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在这里签协议时是一月份,之后罗恩安排工程队进驻,监管团队则直接从孟买那里调。
苏尔园区的建设经验,可以直接套用到其他分工厂,不用事事都亲历亲为。
如今八个月过去,工地早就已经大变样。
光是厂房就有十多座,且水电齐备,早已开工。
剩下的办公楼和更多的厂房正在建设,它们的进度要慢一点。
罗恩当初制定的目标就是优先拉起十条生产线,以满足南印度和部分海外国家的市场需求。
苏尔电器在整个印度范围内,产能都一直处于紧缺状态。
所以分工厂的建设,向来以生产线为第一目标。
从马德拉斯到东大更近一点,设备、原材料早早就抵达港口。
厂房的基础设施堪堪就位,生产线也开始同步安装。
大半年时间下来,才有了今天的规模,比当初孟买的建设速度快的多。
如今马德拉斯工厂月产各型号电视机15万台,其中80%被南印度消化,剩下的都出口到了斯里兰卡。
是的,苏尔电器最先打开的海外市场不是波斯湾国家,而是和泰米尔邦仅一湾之隔的斯里兰卡。
两地靠的极近,航运最多三五天就可抵达。甚至在某些海湾,能看到彼此的领土。
斯里兰卡自古以来就和印度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人种、语言、文化,一脉相承。
印度也是斯里兰卡最大的贸易国,后者主要向国际上出口农产品和服装,其他则主要从印度进口。
苏尔电器把货卖过去那是顺理成章的事,手续简单的仿佛是从一个邦到另一个邦。
斯里兰卡工业基础薄弱,国民收入一般,苏尔电视机在那里的定价甚至比在印度还便宜一点。
扣除掉各种关税、成本,每台电视机只赚30美元,初期的三万台电视机,合计利润90万美元。
但毕竟是美元,两国贸易结算不是用的卢比,而是罗恩紧缺的美元。
两千多万人口的市场规模,值得苏尔电器持续开展这样的贸易。
自从有了钱之后,罗恩也为苏尔电器聘请了国际贸易顾问。
斯里兰卡的电视机基础需要大概在500万台,虽说也从其他国家进口,但缺口依旧极大。
考虑到替换周期和更新需求,即使电视机普及后,每年也会有50万-80万的进口需求。
印度自然是主要进口对象,苏尔电器又最便宜,这部分市场轻易就可拿下。
每年上千万美元的生意,他没道理放过。
马德拉斯工厂的产能还要继续爬坡,二十条生产线大概才会持平市场需求。
员工们现在都挤在租用的办公楼里,罗恩到现场亲自为他们打气,许诺工厂建成后会提供员工宿舍,以解决很多人的住房问题。
嗯,说的当然是办公室的正式员工。工厂里的工人现在都是外包,他没失心疯要为大几千人提供住房。
不过马德拉斯工厂确实给力,不考虑前期的投入成本,只投产一个月就有三亿多卢比的利润。
这还不算从斯里兰卡赚的外汇,应该给员工们一点甜头。
看完了工厂,他又去恩诺尔港码头视察,这里又是完全不同的景象。
碧海蓝天、庞大的工程器械轰隆隆的开动,几台大型龙门吊沿海岸线依次排开。
港口没有复杂的建筑,全是基础设施,公路、铁路、码头、航道、仓库.
大多数只起了个头,没两年时间,不会有什么关键性进展。
罗恩也是第一次做港口生意,也不懂什么工程建设。
只是看着庞大的龙门吊把一个个巨型水泥墩放进海里,就觉得震撼、满足、自豪。
论航运基础,其实他的恩诺尔港比阿达尼的蒙德拉港更好。
隔壁就是马德拉斯港,这里完全在辐射范围之内,基础设施也相对完善。
就说连接码头的铁路,罗恩只要修十公里不到,就能连接上主干线。
蒙德拉那鸟不拉屎的地方,少说要六十公里才能并入其他铁路。
这都需要庞大的经费支持,可以预见阿达尼投入港口的钱,要比罗恩多的多。
更别说他还要为港口招揽生意,罗恩却只要等马德拉斯港那里分流过来就行。
方便太多了,他的“阿妈”对他真的不薄。
当然,这里面有她十分之一的干股,也不是白忙活。
罗恩来马德拉斯几天已经去拜访过她,不过她现在正忙着为养子准备婚礼。
正好趁这个空档,他准备约见那个马兰。
卡维娅已经打听清楚了,作为本地土著,她对马兰家族并不陌生。
卡拉尼蒂.马兰很年轻,只三十出头。他在八十年代末从美国留学回来,继承了家里的小出版公司。
他在国外的时候就对电视着迷,只是苦于当时全印电视台的垄断,才没能进入这一行业。
后来出版公司不景气,恰逢经济管制放开,马兰就立刻投身广播业。
那时候Zee TV已经小有名气,于是他去找钱德拉谈合作问题,希望对方卫星发射器留一个时间段给他的频道。
结果至始至终马兰都没见到钱德拉,Zee TV只派一个高管就把他打发走。
后来以有线电视起家的斯塔瓦接纳了马兰,他的电视网络本就需要不同的电视台来丰富内容。
ATN当时又只能播几个小时,把空余时间段让给Sun TV没什么不行。
一个主打印地语,一个主打泰米尔语,没有竞争关系。
斯塔瓦要求马兰每年支付150万美元的租赁费用,这比完全租用一颗卫星的发射器通道要便宜的多。
不过四五千万卢比,对当时马兰来说依旧是天价。
他拼凑所有的积蓄,又从银行贷了一笔钱,才凑齐那150万美元。
电视台初期的节目内容,都是他身边二十个朋友,集思广益一笔一笔起草的。
为了说服街头店主安装他们的有线电视,马兰亲自上街推销。
效果显著,只一年多时间,泰米尔邦各地就涌现接入他们频道的有线电视运营商。
全印电视台讲的是印地语,习惯泰米尔语的人根本不喜欢看。
Sun TV一出现就填补了这片空白,完全的蓝海市场。
两年时间发展下来,马兰已经在考虑把电视台放送时间转为24小时。
他们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观众也越来越多,足够撑起这部分市场。
就是高昂的卫星租赁费用让他踌躇,2亿卢比,Sun TV一年的收入也就这么多。
毛熊最近的卫星表现也是个问题,他们的电视台也受到了点影响。
好在泰米尔邦距离赤道够近,信号有点波动,但还在。
ATN瞄准的北印度地区才惨,信号直接丢失。
就在一个月前马兰和内部团队商量接下来的对策时,贾亚拉利塔打来了电话。
有人看上了“Sun TV”这个名字,准备和他们谈笔交易。
现在罗恩来了。
第297章 豪横
“苏尔先生,您为什么执着于Sun TV这个名字?”马兰搞不懂。
“太阳娱乐早在93年就成立,我们旗下有电影公司、经纪公司、期刊杂志,它们都是以Sun的名义在分发。
你知道的,在印地语市场,‘Sun’早就已经是知名品牌。现在我又成立了电视台,但发现一模一样的名字在你这里。”
“Sun TV也是93年成立,这不能说明什么,你没法把这个名字据为己有。”马兰反驳道。
他不甘心,这个品牌自己运营了两年多,在泰米尔邦已经很有影响力。
“马兰先生,我并不是要夺取你的公司、你的电视台、你的心血,我们的分歧只是名字。
如果我不管不问,太阳娱乐完全可以推出相同的‘Sun TV’。我们注重印地语和英语市场,你们开拓泰米尔语市场,说不定几年后彼此都不会有交集。
当然更多的可能是新的‘Sun TV’在南印度之外风靡,太阳娱乐会重金推广这个电视台,比Zee TV投入更大。我们背靠宝莱坞,还有充足的资金支持。
到时候人们只知道孟买的太阳电视台,却不知道泰米尔的‘Sun TV’,这对你们没好处。”
这并不是罗恩危言耸听,他本来就计划如此。南印度才几个邦?只有四个,讲泰米尔语的人口大多集中在泰米尔邦。
市场太小了,即使马兰的电视台在这部分地区拥有垄断地位,那又怎么样?对罗恩的太阳娱乐完全构不成威胁。
“我今天之所以坐在这里,而没有忽视泰米尔的存在,就是出于对彼此的尊重。我们可以提前把分歧解决,不用留着将来对薄公堂。”
“所以苏尔先生,你有什么打算?”马兰不置可否。
“我需要‘Sun TV’的唯一命名权,当然我不会就这么拿走它。”
“请说。”
“或许你也听说了,我买下了整个ATN,百分之百。”
这正是马兰顾忌的地方,他的‘Sun TV’到现在还依赖ATN提供的卫星转发器,来实现电视信号传播。
如果罗恩二话不说直接停掉他们的服务,Sun TV势必要遭受重大挫折。
短时间内马兰去哪新租一颗卫星,洽谈再顺利也要两三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频道转移。
这意味着Sun TV在这段时间都要停播,损失不可估量。
“我拥有Gorizont卫星的完整波段,能支持多个频道同时放送,且24小时不间断。”
“Sun TV已经支付过今年的租赁费用。”马兰立即开口,他生怕罗恩毁约。
“我知道,但你不就不想更进一步?”罗恩轻笑。
“什么意思?”
“把‘Sun TV’给我,Gorizont卫星归你。”
“嗯?”马兰惊讶的抬起头。
“你难道不想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频道?你可以任意安排,多设几个频道、或24小时播放,随你。”
这正中马兰的红心,他们内部已经在商量把电视台改成24小时放送,他们已经有足够多的观众。
最最重要的是马兰准备进军卡纳塔克邦,他想在那里设立新的地方电视台,这需要新的频道波段。
此前的那种分时租用,已经不适合Sun TV,他需要完整的卫星支持。
现在罗恩开出了这个条件。
“我很惊讶,但Sun TV已经在泰米尔邦耳熟能详,改名会对我们有不利影响。”马兰很纠结。
“只是改个名字,你的频道波段不变。人们打开电视,调到以前的频道,播放依旧是你们的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