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眼睛却四处乱瞅:“小舅说,你在学校挺出名的,怎么没人和你打招呼?”
“刺儿头,谁敢!”
叶安宁抿着嘴笑。
林思成吃的多,速度还快,眨眼的功夫,就是两碗面加一笼包子。
叶安宁也挺快,她就喝了一小碗粥。
将将吃完,王齐志的电话就打了进来:“去哪了,怎么不在?”
“在食堂吃饭,和安宁姐!”
“咦?”王齐志怔了一下。
他满脑子都是申遗,压根没发现叶安宁不在家。
不用想,肯定是被她舅妈硬撵出去的……
“吃完早点过来!”
“好!”
听着两人通电话,叶安宁又撇嘴:直男二号。
她知道今天有正事,没敢耽搁:“走吧!”
林思成顺手要了两屉小笼包。
才七点过一点,王齐志和冯琳肯定也没吃。
到了工作室,叶安宁去上班。等王齐志啃完包子,林思成抱瓷片箱,王齐志拿物料,两人到了瓷器研究室。
他俩早,商妍更早,带着李贞,还有一位博士和两位硕士,早早的热好了机器,开了电窑。
甚至,她自己也换好了实验服。
打开箱子,看到只有娇黄釉瓷片和青花瓷,商妍松了一口气:“我还以为,你今天就要补黄地青花!”
林思成笑笑:“得先练练手!”
按照他之前的设计,要将所有的瓷器修复方法全部熟悉一遍:锔钉、锔瓷、金缮、漆缮、单色釉、双色釉、釉上彩(娇黄釉)、青花、黄地青花,斗彩。
后六种,全部采用无痕修复,并由单层向多层过渡。等整个练一遍,再把状态调整到最佳,才会联系老太太,把鸡缸杯送过来。
但王教授的申遗计划打乱了步骤,鸡缸杯只能往后放,练手的顺序却要提前:只能略过单色釉和双色釉,以及娇黄釉,先补青花瓷。
因为王齐志为林思成准备的申遗目标,就是青花瓷。
毕竟名头够响,影响力够大,涉及朝代够多,技术的应用范围更广。
说白了,不能学成屠龙技。而青花瓷就刚刚好:只要会补青花,前面的肯定全会,后面的也不难学。等于将所有的瓷器分类,全部囊括其中。这样一来,申遗成功的可能性也更大一些……
“对,循序渐进,稳打稳扎。这一批不行还有下批,下批不行还有下下批……反正千万别学你老师,忽一下天上,忽一下泥里!”
商妍鼓励着林思成,也没忘损一下王齐志。然后一指自己的几个学生:“加李贞,一个博士,三个硕士,要不够你随时讲,我随时上!”
肯定不需这么多的助手,其实李贞和冯琳就足够。
“谢谢商教授!”
道了声谢,林思成也没客气,换了衣服上了台,而后开门见山,有条不紊。
一时间,一条条指令简洁而又清晰。
商妍和王齐志站在台下,小声的探讨技术细节。
但说了一半,商妍就没声了,盯着台上,压低声音:“有没有觉得,林思成只要一上实验台,就格外的专业、威严?有时候,会让人不知不觉间忽略他的年纪,身份?”
王齐志“呵”的一声:“‘觉得’算什么,我还被他使唤过?”
商妍一下就来了兴趣:“什么时候?”
“昨天,省博……”
王齐志没夸大,就平铺直叙,捡能说的讲了一点。
商妍的眼睛一点一点的睁大。
她一点都不怀疑林思成有没有这个能力:因为上次补那樽梅瓶时她就看出,林思成对于金属工艺,特别是黄金工艺,有着极为独特且深刻的理解,甚至远高过王齐志。
但她没想到,甚至省博的研究员都赞不绝口?
姚汉松、陈芬又不是什么无名之辈?
不但不无名,名望还高得离谱:时不时的就会被学校请来,给院里的教授们上课……
越想,她越嫉妒:“王齐志,你踩了几辈子的狗屎运?”
“你好好说话昂!”
王齐志点了点她,“以前是我欠你,但这次一笔还清,你以后给我说话注意点。”
商妍知道他说的是林思成瓷器修复技艺申遗,请她负责指导的事情。
确实得念王齐志的人情,但嘴上绝不能认输:“嘁,等你申成功了再说!”
王齐志懒得和她争。
两人小声讨论,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三个多小时。林思成已经做完了前期的所有准备工作。
病害诊断:多光谱成像检测。
分层清洁:胎体、底釉层、釉下层、釉上层。
剩下的,全是精细活:除了入窑复烧之外,全都要在显微镜底下完成。
包括釉料复配、釉层补绘、层间结合。
王齐志和商妍闭上了嘴,又往前靠了一点:要开始了!
第124章 谁敢说这是补的?
雪白的灯光投下,空气中漂浮着瓷锈特有的涩味。
打磨、涂胶、拼接,林思成有条不紊,青花大罐的轮廓渐渐成型。
李贞和博士贴身协助,还有一位准备物料。冯琳和剩下的一位无所事事,林思成便让他们记录。
冯琳笔记,另一位遥控摄像机。
不好直接跑到台上去看,商妍把影像同步打在了大屏上。
王齐志懒洋洋的往椅子上一靠,拧开保温杯,惬意的呷了一口:“商妍,你这屏不错啊?”
商妍一脸奇怪:“你实验室没有?”
他点点头:“有!”
而且比这大多了,不过王齐志一直没机会欣赏。
他又用力靠了靠椅背:“没沙发,差评!”
商妍瞪了他一眼。
王齐志又往上指了指:“咦,怎么不拼了?”
商妍回过头,仔细看了看:林思成从显微镜下取出一块瓷片,仔细端详。
渐渐的,眉头皱了起来。
同时,商妍的眉头也皱了起来:“怕是……补不了了!”
王齐志怔了一下:“为什么?”
商妍往上一指:“看!”
话音未落,林思成抬起手指,轻轻的刮了一下瓷片的茬口,就像刮刀刃一样。
随即,瓷粉纷纷洒洒,飘落下来,瓷茬上多了一层斜面。
不多,就两三毫米。
但王齐志当即直起了腰:“酥了?”
大致就是因为土壤中的酸碱浸蚀,导致瓷片断口处胎体酥粉化。已经没办法用胶水粘,粘住也过不了几天就会开洞。
如果是普通修复,当然无所谓,大不了贴金箔,更或是用大漆塑胎。就像被白老师买走的那只猪油白碗,缺三分之一,林思成也照样能补。
但这是精细化的无痕修复,它原先长什么样,你就要补成什么样。缺一毫米的胎与花,修复难度瞬间就会增加好几倍:要补底胎,要补底釉、要补青花、更要补表釉。
也就是昨天商妍提出的那六点:底胎膨胀系数,釉面高温耐受系数、多角度色恒常性、笔触的触感还原……
何况还缺这么多,而且还是好几块?
“酥了!”商妍点点头,如喃喃自语,“都说了,你别异想天开!”
王齐志没说话,脸色一点一点的冷了起来。
等于这半天的工作,全白做了。
罗永盛(王齐志以前在文物局的助手),你是干什么吃的?
东西是王齐志从京城找的,但之前只了为了让林思成练手,所以谁都没有太重视。包括林思成,更包括王齐志。
因为谁也没想到,练着练着,竟然练出来了个申遗?
但现在怎么办?
当然是重新找。
暗暗嘀咕,王齐志拿出手机,准备让林思成换一件,比如先补娇黄釉。
然后他再抓紧时间找,最多三到四天,东西就能送过来。
他都站了起来,商妍又摆摆手:“你先等会!”
王齐志下意识的抬起头,往台上看了看:咦,林思成这表情,看着还行?
眉头微微皱起,但神色尚算平静,轻轻的刮着瓷茬,直到再没有瓷粉落下来。
与之前对比,瓷片已窄了三毫米有余,长度足有两公分多,还恰好就是一处青花纹转折的节点?
出师不利,第一天,就上这么大的强度?
中度酥化,堪称地狱级。
不是不能补,而是难度很大……
琢磨着瓷片,林思成声音一沉:“检测报告!”
“唰”一下,博士的脸红了起来。
所有检测都是他做的,包括病害诊断。查了冲口、裂缝、伤釉、伤彩,乃至色相变化,就是没查盐析与侵蚀。
还有李贞,全面清洗是她做的,来回三遍,竟然也没发现?
两人低着头,李贞递上了报告,林思成却没接:“念!”
李贞正了正神色:“胎体核心成份:SiO,含量……AlO,含量……颗粒……晶体结构……气孔率……”
“釉层釉料体系:元素含量……呈色影响……釉层化学组成:配方……折射率……热膨胀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