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青葱岁月 第348节

  也就基于往昔年代的这个形势,在场的老板们在协会总部的正式场合中面对刚才那几位领导,就有一种习惯性的紧张和拘谨。

  华逸尘和安茜没经历过胶片电影的年代制度,所以对此情形没什么感触,加之自己的安华与专利方面多有领导在幕后帮衬,他才表现得很轻松。

  忽听韩三坪来了这么一句话,两个人都有点摸不着头脑,面面相觑地对视一眼。

  见全场的人都带笑,他们也付之一笑来配合这个氛围,实则心里头都很懵逼。

  韩三坪看两个人没读懂他的点,也不以为意,接着说道:“在此前,发行渠道和发行权都掌握在国资企业手上,也等同于掌握在官方手上。

  即便是培养民营企业给予渠道,也就是给个二级代理的名头,最终解释权仍在国资企业手上。

  就比如去年的《功夫之王》,华艺兄弟就是这个二级代理,没有华影集团作为第一出品方,华艺兄弟跟好莱坞在《功夫之王》这部电影上压根就合作不了。

  海外电影引进文件,海外电影国内发行权,都要官方批准和全程把控。”

  华逸尘、安茜和在场老板们静静聆听,说的虽然是他们都懂的东西,但在这个场合被韩三坪讲了讲旧事,也是令人回味的。

  “我们也知道。”韩三坪缓缓开口,继续说道:“在这样的一个行业情势下,对于有能力发行电影的企业,是比较压抑的。

  特别是对于院线方,发行渠道若一直被国营体系掌握,那院线方就失去了对电影市场的前瞻性。

  因为院线方压根就不用理会自己的影院上映什么电影,国营体系包办电影发行,那发行什么电影你就上映什么就是。

  院线方不用去探究电影市场,不用去挖掘观众市场,因为没有自主的发行权哪,上映什么电影完全被动哪,那去探究市场就没什么意义。

  如此一来,院线行业就失去了活力,更失去了推动行业发展的驱动力。

  这也就导致了一个现象,多年以来的票房市场,通通都是那些所谓的大导演的作品在霸榜!”

  说到这里,韩三坪拍了下桌子,对于这个现象很生气的样子。

  在场众人听之任之,不知韩三坪是不是装的,没什么表情变换。

  华逸尘却是认为,韩三坪的生气是真的。

  前两年宁浩的《疯狂的石头》,和未来文牧野的《我不是药神》,这两个新人导演的作品,且作品的题材放在各自的时代下都属于是小众中的小众。

  而一部电影的初始排片非常重要,如果资本要排挤一部电影,给个象征性的1%排片,那就算电影质量好到突破了银河系,那也注定是扑街的命。

  若没有韩三坪帮忙,给予宁浩和文牧野排片,让他们这两部电影在上映头几天就有压过同期电影的较好成绩,促使各大院线对这两部电影在后续加注排片,这两部电影或许就不会成为黑马。

  至少从这两件事来看,韩三坪喜欢推崇新人、助力新人成长、挖掘优秀的小众题材给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是能够看得到思维脉络的。

  “国营体系求稳,求稳也就代表稳定的政绩,对于他们来说,当然是所谓大导的电影最稳。

  发行权又掌握在他们手上,那大导的电影自然就是倾斜诸多资源给予发行与排片的结果。

  好的宣发带动了市场的热度,高的排片挤压了同期不知是好是差的别的电影。

  如此情况,那除了大导的电影外,其余人如何生存?优秀人才如何能有从事这个行业的活力?

  行业迟迟没有新生力量的崛起,支撑行业上限的院线方又没有推动行业发展的驱动力。

  破旧、抱团的、形成资源垄断的胶片电影行业若不被取代,我们这个行业就永远发展不起来!”

  在场众人尽皆一怔,华逸尘和安茜也稍微楞了一下。

  所有人都没想到,韩三坪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

  要知道,现场大部分人虽然转型至数字电影行业,但旗下仍有胶片影院这个产业的存在,属于是两头通吃。

  韩三坪这话一出,属实是啪啪打脸了在场很多人。

  但事实证明,韩三坪的话说得又没什么毛病。

  国营发行也好,国营院线也罢,在他们眼中代表稳定政绩的大导,自然是香馍馍。

  发行上给大导宣传与发行资源渠道,院线上给大导更多的排片,然而最终受益的则是大导背后的资方、制片方、胶片生产厂商。

  如此一来,国营发行、国营院线、导演和导演背后的民营资本们,就形成了韩三坪口中的“抱团”。

  以这个导演为中心抱一个团,以那个导演为中心抱一个团,资源和渠道永远在内部循环,那行业里的绝大部分人该如何更好的生存?

  不是所有人都像宁浩那么幸运,得到了刘德华的投资,又被刘德华引荐给了韩三坪。

  然而,即便连韩三坪看重的电影,也就是《疯狂的石头》,也只能被安排在当年的4月份,一个平平无奇的档期。

  这就很不正常。

  虽然当时的韩三坪只是华影副董事长,但在行业内的地位和权威那么高,他看重的电影再怎么也不可能安排在一个垃圾档期。

  不过,《疯狂的石头》就算安排在垃圾档期,也是当年的黑马。

  但从这事上透露出来的潜在东西,就有点耐人寻味。

  说明即便如位高权重的韩三坪,也会受到国营体系中其余领导的掣肘。

  新人导演就是新人导演,小众题材就是小众题材,低投资项目就是低投资项目,永远都不可能放在大档期上映。

  这也就是传统胶片行业的国营体系,看重那些大导演的核心原因之一,因为只有大导演拉得到大投资,想要搞投资那作品必须要顺应市场来拍摄主流题材。

  这些元素通通都化为韩三坪口中的一个字:稳。

  稳,则代表稳定的政绩。

  韩三坪很大胆,不知是否和领导们沟通过,把对传统行业的抨击竟然当众说得如此直白和讽刺。

  但这也符合他当下地位提升的心境,毕竟上任华影董事长才一年,新官上任的这“三把火”或许还在。

  由此也可看出,国营体系内竞争也很激烈。

  就看韩三坪这上任一年来的举止,既跟国企设备厂合作生产大批量的数字设备,又大搞建设在首都成立大型的专门为数字电影拍摄服务的飞鹏摄影城。

  这完全就是一边倒,一心一意推动数字电影行业发展,而仍作为主流的胶片电影像是被他彻底摒弃。

  若是华影集团是他一个人完全说了算,那这样的行为应该不可能发生,应当是推动数字电影的同时,也要安抚胶片电影行业。

  韩三坪却没这么做,不可能是这点政治觉悟都没有,只能是国营体系内有其余领导干扰,跟他打擂台,不跟着国家政策走,或许是在利益捆绑下依旧支持胶片电影。

  如此一来,才最有可能出现目前的韩三坪,完全倾向于推动数字电影发展,来取代胶片电影行业的局面。

  对于他来说,这既是符合国家政策的路线,又是能够抗衡跟他不合的人的仕途发展。

  但话说回来,从一定程度上来看,他也算是把国家政策下的潜在意识表达了出来。

  05年开放数字电影民营市场的“试行”政策一出来,其实就注定了胶片电影在国家心中要被取代的意图。

  这既是时代进步下的行为,或许也是韩三坪口中“打掉破旧”事物的方针。

第374章 发行之争的开端

  胶片电影行业的弊端,韩三坪用严厉的措辞进行了一番抨击,让在场的众人五味杂陈又若有所思。

  韩三坪眼看铺垫的情绪到位了,便是话锋一转道:“遵循国家的意志的也好,顺应市场的潮流也罢,亦或是在坐的各位为了自身的谋利,数字电影取代胶片电影是注定且势在必行的。”

  华逸尘、安茜和在场老板们默不作声,知道韩三坪铺垫了几番,马上就要讲重点了,个个都竖耳聆听以待下文。

  韩三坪道:“刚刚领导也说了,今年数字电影的行情形势一片大好,不仅票房市场的规模有望较去年翻倍,数字影院的规模也较去年增长了40%以上的增率。

  行业已呈乘风破浪之势,只待大家拧成一股绳去推动一把,让破浪之势直挂云帆济沧海。”

  韩三坪顿了下,接着道:“影院爆发式增长,票房市场规模有了大突破,而目前所欠缺的,就是数字电影行业的优秀人才缺口及本土数字片源。”

  众人微微点头,这个行业的人才缺口很大,数字电影片源的数量自然就很少,这也是目前行业里呈现的火热之势中,被掩盖住的一大漏洞。

  “但是呢。”韩三坪继续说道,“人才不是给予机会和渠道,想培养就能短时间内培养得出来的;电影来源于人才的创作,而一部电影也并不是想有就有,它的制作时间周期是较长的。

  在我们这个新兴行业出现火热发展事态的当下,人才的缺失导致片源量的缺失,那这所谓的火热事态就是一个行业泡沫,过个一年半载又会降为颓势。

  这是领导们、我,以及在座各位优质电影产业的经营者们,都不想看到的事。

  所以,引进海外电影来驱散这个行业泡沫,代替国内人才不足和片源短缺的空档期,作为数字电影行业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一个发展阶段,这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造就与推动。”

  听了这番话,在场的人表露出或恍然或感慨的神情。

  有些人从未想过引进海外电影的意义,这一刻终于明白了它的政治目的。

  而部分人早已摸透了它的意义,但听韩三坪的这番总结,在心中凝聚出了一股成就感。

  国家宏观调控,搞出了一个平替行业泡沫的发展阶段。

  而这个阶段,需要他们来推动,这无形之中就有一种荣誉感涌上心尖。

  资本虽逐利,但逐利的同时又能收获荣誉,那何乐而不为?

  “引进政策在今年才开放,首批引进的五部海外数字大片,在华夏今典的发行与运作下,已经有三部都产生了非常好的成绩。

  通过发行实践与市场情况的证明,数字化的电影在数字影院中匹配度更高,后期制作上的各种基本要求,和对能发挥数字电影优势的设备上的需求,都是胶片影院不具备的。

  再有,一部本身是数字化的电影,通过返工后期重制的方式改为胶片,也就是数字和胶片双版本发行,但市场情况表明观众更愿意走进数字影院,说明了行业的潜力进一步扩大。

  最后,今年这几部海外数字电影在国内取得的成绩,让好莱坞那边的资本对我国的电影市场更加青睐。

  我们不需要他们的青睐,两百年的文化跟我们五千年的文化比,啥也不是。”

  韩三坪突如其来冒出这么一句话,让华逸尘、安茜和在场人士不禁微笑。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比我们发展早,比我们发展快,影视工业更是全球最发达的。

  我们需要正视这一点,同时也要正视,现阶段的我们需要他们的电影来充实行业的泡沫。

  今年华夏今典给行业,也给在座的各位同行打了个样,其中收益也让好莱坞那几家资本比较满意。

  所以在八九月份的时候,我代表华影跟好莱坞继续谈09年的引进合作,在双方的共同意向下,拟定了十部数字电影。”

  华逸尘和安茜眼睛一亮,在场其余人的脸上同样泛起了激情,终于是说到重点了。

  今年08年首批引进的海外大片电影只有5部,明年09年有10部?

  这还只是拟定,说明有可能会更多。

  而今年的首批5部电影交给华夏今典作为发行上的打样,那这明年的10部不可能再交给华夏今典了吧?

  既然把他们叫来开这场会议,那表明在这拟定的10部电影中,他们每家都有拿到其中发行权的机会才是。

  大家都是明白人,念及此处,个个都有些激动了起来。

  发行海外电影事小,拥有发行自主权事大。

  能够发行海外大片电影并积攒起市场经验,那等以后的国内本土市场崛起后,这就是院线与发行上的底蕴,总归是长久性的利好之事。

  且华夏今典已经先他们一步了,他们自然也有赶上脚步的期许。

  这时,韩三坪通过眼神示意了下助理,坐在后头的助理会意,拿起一摞文件起身,给在座各位老板每人发了一份。

  华逸尘接过文件,安茜凑过来好奇打量。

  《变形金刚2》、《金刚狼》、《星际迷航》、《博物馆奇妙夜2》、《终结者4:救世军》;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特种部队:眼镜蛇的崛起》、《2012》、《神秘代码》、《飞屋环游记》。

  十部好莱坞的数字电影,全是大片。

  有些电影是已经在海外上映过的,有些电影处在海外待上映的阶段。

  国内本土市场,会作为这些电影全部在海外上映后的第二市场。

  这就说明,可以等所有电影都在海外上映完后,根据海外的票房成绩来评估它的市场价值。

  现场传来了嘈杂声,老板们不禁交头接耳地展开了讨论。

  而在华逸尘和安茜眼中,名单上的拟定电影在他们脑海中都有印象,纵然有些电影没看过,但在上辈子也听说过。

首节上一节348/48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