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浪子,怎么被天仙改造了? 第973节

  “包括谢宁,他要为了技术服务,包括刘伊妃,她要作为演员服务,还有你我”

  “电影是最具价值的文化产品,流行性也最高,我想,这也是我们作为导演的责任。”

  在伟大的演讲家的熏陶下,杨宇听得胸口发烫。

  他眼前仿佛炸开一片璀璨星河,看到水墨风的哪吒踩着风火轮掠过钢铁大厦,敦煌飞天与赛博机甲在云层间缠斗。

  甚至看见自己那台破电脑屏幕上跳动的MAYA建模,正在演变成IMAX巨幕上的万链锁龙。

  可转念一想,自己又何德何能呢?

  一个靠母亲退休金接单的野路子动画师,连正规渲染农场都没进过的门外汉,杨宇突然又觉得这个话题离自己好远。

  即便他极感兴趣。

  “路导,我钦佩你的雄心,可我的能力。。。”

  路老板摆摆手打断他,他也没指望短时间就给他洗脑成什么样儿,只是想要今天在他心里埋下一颗种子,等待这位努力的践行者开花结果而已。

  他能做的,就是给杨宇提供资源与渠道,把他的《哪吒》单品变成宏伟的神话宇宙。

  还有什么比这些灿烂文化更能够代表中国呢?

  当然,此等任务之艰巨,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但现在,他首先要做的就是解决杨宇的信念感问题。

  “《打,打个大西瓜》已经证明了你的能力,我听说你已经准备报名参赛了吧?难道自己还没有信心吗?”

  “刚刚为什么讲要你来构建这个神话宇宙的雏形?就是因为这种文化元素的表达一定是真人电影、电视剧、动画、游戏等跨媒介联动的。”

  “但是在发展初期,为了能够行销世界,动画是最好的方式,这也是请你来交流的原因!”

  “你想想为什么?”

  办公室里瞬间沉寂下来,谢宁也禁不住开始思考这个宏大的电影命题,路宽身后的刘伊妃则一言不发地观察着这位川省青年。

  要不是个男的,她还以为男朋友因为个什么搞动画的美女改变了行程呢!

  她对动画师、画手这个职业的刻板印象就是较弱小美女。

  说来奇怪,杨宇刚刚的激动或失落,这会儿反倒是荡然无存了。

  他已经单机了三年,因此上午才会求知若渴地同谢宁交流这么久,现在面对行业内当之无愧的顶尖专家,杨宇迅速开始整理思路。

  “中国神话的核心魅力,其实在于对超凡的现象,比如七十二变、法宝斗法、三界穿梭,动画在表现这类元素时具有天然优势。”

  “我曾经有个想象中的画面,比如哪吒闹海这一段,来一个‘万链齐发陈塘关’,或者是‘龙王劈海’,一定会非常酷。”

  “而且动画可以糅合我们的水墨意趣、敦煌壁画风格的东方美学,独具风格。”

  杨宇越说越兴奋:“还有!我其实仔细做过评估,动画电影的成本是远低于真人特效大片的,这种文化创新的风险会很大,没有巨量资金”

  他突然反应过来自己是在和谁讲话,不自觉地就开始抠预算了,有些讪讪道:“当然,这个对于路总你是没什么难度的。”

  路老板摆摆手示意他继续说。

  于他而言,能够这么早就考虑到成本问题,已经算是一个成熟的导演思路了。

  上一世《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制作成本约1亿人民币,对比同票房水平的其他大片,堪称低廉,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演员片酬问题。

  动画人物要什么片酬?特别是公共IP的开发。

  “第三点我认为的裨益在于,真人电影的演员都是会老的!我们的神话体系如此恢弘,哪里是十部、二十部作品能够完整诠释的?到时候万一因为演员的问题换人,我想会很不利。”

  “但动画电影不会啊!一切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一鼓作气地讲完,杨宇有些讪讪道:“路总,你指点。”

  “说得好啊,是成熟的导演思维。”路老板致力于给他建立信心,因为这个过程实在太艰难也太冗长了。

  杨宇弥补技术缺陷需要时间,把所有神话谱系和人物进行构思串联需要时间,还要等待内地市场的发酵和大盘增长。

  “行业交流到此为止。”路老板微笑道:“杨宇,你表态吧?愿不愿意投身到文化出海的事业中来?”

  “当然!”川省青年腾得就站起来了,他甚至没有打听什么工资待遇的问题,仅仅是新任老板画的这个大饼,都够他吃好几年了。

  看看人家怎么说的?

  这不是工作!这是可以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好。”路老板回头,支使自己的临时女秘书:“打内线电话把陈芷希叫进来。”

  “哦!”

  路宽看着仍旧一脸激动的杨宇笑道:“安心搞技术充电,神话宇宙的建立不是你一个人的责任,我会找行业专家和编剧,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总裁办主任敲门进来,路宽当即安排道:“给杨宇办入职,职级P6。”

  “另外请智界和旅游卫视沟通一下《大西瓜》的网络首映,提前做好宣传。”

  他转向杨宇解释道:“问界的职级中,P5是校招起点,暂时给你P6,在补天映画安心工作,生活问题不用担心。”

  “你的动画电影,作为你私人版权的作品,在平台上播放的收益你也有分成的,公司协助你参奖评奖,如果能有所斩获,明年就升P7。”

  上一世的《大西瓜》斩获了国内三十余个奖项,还有含金量较高的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杨宇讷讷地应了声,他现在对职级间的巨大待遇差距还没有明确的认知。

  路老板对他的安排还算中规中矩,人尽其才也不能揠苗助长,给他应得的那一份,对双方都公平合理。

  万一待遇给得太高,把这位搞得心中享乐主义盛行了,反倒不美。

  美国东海岸时间2008年8月30号,路宽、刘伊妃一行人抵达纽约。

第470章 扯下辫子,昂首向前

  因为这一趟行程较紧,在抵达纽约略作休整后,刘伊妃已经先行赶往洛杉矶的推特总部,替他把需要处理的公务先做整理。

  上线两年多的推特也面临着诸多发展问题,诸如市场中涌现出的其他对手的竞争,仅仅是新闻集团旗下的Myspace就不可小觑。

  一些新增用户增长率和活动的报表、第三方开发者API的接入,包括近期曝出的金卡戴珊和歌手Ray的不雅录像,后者涉及到一系列营销炒作规划。

  因为从15岁开始就在接受着穿越者对她的网络营销,加上推特最初的创立也是出自她手,现在的刘伊妃在这些熟悉的领域完全可以扮演贤内助的角色。

  当然,对于一些重大战略决策还是要路宽亲自拍板,通过对面上的管理者陈士骏、孙雯雯等人施加影响。

  在奥运开幕式成功举办以后,孙雯雯也不必太过藏头露面,可以正大光明地出现在台前幕后。

  那些在她人生里有些不堪回首的往事,也尽数湮没在如今顶级互联网社交平台副总裁的荣光中了。

  31号下午3点半,路宽来到纽约第六大道。

  看起来似乎还是一贯的轻车简从,身边只有阿飞一人陪同。

  不过这一次再进入美国境内,安保标准加强了很多,专业团队早就提供了一套完整方案。

  譬如在座驾前后护航的两辆凯雷德,里面一水的老黑壮汉。

  西装革履的受邀者下车,第六大道的阳光斜切过玻璃幕墙,将《时代》周刊总部大楼镀上一层冷冽的金属光泽。

  纽约是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即将进入九月,气温徘徊在20度上下,已经有了些秋意。

  台阶前站着调试设备的摄影师以及今天的采访记者,国际事务记者 Michael Elliott(艾略特)。

  艾略特上前握手:“路,欢迎你。”

  路老板惊讶道:“《时代周刊》还有在门口迎接受邀者的传统吗?”

  “不,这是我个人的礼遇,摄影师也是我个人安排的,我想记录到个人的采访生涯中。”

  路宽笑而不语,他已经和这位记者艾略特通过话,知道他远不是表面上看起来这么和蔼可亲。

  今年57岁的艾略特毕业于牛津大学,曾任《经济学人》华盛顿分社社长,专注中美关系报道。

  他在去年策划了《中国世纪》,从经济、文化、环保多维度呈现中国变革,引发国际热议。

  因此今天的采访,不但是宣传,也是对抗。

  这些美西方的顶级记者们一向秉承的理念是,即便报道无法避开东大,也要通过他们的叙事主张和价值思路去施加干预。

  这就像是法庭上的检方和辩护人,有基于贯彻法律正义的合作,更有从不同角度出发的唇枪舌剑。

  受访者需要杂志的宣传,杂志需要受访者的素材,但因立场不同,会在有限冲突内达成合作。

  艾略特微笑寒暄:“我亲眼见证了北平奥运会的开幕式,那是人类艺术的伟大杰作,所以我推荐了你作为2008年的年度封面人物。”

  “令我惊讶的是,杂志一反常态地同意了,以往这项决策至少是要到年底才能真正决定。”

  路宽微笑道:“让我猜一猜,是不是因为我参与了官方《电影促进法》的立法,好莱坞六大们找了游说团队来给你们做了工作,想把我拉到西方阵营,成为好莱坞在中国的代言人?”

  艾略特听得一怔,这个中国人怎么比自己还直白?

  “路,这个问题。。。”

  “玩笑话,别介意,呵呵。”路宽拍了拍艾略特的胳膊,两人一起进入《时代》总部。

  此刻因为一句所谓的“玩笑话”已经引起艾略特警觉的中国青年知道,自己能够来到这里,是个人命运和民族命运的合流。

  他代表的不仅是自己,还要应对西方记者通过他,对于东大的试探和解读。

  身后响起咔嚓的拍照声和设备调试声响,第六大道的喧嚣在某个瞬间被隔绝。

  112年前,李鸿章曾拖着辫子走过身后的街道,镜头定格的是清帝国垂暮的佝偻背影;

  而今天,他的鞋底碾过同一块大理石,身后是鸟巢未散的焰火余温,和五千年文明淬炼出的脊梁。

  艾略特很有绅士风度地带他领略了挂满名人画像的走廊,爱因斯坦的乱发、丘吉尔的雪茄、设计师的从容。

  那些曾定义过世纪的面孔,此刻正沉默地注视着又一位东方来客。

  穿越者此刻的心中,有一种见证和融入历史的激昂。

  进入带着显著《时代周刊》风格的采访室,路宽的目光立刻被三面通天落地的橡木书架吸引。

  这些书架并非普通装饰,左侧书架整齐码放着1923年创刊以来的《时代》年度合订本,烫金书脊在射灯下泛着幽光;

  右侧则是历任年度人物的专访资料集,正对门的书墙陈列着《时代》记者撰写的普利策奖作品集。

  书格间穿插摆放着获评者签名照的复刻版,从海明威到基辛格,构成一部用镁光灯铸就的20世纪史。

  当然,是西方视角下的20世纪史。

  “路,请坐!”

  “谢谢。”

  艾略特很满意他四下逡巡的目光,相信很少有人会忽略这些书籍所代表的震撼、宏伟的历史。

  尤其是从1923年创刊以来的,这80多年间全世界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

  访谈区是丹麦设计师Finn Juhl的酋长椅与配套胡桃木茶几,两人坐定,艾略特开口道:

  “路,你是大导演,不妨指导一下今天的摄影机位。”

  路老板回头扫了眼角落架设的Sony HDW-F900摄影机,周围的打光、麦克风阵列声效捕捉等都非常精确专业。

  “非常完美,可以开始了。”

  艾略特点头:“好,那我们开始。”

  “我看过你在《拉里金现场》的采访,他的风格是天马行空,但我们会有一条主线。”

首节上一节973/107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