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挖玉,整个河床都是我的矿场 第137节

  老侯捏起一颗凑到眼前,珠子约莫拇指盖大小,表面浮着层浑浊的油膜,像是被岁月沁透的色。对着光转两圈,隐约能瞧见絮状的云纹,却像是蒙了层薄纱。

  “这珠子成色不错嘛。”老侯悄然出声,又捡起几颗珠子看了看,“确实是和田白玉,还是水料。”

  其余几人也一一照看,基本上没有什么其他意见。

  像这些珠子,二十几颗,大小均匀,光泽厚重带感,可以穿成手串,能卖几百块钱。

  苏阳倒是意味的看向那对父子,隐隐觉的没那么简单。

  玉,确实是货真价值的和田白玉,而且还是一级白。

  只是故意做旧,就有些说不通了!

  这种用白玉再茶沁的方法,属于文物的做旧手段,可和田白玉本身就有价值,没必要做旧后再跑来鉴定。

  仔细看去,玉珠的细孔边缘似乎用粗砂纸打磨过,孔口还粘着星星点点的玉粉。

  正宗的和田玉珠打孔多用金刚砂慢钻,断不会留下这般狼藉痕迹。

  其中有些珠子细孔处裂了细纹,渗进去的土沁在裂缝里凝成褐线,乍看倒像籽料的“水草沁“。

  真真假假混杂一起,确实难辨。

  刚才老侯捏的那几颗确实是真的。

  在没有系统的帮助下,苏阳已经是半个鉴定专家了。

  不过,当苏阳随即捏起一颗珠子时,看到系统的提示信息还是有些打眼了。

  【种类:白玉/一级白】

  【特点:年代深远、糯白哑光】

  【产地:汉末/和田尼雅】

  【价值:1000】

  苏阳立刻惊了一下,这一颗珠子一千,二十几颗就够判无期了,盗卖国家文物资源,在当时还是重罪。

  哪怕是帮忙鉴定,都吃不了兜着走。

  尼雅是汉朝时发源于昆仑山吕士塔格冰川的一条河流,当地叫做尼雅河。

  不过在公元300年时,尼雅河就和汉王朝一样逐渐枯竭,成为历史一撇。

  河水虽然枯竭,却诞生了灿烂的尼雅河文明,也就是从《鬼吹灯》中耳熟能详的精绝古国。

  那个地方就位于和田MF县以北约一百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也就是这两年,XJ考古队和日本开始了联合挖掘,慢慢将精绝古国展露出来。

  一直到97年才发掘完成,被成为“尼雅遗址。”

  如果没猜错的话,这些珠子是出自于尼雅遗址中的精绝古国,在没正式发掘之前,有些“地老鼠”就已经搞了不少好东西。

  那二人似乎看出苏阳有些疑虑,便立刻接道:“这是俺们祖传的珠子,现在急等着用钱,你给俺出个证书嘛,俺也好卖钱。”

  苏阳笑了笑,这俩人看着也本分,可句句都有纰漏。

  按理说这种祖传的珠子,可以直接去古玩店出售,压根用不着鉴定,而且一进门就点名找自己鉴定,明摆着是有人在后面推波助澜。

  “这特么是谁啊,给自己下这么大的套!”

第163章 专家来了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苏阳脑海里冒出这么一句话,这是挖社会主义资产,属于文物盗窃,连最基本的思想觉悟都没有了。

  自己要是松口给鉴定了,那说不定就会被有些人利用,奖励自己一双银手镯。

  苏阳看向身边的几个人,老侯盘桓着核桃,其余人交流着玉珠子,看样子也不是他们,但凡说上一嘴,苏阳都能把他们薅下水,参一个连坐之罪。

  过了几分钟,苏阳拿着珠子挨个看了看,有些是货真价实的文物珠子,有些则是通过茶沁做旧的。

  “对了,你们是怎么听说这里有个年轻的鉴定专家的?”

  听闻此话,二人一愣。

  年长的男人立刻打起圆场:“是我们这边有一个朋友,经常在附近转悠,以前在这里买过东西,是他推荐我们来的。”

  “今天一看,果然是年轻的专家,以前从来没见过,看来是来对了。”儿子也说道:“苏专家给看的咋样,保真不?”

  苏阳憋笑抬头问道:“哦?你知道我姓苏?”

  “俺知道啊,朋友给俺们说的,说有个专家姓苏,挺厉害的。”

  “对对对,朋友说的。”

  苏阳放下珠子,摘掉了手套,看向那对父子:“你们这个朋友,不会是姓吴吧?刚好我也有个朋友姓吴。”

  被苏阳的眼神盯着,二人神情有些慌张,急忙解释道:“不不不,我朋友...不姓吴,姓张。”

  从他们慌张的表情来看,就已经露馅了,不过苏阳还是点点头,继续说道:“不对吧老哥,我这店里的账本上,可从来没有姓张的人来过,你是不是记错了?”

  对方支支吾吾的应道:“这个....可能是周,俺可能记错了。苏专家,要不咱还是看珠子吧,我朋友是谁不重要。”

  苏阳瞧了一眼二人,再聚焦看了眼门外,有一个年轻的汉子守在门外,凶神恶煞的,一膀子肌肉,从二人进门后就一直鬼鬼祟祟的,盯着二人的举止。

  这更加坚定了苏阳的猜想,是有人给自己下套。

  放眼和田,跟自己有仇的也就吴亮一个人了,因为古丽的事,早就想把自己大卸八块了,后来在玛丽艳河床上又屡屡吃瘪。在新年会上成为苏阳的陪衬绿叶,忍受着苏阳的光芒万丈。

  估计这次过年,都没心情回喀什老家了。

  只是没想到,对方会用这么下三滥的手段,想让自己吃上官司。

  苏阳看了眼二人,说道:

  “这珠子不错,值点钱。”

  “值多少?”

  “不少,一个房子,两个镯子,保镖若干。”

  俩人一听,顿时一乐,心想那人没坑咱,只要出了证书,把珠子一卖。后半辈子就再也不用下坑掏洞了。

  “咦,你个憨逼!不对啊,咋听着这画面这么熟悉呢?”中年男人脸色一怔,突然想到似曾相识的画面,心里一慌。

  “龟孙,他这是哄咱嘞!”

  “哄你咋啦?你不是说这是你们祖宗传下来的,咋?精绝女王啥时候去河南找了个对象?”

  几个人听着苏阳的话,有些莫名其妙,这跟精绝女王能扯上关系?这就有点扯了吧。

  不过下一刻苏阳掏出了手机,准备摁那熟悉的三个数字。两个人一看形势不妙,立刻抓起桌子上珠子就往外跑。

  苏阳也懒得去追,自打去年尼雅遗址开挖以后,全国各地的地老鼠就往和田这边来了,多多少少碰到过一些。

  真真假假的玉石料子,甚至他妈的印着康熙大印的玉坠子,都说是从精绝墓里流出来的,你说扯不扯。

  “什么情况苏阳?那俩人跑什么啊?都还没鉴定完呢。”古丽一脸茫然的看着那二人,转眼就没影了。

  不过旁边的几个人算是看明白了,听着几个关键词,稍微联想一下就能对上号。

  “巴郎子,你说那些个珠子是尼雅城的文物?”老侯有些后知后觉。

  “是的嘛,应该是先前从那附近挖出来的,不过有真有假,不好分辨。”

  几个人一听,眼神流露一抹担忧,刚才珠子拿出来的时候,他们几个人可都是建言献策了。

  “巴郎子,我们这不会...违法了吧?”

  苏阳摆摆手:“不算不算,咱们没出证,又没收钱,没啥事。”

  老侯气的拐杖戳地,“这群乌龟王八蛋,差点毁了老夫的一世英名,真该把这群人都给抓起来。”

  骂骂咧咧完,几个人看向苏阳,不得不佩服起来,能鉴别出玉石种类不难,但是鉴定出玉石年代,这特么就有点神了。

  “巴郎子,你是咋看出来那珠子的年代的?”

  “是啊,那些珠子,我们也都看了,料子看的不差,就是这年代挺玄乎啊。”

  苏阳也不知道怎么解释,胡里麻汤的说了一通:

  “你用当放大镜照看那细孔的裂缝,光在裂缝中晕染,是‘尘沁’,也就是自然沁色,再白的玉石,从地底下出来,都会带有‘尿眼花’似的‘尘沁’,再加上最近两年塔克拉玛干的文物发掘,放眼和田就那么一个地儿出墓了。”

  几个人听着,瞪着眼珠子恍然明白了,不禁羡慕起苏阳的学识来,今天要不是苏阳解围,说不定就惹上麻烦了。

  .....

  那二人跑出店,一口气跑了两条街,最后在一个巷子口停了下来,拐进一个小院子。

  身后的汉子也及时将门锁上,虎视眈眈的看着他们。

  屋里,一个年轻的瘦高个抽着烟走了出来,看着那二人慌张的样子,就知道事没办成,还是抱着一丝希望问道:

  “事都办妥了?”

  “亮哥,办不妥啊,就差最后一步了,那龟孙儿压根不上套啊,掏出手机就摁妖妖灵,得亏咱爷们跑得快,不然就日了狗了。”

  “咦,娘嘞,这专家就是专家啊,俺们都伪装过了,说的都是标准的普通话,可俺一开口,那龟孙就知道俺是河南人!”

  吴亮气的眯着眼,大口喘气平复着自己的心情,知道这俩人蠢,没想到这么蠢。

  “我日你娘,你那普通话可真是标准啊!”吴亮冲着身后的大汉摆摆手,随即就摁着“咔咔”响的拳头走了过来。

  “亮哥,再给俺个机会吧!”

  随后传来二人标准的普通话叫声。

  “娘嘞,做人咋能这笨嘞!”吴亮回到屋里开始骂娘,“呸,这口音咋还变味了?”

  吴亮这段时间过的并不痛快,自打去年遇到苏阳,日子就没是捋顺过,河床挖不出料子,古丽也被捷足先登,今年过年都没回去过年。

  躲在这幽闭的小院中,差点都抑郁了,前几天听说苏阳的鉴定广告打到了建设路,这才招呼了两个地老鼠,想把苏阳搞下去。

  没曾想着俩人蠢到冒烟,“娘嘞,算球吧。”

  苏阳那边忙活完之后,就准备骑车回去了。

  刚来了乔木村门口,就看到了一辆小型货车停在了广场上,现在是北大窑刚下班的时候,有一些人隔着车厢就猜到里面是新来的料子。

  二婶子顺着车皮看了看:“咱这生意是越来越大了,这八成就是新来的料子吧。”

  “那可不是嘛,咱这个月起码都有活干了。”刘小成得意的跟司机聊了起来,一打听还真是送料子的。

  刘小成也不好擅自做主,刚准备去陈大明那里给苏阳打个电话,一阵摩托车的轰鸣就传了过来。

  “阳子来了啊,这是刚送来的新料子,你看看联系人是谁,我登记一下。”

  苏阳挺好摩托车,跟车师傅见面自来熟,确实是苏阳接过的单子,是五百件的玉制品。

  随即苏阳跳上车,拍了拍车门,“师傅往前走,有个北大窑,停那里就行。”

  货车小心的开着坑洼的土路,车厢一颠一颠的。

  “老板,你们这的路不好走嘛,东西要是摔坏了,我可赔不起嘛。”

  苏阳也有些不好意思,这些路确实太渣了,有钱了必须得修一条像样的水泥路,要想富,先修路。

  车子后面,原本刚下工的几个人,也跟着来到了北大窑,准备帮忙卸货。

  玉制品不比原石料,比较脆弱,都要轻拿轻放,一旦摔坏了,基本没有修复的可能,这个损失还是要自己承担的。

首节上一节137/30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