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蛾 第252节

  江道祯起身笑道:“谢你吉言,其实你做的事就是在帮我……歇得差不多了,继续出发吧。”

  何考:“您老若是感觉不适,就让我背您得了。否则以这个速度,恐怕得走到天亮才能出去。”

  江道祯:“刚还劝我不要着急,怎么转眼你就着急了?大半夜出去干嘛,扰民吗?天亮正好,路上还可以陪我说会儿话……”

  **

第316章 尘共烟景一凤乡

  老少二人凌晨五点半左右才走出了洞天门户,出门时何考还听到了卫洛的一声冷哼,似是生气感觉却更像是撒娇,显然是对师父背着她与何考私聊有点不高兴。

  走下陡峭的山路,来到惊花村外的平缓地带,江道祯居然从灌木丛里倒出来一辆世界名车三蹦子。

  浦港农贸大市场周边这种三轮车很常见,早年它还有一个更通俗的名字叫“通通通”,是形容其声音,那时大多用的是柴油发动机。

  但近年来很多三蹦子都改装成了电动车,噪音小了不少,且远销海外,并拥有标志性的东国语电子音提示倒车请注意!

  在这深山老林里,何考又一次听到了如此亲切的提示音,他纳闷道:“咱要坐这个去吗?”

  江道祯:“刚刚还嫌走得慢,有车又不愿意啦?”

  车斗里有一把长柄竹丝大笤帚,还有一个柳条编的大筐,何考只得挨筐坐下。路不是很平,假如不是何考有修为在身,估计得给颠飞出去。

  还好进了村之后就有了平整的铺装路面,天已经放亮,很多乡下人尤其是老人都起得早,已经提着锄头背着篓出门了,在路上遇到江老头都会打个招呼。

  三蹦子穿过晨曦中的惊花村,驶上了一条山间公路。这是按国家政策要求修建的村村通公路,国家要求的最低标准是3.5米宽的硬化路面,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与当地自筹。

  凤尾乡显然比较富裕,自筹资金将路面又加宽了1.5米,达到五米宽,足够两辆大车交汇,一侧修了梯池式设计的过水沟,另一侧还修了人行道。

  在深山中修出一条如此标准的公路颇不容易,这是工业化时代的看似普通的奇迹,此刻路上没有别的车,只有江老头这辆三蹦子。

  江道祯居然飙起了三蹦子,时速超过了三十公里,听上去好像不快,但这是蜿蜒起伏的山间公路,而且是敞斗的三轮车,将何考的发型都吹成了一边倒。

  离开惊花村在山间弯弯绕绕走了十几里,穿过了一条大约九百米长的隧道,便进入了另一座盆地。

  这里已是披景村的地界,其村后不远处就是观身门披景洞天的门户。

  前往披景村的时候,终于见到了迎面驶来的一辆车,是轿厢涂成黄色的校车,正驶往惊花村接那边的孩子去乡镇上学。

  凤尾乡除了乡政府所在的镇,还下辖八个自然村,除了彩坪村在山口外,其余七个村子和乡镇都位于山中一字排开,彼此之间有隧道相连这些隧道都是新世纪才打通的。

  村中的房舍修筑的都很漂亮,有的样式古朴但看上去并不老旧,因地势分布得错落有致却不显杂乱,整体规划堪称设计大师的手笔。

  这里有不少术士居住,其中不乏高阶术士。整个凤尾乡常住人口一万一千多人,其中在籍术士八百多人、知缘客四千多人。

  除了术士和知缘客,当地还有很多普通人,他们并不是很清楚术士、术门、与术法存在的内情,只是听过一些自古的传说。

  术士们如何不暴露自己的身份以及术法修为,与当地那些并不知情的普通人和谐相处,也算是术门对弟子提出的日常要求,很多细节习惯都是这么培养出来的。

  沿蜿蜒的山路又前行了几十里,途中经过了披景村,进入另一条长约一公里的隧道。穿过这第二条条隧道再走五、六里,便达到了凤尾乡镇所在。

  进镇后天光已大亮,前面有一段路居然还堵车了!那里是凤尾乡小学的门口。

  这里与全国很多其他的山村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就是人口结构很年轻。

  很多偏僻的山村,如今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并选择在城立买房定居,孩子也在城市中上学,山村中留下的几乎都是老人,就连上个世纪末新修的很多学校都撤并了。

  但凤尾乡的年轻人不少,当地的孩子也多,除了没有大学,从幼儿园到高中都齐备。

  每个村子都有一所幼儿园,就设在村民活动中心里。至于从小学到高中的十二个年级,都集中在乡镇。

  有意思的是,如今宗法堂的好几位长老,还有各宗门的多位执事,都曾在当地学校任教。

  这里连高中都有,通常只接收当地学生,如今每个年级只有两个班,但配套设施很齐全、师资力量更是不错,每年的高考平均分都能排在全市前列,经常还是第一。

  市里的重点高中可以选拔全市范围内最好的学苗,而凤尾乡高中只招收本乡的生源,这个成绩就显得更加夸张了。

  县里、市里有好几次都想撤掉凤尾乡高中,将其师资力量都调走并入其他的重点高中,但由于各种缘故都没有能有成功。

  假如凤尾乡高中真给撤了,这里的孩子就得到远处的县城去住校了。

  以上情况,有的是江老头飙三轮时以神念介绍的,有的则是何考沿途观察作出的判断。尽管三蹦子骑得很快,但到达宗法堂时,已经是上午七点了。

  天光已大亮,放眼四望周围被群山环绕,地势几乎与洞天中所见完全一致,恍惚给人一种穿越感。

  但收回目光看向眼前,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市镇,又回到了充满烟火气息的人间。

  宗法堂的建筑形制与各宗门的祖师殿差不多,只是门楣上刻着先贤祠三个字,门前有一大片空地,是乡里的集场。

  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是凤尾乡各村赶大集的日子,若逢雨雪天气则顺延,具体日期由乡政府通知到各村。

  先贤祠还没开门呢,江道祯并未没上前拍门,只是以神念通知了一声,立刻便有人开门将他们接了进去。

  门厅与正院之间架着山水屏风,屏风正中则是一面很大的落地镜,照出了来者的身形面目。

  接引者的名字挺逗,叫陆晓机,他是望气门的四阶衙役、宗长老的学生暨亲传弟子,这段时间正好在宗法堂当值。

  陆晓机笑着向何考介绍,这面镜子自古便安置在这里,是一件传世法宝,名叫照妖镜。

  照妖镜并无别的妙用,顾名思义,就是能照破世上一切幻形伪装,理论上当然也能照出幻化出人形的妖物原身。

  何考也笑着问道:“那么它曾照破多少妖怪的行藏?”

  陆晓机:“这世上本无妖精鬼怪。”

  何考:“那么祖师爷留下这面镜子干什么?”

  陆晓机小声道:“祖师的用意非我所能揣测,可能就是想看看这世上究竟有没有妖精之属吧……反正只要有,就能照出来。”

  这时江道祯以神念暗道:“这镜子可不是只能照妖怪,也能照破各种伪装。比如你的隐娥纱在这里就不好使,就算变成了别人的样子,镜中依然是你的本来面目。”

  原来如此,这也算是给何考提了个醒,隐娥纱的幻化手段并不是万能的,比如在宗法堂门前就不好使。

  这样就不可能有人冒充何考来这里领取纯阳丹了……当然了,就算没有这面照妖镜,应该也没人能钻这种空子。

  几人没有去二进院的主殿,而是拐弯去了第一进左边的跨院,何考以神识粗略扫过,发现这里的花草几乎都是各种珍稀的灵植,而整个宗法堂也被守护法阵笼罩。

  侧院的一栋建筑挂着“齐物斋”的牌子,李修远居然就在里面坐着,旁边还有一位面白无须、戴着眼镜的长者,样子就像一位老学究。

  看见他们,李修远笑眯眯地起身道:“小考,你终于来了!”

  何考赶紧上前行礼,李修远又介绍了旁边的老者,便是当今望气门的掌门、宗法堂长老、山外彩坪村的村主任、凤尾乡的前乡长、中学的前校长宗正。

  这位宗长老曾经当过乡长,后来居然又去当了村主任,官还能越做越小吗?此等高人行事,果然不能以常理度之……

  何考赶紧又上前行礼拜见宗长老。宗正用手指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颇有兴致地打量着他,口中笑道:“这两年经常听说你的名字,今天终于见着真人了!”

  江道祯在旁边一本正经道:“江湖散人何考,前来宗法堂领取纯阳丹,包括配套的牡丹以及服用之法,我就顺道把他捎过来认个门。”

  宗正听得嘴角直抽抽,脸皮差点没绷住,就连何考都怔了片刻才反应过来。

  江老头将“江湖散人”这四个字说得特别清晰,令何考意识到自己如今明面上的身份还不是术门弟子呢,他若没有修为便是知缘客,若有修为便是散修。

  何考的术门师承当然主要来自于江道祯,谷椿和李修远也插了手,如今三位长老都将其当成了秘传弟子,有正式记录存档于各自的宗门中。

  这么做也算是对何考的掩护,假如何考真卷入了什么意外事件不好解释,某位长老也可以直接开启存档,给何考的身份做个背书,说明他早就是其秘传弟子。

  但在这种事发生之前,严格地说,何考还真就是一名江湖散人。

  今天江道祯与李修远都在场,也算是为何考的身份做个背书,证明其不是他人假冒。何考顺利领到了一枚纯阳丹与牡丹,还得到了宗长老的一道神念,详细介绍了服用之法。

  宗长老还很关切地问道:“不知何小友的修为是否突破了五阶,需不需要有人配合一起服丹,假如有此需求,不妨……”

  江道祯挥手打断道:“夫子就不必操心了,这些我都安排好了。”

  正在说话间,又有一人前来叩门拜见,正是看似中年却年已七旬的郑以斯。他听说江长老带着何考来了,赶紧来问情况。

  对赵辞的处罚,必须要过江道祯与何考这一关,所以很有沟通的必要。

  郑以斯一进门就做了自我介绍,并向江道祯以及何考表达了歉意,检讨自己管教不严的过失,并表示将来一定会严加约束弟子行止,而赵辞已诚心悔过云云。

  宗长老则表态道:“既然江长老已经来了,我们就开个闭门会议,商量如何处罚赵辞,午饭前应该就有结果,你等通知便是。”

  郑以斯:“不是说要等所有长老都到齐之后再做决定吗?”

  宗长老:“其他几位长老,线上表决即可。”然后又问何考道,“何小友,此事与你有关,请问你有什么意见吗?”

  何考已见过赵三金,早就心中有数,低头道:“我没有别的意见,全凭宗法堂依规裁断。”

  原来不是真的要把所有长老都凑齐,线上表决也可以啊?只见宗长老又摆手道:“何小友是第一次来凤尾乡,郑师弟,你就先陪他去外面逛逛吧,吃个饭再买点土特产。”

  他老人家想了想又叮嘱了一句,“何考兜里还揣着刚领的纯阳丹呢,你帮他看着点,别让人偷去、抢去了。”

  郑以斯也听得脸皮直抽抽,这里可是凤尾乡、宗法堂的大门口,谁敢偷、抢何考的纯阳丹,还要不要命了?

  **

第317章 人间行在还载酒

  郑以斯领命陪着何考出去了,却没有参观这座先贤祠,而是逛外面的镇子。

  先贤祠只是当地纪念先人的祠堂,并不是售票的旅游景点,平日也不对游客开放。接待像何考这样的江湖散人时,也只在最前面一进的三座院落,不能进入二进院之内的重地。

  出了祠堂,外面的镇子很热闹。

  凤尾乡境内大部分地区都是深山密林,只有一个乡镇加八个自然村,户籍总人口一万一千多,而乡镇所在地的常住居民则有六千左右。

  得知何考还没有吃早饭,郑以斯便介绍了当地一家老字号饭店,卖的是热汤面配千层葱肉饼,很有特色。

  点餐可以扫码,店里的生意很好,郑以斯非得抢着请客,何考也就让他付了账。

  找了张靠门口的桌子坐下,何考发现这里的东西确实很不错,他连面汤都喝干净了,但真正有特色的却是千层葱肉饼,一口咬下去感觉特别香!

  何考“鉴定”出来了,饼中用的配料可不仅是普通的小葱,还加了少许外形与口感与香葱都很接近的灵植玉指白。

  虽然饼中的玉指白用量很少,成色也达不到炼制丹药的标准,但以脂肪配合面粉蒸制,恰可中和其灵效中的烈性,使普通人都能食用,有助于通络,算是很好的保健食品了。

  别处的早餐店里根本不可能有这种东西,更何况一张饼只卖二十五块,看似有点小贵但绝对是惠民的普通价格,搞得何考都吃完一张后都没好意思再多买。

  据郑以斯介绍,这家早餐店每天六点半开门,葱肉千层饼备料有限、售完为止,来晚了就买不着……今天他们算运气不错的。

  他没提赵辞的事,甚至有关术门的话题都没涉及,谈话间只是介绍当地的民风特色。

  何考向门外望去,街对面的那一排房子显然都是古建,而且不是很多景点中那种现代新修的古典式建筑,但维护得都非常好,就像是近几十年才修建的。

  这些房子在别的地方恐怕都得是文保单位了,但在这里就是沿街的普通铺面。

  对面有一家古朴典雅的老茶馆,顾客中有不少穿着职业装的年轻人,吃东西的时候手边还放着打开的笔记本电脑……再回头看这家汤面馆,也有不少这样的客人。

  这是在大城市里咖啡厅一类的地方才会经常见到的场景,郑以斯则解释,那些都是在本地工作的人,他们就近吃完早饭再去单位上班。

  至于对面那家老茶馆,卖的也不仅仅是茶,各种茶点也非常有特色,不少年轻人都喜欢拿它当早饭吃。

  当然了,那里最有特色的还是茶,尤其是灵茶。郑以斯建议,吃完早饭他们先逛一圈,等消消食也可以去喝壶茶……

  凤尾乡的三产搞得非常不错,当地不少乡镇企业在不声不响中规模已发展得很大,在山外的很多大城市都有办公驻地以及各种分支机构。

  但是它们还特意将公司总部,或者其他的一些办公机构都设在了凤尾乡,包括乡镇以及周边的村子里。

  不论是本地还是外地的年轻人,都可以到这里定居工作,或者轮流派驻到凤尾乡,将来小孩在也能这里读书……他们其实更愿意孩子在此上学。

  这时又见一辆公交车驶过,何考问道:“这里也通公交车?”

  郑以斯解释道:“凤尾乡有自己的公交系统,但不像大城市里班次那么多。

  乡里面有三路公交车,每天早、中、晚各发一班往返,始发站都是乡镇,终点站分别是西边最远的惊花村、东边最远的登云村、山外的彩坪村。

  另外还有一路车是去县城的,途径高铁站,每天早上八点和下午五点,分别从凤尾乡和县城两个方向对开一班。

  从凤尾乡到县城的公路这几年新修过,现在的车程需要两个多小时,村民不想自己开车就可以坐公交。

首节上一节252/25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