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领导们官方发言完后,两人各代表一方交流了一番,现场气氛达到了一个小高潮,旋即便来到了电影的介绍环节。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都只是听过好莱坞八大,还有些非好莱坞八大但也闻名全球影视圈的公司的名称,少有人听过和见过其掌控者。
看到一位位传说中的大佬,掌握全球影视资源的一批人,在此时此刻轮流登场。
在场某一些人脸上泛起些荣光,好似因为这些好莱坞大佬的存在,让他们觉得来参加这场交流会,即便只是作为陪衬也很光耀。
其中不乏一些导演和一些明星。
以点带面来看,通过此情形多少也能看出当下国内娱乐文化圈子,中层建筑是偏向西方的环境。
当然,崇洋媚外也不能完全怪人。
国内的娱乐产业落后很多是事实,圈子里的人去外头转一圈镀层所谓的金回来就能更好的生存下去,这也是事实情况。
大环境如此,尽皆是因势利导的现象。
而对于华逸尘来说,上辈子他也向往过好莱坞,干摄影的,年轻时候总有让摄影技术变得更强的想法,影视最发达的好莱坞也就成为过他一时的“圣地”。
只是后来随波逐流多年,看透了这个行业,淡了心志,也就抱起了得过且过的事业观念,安安稳稳过一辈子就行。
转头来到了这一世,最开始受上辈子那番淡泊的心态影响,对于事业也好,所谓好莱坞也罢,也没有什么大的追求和想法。
至于现在,事业和心志虽然在这几年随发展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再看好莱坞那些大佬,在他的眼中已是另外一番光影。
你是老板,我也是老板。
好莱坞企业的掌控者有制片人的身份,而我也是制片人。
你们每家企业旗下都有院线,而我也有院线。
你们每家都有自主发行权,现在随国家的改革,我也能有自主发行权。
在海外,你们或许是“神”,可操控一切影视资源。
而在华国这片土地上,在这个影视行业内,我在你们面前也可以是“神”。
在此刻华逸尘的目光中,那些位受后头明星导演等业内人士们热烈鼓掌和笑脸相待的好莱坞大佬们,已是一种平视与淡然。
“有请安华影院的华逸尘先生,上台发言。”
第379章 你们配吗?
好莱坞那边的人把电影介绍完,便轮到国内院线这边的人上台发言。
然而,当知道上台之人竟是华逸尘时,院线同行们面面相觑,眼神中满是惊愕与不解。
按照既定流程,会有一人代表国内电影行业上台讲话,并接受好莱坞那边的问询,从台上的人身上了解国内行业与市场。
可谁都未曾料到,这个人会是华逸尘。
在院线同行眼中,尽管华逸尘足够优秀,在创新方面表现卓越,也为行业做出了不少贡献,但他年纪尚轻,与在场的各位相比,既无辈份,也缺资历。
好莱坞那边上台的可全都是在全球业内资历深厚、辈分极高的大佬,而国内这边却派出华逸尘,官方到底是出于何种考量?
李洪昌和方红目光交汇,彼此眼中都流露出难以理解的神情。
李洪昌身为行业龙头,方红则是国营第一院线的掌舵者,在他们看来,即便要派代表上台,也理应从他们两人之中挑选。
况且,上台发言这么重要的事,肯定会提前通知,他们两人都没收到任何消息,私下里还都以为对方会是那个代表。
哪曾想,两人都猜错了。
华逸尘?
凭什么是他?
院线同行们满心疑惑,百思不得其解。
而坐在前面第一排的韩三坪等领导们,却面带微笑,纷纷抬手鼓掌。
若这是一场国家性质的文化交流,自然轮不上华逸尘来作为代表。
但此次交流会只是行业性质的文化交流,华逸尘作为代表上台,本身是具备这个资格的。
之所以选择华逸尘在如此重要场合作为行业代表,那是因为新行业、新领域、年轻人,结合起来就代表着蓬勃的朝气与活力。
而且,西方的人本就显老,好莱坞那边的来人大多数看起来都是半老头、半老太的形象。
看这华逸尘一上去,年轻、阳光又自信,前后环节的画面就有了鲜明的对比,仿佛是生机勃勃VS日暮西山。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国内中老一辈的部分人深受西方电影影响,在面对好莱坞这群人时,若表现出“卑躬屈膝”的姿态,那场面对国内而言就会显得十分难看。
即便有一些不受西方文化影响的行业资本或艺术家,其辈分和资历足以担当此代表之位,但他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让他们来代表国家正大力推动且充满年轻活力的新兴行业,并不适宜。
经过反复筛选,唯有华逸尘最为契合这个行业代表的形象。
他足够年轻,又极为优秀,能力出众,还为行业做出过突出贡献,在业内更是声名远扬。
通过媒体传播出去,是能够让人从华逸尘这个代表身上,真切感受到这个行业“不排资论辈”的年轻特质,以及“给年轻人机会展示才华”的蓬勃活力的。
“各位领导,各位影视行业的朋友们,以及海外的影视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华逸尘。”
华逸尘微微鞠躬,现场顿时响起一片掌声。
旁边的翻译人员迅速用英语复述,海外的与会者们也礼貌性地配合着鼓起了掌。
“有点帅呀。”范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扑闪扑闪的。
“年少多金又在行业内拥有话语权,以前从未出现过这样的人物。”张子怡轻声回应道,话语中也透着几分赞赏。
“啧啧。”范不住感叹,笑着摇头说道,“简直是理想型男人的最优选。”
张子怡嘴角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没有再多说什么。
后头的邹迅和徐静蕾不禁对视一眼,随后两人既觉得好笑,又感到十分无语,不约而同地看了眼范的后脑勺。
“今天站在这里,我既代表安华院线,也代表华国新一代电影人。
既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也是数字电影时代的探索者。
在此,感谢主办方的邀请,也感谢国际同行对华国电影市场的关注。”
好莱坞的资本们大多眉头微皱,或是面色平淡地看向台上的华逸尘。
方才他们那边一个个上台做讲述的,可都是西方影视界的大资本。
反观华国这边,却派了这么一个年轻人来应对他们。
仅仅是年轻这一点,就让他们觉得华国官方对他们缺乏尊重。
张艺谋呢?
一场奥运会让张艺谋闻名全球,若是让他上台,那也是够资格的。
再不济,也该派个协会主席乃至官方领导上台吧?
从提前获取的资料中,他们知道华逸尘是华国一家院线的掌控者。
但也就仅了解这点信息,再多的就没人去深入探究了。
出于傲慢,他们觉得没必要去了解华国市场的详细情况。
在他们看来,好莱坞电影来到这片土地,那是这片土地莫大的福气。
“从《红高粱》到《集结号》,很多作品都证明了优秀的华国故事能跨越语言与文化壁垒,赢得世界的共鸣,引发海外人士的共情。
华国电影市场近年来得到了高速发展,这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技术的革新,更离不开观众对本土故事的热爱,也离不开拍出这些优秀作品的文化工作者的辛勤耕耘。”
张艺谋微微挑眉,相较于自己的《红高粱》,《英雄》在海外市场的知名度显然更高。
可华逸尘偏偏提及《红高粱》,却不提拍摄年代更近、更为知名的《英雄》。
《英雄》从故事内容来看,无疑是一部华国电影。
但从投资成分来讲,也可算得上是一部好莱坞电影,不然也没资格在北美上映。
难道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华逸尘才只提前者而不提后者?
难道在华逸尘心中,《英雄》不能代表华国电影?
张艺谋也不确定自己是不是想多了,但他的脸色明显有些不好看,隐隐觉得自己对华逸尘内心想法的揣测或许是正确的。
陈凯歌依旧保持着一如既往的谦谦君子模样,但他的心里却有些不痛快。
在如此重要的场合,国内外媒体齐聚,华逸尘却只提及张艺谋和冯小刚的作品,这让他心中颇感不平衡。
冯小刚则满心欢喜,听到华逸尘提到《集结号》,不禁咧嘴一笑,露出两排大黄牙。
这华逸尘还真不错,能欣赏到自己的大作,必须得给他点个赞。
一行导演都已是四十五岁左右的人了,却因为一个二十多岁年轻人的一两句发言,而各自心思各异,这倒也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
这也说明,经过这一年由院线带来的行业发展环境的巨大变化,所产生的行业滤镜,让华逸尘在行业内的地位在潜移默化中愈发坚实、稳固。
无论是大导演,还是资本大佬,都不再单纯以年龄大小来衡量华逸尘,而是从行业结构上下层的关系来重新审视与定义他。
如今华逸尘又作为行业代表发言,那他的一言一行自然极易牵动在场众多人的情绪和心理。
“时代在进步,行业也需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进步。
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在相关部门的积极引导下,在数字行业有志之士的共同努力下,形成的行业发展浪潮已然势不可挡。
但技术仅仅是载体,核心永远是‘人’,是创作者的满腔热忱、观众的殷切期待以及行业的坚守。
华国电影人正在借助新技术讲好老故事,以全新的视野开创新的可能。
我相信,在未来的全球电影版图中,华国将不仅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更是内容创作与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好莱坞是全球电影工业的标杆,我们尊重并期待与这一全球标杆展开友好且深入的合作。
但我认为,合作绝非单向的‘引进’,而是双向平等的‘对话’。
我们愿意通过技术共享、人才交流、文化沟通等多种方式,让世界看到华国电影工业的巨大潜力,领略华国电影故事的独特魅力。
与此同时,也让华国观众在银幕上欣赏到好莱坞的精彩电影,看到海外影视的优秀之处,感受更多元的文化表达。
这才是合作的意义所在。”
话音刚落,台下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那些年轻的明星们只觉得台上站着的华逸尘宛如一位耀眼的榜样,而女明星们的目光中更是闪烁着仰慕的光芒。
华逸尘的这套说辞十分“官方新闻”,若是换做一位上了年纪的人来讲,或许并无特别之处。
可从华逸尘口中说出,却是让人产生一种别样的感觉年轻有为的行业大佬。
然则,听完翻译之后的好莱坞资本们,心里却是不怎么高兴。
平等对话?
技术共享?
人才交流?
文化沟通?
听到这些翻译过来的词汇,他们心底下意识便浮现出一句话:“你们配吗?”
第380章 舌战群“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