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情报王 第315节

  没错,真准备组团,董萱才发现霍丝燕这种善于拉帮结派的人的重要性。

  没有这种人在中间穿针引线,各种搞气氛搞活动,不断的提升加深凝聚力,姐妹团组起来也就是个空架子,说不定不久就散伙了。

  所以泰迪姐妹团的核心是秦兰,但灵魂人物是霍丝燕,现在又加了一个爱热闹的李晓路。

  仅靠秦兰自己,她聚得起人,拢不住人。

  董萱也是如此,指望她天天研究姐妹团吃喝玩乐,互通有无,她没那个心劲和能力,关悦也是如此,而且其名气小,镇不住人。

  所以模仿秦兰的路子有点走不通,勉强走通,也够呛能比得上泰迪姐妹团。

  董萱一度愁得觉都睡不好,最后是颜礼实在看不下去,出言提醒。

  “你一个北电老师,天天想着拉姐妹干啥,背靠学校人脉,搞一个校友会不就行了,凝聚力不足,但人多声势大。”

  “如果你觉得校友会人多心不齐,就在校友会之间找到几个合适的人选,再私下组成一个某某班或者某某团。”

  “这样总比你满大街寻摸强,而且北电学校的性质,意味着你可以源源不断的吸收新人,说不定若干年后,你就是北电系的领头人了。”

  董萱被颜礼说的双目发亮,没错,她被秦兰带跑了思路,忘了自己最大的优势。

  秦兰一个野路子,只能靠同样是野路子的霍丝燕、李晓路到处拉人。

  她却直接可以从学校下手,以北电为纽扣,广结北电一系的人脉。

  不得不说,北电出的艺人明星太多了,就连泰迪姐妹团的熊乃锦和赵珂,其实都是北电出身。

  只是……

  董萱疑惑的看着颜礼:“你怎么帮我出起主意来了。”

  当然怕你斗不过啊!

  颜礼也要保持几人的平衡,要是某一方太强势,心思也就多了,他就没得玩了,所以需要他出面引导,保持彼此的危机感,他才可以左右逢源,渔翁得利。

  伸手揽过董萱,在其白嫩的额头上亲了一下,温声道。

  “我怕你受欺负啊,不帮你出主意帮谁出。”

  “呵呵。”

  董萱也没糊涂:“你怕我受欺负,把她灭了就好了,用得着我自己费劲吗?”

  “……”

  这几个娘们现在一个比一个难忽悠。

  董萱还不放过颜礼,犹疑的盯着她:“那什么姐妹团,不会是你给出的主意吧?”

  “我没有。”

  颜礼叫屈,泰迪姐妹团的成立,确实和他明面上没什么关系。

  但是私下里的推波助澜和保驾护航少不了。

  别的不说,没颜礼镇着,霍丝燕可没那么老实,秦兰掌控姐妹团的一些操作,背后也有颜礼的指点。

  帮秦兰的原因和现在的董萱一样,秦兰太弱了,颜礼不拉偏架不行。

  “狗男人。”

  董萱对颜礼的话将信将疑,但她和秦兰的恩怨,始作俑者是跑不了他。

  颜礼正打算用擅长的说服大法解决董萱怨气,谁料后者把他一推,斗志昂扬给关悦打电话商量校友会的事。

  有一说一,她和秦兰的争斗,主要原因是颜礼,其他方面也有。

  比如一个“家庭妇女”,一个高校老师,日常生活其实是比较单调乏味的。

  有个死对头斗一斗,反倒是不无聊。

  …

  泰迪姐妹团,让王欧、董萱以及其他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动作。

  唯独范小胖始终没有理会,依旧我行我素。

  配合《封神榜》后续宣传,拍广告、拍杂志、做采访、录专辑,好像丝毫没把泰迪姐妹团放在眼里。

  事实上,她也确实没放在眼里,用她的话说

  土鸡瓦狗,不堪一击!

  真的,这娘们现在越来越红,也越来越霸气了,颜礼都有点担心秦兰和董萱。

  万一真有个那天,拉偏架都挡不住范小胖的强势。

  颜礼琢磨,自己亲自出面,撮合秦董联手,不知道这俩给不给他面子………

  

  时间进入8月份,《疯狂的石头》虽然还没下画,但已经没多少票房了,每天十几万甚至是几万的磨。

  而此时,《疯狂的石头》的票房已经将近5500万。

  6000万是甭想了,如果中旬下映的话,应该能到5600万+。

  香江那边也已经安排上市了,但表现只能说一般。

  毕竟电影台词大量带有内地方言,以及一些内地才能理解的剧情,在香江水土不服,又没有香江人认识的明星,估摸着最终票房100万港币都费劲。

  颜礼也不失望,本来也没指望能在香江捞多少。

  现在的香江电影市场,早就没有了当年的威风,被内地远远甩开,成为了所谓的“票仓重镇”。

  这词听着是不错,实际上就是把香江由市场变成了一个城市。

  北上食已经成了香江电影从业者聪明人的共识。

  认识不到这点,或者因为各种原因继续死守香江的,将会被时代慢慢抛弃和淘汰。

  在这帮聪明人中,陈可欣绝对是聪明人中的聪明人。

  由中影牵头的一个电影会议上,颜礼见到了这位香江大导。

  论资历,陈可欣其实不算多老,正儿八经出头得是80年代后期了,一直到90年代才有第一部代表作。

  虽然“出道”晚,但成名很快,拍了不少戏,特别是爱情片,得了不少奖,但在众多香江名导中,也不算特别强,中间一度沦为恐怖片导演。

  但凡事都讲个机遇,陈可欣聪明就聪明在于抓住了内地推进合拍片的关键节点,不但成为最早进军内地的导演之一,也交出了《如果爱》这种口碑票房都不错的佳作。

  同时,因为留学背景,他在美国有一定的人脉和资金来源。

  并且因为是香江导演和较早来内地认识的人脉,双方都有关系,可以作为中间人给香江和内地牵线。

  各方关系到位,能拉来钱,本身还有一定的能力,陈可欣自然而然的上位。

  《投名状》这部由中影和寰亚以及陈可欣背后美国资本联合投资3亿人民币的大制作,由他担任导演。

  最牛的是,传闻这位正在联系李莲杰,准备花1个亿来请他演男主。

  当年的《英雄》,传闻李的片酬是7000~8000万,年初上映的《霍元甲》,传闻他没拿片酬,以片酬折算投资,叫价1000万美元,也就是8000万左右。

  1个亿的人民币,绝对是刷新了华语电影甚至是亚洲的片酬纪录。

  哪怕是程龙,一般都是投资折算分红,在华语电影没有拿过这么多的片酬。

  颜礼不知道这里面有没有宣传成分,但他知道这么搞风险太大了。

  片酬折算分红和实打实的给出1个亿,那是完全两回事。

  折算,那是赚了钱大家分,赚不到钱拉倒。

  实打实给1个亿,这1个亿就是人家的了,剧组要承担1个亿的支出成本风险,以及这1个亿花出去之后,其他方面的成本支出问题。

  跟《赤壁》一样,《投名状》这么玩,显然不可能只盯着内地市场。

  亚洲和欧美才是他们的目标。

  实话实说,颜礼有时候觉得自己坚持扎根本土市场,在一个个大片党和海外党中属于孤零零的异类。

  连韩三爷都隐晦的批评过他,觉得年轻人要有魄力,海外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然而颜礼不为所动,海外市场不是那么好走的。

  《英雄》和《卧虎藏龙》的成功是有偶然和意外性的。

  所谓的御敌于外和文化输出,究竟有几分真假大家心里都有数,本质上还是不相信内地市场的潜力。

  其实可以理解,2005年内地票房市场才20亿人民币,还赶不上好莱坞一些电影的总票房高。

  莫说这个时代,大家都有外国月亮圆的心理因素,就是光看这个市场差距,也不得不往外跑。

  如果颜礼不开挂,他也不敢相信脚下这片土地未来的发展会那么恐怖。

  正因为如此,颜礼坚定深耕本土市场,不受其他同行影响。

  他现在甚至鼓励其他同行走出去。

  都往外跑,自己扎扎实实在内地发展,等他们折腾一溜回来,就发现易安已经有他们无法比拟抗衡的积累。

  所以颜礼和韩三爷、陈可欣、吴白鸽这些大片党聊的很开心,帮忙发行合作也没问题,但是投钱免谈。

  正常情况下,也不是颜礼说不投就能不投的。

  中影包括电影局都在实行大片战略,促进市场,作为行业一员,甚至是重要骨干,颜礼也不能光看着不出力。

  但颜礼有一个绝佳的借口院线。

  拍大片促进市场是没毛病,颜礼的钱投资院线,兴建电影院,带动实体就业,同样是促进支持电影行业发展。

  从某种程度上,颜礼比这帮拍大片的还要更有格局。

  谁都挑不出他的错来。

  尤其是颜礼在会议上表示明年壹安院线要继续投资数亿资金云云。

  你甭管颜礼说的是真是假,壹安院线的影院实实在在的在修建,颜礼又各种表态推进,那谁也不会跳出来唱反调。

  会议结束,于胖子和颜礼聚在一起:“你明年真打算接着投院线,哪来的钱?”

  “就哥们现在的名气,多少人捧着钱和我合作,你说我哪来的钱?”

  颜礼这话真不是狂言,事业越红火,他的名气就越大,找上门的钱也就越来越多。

  如果放开给壹安院线吸纳资金,多了不敢说,几千万轻轻松松,条件宽松些,过亿也不是特别难。

  这还是目前股市大牛市的背景下,很多人更愿意去股市投资,否则资金更多。

  “啧啧,名升利来呀。”

  于胖子感慨一句,然后琢磨自己能不能效仿一下,毕竟他的岁数也不大。

  结果看了看颜礼的模样,默默放弃。

  颜礼现在被捧得那么高,可不是光一个年轻优势,形象好、发家快、能力强、屡屡操刀爆款项目,本身还有演员光环及诸多红颜佳人助阵,Buff叠满,真不是一般人能效仿的。

  商海也不是没有一些年轻人想模仿颜礼。

  但是年纪轻又白手起家的,没颜礼混的好,综合素质高,富二代更别说了,靠爹妈吃饭,天然有“原罪”。

  “望京那边新开了一家店,感觉不错,陪我喝点。”

  于胖子难得碰上颜礼,拽着他不让走,颜礼调侃道。

首节上一节315/39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