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逸尘哑然,连连谦虚道:“运气运气运气,是国家支持。”
周新霞摇头一笑,不理会他的谦虚,说道:“陪安茜来毕业?进去坐啊,没事的。”
“不用不用,周老师忙,不用管我。”华逸尘道。
周新霞往教室里头看了看,见一群男生围着安茜打转,把她当一朵花一样追捧着,心中猜测是否是华逸尘不好意思进去,还是吃醋?
周新霞思之发笑,旋即迈步走进了教室。
教室里安静下来,听着班导做毕业前的讲话。
时而欢呼,时而哀叹,有毕业的兴奋,也有分别的愁绪。
不多时,好似班长的同学大喊一声:“起立!”
安茜和同学们齐刷刷起身,鞠躬的同时又异口同声地道:“周老师辛苦了,我们会永远铭记您的栽培之恩!”
应该是提前谋划好的,突然就来了这么一出。
在华逸尘带笑的目光中,周新霞在错愕之中的眼眶转瞬间湿润,应是感动所致。
这一幕看起来很狗血,至少在华逸尘的眼里显得有点滑稽。
但不在这个氛围中没有发言权,他们这是在向为期四年的青春致敬,也是向老师与学校予以告别。
感性的安茜捂着嘴,已是泪目,眼泪也自睫毛上滑落出两条晶莹。
一些男同学也红了眼睛,估计是被氛围感染到了,怎么压也压不住告别青春的泪水。
华逸尘突然想到一部剧,两年前播出的《奋斗》第一集就是大学毕业的剧情,怪不得开局收视就高,有那么多年轻人共鸣,果真是真情源自于现实生活。
当然也要有个前提,那就是老师要和《奋斗》中的一样是个女老师,那才能突显出情绪。
反正他毕业的时候,面对高雄那个有点痞气又膀大腰粗的班导,偶尔还会带他们去逛酒吧的老师,他们是喊不出“感谢栽培”之类的话的。
全班散场,去多媒体教室集合,参加毕业典礼。
华逸尘自后门往前门走,男同学们拥簇着安茜走出来。
看到华逸尘,男同学们怔了怔,很是默契地离安茜远了点距离。
若是以往,即便知道华逸尘是安茜男朋友的身份,知道华逸尘开了一家公司,身为富家子弟的他们也不畏惧,说不得还会挑拨几句华逸尘和安茜的关系。
但今时不同往日,随着他们外出实践对这个圈子了解越多,越能明白华逸尘在这个行业里的能量有多么的巨大。
“你们这什么表情?”华逸尘感到好笑。
男同学们默不作声,随后有一人开口说道:“华总好,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华逸尘被逗乐了,放言道:“既是安茜的同学,那也是我的朋友,以后有事来找我。”
男同学们眼睛一亮,走廊的一些家长也绽放了笑颜,旋即同学们的追捧之声毫不吝啬的响起。
“华总牛逼!”
“威武霸气!”
“华总你就是我滴神!”
“华总你是我偶像!!”
本来只众星捧月安茜一人的局面,立马变成了同学们簇拥两人一起走的场面。
周新霞感到有趣至极,和家长们跟随前路大军一起下楼走去,前往多媒体教室。
第506章 答辩
上午的毕业典礼,主要是在多媒体教室里播放与展示毕业作品。
导演系的毕业作品包括但不限于短片、随拍、剪辑、生活记录等影象,要求有一个主题就行,时间不能超过十分钟。
安茜的毕业作品是《大唐仙侠传》的宣传片,属于剪辑分类,和同学们的一系列作品在教室的大荧幕上一起轮放着。
很显然,专业技术下打造出来的宣传片,那质量自然比其余同学的作品质量高得多。
当宣传片出现在荧幕中的时候,全场都不由惊呼一声,为其中的画面质量与特效场景感到惊艳。
在场的家长们虽不是专业人士,但也明显能感觉到其余作品与宣传片的差距之大,犹如天堑。
但经过先前的口口相传得知了安茜的履历,也都只能感慨一句:在这个行业混,资源和渠道远比钱来得重要,让这个安茜的起步点从大一的时候就碾压了整个同校生。
每部作品播放完后,都有几个老师出言点评几句,给予学生们建议与鼓励。
当安茜的宣传片被点评几句后,时间来到十一点,上午这一趴作品展示环节也就此结束。
毕业作品,往往都会跟随毕业论文一起作为毕业答辩之用。
其余的同学们,在近一月之内都陆陆续续返校答辩完了。
就只有安茜一人,在前段时间通过邮件递交了毕业论文和毕业作品,但答辩却被安排在了毕业的当天,也就是今天。
按班导周新霞的话说:“你的答辩只是个流程,但也要予以重视,届时会有很多校领导和一些导演前辈们前来旁听,还会有摄像记录全过程保留在校。”
显然,安茜这个被重点培养与关照的学生,被进行了特殊对待。
“妈。”
校园里,华逸尘挥了挥手,看向不远处走来的刘晓莉和苏慧兰。
两位老妈子在培训班上完了上午的课程,便是下楼过了条马路就赶了过来,一起来陪同并见证安茜的毕业。
“茜茜呢?”刘晓莉走来。
“在答辩,就在那间教室,走吧。”华逸尘带路,两位老妈子紧随其后。
就一间普通的教室,在静音的设置下,投影幕布中反复播放《大唐仙侠传》的宣传片。
别人毕业答辩就几个老师在场,安茜答辩的现场却是坐满了人,还有一前一后两台摄像机架着在拍摄,跟搞一场专业讲座似的。
“这个宣传片是仙侠题材,看你毕业论文中所述,这也是你下一部剧作的宣传片。也就是说,你下一部作品是仙侠剧。”
“是的。”
安茜站在讲台上,她点了点头,回答老师的话。
毕业论文和毕业作品必须是紧密关联的,先要有毕业论文,再拍个毕业作品来论述或表达论文中的论点。
安茜的毕业论文主题是:小众与大众,主流与非主流。
论文标题是:《论影视行业有序发展的方向》。
论题很宏大,她也没办法。
受名利与人情世故所累,搞个一般的东西出来就过于普通了,对不起学校倾斜资源来对她的大力支持。
“从《重见天日》的科幻题材,再到你所在制作的仙侠题材,依据你论文中的思辨内容来界定,这两个题材都属于小众题材,非主流题材。
那么,安茜同学,你四年以来的影视方向走的都是小众方向。
鉴于此,我的提问是,你是否认为是你的成功,才有小众是影视行业有序发展方向的观念,还是依托或思考于其他方面?”
有些人不随波逐流,做成功了一件事的时候,就会认为自己所做的才是该行业或该领域的正确发展方向。
这是成功所致的想法,也是成功后带给自己的自信所致的观念。
但这是狭隘的,因为偌大行业如何发展不会因一个人的意志而改变。
安茜听到这个问题,不假思索地回答:“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要界定出何为小众,何为大众。
而如何界定?在我看来,这需要追根溯源,把影视发展历史的时间线拉长来看。
先说我国影视行业刚起步的时候,黑白电视中放的都是以旧社会为背景的老剧,那些老剧在当时大部分都是大众题材,都是主流。
而在那时,历史剧是小众题材,因为文化教育所限,大部分观众都看不懂历史正剧,因此历史剧才没有什么受众。
然而,在千禧年前后时期,文化教育普遍赶上来了,观众们看得懂历史了,致使历史正剧大行其道,出现一部就火一部。
反观那些老剧题材,还有多少受众?
就算现在比那时的技术发达,把老剧拍出高清画质,也不会有多少人再去看这样的影视剧。”
在场老师、校领导和前辈导演们微微点头,这分析得很鞭辟入里,让他们听得津津有味。
安茜顿了顿,亭亭玉立的姿态端庄,一身学士服衬托起的仪容淑雅。
随后,她接着说道:“再看国外影视,同比国内老剧题材时期,战争题材与枪战动作题材是好莱坞当时的主流,《碟中谍》、《007》、《第一滴血》是当时时期好莱坞这类题材的代表作。
而科幻题材,是西方当时小众中的小众,不说无人问津,但不论票房占比还是收视率占比,都是最低一档。
但反观现在,枪战也好,动作也罢,已是被好莱坞摒弃的题材。
而科幻,成为了是他们现在的大众题材,是他们现在的主流。”
说着,安茜小幅度地摊开双手,目光炯炯,洋溢着自信。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影视行业的发展都遵循一个规律,旧大众即待小众,新小众即新大众,只看市场发展到某一个时间节点去将之顺其自然的替换掉罢了。”
在场一些人不禁嘴角微扬,安茜的这番总结给他们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
旧大众是什么?
从安茜的话语意思中不难理解,就是时下正火的主流题材。
待小众又是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时下正火的主流题材迟早会被市场抛弃成为小众,这只是时间问题。
新小众是什么呢?
就是时下正火的主流题材市场中,那些不火、那些受众不多的题材。
新大众又是什么?
那些当下不火、受众不多的题材,迟早有一天会替换掉当下正火的题材成为新的大众题材。
旧大众即待小众,新小众即新大众。
这个论述就很有水平,很有前瞻性,而且也概括了市场发展的规律,是一个极具建设性、思考性的观点。
“这个规律,也很完美诠释了我刚提出的“何为大众”、“何为小众”的自我提问。
基于这个规律和论调,我们可以总结一点就是:大众题材注定会变成小众题材,新小众题材注定会变为大众题材。
所以,对于老师的这个问题,我的回答就是:小众题材才是影视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而推动小众题材成为大众的唯一法则就是:创新!”
“哗”的一声,全场鼓掌。
不管是周新霞这些老师,还是王鸿海这些校领导,亦或是陈凯歌、宁浩等被邀请来的北电导演等人,泛起笑脸的同时,都有一点被安茜折服到的感觉。
最后的“创新”二字,让安茜的思想观念完美闭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艺术方向。
如果单说“旧大众即待小众,新小众即新大众”这句话,那么小众如何成为大众呢?难道就硬等着市场发展?没有一个方法。
如果单说“创新”,怎么创新?从哪个方向创新?这又是个框架性质的模糊概念。
但现在安茜把它说明白了,就是创新小众题材。
“发展小众”是论点,“小众推翻大众”是论述,“创新小众”则是论调。
论点、论述、论调都有,这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