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04:独行文坛 第13节

  张潮提前结束了码字,拷贝好文章,就去学校的公共电话亭,插入IC卡,照着笔记本上记下的号码,拨通了东方兴的电话。

  远在燕京的东方兴看到一个福海区号开头的固话号码拨来电话,高兴坏了,连忙接起来:“喂,是张潮吗?可算让我找到你了。这是哪儿的电话?……你一定要买个手机了!”

  “你在找我?”

  “下午我给你家打了几个电话都没有人接。”

  “哦,我爸平时住学校,周末才回来。我妈可能还没有下班。有什么事吗?”

  “当然有事,大事,大好事。你知道你那三篇文章引发了多大的反响吗?”

  “……呃……”张潮当然想知道,但他总不能说自己偷偷上网被学校处分了吧,只好含糊地道:“不太清楚……学校最近期末了,比较忙,没看新闻。”

  “理解理解。告诉你,因为你那三篇文章,在我们‘博客中华’与《南国周末》的推动下,在这两天内,已经……”东方兴把截止到傍晚前发生的事情,和张潮讲了一遍。

  当说到参与组织比赛的大学,把特招名额都取消的时候,东方兴的情绪也到达了顶点:“……三篇雄文,就给《新芽》杂志和新理念作文大赛给扒了皮、拆了骨。你这三篇文章,简直是三把手术刀,也是三枚炮弹!而且你这周发的几篇关于芙蓉姊姊的文章,反响也很好,每篇的阅读量都有……”

  东方兴还在喋喋不休,张潮却已经懵了大学取消特招“新理念作文大赛”一二等奖得主的政策了?那我想借这个东风,让大学特招我的计划不是也跟着泡汤了?

  这计划原来的逻辑总结起来就是《阿Q正传》里的那句经典台词:“和尚摸得,我摸不得?”

  现在和尚摸不得,不就等于我也摸不得了吗?

  张潮把大家通过写作升入顶级学府的路断了,也等于断了自己的路。现在的张潮不是小尼姑,而是老虎屁股,哪个大学还敢摸。

  张潮脑子嗡嗡的,被自己扔出去的回旋镖扎得不轻。他还是低估了《南国周末》的影响力。至于“博客中华”么……在大众影响力方面,就是“那晚,我和科比合砍了83分”的存在。

  东方兴说了半天,终于讲到重点了:“现在有好多记者都打电话给《南国周末》,想要采访你。他们的主编让我问问你的想法。我觉得,这是一次好机会,只要我们好好策划……”

  张潮此刻已经听不进方兴说什么了,下星期他爸妈就要来学校了,他的处分通知也会贴在公告栏上,这时候曝光身份,和庞云这两天的遭遇有什么区别?

  所以他连忙拒绝了东方兴,推脱期末太忙,而且也想低调一些。不等东方兴再说什么,就匆匆挂掉了电话,一路小跑奔向学校的小礼堂。

  东方兴想了想,决定还是再邀请一次,于是回拨了刚刚的号码,可响了好一会,才被接起来,但电话那头却变成了一个女声:“喂?”

  东方兴一愣,问道:“你是谁?张潮呢?”

第19章 反响热烈的报告会

  周五晚上七点整,三中小礼堂,近500名高三学生齐齐端坐,等着张潮开讲。

  毕竟他一模语文145分的神迹已经传遍了年级。就连老师们也很好奇。

  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顾言做了简单的介绍以后,气喘吁吁的张潮就站到了讲台上。

  面对听众席上一双双充满了清澈的愚蠢的眼睛,张潮又有种梦回前世的感觉,他熟练地弹了弹的麦克风,确定扩音没有问题后,才开口道:

  “各位同学,其实语文考145分,并不难……”

  台下顿时起了一阵低沉的“嗡嗡”声。如果声音能化成具体的重量的话,张潮此时已经被“装逼犯”这个词压成饼了。

  “大家少安毋躁。我说这句话,并不是为了装……炫耀自己,而是和大家真诚地交流分享。我就先从大家最感兴趣的作文说起。很多同学视作文为‘玄学’,本质上,是没有抓住作文审阅的规律。

  作文就是考立意、考表达、考积累吗?是,却也不完全是。每一道作文题目,除了要审字面上的题目,更要审字面下的题目,也就是出题者的潜台词。例如今年一模的作文题,给了我们两个材料。

  第一个材料是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另一个材料是‘阴沟里翻船’这个俗谚。最后为我们框定了写作的范围,‘慎于难而忽于易’。很多人可能会在第一时间判断这是一道典型的‘二元思辨型’作文题,着眼点在‘难’与‘易’。还有一部分人,审题比较全面,会把‘慎’与‘忽’一并纳入。

  但其实我们盯着‘慎于难而忽于易’这几个字的时候,是不是忽略了第二则材料当中,对‘阴沟里翻船’这条俗谚的分析部分?里面有很重要的一行字‘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可谓屡见不鲜了’。

  这句话非常重要。它就是解开题目当中潜台词部分的钥匙也就是大家写出来的作文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那‘现实生活’是不是等于只要现实世界中发生的事例,都可以纳入写作范围?要真是这样,那就无远弗届了。

  这里的‘现实生活’是有明确指向的。它考的既然是我们这些高中生,当然是希望我们联系自己的现实。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过‘慎于难而忽于易’的事?‘慎于难而忽于易’这句话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启发和指导意义?

  只有在这个审题的基础上,构筑了这篇作文的底层逻辑,然后才能更加自然地上升一层由无数个‘我们’构成的这个社会,有没有过‘慎于难而忽于易’的事?很多同学忽略了高层次的立意是要逐步搭建起来的,在写作中常常一起笔就唱高调,一杆子就往‘社会’‘国家’‘民族’‘全人类’的高度上捅,就会显得生硬。

  而且我们的出题人,其实未必就想让大家唱高调。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我们还可以回顾一下去年的高考作文,材料是一则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但分析部分却很长……”

  张潮越讲越顺畅,台下的师生越听越入神。顾言悄声对张婷道:“张潮这小子一点也不怯场啊。这讲的是深入浅出,有些角度我都没有想到。”

  张婷点点头道:“他……确实不简单啊。他这脑子怎么长的,对出题人的心理揣摩得这么细腻。”

  顾言道:“你可真是捡到了个宝。今年高考,他说不定还能给大家一个惊喜。”

  张婷捂着嘴笑道:“别是惊吓就好了。”

  顾言道:“就是他的总分,这个……”

  张婷闻言,笑容也凝固住了,不知道该接什么话。

  与此同时,兰婷和宋诗语也在窃窃私语。她们俩一个4班一个9班,本来坐不到一块儿去,但,优等生总是有特权的。只要没影响秩序,老师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诗语,诗语……”兰婷拿手在宋诗语眼前晃了晃,才让宋诗语回过神来。

  “张潮脸上有花啊,你眼睛都直了。”兰婷嗔道。

  宋诗语脸蛋一红,道:“是他讲的好嘛你说他怎么什么都会?语文能考145,作文能写满分,还会写诗,还会写歌……演讲也不怯场……”

  兰婷满脸不屑:“什么都会?你没听说他数学考了几分?8分!考大学都难喽……”

  宋诗语道:“唉,那真是太可惜了。不知道他高考以后会去哪里?”

  “你这么关心他去哪里干嘛?”

  “我……我就是随便说说。”

  “你心虚什么……其实张潮如果能参加今年的‘新理念作文大赛’的话,说不定还有机会。可惜……”

  “300多分……努力一下,应该能上个本科吧?听说他底子其实不错。”

  “希望吧……”

  台上的张潮已经开始讲作文的语言表达了:

  “大家可能受前几年《赤兔之死》这篇作文的影响比较大,所以有意无意地在作文当中使用一些文言句式。但我们毕竟是在现代汉语语境中成长、学习的,如果不是对文言文有特别的热爱和研究,用文言句式往往不到位。

  很多同学以为把句子里的‘的’,改成‘之’,或者故意省略主语,以及把双字词改写单字词,就是所谓的‘有文采’了。但这些只会让你的句子变得古不古、今不今,不仅没有锦上添花,反而像邯郸学步。

  如果真的要展现文采,与其改造自己的句子,不如大大方方地引用。我尤其推荐《诗经》《楚辞》等经典,例如这样句子……”

  “下面我们再来讲讲积累。很多同学认为积累就是背各种比较新的作文素材,尤其是人物素材。比如今年是奥运年,就多用一些体育明星的例子。但写作文不是‘追星’,用好素材的关键是用得妥帖,能支撑自己的观点。

  其实我们的课本当中就已经提供了大量素材。尤其是语文、历史、地理、政治这四门课,本质上都是在讲人、在讲事。素材也不局限于名人事迹和名人名言。历史事件、社会变迁、沧海桑田……都是精彩的写作素材。例如……”

  不知不觉,一场学习成果汇报会,张潮讲了整整2个小时,远远超过了原定的“2节课”的时长。

  等张潮说出“我的分享到此为止。谢谢大家”时,小礼堂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整整持续一分多钟。

  顾言感慨地道:“去年请参与过高考命题的谢教授来开讲座,掌声都没有这么热烈。”

  接着又回头对其他老师嘱咐道:“今天张潮的演讲内容,不要散播出去。他,是我们高三语文组的秘密武器!”

第20章 电视里的那是谁?

  汇报会的余波延续到了周六。周六学校只有高三还上课,高一高二周五下午就放寒假回去了。

  于是张潮感觉学校里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在和他打招呼。有些热情的同学甚至直接把作文拿到班上来了,非要让张潮帮他改改。

  不到中午,张潮就收到了三十多份作文。还好张婷老师帮他解了围,替他把作文还了回去。

  中午,张婷找到他,和他谈了顾言的一个计划。

  “什么?成立语文尖子生突击提分小组,让我当组长?”张潮难以置信。

  “是的。现在年级里有好几个同学语文分数陷入了瓶颈期,基本都卡在120-125之间,上不去,偶尔发挥不好还会掉下来。你昨晚介绍的方法很有操作性,对同学们启发很大。”

  “那,那不是还有老师们吗?怎么轮都轮不到我当这个小组长啊。”

  “正是因为我们这些老师带学生太久了,不仅自己对学生的能力评断,有思维的盲区;而且学生对我们的教导,也有了思想上的疲劳感。而你,恰恰可以弥补这些不足。”

  “那具体的形式呢?”

  “顾老师准备和学校争取,不占用平时的课程,每周一到周五下午放学以后到晚自习之前的时间段,抽出两天来做突击提分,每次1个小时到1个半小时。”

  “我……我再考虑考虑?”张潮有些犹豫,他担心占用写作的时间。

  “还犹豫什么?顾老师说了,到时候把备课室隔壁的杂物间整理出来,放上桌椅,还给你们准备一台查资料用的电脑。”

  张潮眼睛一亮,连忙问道:“平时我也能用吗?”

  张婷笑盈盈地看着他,仿佛看穿了一切,回答道:“看你的表现。如果提分效果不错,我会和顾组长提。还有,你的数学、英语,就不想抢救一下?”

  张潮这回想都没有想就答应下来:“好,我来做这个突击提分组组长。”

  下午放学,张潮像往常一样回家了。

  今晚是道关,他得过。

  一模虽然考砸了,但是毕竟语文考得好,还能兜兜底。如果差得很平均,那真是没得救了。

  而且今晚还有一个加分项。

  “爸,妈。我回来了。”张潮进门就直接往自己房里钻,不过很快就被母亲叫住了。

  “这么急回房干什么。一模考了多少?是不是没考好?”知子莫若母。张潮的妈妈一下就抓住了重点。

  张潮只好停下脚步,讪讪地答道:“是……是不太好。”

  “具体几分?没上500?”

  “呃……您可以大胆一点……”

  “……不会没上480吧?”

  “……再,再大胆一点……”

  “你这个死孩子,到底多少分?”张潮母亲凤目圆睁,杀气腾腾。

  “这次没考好不要紧,以后努力。来,赶紧说,别让你妈生气。”张潮父亲也跟着帮腔。他上周就有预感,所以这次没有主动问。

  “3……337。”张潮知道逃不过去,把成绩报了出来。

  张潮母亲一扶额头,差点昏过去。

  张潮父亲“腾”一下从椅子上站起来,瞠目结舌。

  他们对张潮的学习还是很关心的,每次考试成绩都了然于胸。在一模前的一次月考当中,张潮的总分还有515分呢,虽然考不上什么重点大学,但有个本科读还是可以的。

  退步将近180分是什么鬼?

  张潮连忙找补道:“我……我语文全市第一,145。你们看。”掏出语文试卷摆着父母面前。

  “145?”张潮父亲就是语文老师,虽然不教高中,但是知道这么分数的份量。

  张潮母亲可不管这么多,说话已经带了一丝哭腔了:“……一科好有什么用,高考又不只考一科。你这是要,这是要气死我啊……呜……”

  张潮父亲连忙开始安慰老婆:“先别急,事出反常,必定有妖。先问问孩子到底怎么回事。”

  张潮就把所有原因都推给了最近沉迷语文,沉迷写作,其他科目没有复习好。

  张潮母亲一把推开老公,恨恨地道:“都是你!从小就没让他学好英语数学,跟你一样成天写写写……”

  张潮父亲一看战火烧到自己头上了,又连忙开始灭火,拉着张潮做保证。

  如此这般半个多小时,张潮母亲才止住了脾气。

  一家人没滋没味地开始吃晚饭。

  张潮一看时间,已经六点多了,就忙打开电视,调到了长福县电视台。父母都有些奇怪,县台的节目有什么好看,除了领导讲话就是卖假酒和假药。

  这时候正是“长福新闻”时间。等县里领导讲话都播完以后,就听得新闻主持人说道:

首节上一节13/26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