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浪子,怎么被天仙改造了? 第912节

  “奥运前这一仗,比金牌还提气,原来我们的声音真能让他们疼!”

  “《资本论》说,当金钱站起来说话时,连真理都会沉默,路老板拿资本开道,何况只是白人婊子的一个臭屁?”

  “2001年我们只能含泪接回英雄飞行员,2008年我们能让嘴贱的艳星跪着哭!”

  网友们一直狂欢到天亮,才发现迪奥和CAA的解约声明、以及莎朗斯通泪流满面的道歉视频在网上疯传。

  也成为了这起从发声到结束还不满24小时的公共事件的注脚。

  根据事后统计,这一次的网络舆论事件也创造了灾后最大的流量效果。

  推特话题#CancelStone(封杀斯通)#在路老板发文后一小时即告登顶,全球的海外华人得知此事的都注册声援,进一步奠定了推特在西方微博类社交的扛鼎之位;

  微博相关话题的单日讨论量也突破800万,创下了2008年的娱乐事件记录,带来新注册用户200余万。

  其中很多都是在类似“兄弟们!都去注册微博账号,都去买问界商城的产品!”这样的呼吁下蜂拥而入的。

  也许在朱大珂嘴里又要成为一次爱国牌的罪证了。

  就在事件尘埃落定后,《环球》的老胡又义无反顾地蹭了上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凡有路老板之处,必有朱楠方和胡锡近的存在。

  前者狂黑,后者狂捧,但动机差不大多,都是蹭流量。

  老胡这一次依旧是激情满满地对事件整体进行了剖析。

  当路宽导演用奈飞的DVD渠道封杀斯通时,他挥动的不是个人恩怨的棍棒,而是中国资本在国际规则下的第一次精准打击。

  这记耳光之所以响亮,在于它打破了两个神话:

  一是“西方话语权不可撼动”的神话,好莱坞大公司和巨星们第一时间集体站队,证明了资本战场的胜负才是抢夺话语权的真正利器;

  二是“道歉万能”神话,从“不接受道歉”到迪奥火速解约,标志着中国民间对西方明星前后反复套路的零容忍阈值已至。

  同时,这一次事件也见证了国内网民从仰视到平视的心态跃迁。

  2008年的国内网民,既有百年屈辱的集体记忆,又有奥运腾飞的迫切期待,路宽对斯通的制裁,成了压抑情绪的爆发点。

  自卑的消解,印证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真理;

  憋屈的释放,恰是奥运前夕民族自信的预演。

  以往类似事件总以“道歉了事”,但路宽导演直接宣布“不接受道歉”,让网民体验到了“审判者”而非“受害者”的快感。

  试问,又有谁喜欢一直做受害者呢?

  于是,路宽导演就成为了网络时代的“正义代理人”。

  由此可见,这场舆论风暴的爽感,本质是民族情绪、阶级复仇和网络狂欢的混合产物。

  路宽既成了网友对抗西方霸权的“符号武器”,也意外成为文化输出实力的“人形广告”。

  正如某铁血论坛的标题:“当白左还在议论人权时,路老板已经用美元砸碎了他们的膝盖!”

  当某些人还在咀嚼“80后是垮掉的一代”的污名化论调时,1982年出生的路宽导演用资本与胶片浇筑出东亚文明的新脊柱。

  这才是80后该有的历史剧本!

  在此,老胡愿意称路宽导演为“东亚最强80后”!

第446章 婚期已定

  “呦,东亚最强80后,开完会准备下班啦?”

  “哪儿能啊李主任,今天加个班,跟张导聊点事儿。”

  “最强80后,刚刚在门口看到你家属小刘来找你了!”

  “好的,谢谢张部长,我这就过去。”

  30号晚上六点,刚刚开完会的路宽往办公室走,一路上尽是其他奥组委部门领导的调侃。

  两天前的“莎朗斯通”事件传的沸沸扬扬,最后还是成全了老胡这个蹭流量专家,把又一个极具标签形象的外号加诸其身。

  不过路宽不是很担心,再过几年朝鲜人民也要拥有自己的胖太阳了,届时这个称号自动让贤。

  路老板推开办公室的门,已经成为奥组委熟人的刘伊妃正坐在他的椅子上喝茶。

  “首先!不允许叫我东亚最强80后!”路宽开门见山,开宗明义,开诚布公。

  被调侃了一两天,他是不想再听到这个词了。

  少女笑靥如花:“嗯嗯,我不叫你,但你需要称呼我为东亚最强80后的未婚妻,好吗?”

  路宽皱眉指责:“你看看你,虚荣!”

  “对对对,我虚荣,我乐意!我就喜欢听人这么喊我,哈哈!”

  “咚咚!”两人玩笑间,敲门声响起。

  “请进!”

  路老板请笑呵呵的张一谋进门:“张导,快请进,小刘带了水磨镇的老茶过来,一起尝尝。”

  “是吗!那我来的巧了,早就听说这黑茶好,伊妃一直在网上给它打广告来着。”

  刘伊妃笑着从竹编茶盒里取出一块压制成圆饼状的茶砖:“确实是好东西,这次镇里受灾严重,我就把他们剩下的都买了。”

  小刘展示了一下紧实的茶饼:“都是前两年采的老茶树料,张导要是喝得好了,也在你的圈子里给宣传一下。”

  张一谋看着少女边说边用茶针沿边缘轻撬,深褐色的茶叶簌簌落在白瓷盖碗里,隐约带着松烟香。

  “没问题,小路是个会享受的,他都说好,我信得过。”老谋子笑着掏出手机给茶饼拍了个照片。

  “我不会玩儿微博,回去叫我家丫头给我发一下广告,呵呵。”

  小刘笑着点头,窗外五月的槐花被风吹进半开的窗,有几瓣落在电热水壶的蒸汽上。

  少女手腕一翻,95℃的热水划出弧线冲入盖碗,茶叶顿时如惊鸟般翻腾起来,办公室里顷刻漫开带着蜜香的雾气。

  “这是快洗茶,得用矿泉水泡第二道才出真味。”她将头道茶汤淋在茶宠貔貅上,貔貅背部的包浆被浇得发亮。

  张一谋惊讶道:“伊妃这是专业的啊?”

  路老板笑着解释:“她纯粹是拍什么戏学什么本领,拍《异域》的时候学八极拳,泡茶是当年给我国外那个视频网站拍宣传视频的时候学的。”

  刘伊妃手上动作不停:“嘿嘿,最近在人艺看他们排练《茶馆》,有的老演员是真的去体验过泡茶功夫,我又跟他们学了点儿。”

  奥运大厦办公室也就只有标配的电热水壶和简易茶具,少女小露了一手,把沁着热气的茶杯推向两人。

  “请两位总导演品尝吧。”

  “好好好,感谢感谢。”

  张一谋双手接过茶杯,先凑近闻了闻茶香,眼睛一亮:“这香气醇厚中带着松烟香,有些正经安化老黑茶的意思。”

  说着轻啜一口,眯起眼睛细细品味。

  “真好!”他放下茶杯时,陕省口音都浓了几分。

  “入口绵滑,回甘带着蜜香,比我去年在长沙喝到的贡尖还要醇和。伊妃这手法也讲究,水温把控得恰到好处,把老黑茶的陈香都激出来了。”

  路宽笑道:“张导也是专家啊,那这茶不算埋没,待会儿你都拿走,我们家里还多呢。”

  张一谋难得想开句玩笑,话到嘴边反倒磕绊了:“都说你是那个什么80后来着,我看伊妃的才艺不弱于你啊,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东亚最强80后!我是最强80后的女朋友。”小刘很雀跃地帮助老年人回忆网络热梗,又得意地冲男友挑挑眉。

  “哈哈哈!是是是,这词儿太新鲜,我一时半会没记起来。”

  路老板提到他也是有些无语:“金庸《神雕侠侣》里的黄蓉对洪七公讲,凡毒蛇出没之处,七步内必有解救蛇毒之药,其它毒物,无不如此,这是天地间万物生克的至理。”

  “这个胡锡近跟朱大珂俩人啊,就像毒蛇跟草药一个样儿。”

  “每次一有什么事儿,朱大珂就是一个劲地喷,胡锡近一个劲地吹,真叫人头疼。”

  张一谋和刘伊妃都听得莞尔,后者捂嘴娇笑道:“以前你是一己之力养活娱乐圈,现在还负责养活财经和综合杂志。”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啊最强80后。”

  三人玩笑着喝完一壶茶,老谋子也道明自己的来意。

  “小路,卫平那儿我跟他沟通好了,就按你说的办。”

  路老板听他嘴上说得轻松,但背后的争执应该不少,甚至很有可能也是看在这一次他在斯通事件中的影响力,认为这部电影会非常利于炒作,才同意的方案。

  只不过这些都跟他没关系,只要剧组组建起来,有的是办法给张卫平吃软钉子,后者在剧组唯一的抓手就是张一谋。

  显而易见,如果张卫平届时真的又瞎动歪心思,老谋子会是夹在里头难做人的角色。

  张一谋一句话还没说完:“但他提了一个建议,看能不能给老赵谋个角色。”

  “赵苯山是他二大爷啊?怎么还吃定他了?”路老板不轻不重地开了句玩笑,不过这倒不是太为难的事。

  “也行,他要非要绑定赵苯山也随便,找个合适的角色就行,苯山大爷演技过关,艺德也不错,只要张卫平别多生事端就好。”

  路宽在心里暗暗思忖张卫平非要饶上赵苯山的原因,看起来似乎两人中间有些交易,而苯山大爷的加入应当是还人情才是。

  他不免想到2008年赵苯山的“刘老根大舞台”进军京津,也是他推动二人转从东北地方戏向全国性喜剧形式发展的重要一年。

  也许是地产商人出身的张卫平在这件事上和他有些资源交换吧。

  张一谋目的达成,又兴奋地就《山楂树之恋》的改编提出些关心和建议。

  “小路,你们问界影视的编剧团队,现在对原著改到哪一步了?”

  “只是初步捋了一遍,各方面肯定还得听你这个导演的指示嘛。”路宽笑道:“可以先把你那个御用编剧刘恒派过去掌掌舵,贯彻你的思路。”

  张一谋知道他这是同自己客气,连忙摆手:“那不用,刘恒再怎么说这编剧能力也赶不上你啊!”

  当初在北电四试中路老板赖以先声夺人的经典场景,就是对老谋子彼时还不成熟的《十面埋伏》剧本提了些针对性的意见,获得了他和田状状的关注。

  这才有了后来老田爱才之心大起,愿意疏通青影厂的关系给他拍片。

  直至《黄金甲》剧组,更是因为路宽巧妙地转换了皇子视角,才使得电影的硬伤得以缓和了几分,没有再次背负后世的口碑骂名。

  “我昨天晚上睡不着,又回头看了一遍,如果想改编成电影还是有很多值得关注的点。”张一谋好像瞬间就进入了导演的工作状态。

  “小路,伊妃,你们是男女主角,反正今天没有排练任务,要么我们就临时搞个剧本研讨会?”

  刘伊妃对这部电影的热情高涨,当下欣然应允:“张导,我有些想法你帮着参详一下。”

  “好,请讲。”张一谋还是第一次跟这位名声在外的女演员合作,这次交流其实也是在评估她对电影的理解与层次。

  当然,老谋子相信在路宽这么多年的调教下,这位已经堪称成材的女演员在业务上肯定是没问题的。

  但这部电影的导演总归还是他,张一谋需要提前与自己的女演员建立合理的沟通机制,在拍摄中才能配合更加默契。

  刘伊妃也许对这本书的通读程度还不亚于张一谋,当即提出了几个她认为不合理的点:

  “首先是是静秋的家庭背景。原著和电影里把她设定为普通教师子女,但她的文学素养和思想深度明显超出这个阶层。我建议可以改成她父亲是下放的知识分子,母亲是中学语文老师,这样她爱读《安娜卡列尼娜》、会写诗的情节就更合理了。”

  路宽此前没有跟她沟通过太多,今天也是第一次聊起这话题:“这点我同意,另一个就是小刘的外形条件,即便素颜再化妆,但气质还是比较脱俗的,与其让她去迁就这个人设,不如适当修改家庭背景,高干一点也无所谓。”

  张一谋点头:“你们说的问题我考虑过,书中男女主角的互动还有一点问题,就是爱情进展突兀与物质化。”

  “老三的多次物质赠予,如钢笔、胶鞋等使爱情显得功利化,情感铺垫也不足,如果改变静秋的家庭背景,这一点也就好改了。”

  刘伊妃灵机一动:“如果静秋的家庭背景艺术气息浓厚,完全可以把男女依靠物质赠送的互动,改成绘画这样的艺术交流。”

  “而且老三不是在矿上工作吗,他可以帮助静秋采集矿石制成颜料嘛!这比单纯送什么物质性的东西要纯爱得多。”

首节上一节912/107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