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老头叹了口气:“我没说你做得不对,只是接下来这段时间,你千万要消停了。”
结束通话之后,何考一闪身就来到了固山密府。宗法堂怎么调查处置,他插不上手,但江老头转述的一句话令他颇感兴趣。
谭仙拄杖图,见图如见谭仙人!
如今的固山密府,已经被他打造的像一个小型末日生存基地了。这个山腹深处的洞厅,并不是溶洞群中面积最大的,也就是一个篮球场大小,高度有七、八米。
但它却是复杂构造的溶洞中环境最好、最舒服的地方,结构也最稳固。
洞厅中央靠一侧洞壁最平坦的地方,何考已经修平了地面,并铺上了柚木地板。这些木料可不是他自己去山里砍的,而是收购旧船上拆下的回收材料。
这里放着物架、柜子,储存了很多物资,何考的宝贝也都收藏在此处,另外还配备了全套家具、林林总总各种工具用品。
假如不是没通电,何考估计连全套家用电器都想配齐。
柴油发电机他倒是刚弄了一个,放在不远处位置较高的洞道中了,这样可以不串味。最常用的电器就是野营照明灯,可以接电源充电,也可以拿出去用太阳能充电。
总之这个秘密基地何考打造得很用心,过程也很开心,就像在玩一款现实游戏。
要不然何考出门的时候,也不可能随时都能取来各种物资。采购这些东西他可是花了不少钱,仅仅是不同环境下的野外探险专业装备,那就相当昂贵。
所以他对林青霜说手头没什么现金了,也是实话。
有些宝贝他倒是没花钱,比如最近又收藏一张虎皮和一副虎骨,都加工了一番以便保存。这是曾鸿业与小斯留在毛罗国山野中的东西,他都捡了回来。
这处洞厅常年保持在摄氏十八度,湿度也很稳定适宜,简直能达到博物馆库房级标准,
洞厅与三处通道相连,在一处向上的通道口,何考还盘了一口大灶,带烟囱可以烧劈柴的那种老灶,巧妙地利用洞穴结构,还能使烟熏不到洞厅里来。
但何考盘灶只是为了好玩,平日几乎用不着,就算偶尔在洞厅中加热东西,用野营炉也就行了。
来到洞厅中,何考点亮了野营灯,虽然他已能在黑暗中清晰地感知外物,但想观察一幅画所有的细节,还是需要照明。
何考拿到这幅画已有不短时间,也时常取出来观摩研究,除了在画中人眼前无法发动隐蛾之能,它也就是材质比较特殊了,一直没发现其他的玄妙。
隐娥纱和地灵幡,他已能掌握初步的妙用,可是不论怎么摆弄这幅画都没什么反应。
这幅《谭仙拄杖图》应当就是真品,张燕飞当年也死得不明不白。可是张燕飞宁愿冒着送命的风险,为何也要将真品留下来呢?
既然将真品留了下来,为何又要将其送展呢?张燕飞既能制作一份足以乱真的仿品,照说也可以制作第二份,拿仿品送展就是了,用真品送展完全没有道理!
反常之事必有因,想必是张燕飞也研究了《谭仙拄杖图》许久仍不得要领,所以想换一种方式,将它拿出去送展试试,想看它在众人观摩下能否有什么别的变化?
为什么堪不破此画玄妙呢,难道是因为修为不够?丹鼎门历代相传,见图如见谭仙人,好像并不是这么回事?
见图如见人,何考突然想到了什么。
也许这句话的关键,不是能否见到图中的人,而是看见图的人该怎么做。须知谭仙人可是丹鼎门的祖师,后世弟子见了不得磕几个?
想到了就试试,洞厅一侧的石壁,有一处向内凹陷,就像天然形成的神龛,他就把《谭仙拄杖图》挂在了那里,然后行叩拜大礼。
他的脑袋都磕出响声了,这幅图也没什么变化,画中的谭峻只是意味深长地看着。
这样不行吗?再想想,假如此画放在宗门祖师殿中会怎样,要么在库房中珍藏,要么按古时的传统……那得挂起来供上啊!
怎么给祖师上供?何考不禁又想起了术门的祭祖仪式。
修为突破四阶后,需要到宗门祖师殿接受二次传承仪式,其中的一个步骤,就是依自古仪轨祭拜祖师。
这个仪式由长老主持,其具体内容,弟子事先并不知道。
但何考身为当代隐蛾门掌门,很多东西江老头已经提前以神念心印传授。二次传承仪式的内容,也包括在在六大术门完整的传承中。
**
第159章 廓心无间生万物
何考起身消失不见,回到自家老宅搬来一样东西,是一条银丝木长案。
长案是爷爷当年亲手打的,按旧时传统,应该放在中堂靠墙的位置,年节时供上祖宗牌位,既是供案也是神案。
但是现代人已不太讲究这些了,如今堂屋里那个位置放的是一张方桌。这张长案则搬到了何考的房间里当成学习用的书桌,还摆着台式电脑。
何考将供案搬到此处,按照祭炼祖仪式的要求,又出去跑了好几趟准备香烛果品,然后焚香祭拜……也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他好像有点感应,但又不真切。
身为隐蛾,他一直能感受到画中人的目光注视。这目光仿佛有实质的触感,在他叩头祭拜时,这种触感似是更清晰了。
假如不是隐蛾,他甚至都不可能察觉这种极微妙的变化。
看来思路对了,但方法可能还不到位,那究竟差在哪里呢,难道是香烛的问题?
何考又想起,小时候曾听爷爷讲过一件事。
在爷爷的小时候,曾跟随爷爷的爷爷祭祖,点的是白蜡烛。那蜡烛不是买的,而是太爷爷亲手制作的。
蜡身以虫蜡为原料,蜡芯用芦絮纤维捻成,这是古法。但是用芦絮太麻烦,再后来的近古时代,就改成纳鞋底的那种棉线了。
爷爷为什么会说这些?因为那天恰好停电了,家里没找到蜡烛,爷爷要何考去镇上的小卖铺买回来,点蜡烛的时候顺口讲了几句闲话。
他主要是告诉何考,过去的手艺人是怎么制作蜡烛的,那玩意当时很贵,不像现在这么的石蜡这么便宜。
古人制蜡的材料,白蜡最佳、黄蜡次之。所谓黄蜡就是蜂蜡,白蜡就是虫蜡,是白蜡虫的分泌物精炼而成,还可以当药材。
何考倒不用自己去采蜡,万能的东国网络上几乎什么都有卖的。
何考当即离开没有信号的秘府,掏出手机下了订单,为防买到假货,还反复跟卖家确认,他要的是虫蜡而非石蜡。
然后他又买了一箱子可能是装饰用的干芦花。
术门传承中没有记载蜡烛,是何考听爷爷说的,但是术门传承中却记载了一种醒神香,于静室中点一支可辅助入境,有些许凝练神识之妙,古时亦用于大祭。
醒神香需要什么材料、如何加工,何可已得到传承,但他自己却制做不了,至少要有四阶修为才行。
先给林青霜打电话吧,问她有没有渠道,不行再去找别人。
林青霜听说后并没问他想做什么,而是沉吟道:“制作醒神香的材料,都能炼制别的丹药,用来制香有点可惜……所以这东西不多。”
何考:“能弄到就好,多少钱啊?”
林青霜笑了:“这不是钱的事,制作醒神香的人也不可能是为了卖钱。我若开口,别人也会给这个面子,而且不会出价,但我也不能白拿,得主动给报酬。
这样吧,我就替你做主了,两筒香,一百万。你也不用给我钱,就在你那支参的售款里扣,参我帮你卖了三百万……”
那一支参,就卖了三百万!其实在何考的预期中,能卖出几十万就烧高香了……林前辈说得对呀,东西在她手中才能卖出价,
而且何考挖的参,都是神识结合鉴药术所见,品相最好、灵效最佳的。
至于烧高香,那醒神香也挺贵啊!
一筒一百支,两筒就要一百万,折合每支五千。通常的使用方法,是入坐前在静室中点一支,每支能点一个时辰,相当于烧掉一部新手机。
祭礼的话,最少点三支。
但是何考也不可能只买三支香啊,也没人会费那么大劲只加工这么点,想托人帮忙弄,不能要太多,但两筒也是最少的。
多准备些也好,修炼中也能用得着……
醒神香很快就到了,是何考亲自去取的。他在心中暗忖,或许有了香,蜡烛就不必那么讲究了?但稳妥起见,还是按古法制蜡吧。
网购的卖家宣称是精品天然虫蜡,但在何考看来还远不够精纯,杂质太多……既然都到了这个程度,那就要尽量做好。
三阶修为,已可修炼神识粹物之法,它还是入微门三阶鉴定家的必修术法。何考第一次尝试着入手,居然是用来粹炼虫蜡,将杂质全部去除。
除此之外,他又将芦花絮反复水煮、捶打、晾晒,得到纯净的纤维质捻成烛芯,终于加工出一批白玉般质感的蜡烛。
一切准备就绪……不对,还差一篇一篇祭文,主要是说明谁要祭拜什么人?何考不擅长写这些,但可以交给AI帮忙整一篇。
其内容大抵如下
“维今日,子弟何考,拜祖师谭峻曰:昔者功成登天,留荫后人,术法丹鼎一脉,至今承之。
生多福恩,不忘而报,幸得影图,见之如在,特奉香烛,仰思致祭,惟拜仙灵,来歆来格。尚飨!”
用时一周有余,祭礼终于准备完毕,在固山秘府中,何考燃烛焚香、颂祭下拜,凝神入境,随即就感应到了变化……
那三支醒神香原本燃得很慢,点完需要一个时辰,此刻却迅速燃去了几乎三分之二,元神中也听见了一个声音,颂出四句偈语
“大道合天地,廓心符至真,融气生万物,和神接兆民。”
随着这声音项起,何考便自然明白是怎回事了,具体意境妙不可言……他做的这些事,大致相当于给这幅图“开光”。
但所谓开光,只是针对他本人,假如换一个人,还得重新来。
今后他再与图中的谭仙人“沟通”,就不需要刚才那篇祭文了,焚香烛后默念那四句偈语即可,三支醒神香则是必须的……
何考抬起头,画中的谭仙人目光似有灵动,他则接受了一道神念。
术门祭礼,不用五牲、三牲,只是象征性地摆一盘供果而已,何考还特意到栖原香火最旺的庙里去看过,那里的香案上摆的是苹果,所以他今天也摆了盘红苹果。
这道神念,居然就是对苹果的介绍,而且不是介绍一盘,只是介绍放在最上面的那个。
神念并非简单的图像或文字,而是一种意念,想用文字表达出来很勉强,相等于一个再翻译的过程,而且很多细节根本没法说清。
对一个苹果的介绍能有多复杂?实践证明,可能会相当、相当、相当地复杂!
比如何考就仿佛见证了这个苹果的产地、生长的环境,采收、运输、销售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接触它的人所赋予的心绪,其中就包括买苹果的何考。
何考当然能分辨出那就是自己,他在自己身上解读到了某种选择与期盼的心绪。他当时确实就在想挑什么苹果好,也在想别的……。
何考又不禁想起了卫洛,那天他请卫洛吃饭,对方点了胡辣汤。
卫美人吃饭时说过一番话:“人间的很多东西都吃出特别的滋味。比如这碗胡辣汤,就能吃出很多地方、很多环境,还有不同人思、各种心念。”
何考听是听懂了,但也只能惊叹,因为他自己尚做不到……如今这幅画,居然也有这样的神妙?
想想也正常,见图如见人,那么谭仙人肯定比卫洛更高明。
神念内容还不止如此,也包括这么结苹果的植株情况、生长喜好、物性特征等……关于物性特征,何考本人施展鉴药术也能得到结果,但神念内容显然更为精妙全面。
这枚苹果也有补益功效,同时还可以入药,神念中不仅有功效介绍,还包括了很多加工方法。
比如用于润燥,可以用碗蒸熟晾凉后食用,何考还从来没这么吃过苹果。
他明明没吃这个苹果,就已能体会到它的滋味,包括各种方法加工后的滋味。
但是这个苹果,功效太弱,其实并无多少入药价值。
神念不是用于语言表达的,但人们对很多概念的理解,需要通过语言的帮助,所以不同的人可能领会出不同的意思,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这个苹果是什么东西?何考领会到的,它居然叫“海棠异果”。按古人的称呼,苹果不是应该叫“林檎”或者“丹奈”吗?
但这好像并不是什么“古人的称呼”,就连“海棠异果”这个表述,也是经何考本人的见知加工演化出的结果。
《谭仙拄杖图》给出的信息相当的庞杂,但是何考所能领领会到的内容,只与他本人的修为与见知相应,在其能接受与理解的范围内。
这难道就是“谭仙人”对这枚苹果的看法?这幅画就相当于一个鉴定器?
假如等到他修为更高,是否就可以接受与理解更多、更复杂、更高明的内容,乃至触发这幅画更多的神妙,而不仅是只用它做鉴定?
等他回过神来,已经过了大半个小时,烛光犹亮,但那三支醒神香已燃尽。
何考很兴奋、很惊喜,因为他终于发现了这副画的妙用,至少是初步的妙用,但同时也有些不甘心,费了如许功夫,难道仅仅只鉴定了一个苹果?
想了想,他把那盘苹果撤下,又将新得的那枚宝珠雪光寒放上了香案,然后重新点了三炷香,凝神入境颂偈而拜。
**
第160章 棒喝惊神始见真
这次醒神香没有极速变短的过程,一直就按照正常的速度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