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印度当老爷 第297节

  “不,我准备成立一家电信公司,先拿牌照。”

  印度在去年已经颁布新电信政策,允许私营企业参与电信服务。

  只不过传统固定电话市场早就被国企垄断,鲜有外人能进去分一杯羹。

  移动市场更不用说,政府还停留在试点阶段,压根就没有商用客户。

  倒是国外的电信巨头在蠢蠢欲动,似乎准备大展身手。

  罗恩知道,以印度目前的经济情况,移动业务很难盈利。

  除了大都市的少数人,能消费得起手机,普通人纯看热闹。

  说不定五年内,会持续亏损。

  但他依然准备先拿牌照,因为越往越不好拿。

  不拉屎不要紧,茅坑得先占着。

  正好太阳电视台在印度各大城市扩建有线网络,顺带着建几座信号基站,问题不大。

  前几年亏就亏一点,等苏尔电器的手机出来,来一波合约机捆绑应该就能赚回来。

  飞机上的几个小时,罗恩一直在琢磨这件事。

  回到古吉拉特后,他才开始盘点迪拜之行的收获。

  找对门路后,只花了几天时间,苏尔电器驻迪拜办事处就成立开业。

  且短短几天,就收获了一笔不小的订单。

  早在几个月前,维诺德带着一批样机在迪拜打头站。

  对苏尔电视机感兴趣的人不少,只因它够便宜。

  国际市场两百多美元的黑白款,苏尔电器只报价一百五十美元。

  六百多美元的彩电,如果选择苏尔电器的话只需五百左右。

  商人逐利,尤其是做国际贸易的大批商,一个点的利润就足以让他们趋之若鹜。

  奈何之前没有迪拜官方认证,货不能入港,没法交易。

  现在各种手续齐全,还有银行资金做担保,自然可以打消很多贸易商的顾虑。

  走非洲线的客户,大多订购了黑白电视机。牢大们条件有限,最具性价比的14、18寸卖的最好。

  零零总总加起来有十多万台,还算不错。

  波斯湾本地贸易商则倾向于彩电,当地的人均收入普遍高于亚洲国家,消费水平也明显高一档次。

  他们下的订单有五六万台,罗恩也比较满意。

  不算斯里兰卡,这是苏尔电器第一次意义上的出海,算是开门红。

  等以后信誉逐步提升,才会有大宗买卖找上门。

  迪拜那里的贸易商要求苏尔电器三个月内发货,但实际上只要一个月就可以搞定。

  贾姆讷格尔已经有十五条生产线,超级园区也建设了小半。十几万台的订单,只有产能的一半,轻轻松松。

  罗恩之所以热衷海外贸易,就是因为它的利润比在印度国内高。

  那些贸易商的进货价,大概是印度本土的1.5倍。罗恩要考虑运费,还有额外的附加成本。

  比如电视的标识和说明,都要翻译成阿拉伯文或英文。迪拜的关税很低,但也存在。

  把这些都扣除掉,每台电视机比在国内多赚30%左右。

  这种好光景,罗恩恨不得把四处工厂的产能全部拉满。

  他在古吉拉特邦只停留了两天,就马不停蹄的飞回孟买。

  无论是电信牌照,还是太阳卫视,都有很多事在等着他。

  当然,临近年底,他也要先盘点一波自己的资产。

  整个95年,苏尔都在都在疯狂扩张。光分工厂就建了三座,大部分资金都是通过贷款筹集。

  北方邦勒克瑙工厂,原计划投资3亿卢比,加上配套生产线合计5亿。

  除此之外水泥厂扩建,产能连翻六七倍。也都要钱,8亿卢比。

  这笔钱全部走的贷款,部分来自邦银行,部分给了罗伊的撒哈拉银行。

  倒不是罗恩从银行贷不到钱,这纯粹是为了照顾撒哈拉的生意。

  毕竟罗伊地产公司的水泥,全是苏尔供货,大家礼尚往来。

  古吉拉特邦工厂规模最大,建造成本就有10亿,把设备、人员再算进去,20亿打不住。

  蒙德拉还有一座矿场在建,初期投资4亿卢比。

  罗恩在莫笛老家的投资规模高达24亿卢比,印人党只给了他5亿贷款,剩下的都是他自己解决。

  泰米尔邦更离谱,工厂规模和古吉拉特相似,却还多了一座造价2亿美元的港口。

  这还不是全部,孟买苏尔园区生产线一直在扩建,也花了5多亿卢比。

  来算一算罗恩要这些资产全部建成,要花多少钱。

  嗯,不多125亿卢比,3.1亿美元。

  看完报表后,罗恩直挠头,早知道就不算了。

  好在七七八八从银行那里凑了42亿,前期全靠这些贷款支撑。

  不过投入都是值得的,苏尔电器这一年的利润也飞速增长。

  截至11月初,光电视机业务的利润就有70亿卢比。

  整合水空调、电饭煲这些产品的销售数据后,苏尔电器账上的钱大概在80亿,弹药充足。

  当然为了支持各地分工厂的建设,除了银行贷款,罗恩自己也投了20亿卢比的现金。

  把这些扣除,他账上还有60亿卢比,大多被换成了美元。

  总的来说,他这点钱还不够偿还银行贷款。但罗恩却一点都不慌,因为随着各处分工厂陆续投产,苏尔电器的利润还在不断创下新高。

  月产50万台电视机,5万台水空调、电风扇,10万台电饭锅、榨汁机,净利润25亿卢比。

  只要半年,他就能赚回所欠的银行贷款。更重要的是产能还在提升,利润还会增长。

  唉,欠的钱还是不够多,让罗恩没有逾期压力。

  于是他又大力投资太阳卫视,前前后后也砸了七八亿卢比,全是贷款。

  不过这门事业单独走一套账,因为有玛丽她们的参与。

  有线电视网络烧钱的行动还没停止,后面还要继续贷款。

  至于旅行社、旅游公司这些零零碎碎的收入,一年来只有两三亿卢比,正好够罗恩生活开销。

  他现在也是讲究人了,喝口水也是从国外空运。伺候他的仆人接近一百,大多数生活用品不仅选贵的,还当一次性用品消耗。

  老实说,罗恩正在考虑买一架私人直升机。

  他的别墅在孟买最南端,苏尔电器总部却在中部地区,直线距离三十公里。

  以孟买的交通情况,他每次去总部得花一个多小时,太浪费时间。

  如果有直升机的话,十几分钟就能抵达。

  总部大楼已经提前预留好了停机坪,现在把别墅后花园改改,就能打通两地的空中航线。

  他得找个国际顾问公司问问,怎么说也得好好享受真正的老爷生活。

  但在那之前,先要要关注眼前的事,太阳卫视试播结束,《名人厨艺大赛》即将开播。

第312章 阿南德的福音

  阿南德喜欢有线电视业务,为了干这件活,他几乎把药人生意都丢给了拉吉夫。

  试药其实没那么忙,一批人打过针,要等很久才会有下一次。

  拉吉夫在麻风病贫民窟的时候,就经常和药打交道,他懂得给不同的病人打不同的标签,从不会搞错。

  他还有很多帮手,那些同样来自麻风病贫民窟的孩子,很多已经长大。

  贫民窟里的人也在帮他照看这门生意,这是一条产业链,大家都有钱拿。

  阿南德早就不用事事亲力亲为,他俨然成了贫民窟里的首领。

  他现在的工作重心在太阳有线电视网络,那是罗恩交代的事。

  这两个月有线电视用户的规模急速扩张,他很忙,却也很享受。

  这里面有非比寻常的乐趣,阿南德不惜为此亲赴一线。

  今天的任务地点在乔格什瓦里贫民窟,那周边的居民打电话希望接入电视网络,以便收看更多的节目。

  苏尔电视机卖的够便宜,贫民窟的筒子楼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台。

  孟买人就是这样,喜欢享受。

  刚吃了口饱饭,就迫不及待追求娱乐上的愉悦,即便是贫民窟的人也不会委屈自己。

  城里大大小小的有线电视运营商多达数十家,但架不住太阳电视直接送半年的订阅服务。

  如今就连贫民窟里的很多牧民家庭也是太阳电视的用户,阿南德经常和他们一起吃饭。

  他还雇了一个当地的牧民青年,替他跑腿,专门到牧民家庭安装有线电视。

  那个年轻人家里有十二个兄弟、六个姐妹。阿南德付给他钱,还送他的兄弟烈酒。

  有次他另外一个兄弟对阿南德出言不逊,那个牧民青年没二话直接揍了自己的亲兄弟。

  在丰厚的报酬面前,信仰其实也没那么重要。

  嗯,这也是一种代权。

  乔格什瓦里的房子很破,有些已经成为危房,简陋的窝棚上丛生着银色的电视天线。

  环境脏乱差不假,但有水有电,尽管不是时时都有。

  巷道里的印度教神庙飘着烟,隔条街的另一边则传来清蒸寺宣礼塔的钟声。

  很难想象三年前这里印穆双方还打生打死,如今却相处融洽。

  阿南德不嫌弃乔格什瓦里的遍地污水,他本身就住在贫民窟,没任何不适。

  而且越是这种地方,越容易有乐趣。

  他已经提前踩好点,今天要去的那户条件不错,算是中产,而且通常只有女主人在家。

  上了楼,果然,开门的是位家庭主妇。

  五十出头的年纪,但姿容不错。

  阿南德差点忍不住呻吟!这正中他的红心!

  因为有太阳电视的工作证,他顺利进了女主人的卧室。

首节上一节297/31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