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虎离山很简单,随便编造一个借口就是,可想要编得天衣无缝很难。
从2001年初识至今,路宽与刘伊妃的关系早已超越了普通情侣的范畴,而是一种灵魂层面的深度链接。
这种链接不仅仅是情感上的依赖,更是记忆、秘密与未来命运的纠缠。
穿越者试图用“调虎离山”来掩盖真相,但刘伊妃对他的了解已经深入骨髓,任何刻意的谎言都会在敏锐的观察下显得漏洞百出。
更何况,两个月前的柏林影展,当小刘拿着《视与听》主编有关他电影中的孤独感的意象询问时,穿越者路宽已经警醒。
他知道自己已经有了在黑暗森林中暴露的风险,这是他此生的底牌和最大的秘密。
而对于刘伊妃来讲,无论是墓碑还是他昏迷中的呓语,亦或是八年以来无数个相处中的细节和点滴,都叫她潜意识里形成了一张模糊的拼图。
但核心的命题在于,穿越者可以完美掩盖自己的身份吗?
孤独的穿越者都会遭遇一种“存在悖论”,除非他们去做水泥封心的旁观者,否则一旦俯身和融入这个世界
譬如像刘伊妃这样用七年时间、经历无数波折才把一块顽石捂热,则必然会遭遇情感需求和身份隐秘的互斥。
路宽当然也是孤独的,像是在意大利那一晚的酒醉一样,他会本能地将伴侣作为精神寄托,这种倾诉欲与信任感催生了“选择性坦白”。
这将会导致踪迹的完全掩盖根本无法实现,因为他和刘伊妃的这种亲密关系本身就是对“孤独穿越者”身份的解构。
他的困境恰恰印证了穿越者的终极悲剧:越是渴望真实的联结,越会暴露虚构的底色。
当下,这位孤独的穿越者,将面对降临以来的终极难题,如何冒着暴露的风险展开这场“飓风营救”?
路宽站在暮色里,感觉自己正被撕裂成两半
一半是穿越者的理智,告诫他必须谨慎,否则将会遭遇未知。
一半是爱人的本能,看着眼前从花房里矮着身子钻出来的刘伊妃,他心知这也许就是自己的宿命。
刘伊妃怀里小心翼翼地捧着几枝初绽的粉色玫瑰,花瓣边缘还沾着夜露,在灯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晕,衬得她指尖愈发莹白如玉。
“有几支掉了,我捡起来扎了一下,漂亮吧?”
“这个玫瑰品种叫‘粉色龙沙宝石’,从昌平带来的扦插苗,我妈可宝贝了,每天记录光照时长,特意拉来腐殖土改良,甚至给每株都编了号。。。”
路老板耐心地听着面前人比花娇的少女的喋喋不休,笑靥如同暮色中猝然绽开的烟火,眸底盛着未掺一丝杂质的欢欣。
只是这份往日叫他看得心旷神怡的明媚,此刻却像一把钝刀般剐蹭着神经。
她的笑容越是纯粹,越映得他心头血色弥漫。
玫瑰在她怀中颤动的姿态,恍若命运嘲弄的具象化,每一片沾露的花瓣都在提醒他,此刻温软鲜活的生机,即将遭遇未知。
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第423章 调母老虎离山
温榆河府桑拿房内,少女被抵靠在北欧云杉木墙板上,松脂的清香与蒸腾的热气交织成暧昧的雾帐。
刘伊妃的发簪不知何时滑落,湿漉漉的长发海藻般黏在路宽胸膛,发尾的水珠顺着肌理滚入腰间围巾的褶皱。
她指尖无意识地在他心口画圈,被高温熏成粉色的膝盖微微并拢又分开,羊脂玉般的肌肤在木榻上压出浅痕。
直到一口浊气呼出,路宽这才笑着将她扶着侧躺下休憩。
他关上桑拿房刚刚刻意打开透气的门,回身略微浇了些水,蒸腾起一片雾气。
小木房里的温度正舒适,刘伊妃精疲力竭地裹着浴巾不想起来,侧躺在木榻上看他。
“狗东西,你今天怎么这么。。。”
“什么?”
小女友面色狡黠地眨眨眼:“怎么这么温柔,以前恨不得把我折腾散架了。”
路老板的心情也有着阴阳大和谐后的轻松,仿佛那个沉重的话题可以暂时抛却脑后。
“怕你跟那个缠枝莲纹盏一样被弄碎了呗,这可就不是几万块钱的事情了,所以刻意怜惜你这朵娇花。”
小刘满足地把头枕在毛巾上:“请你保持哦,我们现在天天在一起了,要注意节制。”
桑拿房里的温度升高,少女脸上还有着欢愉后的余韵,微微气喘:“路宽,我发现自己真的大了点诶,之前的内衣都有点勒得慌。”
“还不是我这老牛地耕得好,享受完了还能给你塑形,不错吧?”
刘伊妃也不知是想起了什么,半晌才摇头叹息:“可惜啊。”
路老板又浇了几瓢水:“又想说什么鬼话?”
小刘娇笑:“记你一功啊,不过要是每次能只按摩不运动就好了,我很快就能S型身材了,还不用受你的罪。”
“想什么好事?洗衣机不插插头,还能工作吗?”
路老板一脸无语地看着她:“而且这样你会疯的。”
“为什么?”
路老板胡扯:“不然每年奶牛场怎么这么多疯牛病?整天捏来捏去又不给释放,你跺你也麻。”
“滚蛋吧你!我才没你那么。。。贪吃呢!”
洗衣机心里哂笑,那是你还没到年纪,迟早有你胡吃海喝的那天。
刘伊妃缓过一口气来,起身撒娇让男友抱自己去清洗干净,回到卧室休息。
直至此时,除了在肌肤相亲、灵肉合一时觉得今天的洗衣机特别温柔外,少女仍旧沉醉在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中。
在她心里,2008年就是完满、幸福,令人充满希望的一年。
无论是事业还是爱情,一切都是如此地顺利美好,她的人生也行进在正轨。
暮色深沉,今夜的温榆河府只有一人无眠。
时间进入四月,全国上下依然沉浸在奥运盛会前的预热氛围中。
长安街的玉兰树擎着未谢的白瓷盏,每一片花瓣都蓄满五环旗掠过的风声;
青岛奥帆基地的浪沫在晨光中碎成千万枚银币,叮叮当当地为即将启航的帆影计数;
魔都弄堂深处,晾衣绳上翻飞的红衬衫突然定格,像极了志愿者手腕跃动的丝带。
央视和问界视频全程直播着火炬在海外传递的进程
4月9号,北平奥运圣火抵达旧金山,出于安全考虑,这也是唯一的北美站点。
因为巴黎的不和谐因素,我国外教部在当天就召见了法国驻华大使进行了严重关切,呼吁海外华人华侨一起为圣火传递助力。
那一天塞纳河边残疾火炬手的勇敢和“世界人民大团结”很快流传于世,导致这一次旧金山火炬传递路线上,几乎挤满了北美华人。
大家自发地从全美和加拿大驱车前来支援,自然也不乏穿着《历史的天空》文化衫的影迷和路宽、刘伊妃粉丝。
中国奥运游泳冠军林莉第一棒,美国女排主教练郎平第二棒,旧金山华裔行政官李梦贤第三棒。
视频中,当少数暴徒企图复刻巴黎的闹剧时,无数留学生和华人华侨手拉手筑起人墙阻挡,全场齐声高唱着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祝福我们亲爱的祖国,从此走向繁荣富强!”
从巴黎到旧金山,2008年4月的奥运火炬传递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的窗口。
当少数干扰者企图破坏时,海外华人用血肉之躯筑起长城,高唱《歌唱祖国》的嘹亮歌声响彻云霄。
凡此种种,令人感怀。
从北美到南美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再经非洲唯一站点坦桑尼亚首都,中东的马斯喀特、伊斯兰堡。
4月中旬,北平奥运火炬进入亚洲,第一站抵达新德里。
与此同时,国内奥组委和路宽、张一谋领导下的奥运创意小组,也越发进入到了工作的深水区,此前不断提出、推翻、再改良的节目纷纷扰扰,还涌现出很多新的问题,令人焦头烂额。
奥运大厦办公室内,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的摄制组正在用三台高清摄像机,记录着“热火朝天”的奥运创意小组的讨论会。
中华民族的百年奥运之梦,定然是要从申奥之前的筚路蓝缕就开始积累素材的,一直拍到残奥会闭幕。
导演顾筠站在摄像机后,这位1991年毕业于北电的纪录片导演,作为奥运历史第二位女性导演,在奥组委的委托下,承担起了奥运题材的纪录片拍摄任务。
纪录片名叫《筑梦2008》,影片全部采用超16MM电影胶片画幅,以北平奥运会为背景,通过七年的跟踪拍摄,已经积累了近1000小时的素材。
当然,纪录片的精华还是要从今年3月24号奥运圣火在雅典点燃,开始在五大洲传递的那一天算起。
今天他们要拍摄的,就是路宽和张一谋领衔的奥运开闭幕式创意小组,简单而不简约的一天。
4月17号中午,顾筠正在指挥现场的布光。
纪录片的布光大多以自然光为主,有时候穿插着重点人物的访谈,会特意搭景布光。
自觉万事俱备,顾筠准备从门外往里走一遍试试镜头效果,迎面正好遇上奥运创意小组团队午膳归来。
“路导、张导,你们回来啦?今天要打扰你们了。”
路老板笑道:“学姐吃饭没?要不要让楼底食堂给大伙送点儿上来?”
“不用不用,还有别叫我学姐,我哪儿担得起啊!”顾筠今年40岁左右,不过保养得当,看起来不像风吹日晒的导演。
张一谋、路宽、顾筠三人同是校友,又一同为奥运会服务,彼此关系比较熟稔。
老谋子调侃:“顾筠,小路特意拍你马屁,想叫你待会儿多给他一点镜头,你没听懂!”
顾筠性格也很活泼:“是吧,那我愚钝了,不过领导也交待了,要多展现我们为奥运事业奋斗的青年人的风貌。”
“昨天我去采访封闭训练的刘翔,他还比较腼腆呢,不像路导年纪轻轻都登上过世界各种重要舞台了。”
马文端着咖啡进屋,这种场合少不了她:“顾姐,少拍点路导,他太帅了,人家看你的纪录片就不看内容了。”
半晌又自夸了一句:“我也是,我也少拍哈!”
“咦~~~”张继钢等人笑着起哄,顾筠在路宽和张一谋面前姿态还是摆得比较低。
“两位大导演要不给我们指导一下机位、构图什么的?”
“我这被人顾导、顾导的叫着,其实就是鼓捣、鼓捣,真怕拍出来的不入你们的法眼呢!”
路老板摆摆手:“这方面我真是不懂,请张导给你指点指点。”
老谋子呵呵笑着:“没什么,别把我跟这小子同框就行了,多给特写,不然显得我太老!”
办公室里又是一阵欢声笑语,顾筠倒是很喜欢他们这样的工作氛围,团结和谐,谦恭友爱。
只是不到十分钟,她就改变了自己的主意。
纪录片的素材拍摄正式开始,镜头先是缓缓扫过堆满了设计稿的长桌,继而给到长桌两侧的创意小组人员们。
并没有什么主次的座位之分,大家分坐两边,但主要讨论还是由两位总导演主持。
张一谋等人只当摄像头不存在,纪录片就是要还原真实,何况他们也是事无不可对人言。
“各位,上一次整体汇报中,领导们对于文艺汇演、点火、垫场表演已做了批复,今天我们要就几个重点问题再行协商。”
“第一个,《歌唱祖国》的选角问题。”
老谋子示意工作人员链接办公室的大屏,顾筠也让摄影切了一个中远景,把这场讨论里所有人的反应、表情全部纳入镜头。
张一谋兵马俑似的脸上涌现一丝无奈:“《歌唱祖国》的AB角中,A角的小姑娘杨沛宜正巧换牙,估计到时候会缺两颗大门牙,领导觉得可能不够美观。”
“备用的B角林妙可的音色、音准跟她比差了一些,但活泼可爱的气质更胜一筹,能够在开幕式上代表中国儿童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