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良来到门外,骑上摩托车来到了附近的百货商店,要去农业局自然也不好空着手去。
按照体制内的规矩,买了一包龙井,两条雪莲。农业局跟文化局那帮人不一样,文化局是最没有文化的那帮人,喝浓普洱,越贵越好。
而农业局恰恰都是农业专家,实打实的庄稼人,他们喝顺口的龙井,清淡留香的。
买好了东西便直奔农业局,摩托车一路开进大院,院子里冷冷清清,有两辆货车正在往仓库里卸货,都是从内地拉来的棉花种子。
苏良来到农业局的办公小楼,刚进去就看到屋里坐着几个人,在门口敲了敲门。
杨局长看到苏阳,站起来笑笑:“巴郎子来的正好,你快进来嘛。”
苏阳笑着走进屋里,也不怯生,这件事对他们来说是帮助,心里自然有底气。
“正好嘛,我来的时候路过茶店,说是今年的新茶,我给各位领导倒上尝尝。”
苏阳自然的走进屋里,将烟和茶叶放在了桌子上,拎着茶几上的一壶热茶,给几位领导各自倒上,撒了一把茶叶。
“巴郎子我给你介绍一下嘛,这两位都是咱们农业局的专家,汪教授和李教授,这位是区里的明主任,专门负责咱们地区的棉花推广事宜。”
苏阳跟他们点头打着招呼,从他们的表情来看,似乎没有什么大问题。
另外那位明主任尤为热情,握着苏阳的手坐在自己身旁,没有半点钦差大臣的架子。
“巴郎子,你提的建议呢,刚才我们也经过了认真的考虑和思考,汪教授和李教授也认为这个可行性比较大。”
汪教授接话道:“从土壤改造的方面来说,利用秸秆碎末深埋地下的方式,的确是成本最低的改良方式,也方便在农村地区推广。”
李教授品了口茶,转而道:“不过有个现实问题,秸秆还田后容易造成下茬作物缺氮,这个技术是有难点的嘛。”
杨局长笑了笑,又解释了一遍。
“我们就担心下一季的棉花会受到影响减产,那老百姓自然就不愿意了,肯定会改种其他作物了。”
对于这个问题,苏阳也做了一些功课,利用“地理大师”在墨钰县反复测试了很多次,最终才将这个方案完善。
“是这样的李教授,目前秸秆碳氮比是40:1,而微生物分解需要25:1的环境。我们测算过,每吨秸秆需要补充6公斤纯氮才能平衡。“
他说着在茶几上画出分子式。
“但是考虑到我们目前化肥的生产和价格问题,所以推荐用豆科绿肥进行轮作。”
“我是说,第一季播种前我们更多的用苜蓿秸秆,这样可以固定土壤氮气。到了下一年,我们可以在种棉花前茬种苜蓿,翻耕时把苜蓿和秸秆一起埋进犁底层。苜蓿根瘤菌能固氮,秸秆提供碳源,这样土壤不就能自己配营养餐了嘛。”
苏阳说完,几个人愣神了片刻,随后互相看了一眼,不由得打量起苏阳来。
李教授不由得拍了拍手:“哎呦,巴郎子,你这专业知识够充分啊,算是个农业专家了嘛!”
这种专业的农业知识,就是他们这些专家也需要查查资料,才能记清具体数值,当大家知道苏阳是小学毕业时,更加觉得不可思议了。
“你这是从哪里学来的嘛?”
“我这也是跟村里的老人家问来的,他们种了一辈子地,这种土法子,我想应该是有一定道理的。”
这么一说,几位专家就想通了。
他们很多的知识,也是要基于实践来的,也需要请教当地农民,每个农民都是真正的农业专家。
“这个法子我看可行!”
杨局长立刻给了肯定的答复,眼神看向两位专家,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比推广棉花更重要的事了。
专家们看到杨局长的肯定,加上这个办法有道理,便点点头说道:“好的嘛,这样的可行性就很高嘛。”
杨局长激动的站起身来,仿佛看到了茫茫两千亩的棉花田正在朝他招手。
“巴郎子,既然这样,那我就先口头跟你表个态,墨钰县你就大胆去做,我会教当地的同志配合你的工作,另外要是有什么困难,你也可以提嘛!”
苏阳点点头,压抑着自己的激动心情。
“正好嘛,有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如果要赶上今年的棉花播种期,就需要将瓜农地里的西瓜给清理掉,所以希望杨局长想想办法将这些西瓜帮瓜农卖掉。”
“这个嘛...”
杨局长思索了片刻,为了能达成预期目标,咬咬牙说道:“行嘛,这个我来想想办法。”
“那就太谢谢杨局长了,我回去就开始张罗这件事,一定会办好!”
苏阳出了农业局,来到了古丽的店里。
走进店里,看到他们两个聊的火热,跟亲姐妹一样。
“嫂子,古丽,你们聊什么呢?”
“女人的事,少打听。”古丽努着嘴,笑道:“今天中午就就在这里吃饭吧,大老远的来一趟也不容易。”
古丽眼神看向苏阳。
不过苏阳想到墨钰县的事,动辄影响到农民的生计,觉得压力很大,只好摆摆手拒绝了。
“古丽,我刚从农业局回来,我上次跟你说的那个事,基本上没问题了,我得赶紧回去张罗张罗,今天就不在这里吃饭了。”
古丽看了眼热巴嗓子,不舍得叹了口气:“那行吧,你是大忙人!”
“嫂子,有空一定要常来玩啊!”
“嗯,会的。”
苏阳着急忙慌的打响了摩托车,热巴嫂子小心的跨步上去,不好意思扯着苏阳的衣角。
摩托车一溜烟的朝着柏油路而去,在路过百货商店的时候,来了一个急刹车,差点忘记了。
“嫂子,你等一下,我去买点东西。”
第233章 动员大会
苏阳下车去了百货商店,在里面逛了一会,拎着大包小包的走了出来。
“嫂子,这是给你买的营养品,一定要记得吃,对孩子好。”
“阳子,花这个钱做什么,家里有米有粮的,能吃饱不就行了。”
苏阳笑了笑,骑上摩托车,“那可不一样啊,吃有营养的,那孩子生出来就聪明。”
听到这个理由,热巴嫂子就心安理得的接受了,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车子直接开到了乔木村北大窑,苏良下了车就来到鉴定所,招呼着刘小成过来。
“怎么样啊阳子,你嫂子查的咋样啊?”刘小成一脸急切的问道。
“还能咋样,有了呗!”苏阳伸手递给他检查单:“恭喜你啊,小成哥。”
“真的啊!同喜同喜啊!”
刘小成激动的拍了拍苏阳的膀子,又跑到热巴嫂子跟前,抱着激动的转了两圈。
“媳妇,你真行!咱们有孩子了!”
热巴嫂子也笑着抹泪了。
刘小成激动的跑到鉴定室里,跟大家正式宣布了一下,这么多年终于是扬眉吐气了。
二婶子他们不可思议的看着刘小成,激动的跟个孩子似的。
结婚这么多年,算是开花结果了,以后他们的日子才能稳定下来。
“小成,你最近是吃啥了,咋一下子就有了,回头跟你二叔说道说道,让他也加把劲。”
“咋?二婶子,你有啥想法?”二虎打趣道。
这里并没有那种生育政策,生几个也无所谓,生多了甚至还有奖励。
二婶子哈哈一笑:“你二叔那玩意光生锈不呲水,愁的我脑仁疼,我寻思给你二叔冲冲呢。”
刘小成有些不好意思,“要冲那也得你去冲啊婶子,嘿嘿。”
王寡妇看着热巴嫂子拎着一包营养品回到厨屋,心里就寻思个差不多了:“刘小成这憨逼,都不知道自己媳妇怀了谁的种,还在那里炫呢。”
中午的时候,苏阳匆匆吃过了饭,随后来到了村里。召集了原先在玛丽艳河床干活的几个人。
最近他们也是闲的蛋疼,种棉花也是要等下个月才可以,这段时间闲下来就没劲了,成天泡在超市门面的麻将铺,夫妻关系都不和谐了。
广场上。
大家把苏阳围在中间,这阵仗好像有大事发生一样。
不过这事也不能放在明面上说,便带他们又去了羊圈,让陈二把外门一关,倒插上门栓。哈孜克爬上了墙头,前后看着,给院子里放着风。
大家瞬间有些懵逼了。
“阳子,这神叨叨的是干什么呢?”
“大白天的还锁门,不对劲啊!”
苏阳扫视了一圈,六子,于冬子他们都是知根知底的人。
“大家都到齐了,那我就说一个关上门的话,咱们在家都休息的差不多了吧,想不想干票大的?”
干票大的?
几个人一听,顿感不妙。
“娘的,阳子你不会是要哥几个跟你打家劫舍吧?”
“阳子,咱们虽然穷,但是违法的事可不能干哈!”
六子脸色都要变了,他不不舍得干那种违法的事,家里如花似玉的媳妇,岂不是便宜了别人。
上次六子进了一回局子,都差点吓尿裤子了。
哈孜克在墙头上听着个风声,一拍墙头:“娘的,刺激!”
苏阳无奈的砸吧嘴:“我说你们都想哪去了,我他妈怎么着也是五一劳模,别说打家劫舍了,就是偷人家一只鸡都是给国家抹黑。”
“那你这说的是什么事嘛?”
苏阳说道:“我前几天不是去了一趟墨钰县嘛,那边地广人稀,满满的都是西瓜地,所以我就跟农业局的杨书记打了声招呼,把墨钰县旺什镇的地给包下来了,准备推广种棉花。”
话音刚落,几个人就惊掉了下巴,六子被烟连呛了两口:“咳咳....“阳子,你包整个镇的西瓜地?”
“卧槽,这可真是干了票大的!一个镇的西瓜地,那不得几千亩土地的地啊,得花多少钱的?”
二冬子倒是见多识广,疑惑的问道:“阳子,我以前去过那边,我家有个亲戚就在那镇上,我听说那里只能种西瓜,种不成别的东西啊?”
苏阳点点头,指向二冬子。
“二冬子说的没错,那边都是盐碱地只能种旱瓜,但是我有办法解决,然后再用棉花,到时候我们再统一收购回收,我也不跟你们细算了,反正到了十一月收棉花的时候,能赚四五十万吧!”
大家一听这话,刚才张着的嘴巴撑的更大了!
从六月份到十一月份,短短几个月时间就能赚几十万的收入,这他妈做梦都不敢这么做啊!
“阳子,这他妈真的假的啊!”
苏阳重重的点点头。
“当然真的,要是不信,你们回去掰着手指头算算就知道了。”
几个人听着,顿时上了头。
这简直比在河床上挖料子还刺激啊。
“阳子,你说吧,需要和几个怎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