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封面看,中华漫画还在起步期……不少画师的风格还停留在90年代初……”谷山尚义有些失望,但马上,《燕京卡通》就让他眼前一亮。
“这是谁画的?”《你的名字》那清爽、精美的画风一下子吸引住了他。谷山尚义马上翻到内页,开始认真看起来。
虽然只能勉强看懂几个汉字,但是《你的名字》的画面、分镜,以及细腻的人物情绪表达,还是让内行的谷山尚义看到了巨大的潜力。
第二天,原本已经行程结束,就要回国的谷山尚义,早早就来到了动漫展的中华馆,拿着《燕京卡通》,通过翻译找到了正在给漫友签名的夏答,以及一同前来的《燕京卡通》主编阎宝华。
一见夏答精致如漫画少女的面容,谷山尚义眼睛一亮,倒不是他有什么歪心思,而是女画师、美女画师、美少女画师,这三级连升对日漫读者有多大杀伤力,他是很清楚的。
通过翻译,谷山尚义表达了想要转载《你的名字》的想法。
夏答吃了一惊,作为画师她当然知道谷山尚义领导的《周刊少年Jump》是以“王道漫”为主,《你的名字》的调性显然与《周刊少年Jump》不太搭。
这个担忧,她也直白地向谷山尚义表达了。
谷山尚义道:“不要担心。除了《周刊少年Sunday》,我们还有更适合高中以上青少年的月刊《Ultra Jump》,以及《周刊Young Jump》。《你的名字》是月刊连载?那其实非常适合在我们的《Ultra Jump》上连载。”
夏答沉默了一会儿,道:“可是,《你的名字》漫画的版权,并不在我手上。它属于它的原著作者,张潮。”说着,用手指了指漫画上小小的“原著张潮”几个字。
谷山尚义连忙追问道:“那张潮桑今天来了没有,在哪里?或者打电话也可以?我可以直接和他谈。”
夏答把求助的目光投向阎宝华。阎主编自然知道张潮的下落,于是解释道张潮正在军训,目前是联系不上的。
谷山尚义听完翻译的话,惊呼道:“纳尼?军事训练?这个故事是由军人创作出来的?不可思议!”
阎宝华知道对方误会了,连忙解释了一番。谷山尚义还是半懂不懂,就问道:“他什么时候休假?怎么才能尽快与这位张潮桑面谈?”
阎宝华只好答道:“月底沪上要举办书展,也在这里,张潮一定会来。您到时候就能见到他了。”
第82章 尽职的和失职的
岛国,东京,千代田,角川书店总部。
社长角川历彦面色阴沉,盯着站在眼前的井上伸一郎,冷冷地道:“八嘎!那个男人还不死心吗?”
井上伸一郎垂手低头,恭敬地道:“他出来以后,许多社员确实蠢蠢欲动,想要离开我们投奔他的事务所。同时,我也听说他要故技重施……”
角川历彦打断道:“又是引进外国作品?”
井上伸一郎点点头。
角川书店最早是由岛国学者角川源义创设,后来发展为集出版、映像、网络媒体内容于一体的企业集团。
角川源义死后,角川书店由长子角川春树继承。角川春树是个横跨文学、出版、电影等多领域的传奇人物,既具有文学家的浪漫,又喜欢大手笔的商业操作,为人纵横捭阖又放荡不羁。
角川历彦是他的弟弟,长期担任副总经理一职,后来因为理念不合,被逼出走,另立山头。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1992年,角川春树因为触犯法律被岛国警方逮捕,后被判刑,角川历彦则杀了个回马枪,担任了角川书店的社长。
2004年,角川春树出狱,重新组建了“株式会社角川春树事务所”,并筹划要从弟弟手中夺回角川书店。
而角川春树在70年代之所以能继承家业,关键就在于他以敏锐的触觉,翻译并出版当时岛国风靡一时的美国电影《爱情故事》的原著小说,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目前岛国的出版业基本被角川集团(角川书店为核心)、一桥集团(集英社、小学馆为核心)、音羽集团(讲谈社为核)以及新潮社所瓜分。想要从这几个出版社手里拿到好的岛国国内作品资源,难如登天。
所以从外国作品入手,是理想的选择。
角川历彦问道:“那他看上了哪些外国作品,你打听到了吗?”
井上伸一郎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叠纸,恭恭敬敬交给了角川历彦,道:“这是近期他关注的一些外国作品,我派人收集、翻译了其中一部分。尤其要注意这部”
角川历彦拿起稿子,只见标题是《君の名は》,就翻看起来。
井上伸一郎让人翻译了大概几千字,加起来10页不到,角川历彦很快就看完了,有些疑惑的问道:“轻小说?”
他是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系毕业,于文学并不精通,但是长年的工作经验,让他还是有着基本的判断能力的。
井上伸一郎点点头,回答道:“确实和我们的轻小说十分相似,但是又有着我们岛国轻小说没有的爽朗、明快,具有中华文化的特点。翻译的人说是他近年来没有见过的优秀作品!”
角川历彦大怒,捏着稿纸猛拍一下桌子,吼道:“八嘎呀路!他这是要向我们示威!绝对不能让他得逞!”
角川书店是岛国最大的轻小说出版商。轻小说三大家中的“角川文库”和“电击文库”都隶属于角川书店。所以在角川历彦看来,哥哥此举完全就是有针对性的偷袭!
角川历彦问道:“这个人,这本书,签下来!马上!你飞过去和他谈!”
井上伸一郎面露难色,解释道:“其实前两天我就致电给登载这部小说的中华杂志的编辑总长,但他说作者正在接受军事训练,联系不上。”
“纳尼?是个军人?”角川历彦也很惊讶。
井上伸一郎连忙道:“不过,他应该会出席过几天的沪上书展。书展上有他的新书要发布,据说就是这部《君の名は》。”
角川历彦沉吟了一会儿,道:“要是军人的话,你的份量可能就不够了……你这次事情办的不错,很尽职,很有精神!以后继续努力。”
井上伸一郎大喜过望,又是重重一鞠躬:“嗨一。多谢社长栽培!”
张潮自然不知道发生基地外的这些事情。
这几天军训,他已经有了一个外号:“小师兄!”
年纪明明和其他新生差不多,但是算起来却是大三的学生。当然这也是燕大和鲁院合办“作家班”的老规矩,学生直接插班到大三,两年毕业。只不过以前这类学生都是三十岁往上的成熟作家,谁也没有想到会有张潮这种情况出现。
让燕大学子们没有想到的是,张潮虽然已经是个知名作家了,但是和同学们相处起来丝毫没有娇骄二气,和大家一样吃、一样喝,一样训练、一样休息,开一样的玩笑、瞄一样的美女……
有一些同学拿着《青年文学》《花城》还有《少年如你》给张潮签名,张潮也没有拒绝,往往还会贴心地问要不要写什么祝福语之类的。
不过这可苦了不少男生。这段时间本来是追女生的好时机,压抑了几年的荷尔蒙在一次次队列训练的耳鬓厮磨中,一次次月下拉歌的雄壮歌声中,亟待释放。
燕大的很多学生不仅是学霸,而且也多才多艺。什么街舞、拉丁、翻跟斗,民族、美声、HipHop,一有空闲就有人来一段,都能赢得不少喝彩。
张潮也多次被起哄架秧子来一段,但是基本都是向大家告饶得免。
有男生就对身边的女生小声道:“什么大作家,也不行嘛。听说除了语文啥也不会……”
女生白了他一眼道:“人家这叫低调、低调。低调你懂吗!你没看新闻吗?张潮现在写一本书少说赚100万。”
男生讪讪地道:“我们燕大生,也不能全看钱……”
女生又白了他一眼道:“那看才华?你今年发一篇《花城》或者《青年文学》给我看看。”
男生:“……”
还好听说张潮上课是四处流窜,不会钉在中文系04级里,要不然这甜甜的初恋还怎么谈?
7天时间很快过去了,这一届新生到了可以返校的时间。十几辆大巴规规矩矩地停在基地门口,等待学生们鱼贯而出,有序上车。
张潮跟着队伍走到了中文系的大巴前,忽然听到有人叫他:“张潮,你别上车,跟我们走!”
张潮转头一看,竟然是花城社的朱妍玲,不禁奇怪道:“朱编辑,您怎么从广州跑这儿来了。”
朱妍玲道:“特地来接你去沪上书展的。书展今天就开幕了,你还在这悠哉悠哉的,我们都急死了。我和你们学校申请过了,你们老师也同意了。”
张潮看向负责老师,负责老师向他点点头,道:“教务处批了,你先走吧。”
张潮只好跟着朱妍玲来到一辆丰田皇冠小轿车前,把背包往后备箱一扔,然后坐进了车里。小轿车扬尘而去,一溜烟就开得不见了。
男生望着眼神拉丝的女生,郁闷地道:“这就是你说的低调?”
车上,张潮好奇地问朱妍玲道:“怎么这么着急?”
朱妍玲叹了口气,答道:“张潮,我失职了!”
第83章 全世界都在找张潮
听到朱妍玲这么说,张潮奇道:“这从何说起?”
朱妍玲问道:“你在鲁院是不是写了一部叫《蜗居》的小说?你把这部小说给谁了?”
张潮心下恍然,淡淡地答道:“那天不是春风社的单编辑找上了门了嘛……”
朱妍玲痛心疾首道:“你写了新作品怎么不和我讲?我们萧社长这两天老批评我没有跟紧你,丢了一本好书。”
张潮道:“以后又不是没有再合作的机会了。”
朱妍玲眼睛一亮,马上道:“那说好了,《蜗居》下面一本你不许给别的社了。人家给你什么条件,我们也能给。”
张潮心里有些腻歪朱妍玲的态度,所以不想现在就答应下来,于是转移话题,问道:“那这事也不值得您专门跑一趟啊?”
朱妍玲心里“哼”了一声,不过还是答道:“两件事。一件事是我们花城社决定要实行‘签约作家’制,希望你成为我们的第一批签约作家。”
张潮疑道:“签约作家?”
出版社一般都是签作品,哪有签作家的。最多就是作家和某个出版社合作愉快,会把自己的作品多签给这个出版社。
而签约作家这种形式,多数各省作协在做。被签的作家每个月少有1000-3000元不等的创作津贴,还能给一点预付稿酬。主要是为了让作家有稳定收入,能安心创作。
张潮这种显然不需要什么创作津贴。
朱妍玲道:“这是我们社上面的粤省出版集团老总的想法。当了我们花城社的签约作家,在一定年限内,由我们花城社买断所有的作品,稿酬、版税从优。并且可以由我们集团进行综合性的版权运营。”
张潮问道:“版权运营?比如呢?”
“比如,比如改编电影。”
“……《少年如你》的剧本我都在写了,华宜买了。”
“那还有改编动漫。”
“……《你的名字》漫画已经出两期了,《燕京卡通》。”
朱妍玲:“……”
张潮道:“所以,这个‘签约作家’,我就不签吧。”
朱妍玲叹了口气,道:“我就知道说服不了你,社长还非让我来。这些条件对那些初出茅庐的作家来说有吸引力,但对你确实没什么用。不过还有一件事,不会让你为难,希望你能答应我。”
“什么?”
“来加入我们花城社的‘金牌作家团’。”
“这又是什么?”
“放心,‘金牌作家团’没有任何硬性的约束条款。主要就是在我们社出过畅销书的作家组成。平时我们会邀请你们来开个讲座、研讨会,还有去哪里采风什么的,你有空就来。”
张潮知道只是出版社笼络畅销书作家的手段,很早就有了,倒没有什么好拒绝的,于是答应下来。
张潮问道:“那还有一件事呢?”
“有个很重要的客人想见你,到了沪上你就知道了。”
朱妍玲、张潮的飞机是下午2点多到的沪上浦东机场,又打车到了酒店。朱妍玲道:“你别穿这身迷彩服了,赶紧去洗个澡,换身便装。一会儿有客人想见你。”
“……没带啊。训练有不许穿便服,就发了两套作训服,每天轮流换。我本来打算回学校以后,明天再来呢。谁知道你们这么急,刚出基地就把我拉来了。”
朱妍玲又无语了。只能让张潮先去洗漱,衣服谈完了再去买。
花城社给张潮订的是一个带有小客厅的商务套间,张潮洗漱换好衣服后,直接就能在自己的房间里见客。这也体现了花城社对张潮的尊重,并没有仗着关系不错,就把他当成“礼物”一样到处“送人”。
没多久,敲门声响起,张潮前去开门。只见花城社社长萧建国,还有朱妍玲,带着一个50多岁、风度儒雅的男士进来了。
萧建国介绍道:“张潮,这位是潘耀明先生,香港明窗出版社的社长,《明报月刊》总编辑兼总经理。”
明窗社和明河社一样,都是金庸创办的出版社,但和只出版金庸自己作品的明河社不一样,明窗社是“对外营业”,最早的“卫斯理系列”就是由明窗社出版的。
潘耀明主动伸出手,和张潮紧紧握了一下,用港味浓厚的普通话道:“张潮同学,找你可不容易啊。”
张潮不好意思地道:“在军训,实在没办法。”
几人坐下来,萧建国继续介绍道:“潘社长是查先生的左膀右臂,我们社前两年有幸出版了查先生新修版的武侠小说,和潘社长也因此结缘。潘社长一向致力于内地和港岛的文化交流,听说你的小说在内地卖得很好,所以就想介绍给港岛的读者……”
潘耀明笑道:“说起来,我和张潮同学还是老乡,我老家是福海南安的。我10岁才跟我爸爸去了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