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号,保尔森团队通过德意志银行外汇柜台,在14:17分买入5000万美元隔夜回购协议。
此举意在触发哈斯廷斯信用额度重估,可用保证金缩减1.2亿美元,当然是提前埋下的钩子。
简单解释下其中原理:
哈斯廷斯以奈飞在高盛作抵押融资,根据美国证券法规,这样的信用协议中一般都存在利率敏感条款。
保尔森的动作会直接将隔夜回购利率推高,从而引起哈斯廷斯的抵押物奈飞的资产缩水。
高盛给奈飞的融资,是有基础保证金的,这是为了自身安全。
如果奈飞继续不计成本地挥霍资金、投入战斗,就会触发这一最低保证金条款,直接减少1.2亿美元的子弹。
炒过股的朋友,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种熔断机制。
5月23号,保尔森团队继续出击。
大举吃进奈飞股票的同时,在芝加哥期权交易所卖出百视达7美元认沽期权。
交易明细50000手,权利金收入2700万美元,同时买入奈飞15美元看涨期权。
这是准备甩货!集结有生力量全力进攻奈飞!
5月24号,保尔森团队利用CrossFinder系统匹配到美国退休基金持有的150万股奈飞股票,溢价收购。
5月25。。。
5月26。。。
时间一天天在流逝,路老板仍旧稳坐钓鱼台,在拍摄小刘PBS演讲前的最后几场戏。
而VIP交易室里的马修,每一天对着老客户的臭脸都更加胆战心惊。
5月27号周日,仿佛在一周苍老了十岁的哈斯廷斯似乎是咆哮得累了,默然在办公室坐了许久,问了马修最后一个问题。
“现在抛售百事达的股票全力回防,来不得来得及?”
马修实话实说:“从巴克莱的大宗交易台、Instinet暗池数据、各银行的外汇柜台,以及盘口来看,对方的资金规模绝对不止20亿,甚至。。。”
这位KKR资深交易主管报出一个识破天惊的数字:“我猜测可能超过30亿!”
“盘中来看,对方应该是想接着和我们的资金拉扯,彻底退出百事达,顺便收割一波浮盈。”
办公室内死一般的寂静。
马修的意思很明确,不要说现在,即便是当初手握25亿美金,也存在实力差距。
哈斯廷斯这才明白,对方一开始的小心翼翼,并不是所谓的全力抢筹和伺机反击。
是这个东方导演贪小便宜上瘾!
在退出百事达之前,还要再赚一笔!
自己似乎又一次重蹈覆辙,成为他二进二出百事达的失败者背景板了。
第一次进出,奈飞击败了百事达的DVD租赁业务,让路宽得以低价进行大宗收购和二级市场浮筹。
第二次进出,青年导演怒割了一把韭菜,把美国股民放在百事达9美元多的高山上站岗,自己拂袖而走。
百叶窗外细密的阳光打在他脸上,继而跳跃到《教父》海报上。
在马修眼中,这一刻的哈斯廷斯充满了末路者的悲壮。
但他显然还不愿就这么放弃。
“马修,把损失减少到最低吧,然后。。。”
哈斯廷斯有些无力地摆摆手:“算了,辛苦了,有机会再合作。”
他心里清楚,马修的能力比对方的团队弱是一方面,但不足以致命。
是自己对敌军资金大盘的战略误判,和疯狂的孤注一掷造成了今天的结果。
可这位独裁者心里清楚,现在还远没有到放弃的时候!
明天周一,问界方应该会发布公告、同时向证券交易所申报一致行动人。
虽然他现在还不知道对方通过二级市场的大战,分仓持有了奈飞多少股权。
但把上次那个“人美心黑”的华裔女演员的14%算进去,35%是没得跑。
何况哈斯廷斯知道,对方这么肆无忌惮,应该是利用了鲍尔默所说的股票互换协议,绕过了一致行动人这个桎梏。
下一步就对奈飞发出要约收购,以手里的股权申请召开临时董事会。
留给哈斯廷斯的时间不多了。
如果他现在咨询公司法务,所能做的也就是搞一些毒丸和驱鲨剂的策略。
可现在董事会还会支持他吗?
他是有巨额投票权不假,但无法对抗超过75%表决权的股东同意解散董事会,重新选举!
这是法律用来保障股东权益的条款。
一个是孤注一掷赌上了奈飞命运的独裁者;
一个是挟重金来“拯救”公司股价的野蛮人。
对于奈飞背后的先锋领航、Capital Group等机构股东来讲,流媒体他们不一定懂。
但路老板手持金钱大棒,把他们手里的股价从战后的低迷中拯救出来,精明的资本还是能算得清这笔账的。
5月30号上午,北美问界官网和纳斯达克官网均发布公告:
截至5月29号收盘,北美问界已经通过各大交易市场购买了奈飞22%的股份。
根据《美国证券交易法》第十八条第三款之规定,现申报多个离岸账户作为一致行动人,共计持有奈飞36%的股份。
并对无法公示一致行动人之特例,申请进行股票互换协议之豁免。
同时,问界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收益股权声明13D文件。
文件称:
问界此次购买奈飞股票的目的是进行战略收购,将通过进一步公开市场的合规、合法交易、与奈飞股东的大宗交易进一步增持,并寻求奈飞控制权。
包括但不限于重新改选董事长、增加董事及独立董事、派驻机构代表等。
以上,SAB.Inc.
SAB是北美问界的英文缩写,意为“Seek After the Boundaries”,中文涵义是“追寻边界”。
这个边界,可以是财富的边界、艺术的边界、科技的边界。
奈飞的总部在硅谷城市群的洛斯盖图,离推特很近。
31号上午,提请召开临时董事会的路老板来到奈飞总部,迅速围拢一众北美记者,长枪短炮咔嚓个不停。
青年导演掐灭烟头,整理了一下西装,迈步下车。
我来到,你的董事会。
第346章 让我死个明白!
奈飞总部前,青年导演很眼尖地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
“戚记者,好久不见啊!”
阿飞挡住拥挤的人群,已经升职的新华社北美分社记者戚恒,好不容易挤了进来。
“路总,上次见你还是去年除夕,你跟刘小姐在曼哈顿。”
路老板有过一瞬间的错愕,时间过得好快!
2006年的除夕,他在福克斯楼底接走了舍己为他的刘伊妃。
随后小刘留在北美念书、体验生活。
他在《黄金甲》中的奥运创意小组工作到了七月,紧接着就是持续至今的拍摄。
所幸电影快要杀青,奈飞和漫威即将到手,这一年算是熬过来了。
戚恒叙旧完就抓紧时间采访:“路总,为什么会有收购奈飞的想法?”
路老板给了一个很孩子气的玩笑:“奈飞的哈斯廷斯先生阻止我收购百事达,我只好和他互换公司。”
实话难讲。
为了文化输出?
为了在好莱坞六大牢牢把控的院线资源下寻求突围?
为了占据未来的流媒体赛道,直接奔着超越迪士尼成为市值世界第一的娱乐公司?
这是能说的吗?
《华盛顿邮报》的记者显然是带着任务来的:
“路,请问你对这两日国内美国政治人物对你的评论怎么看?你收购百事达或者奈飞,是否有为东大进行政治宣传的目的?”
路老板神态自若:“我是一位文艺工作者,不懂政治,对政治也不感兴趣,请部分媒体不要为了吸引眼球夸大其词。”
他突然停下脚步:“说起来,我去年曾在美国报纸看到一篇报道,说中国为什么到全世界买驴子?是不是要把全世界的资源都消耗光?”
“这篇报道和你现在的口吻一致,强行把非敏感企业的并购和政治扯上关系。”
戚恒闻弦歌而知雅意,笑着捧哏:“路总,那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全世界买驴子?”
路宽看着好奇的北美记者:“各位,中医中有一味药叫做阿胶,是从驴皮中提取的,驴的繁殖周期长,国内的阿胶不足以满足购买需求,仅此而已。”
“而不是你们所称的,是不是又是用于某新式武器的研发,简直太荒谬了!”
路老板一副地铁老大爷的表情看着《华盛顿邮报》记者:“同理,DVD租赁业很敏感吗?我没觉得。”
“至少在70-80年代,我的朋友昆汀就已经通过DVD看大量的香江电影了,电影是中美人民都喜闻乐见的文化食粮,我收购DVD租赁企业只是为了盈利和文化沟通,仅此而已。”
《好莱坞报道》记者:“路,你说你不懂政治,对政治也不感兴趣,但我们都看到你是北平奥运会的总导演之一,这你怎么解释?”
《纽约时报》记者帮腔:“对,还有你正在拍摄的这部电影,很难讲和政治无关,请回答。”
路宽眼神扫过两个美女记者,这两家似乎都是新闻集团旗下的媒体嘛!
他似乎没有思考,掷地有声道:“奥运会是一个艺术盛会,在我的团队里,有近三分之一的美籍艺术家。”
“设计越战纪念碑的林颖女士、焰火大师蔡国强先生、纽约的视觉特效艺术家马文女士、加州的舞蹈家沈巍先生。”
“尤其是曾经拍摄《辛德勒的名单》的斯皮尔伯格先生,他也是我们的顾问之一。”
“我的《历史的天空》和他的《辛德勒的名单》是同一性质的电影,如果你们企图用奥运会和电影把我和政治代言人扯上关系,理由似乎不是太充分吧?”
两个记者无奈地对视了一眼,均无话可说。
这个中国人太狡猾,根本不给她们见缝插针的机会!
不都说艺术家很癫狂的吗?
只可惜她们遇到的这位,不但是成名导演,更是个柏林影帝,还是个公关大师。
想让这样的人祸从口出,未免太难了些。
对奈飞和百事达的攻略进行到这一步,事态已经非常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