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一夜爆红开始 第241节

  挂断电话,徐铭扭过头看到正跟媳妇儿煲电话粥的邓朝。

  后者真真正正让他见识到了什么叫老婆奴。

  真就跟娘娘每天请安,剧组没他的戏,偶尔也会请假回家陪媳妇。

  “朝哥。”

  “咋了?”

  “11月没事儿的话,带你家那位来我新电影首映礼上溜达溜达呗。”

  “行。”

  这事就算定了,俩大老爷们儿够利索。

  虽然没处成戏里的父子情,但关系确实拉近不少。

  毕竟郎有情妾有意,徐铭看中邓朝的人气,邓朝看中徐铭的才华。

  别忘了,徐铭除了演员、老板这两个身份外,还有一个身份更受圈内人的认可,那就是编剧。

  寻常编剧自然是食物链底端。

  但架不住徐铭从一开始就能自己攒组,现在更是人称内娱现金王。

  他每部戏票房大爆的背后,除了营销外,剧本也是重中之重。

  这也就吸引了不少演员,哪怕不能成为绝对主演,能在其中演个角色也不错。

  类似于《无名之辈》这种群像戏,王保强、秦海露两人也跟着升了咖。

  两人是公认演技派,但票房号召力一般。

  前者还好点,有《士兵突击》等一系列电视剧,保证了国民度,但后者就是业内熟悉圈外陌生了。

  就缺这么个能被观众看到的机会。

  邓朝甘愿出演这么个为徐铭作配的角色,除了看中这点,也是为了以后有继续合作的机会。

  再不济跟启铭能搭上线,往后自己创业也有人带着。

  10月28日。

  徐铭拍完最后一场戏。

  听到韩涵一声‘杀青’的呐喊,顿时跟剧组众人一起鬼哭狼嚎起来。

  这一个多月的拍摄简直是魔鬼日程。

  作为主演的他,基本昼夜猛干,没歇过一天。

  得亏是正年轻,精力旺盛,再加上老舅的老鳖和赵纹卓的药膏,算是撑了下来。

  其他剧组成员尽管没他那么拼,可也跟着加班加点。

  这会儿所有人只觉脱离了苦海。

  “感谢大家这一个多月的陪伴,咱们都是好样的,我相信《乘风破浪》也会在电影市场乘风破浪,给我们每个人带来最好的回馈。”

  徐铭环视着剧组众人,大声道:“我答应过你们,拍完后都有红包,小娟,给大家发。”

  嗡

  剧组炸锅,一声声‘铭哥万岁’响起。

  没什么比钞票更能激励人心的了。

  如果有,那就只能证明给的还不够厚。

  “韩导,接下来也要辛苦你和剪辑师了。”徐铭道。

  十月末杀青,要赶在今年上映,也就意味着剪辑时间只剩下不到两个月。

  比他此前预期要充裕,只是依旧不能松懈。

  好在有他的分镜头剧本,剪辑师按部就班地剪,基本出不了差错。

  “正好锻炼下自己。”

  韩涵笑笑,他清楚自己这次就是陪衬。

  对方利用他的名气,他利用这次机会学习。

  该说不说,拍电影比他写书要赚得多多了,前提是不亏本。

  没错,电影只要不亏本,就能赚得比他写书多。

  就像拍一百部电影,可能还不如一款手游赚得多一样,每个行业都有各自的降维打击……

  ……

  杀青宴好一阵嗨皮后。

  第二天,徐铭就回到了公司。

  全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的他,迈入公司大门的第一时间就被前台给认了出来。

  紧跟着整个公司都沸腾了。

  他有段时日没回来,肉眼可见公司职员人数增加了不少。

  这些人对红遍全国的自家老板,自然抱以好奇。

  老职员也不遑多让,他们是接触过徐铭。

  但这半年来,后者的咖位是一月一变,从开年春晚的《时间都去哪了》,再到果奔事件,以及后面《匆匆那年》《无名之辈》接连大爆。

  如今徐铭不仅在影坛备受关注,在自家公司同样备受崇拜。

  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能够让他即使不露面,也能凝结一切人心。

  “徐总好!”

  “都好都好。”

  徐铭点点头,朝众人摆摆手。

  “薛导他们呢?”

  “筹备间。”

  “带路,过去看看。”

  徐铭跟着小圆去了筹备间。

  房间门上赫然写着《美丽有缘》筹备组。

  这个名字让徐铭一愣:“这是片名?”

  “昂,薛导起的。”小圆道。

  嘶,不对啊。

  他看了剧本,就是《北京遇上西雅图》的故事。

  莫非这是最初的片名?

  徐铭皱皱眉头,走进房间。

  除了薛小路等剧组主创,倪妮和王谦源也在。

  看到徐铭走入,全都惊喜站起身来。

  “准备得怎么样了?”徐铭问道。

  “选角工作差不多定完,打算派人去海外堪景,就是这样一来,花销怕是打不住。”薛小路紧盯着徐铭,有些不好意思道。

  凡是牵扯到海外拍摄,除了东南亚这些周边国家,其他地方拍摄成本都得翻番涨。

  尤以欧美更甚。

  她前作《海洋天堂》尽管收获名声不小,但在商业上无疑是失败的。

  这部聚焦于都市感情的非典型爱情轻喜剧电影。

  她本来做好艰难拉投资的准备了,但徐铭这边一口包揽下来,让她放下心中石头的同时,也不由生出压力。

  但缩减置景方面的成本,她做不到。

  不在海外拍,这片子就不是那个味儿。

  “这个你不用管,合理范围内的开销,只要对拍摄有帮助,启铭一律支持。”徐铭大气道。

  他如今也有点王多鱼的烦恼,这钱越花越多,你说难受不难受?

  “有你这句话,我就心安了。”

  薛小路松了口气,语气感激:“我尽量缩减开支,就算赔也让你少赔点。”

  “那倒不必,启铭现在最不缺的就是钱,缺的是薛导你这种有实力的导演,再说了,我倒觉得你的剧本挺有意思,角度奇特,有爆款的潜力。”

  徐铭笑笑,《北京遇上西雅图》是大陆影坛少有能够越拍越赚的系列片。

  如果不是吴某没管住下半身,有成为常青ip的希望。

  至于角度奇特,能把两个出轨者的感情描绘得那么浪漫,也很不容易。

  “借你吉言。”

  薛小路闻言只觉信心倍增。

  这话换别人讲兴许只当客套,亦或左耳进右耳出。

  但徐铭除了演员、老板之外,编剧的身份更为业内所重视。

  他针对剧本的夸赞,还是很有信服力和含金量。

  连带着王谦源、倪妮等人也变得精神起来,毕竟有奔头的电影和没奔头的电影,那拍起来完全两种状态。

  “对了,想减少资金负担,不一定非要节流,能开源也可。”

  “正好咱们这部戏还是都市背景,我让公司商务部看看能不能谈几个赞助过来,这你不介意吧?”

  徐铭对于电影赞助这块一直很重视,何况他的电影还以都市背景居多,正适合安插商务赞助。

  这点还是从老对手华艺身上借鉴来的。

  冯大炮后来拍的《私人订制》堪称广告赞助典范,戏还没上映,单靠广告植入就收回了成本,狂赚八千万。

  用网友的话来讲,他们是花钱看了部广告。

  也是自这部电影之后,冯大炮好不容易积攒的口碑一泄如注。

  “我没问题。”薛小路摇头。

  她可没有江文那么尿性,对电影商业化并不抵触。

  “那就成。”

  徐铭点头,正好最近想找他代言和广告的品牌方层出不穷。

  顺带着就给问了,属于一鱼两吃。

  “还有咱们这片名,我觉得有点拗口,不够有吸引力。”

首节上一节241/30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