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些人里面,也就宋军找的张思彤以及宋水清找的魔都唐家还可以。
其它人都还有些看不清啊。
陈平生跟宋妍希一块躺在后花园的午休椅上,享受着温暖的阳光还能吹上一点凉爽的夏日之风。
等到二丫头过来摇醒他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了。
二丫头都玩到肚子呱呱叫了才罢休。
她想去外面吃大餐,家里这么多小朋友,也确实可以找个大餐厅聚聚。
陈平生喊宋妍希一块,还顺便问问彭英要不要来。
五一小长假魔都又来了很多外地游客,外滩到处都是人。
一到小长街,黄浦江就这样。
魔都各种高端餐厅也都有,因为是顺便出来吃一顿,还是休息时间。
他连身上的休闲衣都没换,带着一群小孩出来吃饭。
二屁丫最喜欢吃的还是蓝龙虾,这玩意好吃是好吃,肯定不能多吃。
日子悠悠,一直等到过了这个小长假,陈平生才去魔都总部上班。
今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依然被燃油车吊打,这种情况下别说盈利了,要是没有政府补贴大部分连一年都撑不下去。
陈平生看了一下腾飞新能源的销量报告,他现在其实不太关注销量,更关心用户口碑。
汽车不像别的东西,普通人买一台都要犹豫很久,还要选来选去。
一旦选错,估计一年内都不会有啥好心情。
现在的这些新能源厂,只要能多活一年,市场就要少掉三分之一。
当然,也会加入一些大咖。
如雷布斯,许皮带等。
陈平生没有管其它部门,腾飞新能源的售后部门属于他直接管理。
有些人可能不太理解,一般负责人都是管销售。
哪有像他这样核心抓售后的,这不是专门管着赔钱部门吗?
有啥意义。
陈平生抓售后的好处就在于,他能保证腾飞新能源零差评。
可以说这是任何一个科技产品都无法做到的。
原因简单,但凡出现产品质量问题,他直接给你三个月包退。
问题产品发回原厂,因为所有售后问题都是他直管,前面那些负责产品的,压力可想而知有多大了。
腾飞新能源今年的销量目标也就十二万台,算他一台三十五万。
也才四百多亿。
出问题的最多不超过百分之一,恰恰也就是这百分之一能在全方面影响你的市场口碑。
售后,才是最能检测产品质量问题的地方。
销售,仅仅只是质量跟售后的廷伸品罢了。
第561章 发展良策
截止到目前,腾飞新能源已经上市快五个月时间。
推出的车型也只有两款,一款家庭SUV腾飞P6,一款年轻人的选择轿车N6。
两款车的销量,SUV明显还是要好一点,电车的优点很明显,起速快声音低,驾驶感比油车好很多。
缺点也明显,出不了太远的门。
一旦跑太远,高速路或者各种各样的地方充电都不是太方便。
在很冷的地方还容易造成亏电严重。
因为是直管售后部门,陈平生对他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可以说了如指掌。
主要就是从客户那边了解到的。
客户才是一切,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电车还有一个最大隐患,那就是撞车之后,或者是发生一定事故容易造成起火。
虽然到目前腾飞新能源的车还没发生过一起起火事件,但这玩意只要发生了。
基本就是灾难,还不是天灾而是人灾。
每一辆发回来的售后车,都会进行全面质量检测的同时,还会碰撞测试。
说白了他根本不靠卖车的那点利润赚钱,对他来说核心一直都是造好车,造出一台用户真正放心使用的车。
也是因为这种初心,他直接推出了一系列别人家没有的政策。
比如三个月但凡出现非人为的任何质量问题,不维修,直接换新。
就这一条,可以说在售后板块直接遥遥领先。
第二条则是六万公里包换一次电池。
现在的腾德时代电池技术,也就能维持六万公里,不是说六万公里内就不损耗了。
而是损耗程度相对有限,大致还会保留电池70%的能力。
也就是说原本充满电能跑三百公里的,六万公里后只能跑两百公里了。
这个电池的损耗程度就是70%,如果用户自己去换电,那这个换电成本比加油还要贵。
既如此他为什么还要买电车呢?
难道就为了省那点购车税?
陈平生当初就组织团队讨论了很久,最终制定出这条六万公里免费换新电池的政策。
一台新能源车,电池成本就是最贵的。
如果能在六万基础上免费换新一次,让用户无障碍,无担心的跑出超十万公里的里程。
这其实已经算台好车了。
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研发跟突破,未来的这个数字肯定还会越来越大。
甚至从十万公里突破到十五万二十万。
一旦能达到三十万行驶里程,不换电,不出任何维修故障的时候,那才是一台真正好车。
等腾飞新能源真正成为顶级好车的时候,再考虑赚钱也不迟。
该说不说,因为他本人太有钱也实在不缺钱,定出来的一系列售后政策对手连摹仿都不敢。
他是实实在在的每年准备拿百亿资金,在售后问题以及用户使用上来绝对保证客户权益。
那些拿着别人钱造车的新势力,根本不敢这么玩好吧!
更不要说他每年还拿出几百亿大搞研发。
陈平生自己算过一笔账,他只要拿三百亿出来保证售后,你这三年内就是在使用过程中稍微有些不满意。
我都能直接给你整台新的。
他用三年将自己的口碑真正做到一传十,十传百,百传一万的时候。
你雷布斯哪怕营销能上天,也休想超越腾飞新能源。
说白了卖车跟其它东西不同,用户的选择非常谨慎,凡是能在未来活过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车企。
那一定是拥有极佳的客户口碑,这个就叫底蕴。
好比德国大众,小日子的丰田,本田等。
在中级车的选择里面,这些都是能闭眼入手的品牌。
还有奥迪,宝马,奔驰也是一样。
人家为什么能做到百年车企,其原因根本不是广告打得多。
而是用户口碑积累到了那个程度,你哪怕再怎么去诋毁,开过的人自会证明。
他现在最重要的不是赚钱,也不是满世界的打广告,而是去积累属于腾飞新能源自己的底蕴,就是这个用户口碑。
他都放出话了,三个月出任何质量问题就是换新,三年非人为的大质量问题同样换新。
提供五年包修,三年免保养,这才能让用户选择他们这样一家新型车企。
只能说他定的这些政策,压力全部给到了腾飞高管。
如果做不到德国大众,日本丰田,甚至是BBA的那种品质,腾飞新能源永远别想赚钱。
因为三年内一旦出问题,售后成本就是居高不下。
本来卖车就没多少利润,研发还要每年花那么多钱,售后成本要是不能降下来,想赚钱是做梦。
当然,也没人敢去提降低售后成本来增加企业利润这种无良话题。
因为那是大老板直接管理的,你头铁想要当大聪明提这种意见。
看他开不开你就完了。
唯一能降低售后成本的方法只有一条,保证腾飞新能源汽车在六万公里以内,连螺丝钉都不需要动一下。
做不到,他们就永远别想依靠企业利润来赚钱。
因为不可能会有。
不得不说,他这一家还是拉开了整个行业的售后标准。
用户可能不知道的一件事,新能源车厂其实是很强势的,因为新能源造车属于家级重点扶持项目。
在地方上那也是当之无愧的重点扶持。
一旦出现问题,你就看地方是保你一个用户还是车企就好了。
真正像他这么将用户体验放到第一位置的,不能说没有只能说极少。
少到一百家里面都不超过两家。
他根本不需要管其它部门,仅依靠这一个售后服务部门,就能把控整个腾飞新能源的质量以及产品力。
到目前为止,腾飞新能源还没接受过任何融资,连地方上的补贴他都没要过一毛钱。
为的就是不听别人的,他也不需要别人指手画脚的教他如何造车赚钱。
除了严东辉,张启明,徐东,张之遥每个人都获得腾飞新能源5%的原始分红股外。
各大核心工程师,以及王牌细分类领域技术负责人,全部都拿到了腾飞分红股。
别以为这个5%看上去好像不多,你要知道他在腾飞新能源造车这件事上已经足足投了1400亿。
哪怕不算它上市之后的增值,就是按投资比例,5%也能价值7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