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做手机完全是基于现在拥有的AI技术,包括固态电池。
拥有这两块技术,足以让它在未来的手机市场拥有一席之地。
国内可能出售的手机大厂,也就惟有这两家了。
可惜收购没谈拢。
陈平生干脆从零干起,从集团调了一大批高级管理层出来,另外又抽出上万名高级研发师。
于金山组建一家名为腾飞手机的腾影集团全资子公司。
很多大厂刚跨行进入手机行业,一般都是先代工。
企图通过最小的成本来获取最大的收益。
当然,这也是降低风险的一种最好办法。
陈平生肯定不会这么干。
他没什么犹豫的,既然干了这件事那就必须要干好。
砸钱这一块,也是安排得明明白白。
10月12号,在魔都金山宣布投资130亿,自建手机超级工厂。
有腾飞新能源超级工厂的管理经验,这一块对他们来说并不难。
10月15号,又另外再宣布投资220亿,搭建腾飞手机的生态湖全球研发中心。
完成超级工厂跟研发中心的规划与新建之后。
10月18号又宣布在国内另外三大超一线城市当中,各投八十亿成立分部研发中心。
想做科技产品,核心科技才是最重要的。
先把研发团队全部拉起来之后,他又在10月21号宣布花130亿,从吉利手中将魅族手机包括团队全部都给买了过来。
这也是内最早的自主手机智能品牌,2010年以前仅次于湾湾的HTC。
可惜在后面的智能手机大战当中,受限于内部的混乱管理一步落下步步差。
跟老罗造手机不同,陈平生根本不需要融资,更不需要为近三年的营业额来发愁。
他完全可以用三五年时间来将这件事做到极致。
一切的出发点都是基于未来能成为全球五大手机厂商之一。
甚至更进一步的成为仅次于苹果,三星的存在。
说超越太难了一点,超越不仅仅只在销量上面。
更重要的还是利润。
苹果一年的净利润上千亿美金,三星电子2023年利润也差不多八百亿人民币。
销量上三星才是世界第一,利润上差了苹果十倍有余,根本不在一个等级上。
就这么说吧,苹果想要销量数据,出款两千甚至是三千的苹果手机。
轻易就能超越三星,更在同级别当中找不到对手。
利润才是衡量一个企业的最终数据,也是最关键的数据,决定了未来市值。
全球手机市场,依旧还是苹果一家独大。
去年,全球手机市场总利润为1200亿美金,苹果一家就拿走900亿美金。
占了整个行业的近九成。
这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是难以想象的,也只有科技产业才会出现这么一家独大的情况。
五年之内,他肯定不敢去想超越苹果,未来十年也是不太敢想。
能做到跟三星差不多,那已经是超乎想象的成功了。
仅在十月,他宣布干手机开始,一系列动作之大远超同行业预期。
直接砸出七百亿来干这个事,他也算国内不缺钱的典范了。
陈平生向来不信奉什么以小博大,他干投资基本都是以大博大。
干科技产品也是一样,造车就是依靠全产业链投资远超同行才跑出来的。
造手机自然也会是一样。
这个月他将谷歌1%的股份拿出来全部套现,获取165亿美金。
大概就是1150亿人民币,用来干腾飞手机。
本来打算直接收购一家大品牌的,这些人都不卖给他,只能自己掏出千亿资金拔地而起了。
除超级工厂,买下魅族手机,四大超一线城市当中,自建研发中心外。
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那就是建线下手机销售渠道了。
这个也是最花时间的。
不管是OPPO还是vivo,都是依靠线下遍地开花的渠道,才能牢牢占据国内手机前五之列。
这也是大厂很难再新建一个手机品牌的主要原因,说白了,造台手机特别容易。
芯片找高通,系统找安桌,组装找代工。
这三样加起来根本花不了多少钱,关键想要卖好必须自建线下销售渠道。
再想如小米一样,通过轻资产的互联网销售模式已经完全走不通了。
这条路直接被小米给锁死了。
手机品牌没起来之前,那是不可能会有渠道加盟商愿意加盟的。
起来之后,加盟模式也会导致利润层层分摊,最终无法再获得成本优势。
曾经1999元互联网轻资产卖手机的小米,就有绝对的价格优势。
现在小米之家到处都有,这种优势也就少得可怜了。
只能说线下店的运营成本,也全部摊到了手机上面。
小米越卖越贵也是这个主要原因。
他现在已经七百亿砸下去了,剩下450亿那都是未来一两年的研发资金。
销售渠道这块刚开始只能自建,陈平生又拿出百亿资金。
提前干腾飞手机销售网,说白了就是开线下渠道店。
按单家投资额度五十万来计算,他能一次性开出两万家。
听上去很多,想想蓝绿二厂各乡镇都有的手机专卖店,就知道这两万家也就一般般了。
手机店,先一步投资的地方主要还是集中于一线城市。
只有把一线城市干好了,未来才能依靠加盟模式开满各大乡镇之间。
不用看其它,就看他现在的这个资金量也能明白为什么手机行业难进了。
没有几百亿打底,小米,蓝绿二厂轻易就能将你按地上摩擦。
他拿了上千亿进来才有未来的一席之地。
更不要说腾影集团前期还积累了那么多超级工厂管理经验,以及AI技术包括固态电池技术了。
唯一弱的就是系统跟芯片。
这两块有安桌跟高通,倒是完全可以弥补。
他一直也在研发自己的AI系统,未来有没有成功的那一天不知道,但很明显,这一步要是走成了意义重大啊。
腾飞手机要是求快,短短几个月时间就能造出来。
陈平生不打算那样干,他计划用一到两年的时间,才正式对外推出自己的腾飞手机。
要么不推出,要推出必须是一款真正拥有核心科技,能在市场上一炮打响的手机。
毕竟内已经完全不缺任何一款平庸手机了。
消化魅族的全部手机技术,再依靠自己建立的四大研发中心,重新培育出手机领域的核心技术。
更为关键的还是将自己拥有的AI技术,固态电池技术等全部应用到新手机里面。
再通过投资超百亿的超级工厂,完成手机元器件的完美搭配跟组装。
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时间。
他并不像别的大厂那么急,主要还是因为资金板块不需要借别人的钱,更不需要听别人建议。
抛开一切短期利益,只追求未来的长期收益。
这就是自有资金的好处。
如卖房子一样,地买下来之后,他可以囤个七八年再出售。
只等房价最好的那个时期。
手机也是一样啊,十月宣布出一系列大的投资方向。
后面就销声敛迹了,好像他根本没有干这件事一样。
知道的人才明白,腾影集团这艘巨无霸已经开动起来了。
正如他造车的时候一样,砸钱最多,不急不慢的出来之后,暗戳戳惊讶所有人。
腾飞手机他能快速用钱砸通全产业领域,但技术板块包括团队的融合,线下渠道的建立,自有技术的开发等。
都需要时间啊。
他为手机准备的钱大概就是1600亿,现在已经投了1250亿进去,未来还会再投入350亿。
之所以不需要投太多,那是因为腾飞AI已经积累了最重要的AI技术资源。
还是独立去核算的,要知道AI可是他每年都要投入三到四百亿的战略技术。
你要是将这笔钱加在里面,一年的研发费用超乎想象。
更不要说他已经积累得差不多的固态电池。
在电池这块,未来待机最久的只会是他,不可能有其它人。
七年投资超千亿的积累,那绝对不是开玩笑的。
有这两张王牌,那就已经够他在市场立足了。
想要什么都做到第一,那根本不可能,大家都是各有优势。
正如苹果不会出千元机一样。
屏幕这块也无人可以超越三星。
它从九十年代开始研发积累,长达十年亏出上百亿美金,哪是说超越就能超越的。
有两张自己的核心王牌,再加其它的一流技术,绝对够他撬开现在的手机市场了。
投资完手机后未来两三年时间,他都不会再有太大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