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爆热搜,抖音刷屏,《流感》单日话题度直接突破了历史新高,将今天刚刚投入大量营销的《749局》,以及其他几个圈子一系列的大制作热度全部压下。
当然,其中少不了对国内审核制度的吐槽和谩骂。
很多早就期待《流感》,但又因为《流感》无法上映撤档而失望透顶的影迷观众,几乎是每条评论都要@一下官媒账号。
他们本来都快忘了这件事了,结果今天一看《流感》映后戛纳现场鼓掌长达四分钟不是哥们,这是商业片啊!
这片到底得有多好看,才能让见惯了大风大浪的戛纳午夜展映单元反响如此高涨?
不是文艺片,不是文艺片,是商业片,中国商业工业大片!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就这种片子,说它“为国争光”可能夸张,但对内地电影行业的突破和发展,绝对是起到了标杆性的作用。
结果你们就因为各种奇奇怪怪的原因,给它“禁言”啦?
何况,这他妈还是一部“合拍”片,尺度向来都是最宽松的。
“喂…诶,诶,是,我知道…真有那么夸张吗?好…我知道了,行,先这样,回头说。”
某商业会所内。
《流感》事件中,只是说了一句话的柯英拿着电话,寒暄了几句后才挂断,脸色有点惊疑不定。
“哥,怎么了?”
旁边的跟班问。
“……《流感》在国外还真弄出了点动静哈。”
柯英沉默半晌,轻声嘀咕:“看来小陆之前说的是对的。”
“确实是要抢肉吃的。”
“哥,没事吧?”
柯英回过神,洒脱的笑:“能有什么事,天塌不下来。”
“那就好。”
跟班点头,柯英他太了解了,他很少说话,可一旦开了口,很少有办不到的。
就在跟班心中“钦佩”的时候,柯英手机再次响起。
他掏出手机看了一眼来电显示,眉头一挑,接通:“喂?”
“喂?”
电话那头,传来温丽娟更“洒脱”的笑声:“柯英啊,池野是我干侄子。”
柯英:“?”
温妈得意洋洋:“NEON、XYZ Films High、Octane都接触了《流感》。”
柯英:“……”
温丽娟最后说:“你这次就跟你以前一样,三秒跪。”
柯英白净的脸皮瞬间涨红,大怒:“温丽娟!你都是当奶奶的人了,你说这话……”
嘟嘟嘟。
手机内已经传来了盲音。
一向脾气很温和的柯英暴跳如雷:“我真是…还跟我上嘴脸…这个温丽娟…我…我…”
“哥,温丽娟她确实有点太过分了…怎么说她也是你前妻…”
柯英忽然顿住,看向跟班,面无表情。
跟班一愣。
柯英面无表情:“你也知道她是我前妻啊。”
跟班张了张嘴。
“我能说她,你也能说?”
“你是哪边过来谈合作的来着…无所谓了,你回去吧。”
跟班满脸懵逼。
心说你们他妈的不是早就离婚了嘛…而且,我是京圈那边的人啊哥!
但柯英不会听他“解释”,因为,天宫就是可以肆意妄为,如此任性。
哪怕到了这个年纪,都保持着“少年心性”。
……
翌日。
戛纳电影节。
“谈了多少家版权?”
池野坐在房间内,问从昨天晚上开始,就负责帮他接待各路片商的可可。
《流感》其余主创都在房间内,闻声,一个个都看向可可,目光期待中带着点激动。
可可此刻的表情同样很“怪”,这种怪,落在其他人眼中,就是惊雷一样的炸响。
确实是“惊雷”。
她咽了口口水,看向众人,目光落在池野身上,缓缓开口:“156国。”
“多少?!”
池野瞳孔一缩。
“156个国家,还有20个区域版权…其中法国方面创天价,单发行就报了900万美元。”
池野后仰在沙发上,手指轻轻敲击扶手。
周围人安静一瞬,瞬间癫了。
第276章 内娱第一,《流感》第二爆
“夺少?!”
“156国?20个地区?”
“……我滴个乖乖,全球一共多少个国家来着…”
“快掐掐我,是不是在做梦。”
“……”
房间内。
《流感》主创们不是不知道经过昨天的全球首映,《流感》映后的表现和反馈都极其良好,只是…就算心里再有预期,他们也没想过、也不敢想,一夜之间能卖出这么多的版权。
156个国家啊,这是个什么概念?
全球被普遍承认的国家一共197个,《流感》一夜卖出了156个国家的版权…
这意味着什么?
懂不懂什么叫“全球首映”啊!
是的,其他内娱电影都是每天吹牛逼,只要参加个国际影展,就闭眼营销自己是“全球首映”。
至于卖出了多少版权…别问,问就是不知情,没透露,一问一个不吱声。
更有甚者,都不用参加,营销宣传片标上一个“全球首映”,观众粉丝看了满意,主创团队看了YY,爽感溢出来。
但《流感》却是实打实的真全球首映。
156国明晃晃的成绩,法国地区创天价的发行费…
这证明,西方媒体和院线并不排斥《流感》,至少在看到《流感》的具体质量和内容后,他们甚至非常积极和喜欢。
“池总…这次我们不会要飞了吧?”
《流感》的导演眨巴眨巴眼睛,其余主创团队更是面面相觑。
《流感》这个团队虽然主架构是个成熟的团队,但在成熟的外表下,是由池野一手操盘促成的这个大组。
而作为池野工作室的老板,他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
所以,《流感》团队只能说半老半新。
里面很多关键性的岗位幕后,此前在内娱都是小卡拉米一位,谁敢想,戛纳一夜过去,摇身一变,他们就变成了“国际团队”。
这谁顶得住?
“飞不飞的不知道,但应该是不会亏本了。”
池野毫无掩饰的装了个逼,随后看向可可:“具体说说。”
《流感》的版权成为了今年戛纳最热的版权之一,抛开耳熟能详的各路“寡头”之外,156国,具体都有谁,都是谁,还是某家直接承包了一大半,他需要了解。
可可此刻也平复下了情绪,缓了缓,才继续开口简单介绍了一下。
总体而言,156国确实涵盖了全球一大半的国家和地区,其中,北美、拉丁美洲、欧洲、亚洲、乃至中东地区均有涉猎。
但真正对《流感》产生绝对性影响的,只有三个地区。
北美、法国,以及东南亚地区。
北美无需多言,作为全球第一大票仓,好莱坞的根据地之一,《流感》想要在全球范围内取得爆炸成绩,必须染指。
法国则比较特殊…因为今年的法国对《流感》格外热情,昨天一夜过去,小范围的圈子内,已经传出了《流感》是打破法国亚洲电影天花板高价的存在。
至于最后的东南亚地区…
只能说哥儿几个除了中国大陆之外,全都有点小癫比起尚对池野和《流感》陌生的欧美中东,东南亚地区表示,我可太清楚池教授在我们这边的影响力啦。
没这股声势还不好说,有了诸多寡头和北美等地区的追捧,《流感》在我们这里,只能更好,不能更差!
这,就是池野要的效果,国际影坛,戛纳电影节,讲究的就是一个声势问题,只要起步炒了起来,那之后就是秋风扫落叶,良性循环,越滚越大。
这个世界并没有《釜山行》,甚至就连丧尸题材的电影,都没几部代表作。
在地球上,《釜山行》的在戛纳的首映、出现,被全球影坛定义为“全球丧尸类型片分水岭”,推动韩国电影进入主流商业市场。”
在韩国内,则被认为是韩国工业化电影的历史级标杆之作,打破亚洲电影在西方遇冷的代表之一(好莱坞报道报道过的)。
所以,将一个更精良版本的《流感》,放在这个环境下,它的爆是有迹可循的,或许从它杀青的那一刻,就已经在默数着倒计时。
“NEON帮忙找的Contents Panda?”
可可简单的讲了一下这一夜的合作商谈细节,池野就猜到了这次《流感》的合作模式。
其实按照他心里的预期,XYZ Films是要比NEON更适合合作的对象,因为NEON在文艺片和奥斯卡的领域突出,但问题是…《流感》根本不可能竞争奥斯卡,同样这也是一部商业电影。
相比之下,XYZ Films这种类型大厂,同样在美洲范围内影响力极大,适合《流感》的西方发行合作对象。
但很显然,平行世界的NEON和地球上的不太一样,他们既是第一家找到《流感》的大厂,又非常积极的推动这次合作,可以感觉到,这家巨头非常看好《流感》,更有着染指商业片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