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靠在魔都专门停放游艇的租赁港口。
一家四口并排走起来,那姿势说不出的怪异。
“老豆,别人会不会将我们当傻子看?”
“那肯定不会,除了你傻一点外,我们都还是挺正常的。”
“那妹妹呢?”
二屁丫,别提呢!
真就一言难尽,小小年纪知道每天要来这边散步之后,竟然还特意去网上学了走猫步。
那小屁股扭得。
她真是一点也不放过,要在人群当中做最靓的仔。
陈平生都受不了她,抓着她就往回走。
二屁丫四肢划拉,哼哼唧唧说不出的怪异。
一点魔都小公主的样都没有。
等到回家之后,陈安安还贴心的给她老豆在阳台煮好茶。
偌大一个阳台正对着黄浦江,坐在这个上面小酌一杯。
那感觉简直不要太爽啊。
华灯初上再是物欲横流的十里洋场,也抵不过他这一杯小茶一份温情且舒适的小家。
次日。
他还是开着自己的小大众去送两小只上学。
然后才去财大报到,今天下午有他的第一节选修课。
老校长亲自给他安排的,不得不说大学生是一个非常自由的群体。
也是一座人生当中最有纪念意义的象牙塔。
尤其是大一跟大二,那干脆就是无忧无虑。
像魔都这样的大学,一般也分群体。
最大两个群体无疑就是魔都本地的,以及外地的。
魔都是一个优越感十足的城市,这来源于它从民就绝对领先的经济地位。
外地人在这边尤其是那些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很难不受到一些冷眼相待。
这也是很多人明明就是名校毕业,出了大学之后还很自卑的主要原因。
钱是脊梁骨,这话一点也不假啊。
陈平生的第一堂课,他自己那是根本不在意有多少人报名的。
正如他不会让人知道自己的身份一样,往后十年甚至是二十年。
他也只会越来越低调。
能在财大这种地方当客座教授的,一般都是有些极其擅长的领域。
出了这样的大学,再想听到这些真正专家甚至是行业大佬的课,那无疑是难上加难。
所以哪怕他没有经过任何宣传,选修课还是来了不下两百位学生。
这并不是什么很惊人的数字,要知道这所大学光学生就有超两万。
两百人放在这个里面,不过就是沧海一粟罢了。
根本就不值一提。
老校长还给他安排了一位女助教,也是一位非常特殊的女学生。
光从她那发黄的衣袖就知道,这是一位贫困女学生啊。
第397章 第一堂课
姜依澜魔都大三女学生。
她穿着一套略显宽大的衣服,头总是在不经意之间都刻意的低着。
从她那略显精致的脸庞可以看得出,这还是一位校花级女孩。
可惜从她那不经意间的躲闪眼神,以及略显紧张的情绪当中就能发现,这明显还是一位不太自信的女孩。
这其实很正常,毕竟姜依澜出生山区,她能在大学想到最好的交际方式,就是用自己勤劳的小手给那些同学做一些家乡特产。
只是没有什么人愿意接受她这份善意罢了。
老校长喊她来给自己当助教,总不会无缘无故的。
多多少少都是有一些刻意,那这女孩身上肯定有他需要帮助的东西啊。
思维重新回到脑海中,还是先上好这一堂课吧。
姜依澜也轻轻的跟他说,都准备好了。
然后她就去了一个前排位置,也是最靠近讲台的位置。
不止要帮着维持课堂基本秩序,还要做一些上课记要。
也就是记录同学们的那些问题,以及他自己的回答。
新教授的到来,很多同学还是好奇的来观看。
比起那些专业领域的老师,陈平生自己明显不会教具体的专业。
他只是用回答问题的方式,来为更多大学生解惑罢了。
课堂上本地学生跟外地学生各占一半。
陈平生连自我介绍都干脆省了,直接让学生提问。
问题范围包括社会实践,企业经营,管理学的实际应用。
以及定位营销等一大堆专业领域的话题。
因为他这上课方式的特殊性,好半天都没人举手,一时之间让课堂氛围难免有些尴尬。
连坐在后面撑场面的张昌文,蒋晓东跟杨虹都忍不住的对视一眼。
看看要不要找个学生化解一下。
他们昨天也是一块吃了饭的,自认为跟老陈还是有点关系的。
这种时候就该帮忙才对。
等了大概几分钟吧,还是一位前排女学生举手提问了。
她是大三学生,问的问题不要太实际,甚至算不上什么专业话题。
“教授,我想请问怎样才能快速应聘到一家理想企业去上班。”
这问题简直不要太实际啊。
陈平生问她,她自己的理想企业标准是什么?
高收入,专业对口。
陈平生很想说,在校靠成绩出校靠父母,但凡你父母或者家庭有一些关系,这些都不难达到。
要是没有,那就只能依靠自己超强的专业性了。
专业也不行那这个问题就不可能有答案。
因为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实在太多。
懒得去打击人,他干脆回答不知道。
底下议论纷纷,没想到新来教授的回答这么离谱。
连他们自己面对这种问题,都能随便说出一二三。
道理嘛,谁不会讲!
对成年人来说最没屁用的就是讲道理。
所以,陈平生干脆不回答这种没有答案的问题。
哦…还有一种最直接的方式能轻易办到。
那就是拿着他名片去应聘,别说一般的大企业了,金融机构也能畅通无阻。
第一个回答,直接血崩。
陈平生在自己的A4纸上,画二屁丫的搞笑形象。
到他这个层次已经不需要去证明自己了,更不需要去跟年轻人讲那些屁用都没有的大道理。
“那教授,既然我们学了专业要是不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请问学专业的意义在哪里?”
这次又是一个无奈的大四学生站了起来,都是那种找不到合适工作的。
陈平生道:“你选择专业那是因为大学需要你就读一个专业,而你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那是因为社会上这类工作一直都是供大于求,大企业的专业岗位都是有限的,与其追问这个,不如先找个工作稳定下来再求自己满意。”
回答等于没回答。
最无奈的一件事,问这些问题的都是外地大学生。
而本地的那种学生,他们明显有更优选择。
这些选择不在于自己能力,而在于他们的父母亲戚早就提前安排了。
处处都是大学生与农民工父母的故事啊。
半生辛劳的培养出一位大学生,结果在毕业之际发现自己根本找不到符合自己所学专业的满意工作。
那这学习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怕是很多人心里都会有这个疑惑吧。
原以为这位新来教授会有些与众不同,结果回答得还不如身边那些同学。
同学还能夸夸其谈的讲一堆大道理,教授自己干脆是一点道理都不讲。
这就太让人失望了。
一堂课也就四十五分钟,开时匆匆结束时也是一样。
很多人失望而归之后,换来的肯定就是再也不会来了。
甚至还在小范围影响身边那些人。
课后,姜依澜将课堂整理得干干净净。
这才跟着陈教授到了他办公室。
陈平生问她,“你为什么会来当助教?”
“我,我想多学一点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