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王赖子他爹病了,昨晚上送到乡里医院了,你说咱们要不要去看看?”隔壁二冬娘说道。
虽说这王赖子一家人不咋样,但是村里的的规矩是,谁家要是住院了,都会拎着东西去看望一下。
“估价他爹这家伙够呛,是脑子上的毛病,弄不好得半身不遂,就王赖子那熊样,饿不死就算烧高香了。这不正好嘛,我给你说,这可不就是报应嘛!”陈菊磕着瓜子说道,以前跟陈大明在坑头上的那些事,没少让这王赖子围观。
陈菊是母老虎这事,可不就是王赖子传出来的。
但是此老虎非彼老虎,说是陈菊在炕头上跟贼凶,陈大明耍起那武松的棍棒,都降服不了。
在村里就是这样,为人不好。到时候真碰到事了,连个帮忙的人都没有。
苏阳也是摇摇头,“咱也不是大善人,现在知道叫苦了,以前干嘛去了?”
大家点点头,也表示认同。
换作别人,大家可能拎着鸡蛋牛奶就去看看了,但是王赖子这种人,就是给他鸡蛋吃,回头好了之后,指不定还得砸你一块石头。
大家说着聊着,天色也逐渐暗淡了下来,大家也陆续回家做饭去了。
苏阳来前,苏老娘让他去地里摘些菜回来。
随后便来到了地里。
摘了一把嫩绿的香葱和芫荽。
回到家里,苏老娘在家里和面,揉成光滑的面团,盖上湿布醒着。
说是要做削面。
这种削面的菜汤里面需要加很多的菜。
苏老娘每次做饭都会在院子里溜达一圈,看着菜架上的西红柿红艳饱满,青辣子翠绿鲜亮。
就会随机的摘下一些。
再剥几瓣蒜,切片,再切点姜末,一起装进小碗。
西红柿、青辣子、芹菜切好,盛在大盘里。
从罐子里舀一勺提前炼好的荤油,连带着几块焦香的肉渣一起备着。
灶膛生火,铁锅烧热,倒油,下蒜片和姜末爆香,翻炒几下,倒入切好的菜。
大火快炒,香气四溢时撒盐调味,再翻两下,盛出备用。
这边把醒好的面团擀开,切成面剂子,湿布盖着防干。
水沸后,揪面片下锅,不求快,只求薄而匀。
面片煮得浮起,再把炒好的菜倒进去,搅匀,舀一勺汤尝味,略淡,又补了点盐,这才撤火。
最后撒上切碎的芫荽,盛一大碗。
苏阳等不及晾凉,呼呼吹着气就吃起来,热腾腾的汤饭下肚,鲜香满口,他满足地咂咂嘴,觉得这一顿,值了。
已经很久都没有在家吃一顿热乎乎的饱饭了。
吃过饭之后,苏阳便回到屋里。
借着微弱的灯光开始看起乔木村的规划图来。
第246章 偶遇翡翠阳绿
清晨。
乔木村逐渐从晨雾中苏醒,外面响起了“漱漱”的扫地声。
苏阳起床洗漱后,苏老娘将昨天剩下的削面给热了一天,再加一些馕饼子泡饭,早饭就算是搞定了。
上次大学生们没有走成,给拉秸秆给耽误了,今天说什么也不能耽误时间了。
吃过饭就骑车去了陈大明的小卖部,胡里麻汤的买了一大包零食方便面,随后来到了北大窑。
大学生们也洗漱吃过了饭,正在打扫院里的卫生,这么长时间,都习惯把这里当成自己家了。
“阳哥,你怎么这么早就来了?”方倩手里拎着扫把,笑着问道。
“方倩,上次耽误你们没走成,这次我找你送送你们。”苏阳将塑料袋轴在身前:“这些吃的带着,路上吃。”
“谢谢阳哥。”方倩手里攥着扫把,抓的紧紧的,低声说了一句:“阳哥,我会想你的。”
苏阳抿抿嘴唇,还是想把话讲清楚:“方倩,上次我们....”
“阳哥你什么都不用说,该说的我都说了,我心里有分寸。”
苏阳叹口气,也有些无奈,真羡慕这种敢爱敢恨的年纪,拿的起也放的下。
没过多久,一辆三轮车从村里开了过来,停在了北大窑。
“六子这会在外面收秸秆,就只能委屈你们坐一下三轮车了。”苏阳拍了拍车箱说道。
大家也没人在意这些,陆续从窑室里搬出行李,扔在车里。二婶子他们知道大学生们要走,提前也送了一些土特产,腌好的黄瓜辣椒,还有晒干的肉干,玛仁糖。
随后,三轮车开向了巴扎的汽车站。
....
没多久,大家陆续过来上工。
那些新招来的人,现在是一边培训一边干活,在实践中进步,比单纯的背理论快多了。
今天刘小成跟热巴嫂子也一起走来。
两个人有说有笑,感情似乎比以前更亲密了。他们看到苏阳也是打来招呼,“阳子吃饭了吗,怎么这么早就来了?”
“刚把大学生送走,你们就来了。”苏阳笑笑:“对了,嫂子这几天身体还好吧,要是有啥不对劲的地方及早的去医院检查检查。”
“能有啥事啊,我现在好着呢。”
“小成哥,我今天去城里,有什么需要带的吗,顺路给捎来。”
“没啥,你忙你的就行了。”刘小成摆摆手,“要是有啥就跟你说了,不用这么客气。”
苏阳点点头:“对了嫂子,古丽一直念叨着跟你呢,还说下次来咱们村里找你玩。”
“那好啊,有空就把古丽带过来。”
“行!”
随后,摩托车声音响起。
苏阳朝着村外的马路而去。
一路上清风拂面,郁金香逐渐稀疏,开始败落。取而代之的是喀拉峻草原野花和赛里木野花,这种花是黄色的,长得像小雏菊,成片成片的映满山岗。
另外还有少量的紫色鸢尾草和红色的月季。
在后世,五六月份是西北旅游的旺季,很多喜欢自然风光的人,会喜欢到这种原始的山岗看花,随手一拍都是大片。
但是很多地方都被旅游业给糟蹋了,只有特定的角度看上去还不错,要想体验到地道的西北景色,就得远离景区深度游才行。
来到城里后,苏阳先是去了工商局。
工商局的人慢悠悠的上了班,办事的人也不多,苏阳从柜台上询问了一番注册流程。
跟后世的程序差不多,但因为法律尚不完善,延展的东西就少,所以过程简单了不少。
苏阳一上午填写了一堆的资料,什么申请书、委托书、营业说明等文件。最后却只能将“抱石轩”三个字注册掉,至于商标图案暂时还不能受理,需要到内地才行。
苏阳只好先注册了文字版的抱石轩,缴纳了八十的手续费用,被告知需要两个月时间的漫长等待。
等待的时间虽然比较长,但是抱石轩的名号还是可以继续使用的。
苏阳出了工商局,就来到了广告打印店,按照尺寸和规格,制作了一个抱石轩的木质招牌。
等忙活完这些,就已经到中午饭点了。
顺便在巴扎上吃顿饭。
西北的美食总是这么朴实无华,羊头,羊蹄子,羊肉串,烤鱼。
苏阳来到一个肉摊,指着羊蹄子问道:“哎朋友,羊蹄子怎么卖嘛?”
“两块钱嘛朋友,要几个?”
“来十个嘛,不要钱的馕饼送不送?”
“送的嘛!”老板熟练的用夹子从肉汤里夹出十个肉乎乎的羊蹄子,放到塑料盆里,随后浇了一勺子辣椒面,“朋友,皮牙子要不要?”
“要的嘛,皮牙子多多的放。”
苏阳端着热乎乎的羊蹄子坐在路边,羊蹄子炖的烂糊,嘴巴一撕,整个就脱骨掉了下来,软糯有嚼劲儿。
最后舀了一碗羊蹄汤,泡上几块馕饼,二十块钱的奢侈午饭进了肚子。
吃饭的时候,屋里响着黑白电视机,里面播放着当地的新闻。
苏阳有意无意的听着,忽然听到一则消息,让苏阳愣了一下。
“众所周知,玉石鉴定证书逐渐成为人们认可的一种购物凭证,现如今鉴定所已经成为新鲜行业,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数十家鉴定机构应运而生,不仅对消费者是一种购买保障,同样也规范了玉石行业....”
“看来这个世界上的聪明人还是多啊!”
鉴定所并非是苏阳独创吗,却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既然能想到的,别人也能想到,只是没想到居然会这么快。
乔木村鉴定所的发展速度并不慢,业务也涵盖了整个和田地区,从最初的十个人到现在的三十人,规模也扩大了好几倍。
当初为了村里人的方便,才将鉴定所放在了村子里,不过按照目前的情况,有必要将鉴定所放在城里来了。
开个分所,也是有必要的。
苏阳思索着,便来到卡布提的店里,大胡子和卡布提正坐在屋里喝茶,桌子上摆放着一块裹着石皮的料子。
不过这块料子是横切过的,露出了光滑的断面。
其中有一道飘了绿,但是其他地方都是鸡屎白一样的僵石,等于是个残次品,利用率不到一成,不值什么钱。
卡布提看到苏阳便招呼过来:“巴郎子你来的正好嘛,你正好给阿达西说说嘛,不要让他再买了嘛,房子都买没了嘛,老婆子还有巴郎子都劝不动了嘛!”
大胡子一脸愁眉苦脸的样子,看这样子,这料子是砸到手里了。
只是没想到经验这么丰富的大胡子,也能看走眼。
苏阳坐了下来,看着那块石料子,咧嘴笑了笑:“阿达西,这是你买的吗?”
“可不是嘛,前两天在玉石交易市场开摊,碰到这个嘛,打上去透亮,谁知道切出来....”
这种情况遇到的太多了,就跟玩股票一样,心态放平就好了。
“阿达西,我觉得还是先把手里的货给出掉,把房子收回来再说嘛!”
大胡子这个人也是执着的很,碰到好料子就走不动道。
家里好多料子宁愿收藏也不愿意出货。
这种沉迷其中的人,叫是叫不醒的。只能等他走投无路时,才会抽出身来。
苏阳看了看那块料子,那抹飘绿从石皮子开始,往里开始蔓延,只有狭长的一道,这也难怪。
经验再丰富的猎人,也有失手的时候。
“阿达西,这石头你花了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