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2020年的美国,不可能比今天落后,所有资料输入计算机,在数据库一核查就知道是真是伪了。
那些竞选对手肯定会竭尽全力取消他的竞选资格。
就像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里描写的那样,当小说主人公「马克吐温」宣布参选纽约州州长以后,第二天在报纸上他就有如下罪名:
「一八六三年在交趾支那瓦卡瓦克被三十四个证人证明犯了伪证罪。那次做伪证的意图是要从一个贫苦的土著寡妇及其无依无靠的儿女手里夺取一块贫瘠的香蕉园,那是他们失去亲人之后的凄凉生活中唯一的依靠和唯一的生活来源。」
「在蒙大拿的时候,和他同住在一间小房子里的伙伴们时常遗失一些小小的贵重物品,后来这些东西通通在吐温先生身上或是他的“皮箱”(他用来包皮裹身边物品的报纸)里找到了。」
「马克吐温先生诬蔑我们德高望重的领袖约翰霍夫曼已故的祖父,说他是因犯盗劫罪被处绞刑的。」
到最后:
「你的忠实的朋友从前是个正派人,可是现在成了伪证犯、小偷、盗尸犯、酒疯子、舞弊分子和讹诈专家的马克吐温。」
美国的选举风气100多年前就如此,如今更甚。不说别的,今年刚刚登上美国总统大位的那位哥们,就被质疑并非出生在美国的合法公民。
即使他把自己在夏威夷的出生证明拿了出来,也被怀疑是伪造的。
如果不是他背后有美国最大党派在支撑,很可能在这一步就倒下了。
大卫米勒很难想象「Wei Laosan」如何才能过得了这一关。
但小说接下来的情节很快给出了答案
【魏老三的名字赫然出现在选举委员会官网的候选人列表上,如同一颗投入深潭的巨石,激起的却是滔天圣光。任何试图触碰这圣光的质疑,顷刻间便被汹涌的民意狂潮拍碎。
州参议员、资深保守派政客,理查德“老石头”邓恩对着记者说:“程序正义是民主基石!一个身份不明、住址虚无、甚至可能不具公民资格的人,如何能通过资格审查?这是对选举法的公然践踏!我要求选举委员会立即启动审查程序,公布魏老三的身份与资格证明!”
他很快迎来了民意的反噬:#邓恩恐惧真相#的热词瞬间占据了所有加州社交媒体平台的首页。
网友制作了病毒视频,将邓恩严肃质疑的脸PS到中世纪宗教审判官身上,背景是燃烧的十字旗,字幕则是“他在焚烧异端!”
而自由派媒体《旧金山纪事报》发表了社论《邓恩参议员的“资格”拷问:谁赋予你定义“美国人”的权力?》。文章将邓恩的质疑与历史上的排华法案、种族隔离相提并论,称其为“制度性歧视的卫道士”。
次日,邓恩位于首府的选区办公室被泼满油漆。大门上贴满标语:“停止仇恨!”、“你的‘资格’是特权!”、“WEI IS THE WAY!”。
最新民调显示,邓恩在其铁票仓的支持率暴跌15个百分点。他被迫发表“澄清声明”,强调自己“绝对支持多元价值”,质疑“仅针对程序漏洞”,但为时已晚,政治生命遭受重创。
最焦急的自然是候选人托马斯瑞格斯的团队。这位一周前还在盛赞魏老三的政客,试图进行“技术性质疑”。他们聘请专业的调查记者本卡尔森,想挖掘魏老三“非法滞留”或“偷税漏税”的实锤证据。
卡尔森凭借职业嗅觉,几经周折找到了老王最初安置魏老三的那个破败工地的包工头(老王早已带魏老三转移)。包工头在卡尔森的追问和一点“辛苦费”诱惑下,含糊地透露:“那个姓魏的?好像是老王从南边‘线’上弄过来的……没听说有啥正经身份……就是个老实干活的,哪懂什么政治啊!”
卡尔森试图撰写一篇题为《光环下的问号:魏老三身份之谜与草率登记》的调查报告。主编在付印前紧急毙稿,冷汗直流:“卡尔森!你想毁了报社吗?现在碰魏老三就是碰高压线!”
报道内容不知何故泄露至网络。“魏之路委员会”首席律师立即发表严正声明,指控卡尔森“收买证人,构陷民意象征”,并威胁以“诽谤及煽动仇恨”罪名起诉。卡尔森的个人社交媒体被“魏老三守护者”攻陷,污言秽语和死亡威胁充斥私信。
报社迫于压力,将卡尔森调离时政部,发配去报道宠物选美。那个收了钱的包工头,在“热心网友”的人肉搜索和上门“拜访”后,矢口否认说过任何话,并声称自己“无比崇敬魏先生”。
在一次闭门筹款会上,瑞格斯对金主们哀叹:“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候选人,而是一个…一个被千万人供奉起来的神像!你质疑他,就等于质疑那些信徒的信仰本身!他们不是在保卫一个叫魏老三的人,他们是在保卫自己内心构建的那个完美的‘良心象征’!这仗没法打!”】
“民意……民意……”大卫米勒念叨着这个单词,都没有察觉外面的天已经开始蒙蒙亮了。
他现在明白张潮的意图了即使是自诩“三权分立”“自由民主”的美国社会,再健全的法律也无法阻挡民意的力量。
无论这股力量是由理性驱动的,还是由狂热驱动的。
当美国一次次以这些诱人的口号、标签,颠覆了一个又一个国家的同时,美国自己的内部也在累积这样的情绪。
等到这种累积到达了临界点就像小说所描述的那样,被「Wei Laosan」点燃、引爆以后,同样会冲击着美国的秩序。
说到底,制度也好,法律也罢,都是人群意志的最大公约数。
当人群意志改变的时候,制度、法律都无法真正约束人们的行为。
美国现行的基本政治框架是内战结束以后确立的,到今天已经快150年了。那时候的美国人口是3100万,而今天是3亿。
不仅仅是数量增长了10倍,人口的结构也与150年前大相径庭传统的白人社会不仅规模缩减,而且趋向瓦解;
即使亚伯拉罕林肯和他的同僚们如何高瞻远瞩,也不可能在3100万人口的社会基数上,制定出适应3亿人的制度框架。
过去可以成立的种种政治逻辑,正在一点点被颠覆何况是12年后?
大卫米勒终于不得不承认,张潮用一篇极尽荒诞的小说,成功对美国的未来进行了预言这种预言的“准确性”不在于十几年后是不是真会有个非法移民稀里糊涂地当上加州州长,而在于它点出了美国繁荣外表下最致命的危机。
到这个危机爆发的时候,比非法移民当州长更荒谬的事情都会发生至于什么荒谬的事?大卫米勒暂时没有具体的想象,但他觉得大概和《辛普森一家》里的那些政治讽刺差不多吧。
而小说接下来,张潮为「Wei Laosan」设计的竞选策略也证实了这点
【选举进入白热化。“魏之路委员会”深知魏老三无法、也不应露面。他们策划了竞选史上最匪夷所思的“活动”“魏老三的沉默行军:聆听内心的惊雷”。
数万支持者聚集在洛杉矶市的中央公园。没有讲台,没有音乐,没有口号。
组织者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牧师用低沉的声音引导:“让我们静默。在这静默中,感受魏先生那夜的勇气。聆听我们内心被压迫的‘咯咯’声……”
全场陷入长达15分钟的绝对寂静。只有风声和远处城市的嗡鸣。
静默结束,牧师高呼:“这静默,是积蓄的力量!这无声,是惊雷的前奏!WEI IS THE WAY!”
人群爆发出压抑已久的、震耳欲聋的呼喊:“WEI IS THE WAY! Freedom…dom… GOOD!”声浪直冲云霄。
社交媒体上这段视频被疯狂转发:
“震撼!魏老三虽未现身,其精神力量已统帅千军!”
“沉默是最有力的宣言!‘魏式竞选’颠覆传统政治秀!”
“在喧嚣的选举中,唯有魏老三的‘无声’,让我们听到了内心的良知!”
而权威民调显示,魏老三的支持率在“沉默行军”后奇迹般再攀升5个百分点,得到超过60%的选民支持,大幅领先所有对手。政治分析师惊呼:“加州的政治图谱已被彻底改写!”……】
身在广州的梁丹丹放下小说,对朱妍玲道:“「魏老三」赢定了……但我不知道张潮怎么给他收场?要知道马克吐温《竞选州长》的结尾,主角并没有当上州长,而是惹了一身骚。
如果让「魏老三」选上州长,恐怕有点……有点……”
朱妍玲笑着帮她把接下来的话说了出来:“有点落俗套?”
梁丹丹点点头道:“这样似乎有点为了颠覆而颠覆了,不太像张潮的风格。”
朱妍玲自信满满地道:“放心,我相信张潮,他肯定会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给我们一个‘惊喜’!”
第438章 结束闹剧的钥匙
关于「Wei Laosan」赢定了这一点,更加深谙美国政治游戏规则的大卫米勒同样确认无疑。
与许多人印象里不同的是,美国一方面保留了一大堆延续了一二百年、与当下现实完全脱节的法律条文,比如在佐治亚州,星期日时把冰淇淋放入后口袋里是违法的;而内华达州规定留胡子的男人不能亲吻女人。
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很热衷于为“民意”来随时修订新的法律,或者选择无视某些法律例如赤果果地拆分洛克菲勒家族的资产,哪怕那些都是在法律框架内取得的财富。
所以只要有“民意”的支持,任何法律、任何条例,都可以席卷而过。
在这篇《竞选州长》里,「Wei Laosan」就是凭借这一点,莫名其妙地成为了合法的加州州长候选人。
接下来的情节也证明了这一点
【选举日,加州(加州)的天空呈现出一种奇异的铅灰色,仿佛一块巨大的、未干的油画画布,沉重地压在躁动不安的城市之上。投票站前人潮汹涌,但气氛却迥异于以往。没有候选人喧嚣的拉票车,没有针锋相对的辩论回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近乎宗教仪式的肃穆与期待。无数选民,手腕上系着象征“魏之路”的彩虹与灰色交织的丝带,默默地走向投票机,指尖带着一种朝圣般的虔诚,在“Wei Laosan”的名字旁点下。
……
刚刚结束的计票结果显示,在史无前例的选民参与度下,独立候选人魏老三(Wei Laosan)以令人瞠目结舌的 62.8%得票率,碾压性击败所有建制派对手,当选为加州下一任州长!这一结果彻底改写了本州乃至全国的政治版图,宣告了“魏老三现象”并非昙花一现,而是民意对陈腐政治生态的终极审判!
此刻,洛杉矶中心广场曾经的“勇气诞生地”延伸处已化作沸腾的海洋。数十万支持者挥舞着“WEI IS THE WAY”的旗帜,在雨中相拥而泣,高唱着即兴改编的圣歌:“自由是好的(Freedom good),魏是道路(Wei is the way)!”泪水与雨水混合,冲刷着每一张因激动而扭曲的脸庞。这是一个没有胜利演讲、没有当选者露面的狂欢夜,主角的缺席,反而将这场胜利的神圣性与象征意义推向了极致。
“魏之路委员会”联席主席、首席律师艾莉森陈女士在临时搭建的舞台上,面对狂热的民众和全球媒体的镜头,发表了极具历史意义的宣言:
“今夜,我们共同创造了历史!我们选举的不仅是一位州长,我们选举的是‘良心’本身!魏老三先生的沉默,是对个人崇拜的拒绝!他的缺席,正是为了告诉我们:真正的力量,在于我们每一个人!
因此,我们庄严宣告:从此刻起,‘魏之路委员会’将作为加州人民集体意志的受托人,代行州长职责!我们将组建‘人民智慧团’,吸纳各界贤达,以魏先生所象征的无畏、真实与多元价值为最高指引,共同治理我们的家园!魏老三州长不是一个个体,他是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每个人,都是州长!”
……】
“果然……”朱妍玲看到这里,对梁丹丹道,“「魏老三」成为加州州长了。”
梁丹丹微笑着道:“「马克吐温」在150年前铩羽而归,今天一个来自中国的非法移民却成功当选。但是我觉得他们背后的逻辑是一样的。”
朱妍玲:“哦?”
梁丹丹进一步解释道:“「马克吐温」竞选失败,是因为抵挡不住竞选对手往他身上泼的脏水,最后失去了选民的信任;
「魏老三」竞选成功,是因为他因为一个偶然事件,成为了选民内心情绪的代言者虽然我不知道美国社会为什么会积攒这么多愤怒但显然泼脏水对一个本身就是被虚构出来的偶像作用不大。
在美国,谁支配了情绪,谁就能赢得选票。”
朱妍玲听完以后,逐渐对《竞选州长》的意义感受得更深张潮的这篇小说,确实是写给美国读者看的,但又何尝不能给其他国家的读者一些启示呢?
从任何角度讲,张潮自己就是支配大众情绪的高手,每一次在舆论上与人起纷争,从对手到媒体,就没有不被他耍得团团转的,以至于现在他哪怕露着破绽,也没有人敢贸然攻击。
所以由他来写这篇小说,简直再合适不过。
他就是在用《竞选州长》告诉读者,任何让你觉得真诚无比的宣传,可能本质都是舆论操作的产物。
在群情激愤下,一个小小的「魏老三」就可以颠覆一个国家运行了上百年的成熟秩序,大家乌泱乌泱地把票投给一个只在镜头前露了一面,说话都不利索的陌生人。
荒诞背后,是现实的冷酷折射。
梁丹丹的进度比朱妍玲更快,她对自己的好闺蜜道:“你接着看,就知道张潮怎么让这场闹剧收场了。”
朱妍玲点点头,迫不及待地翻了下去
【……旧金山日落区,一家颇受欢迎的粤式早茶店“金麒麟”里,刚移民来美两周的七岁男孩小杰,正跟着父母和几位同样新移民的亲戚饮茶。店里悬挂的电视正24小时滚动播放着“魏州长”当选及“集体州长”诞生的新闻。魏老三那张惊恐茫然的脸反复出现在屏幕上。
背景音是本地中文台主持人的激昂解说:“……‘魏之路委员会’今日正式宣布代行州长职权,秘书长陈女士强调,魏老三(Wei Laosan)州长虽暂时未公开露面,但其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指引着……”
小杰正努力用筷子夹一个晶莹的虾饺,听到“魏老三”这个名字,他好奇地抬起头,盯着电视屏幕看了几秒,然后转向身边刚从上海来的表姐,用清脆的童音,用普通话大声问道:
“阿姐,电视里那个叔叔为什么叫‘魏老三’呀?他的名字好奇怪哦!像我们老家村口看鱼塘的‘张老三’一样。老师不是说,中国人都有正式名字的吗?‘老三’也能当名字写在户口本上吗?他是不是没有大名呀?”
稚嫩的童音在略显嘈杂的早茶店里并不算特别响亮,却像一颗冰珠落入了滚油之中。邻桌几位华人食客瞬间停止了交谈,目光齐刷刷地投向电视屏幕,又疑惑地互相交换着眼神。小杰的父母有些尴尬,连忙低声呵斥孩子别乱说话。
但坐在小杰对面的表姐一个正在湾区读传播学研究生、网名「湾区观察者」的年轻女孩眼睛却猛地亮了起来。她迅速掏出手机,对着还在播报魏老三新闻的电视屏幕拍了一段小视频,并让小杰重复了那句天真无邪的问话:“……他是不是没有大名呀?”,并且配上一段简洁的文字说明:
「童言无忌?电视里那位新州长“魏老三”,这名字能算正式姓名吗?在线等,挺急的。#加州州长#魏老三#文化差异#」
这条看似随手发的微博,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起初只激起小范围华人圈的讨论涟漪:
「对啊!‘老三’明显是排行称呼,不是正式名字!」
「国内户籍登记怎么可能用‘X老三’?肯定有学名啊!」
「这问题问到了点子上!选举登记用的是‘Wei Laosan’,这根本不是一个符合法律要求的、完整的、可验证的个人标识!」
「细思极恐!如果连名字都是模糊的、非正式的,那之前所有关于身份的承诺(公民、居住年限)岂不更是空中楼阁?」】
朱妍玲抬起头,一脸不可置信地道:“这……这……”
梁丹丹笑着道:“巧妙吧?这个转折一开始就藏在「魏老三」这个名字里,我们都没有发觉,美国读者们自然更难发觉了。”
朱妍玲叹道:“这篇小说从头到尾平铺直叙,我还以为张潮不玩那些现代主义的技巧了,没想到在「魏老三」这个名字里面,还藏着一个坑。”
梁丹丹道:“「魏老三」确实只是一个代号,算不上真实姓名,无论民意如何汹涌,但用‘代号’来参选,恐怕大部分选民都会觉得难以接受。”
朱妍玲道:“他们认可的不是一种理念吗?”
梁丹丹道:“「魏老三」这个‘气球’被吹得太大了但再大的气球,也只是一个气球,经不得一丁点破洞,哪怕这个破洞只有针眼大小。
之前的情况是,外部刺来的针,没有扎到气球表面就被挡住了。但这次的针,来自内部。”
朱妍玲道:“你说华人移民?”
梁丹丹道:“是啊。他们对「魏老三」是没有任何滤镜的,也不需要祛魅,他们甚至不愿意被裹挟到这场运动中。
这个「小杰」扮演就是《国王的新衣》里那个孩子的角色。你知道这些宣传的谎言最害怕的是什么吗?是真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