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印度当老爷 第275节

  “那个简单,马达和刀片差不多就行。你送一台去我家里,但今天没空,我最近要忙其他事。”

  除了苏尔电器,在孟买罗恩事业的另一个核心就是太阳娱乐。

  身处印度的娱乐之都,边上就是宝莱坞,不搞点娱乐业怎么能行。

  太阳娱乐旗下如今有电影出品公司、艺人经纪公司,还有一家娱乐半月刊。

  这是玛丽她们折腾出的新玩花样,主要报道宝莱坞的娱乐资讯,偶尔也刊登一些时尚界的风潮。

  发行量一般般,纯粹是凑个热闹。不过两个女孩子喜欢这种事,罗恩也就由得她们去了。

  真正的收入大头,还是来自电影出品公司和艺人经纪公司。

  从93年成立以来,太阳娱乐大大小小投了六七部电影,赚多亏少。

  为何?这还得从当初营救桑杰.杜特说起。

  那次不仅让老杜特欠他们人情,还和乔普拉、钱德拉这几个电影世家搭上了关系。

  有他们的关照,太阳娱乐顺利打进了宝莱坞的资本圈。

  某些优质投资项目,外人很难插手,玛丽她们却很容易拿到份额。

  只两年多的时光,电影出品公司的净利润就高达一亿多卢比。

  艺人经纪公司稍微差点意思,没有大牌明星坐镇,赚的全是辛苦钱,不过也有几千万。

  目前太阳娱乐账上能动用的资金大概两亿卢比,罗恩和玛丽她们都没拿分成。

  一个不差这点钱,一个有更大的野心。

  罗恩今天过来就是和她们讨论,太阳娱乐接下来的发展问题。

  这两个妮子,已经彻底融入印度生活。她们说印地语、吃印度美食、拍印度电影,你说她们是印度人也没差。

  玛丽和莲娜大抵是决定以后就在孟买久住,所以太阳娱乐成了她们的立身之本,两人对它的重视胜过罗恩。

  现在账上资金充足,当然要继续扩张,这是资本的本能。

  不过嘛,在谈生意前,他们先谈了几笔超大的项目。

  嗯,不穿衣服的那种。

  罗恩付出很多,他累了,他经历了创业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光。

  “说说吧,你们又有什么好点子,只要不让太阳娱乐卖奶茶就行。”他气喘吁吁。

  “我们不是美食家,为什么要卖奶茶?”莲娜不解。

  “你们还是不了解印度。”罗恩笑了。

  在这个国家,搞纺织品的能造汽车、搞石油的能卖奢侈品、卖大米的最后做游乐园生意。

  没什么不可能,只有你想不到。

  许可证制度存在的年代,每一行的入行门槛都极高。就连蹬三轮车都要证,更别说正经生意。

  你做纺织品,开始用的涤纶,后来想换全棉,不好意思许可证要重新申请。

  很多商人苦于扩张的重重束缚,干脆四处出击,各种跨界生意的许可证,挨个申请一遍。

  哪个通过了,就做哪门生意,毫无规划可言。

  于是奇葩的跨界行为层出不穷,在外人看来那完全是乱弹琴,极度不科学。

  但这就是印度,一切的不合理,最后都能逻辑自洽。

  印度商人奸猾贪婪的特质,进一步催生了这种跨界生态。

  就好比罗恩,本来做电器的,后来猛的又进军水泥生意。

  这在印度没什么好奇怪的,比他离谱的企业多的是。

  太阳娱乐能拍电影,就不能卖奶茶吗?也不是不行。

  “你还记得我们当初注册太阳娱乐时,企业分类是什么吗?”玛丽问他。

  “传媒公司呀。”罗恩双手习惯性的运球。

  “嗯哼。”玛丽点头。

  “噢,”罗恩恍然,“你们是想往传媒方向走?”

  “对,我们就在宝莱坞,有这样的资源,不是吗?”

  “所以那本杂志…”

  “不,不是杂志,是电视台。”

  “哇!”罗恩干脆从床上坐起来,“你说是成立私人电视台?”

  “对,现在这门生意很红火。从92年开始,孟买已经多了十几家私人电视台。

  我们比他们更有优势,我们是宝莱坞圈内人,可以轻易拿到很多公司的电影版权。

  你知道的,在全印电视台主宰的那些年,宝莱坞的电影版权根本不值钱。

  太阳娱乐可以建立自己的版权库,然后在电视台播放,我想会有用户愿意为它付费。

  等到时机成熟,我们还可以制作自己的电视剧。

  这样出品公司、艺人经纪公司、电视台,就可以连城一片,资源会得到充分利用。”

  “等等!”罗恩起身在阳台边走来走去,“我们相当于打通了整条产业链?”

  “非常可行,对吧,我们有资源优势。”玛丽也很兴奋。

  “不得不说,这个计划很有搞头。重要的是掌握了传媒业,就控制了舆论渠道。”

  罗恩的生意需要舆论来保驾护航,每一个巨头都应该有自己的喉舌。

  尤其是在印度,这个魔幻的国家,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需要魔法对轰。

  “这个项目我投了!”他大手一挥。

  “就知道你会同意。”玛丽风情万种的瞥了他一眼。

  “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太阳电视(Sun TV)。”罗恩得意的笑。

  这下印度人民,真的要享受阳光普照了。

  “我们想的一样,不过这个名字现在恐怕不太行。”玛丽提醒道。

  “为什么?”罗恩不解。

  “因为有人捷足先登了。”她耸耸肩。

第290章 拿捏

  “谁?你是说现在已经有Sun TV了?”

  “对,根据查到的资料,最早在93年就开播。”玛丽做过这方面的功课。

  “这么早?”罗恩皱眉,那时候苏尔电器才刚刚成立。

  “那是家位于泰米尔邦的地方电视台,以泰米尔语、泰卢固语节目为主。”

  “等等,”罗恩猛地转头,“你谁说Sun TV是在泰米尔邦运营?”

  “没错,据说最早是家小型出版商,主要发行面对女性的周刊。

  但因为盗版太多,公司入不敷出,只能寻求新的业务突破,他们选中了私人电视台。”

  “这家Sun TV现在运营的怎么样?”罗恩眼睛开始骨碌碌的乱转。

  “通过租用其他电视网络,每天放送四个半小时的节目。包括泰米尔语电影、当地的时政新闻。”

  “四个半小时?”

  “他们的内容太少,撑不起24小时的连续播放,所以放送时间段主要集中在晚上。”

  “也就是说规模一般?还有他们不是建了自己的私人电视台吗,为什么要租用其他电视网络?”

  “好问题!”玛丽从床头找来一份资料,“电视台运营大有学问,我可是研究了很久。”

  印度现在的电视台主要分三种,无线、有线和卫星。

  无线电视通过信号塔接受信号,苏尔电视机脑袋上的两根天线,或者架在屋外的鱼骨天线,就是这种。

  通常运营无线电视的都是官方台,如印度国家广播公司旗下的全印电视台。

  这种电视台基建成本高,且免费向民众开放。因为你要把广播塔信号覆盖到全印度的大多数地区,确保偏远的农村也能收到信号。

  除了政府出于宣传和科普的目的外,私人电视台几乎不会选择这种放送模式。

  光是建设覆盖全印度的信号塔就是天文数字,没谁想不开走这条路。

  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成为私人电视台的主流,相对而言它们的成本更低。

  有线电视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线缆接受信号。广播公司会把提前录制好的节目,通过线路送到用户家,最后电视机投放。

  这种运营方式,地域色彩浓烈,通常每个地区都有一个有线电视运营商。

  放送什么节目,全看运营商手里有什么资源,而且还是收费的。

  这是一个闭环网络,没有监管、没有审核,因此路子野的运营商会在深夜播放非常攒劲的节目。

  它就像电影院,只能吸引某一地区的用户。不过因为内容狂野,很是吸引了一批拥趸。

  自从91年开放以来,整个印度大大小小有数万家这样的有线电视运营商。

  你把它当作一个大号的网吧也未尝不可,接入的用户组成局域网,然后每月支付订阅费用。

  这种电视网络非常分散,运营商规模不一,很难做大。

  最后的卫星电视成为现在大多数私营电视台的选择,它不需要建信号塔,就能把信号覆盖到大多数地区。

  接收方式也有两种,一种就是传统的锅盖接收器,也就是碟形天线。不过考虑到安装和设备费用,成本较高。

  另一种方式就是通过有线电视运营商分发节目。

  没错,作为网管,他们可以把接收的卫星信号,通过线缆投递到用户家里。

  这两者相配合,既可以把信号覆盖到大多数地区,又可以在不增加用户安装费用的前提下,收看电视节目。

  绝妙的主意,私人电视台不需要投入太多,就能获得可观的收视用户。

  “那个什么Sun TV,就是租用的这种电视网络?”罗恩大概搞清楚了其中的逻辑。

  “不,你太小瞧了卫星电视台的运营成本了。”玛丽指着某一份资料道。

  “卫星租用?”罗恩看到了重点。

  “没错,印度几乎没有商用卫星,民间也没能力发射商用卫星,只能去国外租。

  但国际市场商用卫星的租赁价格,每年少说几百万美元,差不多2亿卢比。

  Sun TV的前身是小型出版社,他们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只能租用其他家电视台的卫星频道。”

  “这就相当于合租?不,准确的说是二房东?”罗恩大开眼界。

  “你很懂,Sun TV最开始想租用Zee TV的频道,那是孟买的第一大私人电视台。

首节上一节275/31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