跟猫挠一样。

  他俩一个江苏,一个浙江,还能听不出来林思成的浙江话正不正宗?

  关键是后面这句,林思成纯纯一个西京人,是怎么把关中话说的“听着既有那么点像”、“又有些蹩口”、“还明显夹杂着江浙”的那种感觉的?

  两个便衣狐疑着,林思成起身告辞。

  一家人把他们送了出去。

  做成了几十万的生意,男人石头一样的脸上终于有了些表情。

  还挺热情,叔嫂俩一直把他们送到了巷子口。

  看了看村口的酷路泽,又看了看“浙D”的号牌,男人心中一动:“老板,能不能留个电话!”

  林思成点点头:“当然!”

  做戏做全套,不用怀疑,肯定是绍兴的号。

  三两下留好,三人上了车。

  看着越野调过头,上了公路,男人目露思索。

  左右看了看,看没什么人,老太止不住的抱怨:“就你心眼多,前后两次花了五十多万,这还能是警察?哪个警察三更半夜,跑去乱坟岗里找墓?”

  “出手这么大方,三万多的介绍费说给就给?还开这么好的车,他背后的老板得多有钱?”

  “老二,这是天上掉下来的发财的机会……”

  老太絮絮叨叨,男人却默不作声。

  要是一个多月前,他肯定不怀疑。

  但这段时间以来,村里突然来了好多生人,还一波接着一波?

  一进村就问东问西,不是问墓,就是问文物。但问那么多,东西却没买几件,这不是警察是什么?

  “那是因为皇陵被盗了!”老太撇着嘴,往山上指了指,“那满山遍野的人,每天跟猴子一样乱窜,你看不到?”

  老太又“呵”的一声:“再说了,那娃要真是警察,早把我和你逮了!”

  男人被吵的心烦意燥:“嫂子,我没说他是警察!”

  “那你怕啥?”

  男人想了想:“他刚找过墓没两天,陵山上的人就围成了黑疙瘩。然后,雷子就进了村……”

  老太一怔:那娃儿……是挖墓的?

  小叔子怕的是:说不定已经挖了,所以陵山上才那么多人,之后又来那么多警察?

首节上一节153/20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