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未至那处山里的宅院,就见到妖物果然在那里盘旋。
妖物伤势严重,不断在痛苦嘶吼。
奇怪的是,已是醒转的赵灵儿拖着还未完好治愈的身子,抬头看着半空盘旋的妖物。
她愁眉不展,还有一丝心痛,目光似是在安抚着妖物。
而明明比妖物强悍的欧阳寻,却只是静静站一旁看着这一幕,好像知道了一切因果。
缉妖司的人没有废话,看到妖物后见猎心喜,各种法术一顿乱轰似的,全部朝妖物袭杀而去。
突生的变故,让赵灵儿惶恐大喊:“不要!!”
紧接着,她又对妖物大喊:“义父快跑!!”
来不及改变什么,妖物被偷袭后“轰”的一声猛然倒地,奄奄一息。
李逍遥落地后,和缉妖司的人马尽皆错愕。
如果没听错的话,赵灵儿叫妖物为义父?
李逍遥挠头,问欧阳寻:“前,前辈,这,这是什么情况?”
随着欧阳寻把自己从赵灵儿那里得到的情况说出来后,在场的人都沉默了。
原来,那个城中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竟真是一段谣言。
城中青楼老板看赵灵儿太火,抢走了他们的生意,故意散播足以摧毁一个人的不实之消息。
面对满城的谣言,赵灵儿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困于闺房之中黯然神伤。
其义父则明白是青楼老板搞得鬼,痛恨之下也不知因何缘故,一个人去往山中再回来的时候,已经变成了妖物,且因赵灵儿的存在保持一丝理智的妖物。
所以,妖物不害赵灵儿。
化为妖物的义父有了强大的力量,在妖物本身嗜血的影响下,一心想要找青楼老板报仇。
但赵灵儿心善,不允许义父这么做,便和义父隐居山中。
一直到李逍遥的介入,因欧阳寻的干涉,让妖物逃跑。
这也让妖物脱离了赵灵儿带来的一丝理智,报仇的执念让它杀了青楼的老板,又因赵灵儿为李逍遥所伤而才去追杀李逍遥,最后就发生了眼下之悲剧。
当乔振宇和佟丽雅问安茜这剧情是想表达什么的时候,安茜回答:“舆论之毒。”
在设计之初,茶馆就是上辈子的红星坞,赵灵儿就是她自己,义父就是她那教父。
之所以设计成妖物,是因为在这个娱乐圈中,但凡女明星背后有人支持,这个人在舆论中、粉丝心目中就没有好形象,这已经是一个固定的观念。
那么以观众视角来看,教父就是妖物。
而那些给到她舆论网暴的企业也好,或是什么势力也罢,被她看做是娱乐圈的青楼。
结合以上种种,她把自己的亲身经历,经过艺术加工后就设计出了这段剧情,且作为女主赵灵儿的开场小故事。
其中的几经反转,也是她拍《重见天日》拍多了后造就的影视创作风格,让开局有点诡异的女主与妖物,最终得到反转并矫正。
女主为了报恩,即便义父变成了妖物,也在山中照顾着它,也是时刻看着它不去伤人。
赵灵儿的单纯与纯善,可在此剧情中体现出来,让人物就此拥有不弱于李逍遥的复杂特性。
而这个女主的开场小故事,也是凝聚整个故事框架的第一环。
妖物设计成身形似龙,头角峥嵘,双目有神。
这在神话传说中的“龙生九子”里,是为第八子负(xì)。
负,象征着艺术的美好,在故事中代表赵灵儿对琴棋书画的追求,也表达着艺术被流言摧毁的“舆论之毒”的讽刺。
同样,也表达着她上辈子一心只想纯粹从事演员职业的梦想,和因舆论网暴差点放弃梦想的一种自我映射。
安茜看着监视器的画面,见演员们把自己的设计心血演绎到位,不禁会心一笑。
剧情传达出来的东西不是那么直白,或许要去深究细节才能看得懂在表达什么。
但也无妨,观众就算浅显的看待这段剧情,其中呈现出来的情节反转想来也会暗暗的令人发省,还有呈现出来的各种法术、法器,想来也会吸引人。
而在周晓文等一干导演组老师眼中,在无尽的感慨中只道出一句:“这运镜手法,这影视风格,这故事深度,怕不是要定义仙侠题材的标准与标杆。”
在安导的调度下,营造出的聊斋似的氛围,用一个词汇来形容的话,那就是古典仙侠。
就拿第一版《仙侠》对比,那影视风格跟古典二字毫不沾边,不管是运镜还是道具和灯光铺陈下的氛围营造,属于是纯幻想类仙侠。
市面上出现过的仙侠,多是此类。
而幻想类仙侠,又属于是现代社会中诞生的产物。
而古典仙侠,才是真真正正的有华夏文明传承脉络的。
其中的脉络核心之一,就是故事的深度与内涵,以及深度与内涵要契合我国自古以来的人文环境。
就看安导先是在男主、后是在女主两段开局戏都很深刻的设计,以及拍摄出来的古典镜头画风,真的可以说是令人拍案叫绝。
也可明确地说,这是真正的华夏仙侠影视故事。
第340章 或许安导是个天才
赵灵儿事情的真相揭幕,让李逍遥等人感慨万千。
也幸好有缉妖司的官差在场,让赵灵儿的清白与内心困苦得以正名和解脱。
全城张贴的告示中,述说了妖物作祟案件的始末,也让城中百姓们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对于几家青楼老板捏造的谣言,致使赵灵儿遭受污蔑与迫害,最终背井离乡隐于深山不敢见人的真相,再度成为百姓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只是这会儿尽是叹息与同情之音。
缉妖司的人巡游于街道之上,听闻到附近百姓的议论。
缉妖司头子,小配角朱亚文不禁叹道:“好的事情不见得人人称颂,坏的故事倒是能传得万古流芳,这次若不是我等恰好见证了此事,灵儿姑娘恐怕就是含冤一生的结果。”
他摇头晃脑道,“人心虽不古,但正义恒在。”
“头儿,你是在称赞你自己吗?”群演下属调侃道。
一行缉妖司的人笑了起来,镜头以他们的视角,前往赵灵儿的那座茶馆。
离茶馆还有些距离,就听到动听的琴音传来,还有许多百姓在门口驻足观望。
朱亚文带头走了进去,只见佟丽雅在正位抚琴,乔振宇斜靠在一边立柱上聆听,刘松仁端坐一旁边喝茶边听悦耳琴音。
李逍遥帮赵灵儿为其义父砌了座坟后,就随赵灵儿来到了城中茶馆。
赵灵儿时隔几年再回故居,心中感慨不已,情不自禁地坐下抚琴。
古代的伶人不少,就跟现代娱乐圈中的明星一样,哪个地方都存在。
但能被称之为名伶的人,如同现代的巨星,屈指可数。
就听那赵灵儿的琴音,能让门口观望的百姓如抚平心灵般安静下来,能让走进来的缉妖司的官差为此止步,生怕扰了“仙音”。
在宛如洗涤灵魂般的乐曲氛围中,镜头以赵灵儿婉约地抚琴姿态为焦点慢慢升空,俯瞰全城繁华、喧闹而又安详到颇具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景象。
这时,佟丽雅饰演的赵灵儿传来歌谣
“忆往昔,笑语盈,琴音婉转待知音。奈何嫌言如魔障,父女相依隐山林。
山间月,照伶仃,茶馆旧影梦难醒。流言似箭穿心过,芳名蒙尘泪满襟。
妖物现,祸乱生,真相渐明心稍宁。善恶到头终有报,正义昭昭暖寒星。
今抚琴,意难平,弦音诉说半生情。愿化清风拂尘世,从此人间少蜚音。”
词是安茜写的,找音乐老师配了古琴的曲。
结合唐朝的“长叹调”,整首歌的旋律仿佛都在一个调上,听起来没什么起伏,但平平的调子中满是呢喃婉转之意境,让人心静又五味杂陈。
歌词意思的表达也遵循着安茜自己内心的意愿,望人间少些流言飞语,望这个圈子少点网暴。
而将这词结合在赵灵儿的开场剧情中,又让这种意愿化为了深度与内涵,定能让观众细细品味和感悟。
这样的一首歌谣,也进一步加深了赵灵儿这个角色的人文底蕴,使人物更加饱满,使之更加艺术化,也更能象征美好。
随着歌声的传开,整个片场安静得落针可闻。
原本片场拍戏在旁观者视角中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但在此刻所有人都仿若沉浸在了歌声之中、赵灵儿的故事之中、《大唐仙侠传》的世界之中。
很多剧组人员经历过千禧年后社会的浮躁,以及影视圈的创作越来越不严谨和降低了格调的氛围,来到安导的剧组却仿佛回到了过去那极为艺术的年代。
不管是《西游记》还是《红楼梦》,每个角色及代表的故事刻画出的人文底蕴,以及源远流长的文明标志下的让人自行感悟的意境,好似在《大唐仙侠传》中得到重现。
他们的安导也付出了十足的心血,在仙侠题材市场还较为空白的当下,是真的在深度挖掘与探寻何为华夏仙侠故事,这样的行为就很艺术。
而从安导身上传来的这样的一种渐渐浓厚的文化精神,在整个剧组深入蔓延,使得各部门人员钦佩安导如此用心创作的同时,也更为认真的对待每一个拍摄环节。
在他们看来,《大唐仙侠传》照这个质量拍下去,不说一剧封神,但起码也会是一部经典之作。
“过。”
安导喊过了,片场的人也一时没回神。
而且,不知为何,一阵抽泣声传了过来。
众人一看,原来是佟丽雅趴在古琴上哭了,让在场的剧组人员不知所措。
佟丽雅只觉得赵灵儿这个角色太打动人心的,唱歌的时候,越唱越感动,让她忍不住潸然泪下。
明明才遭遇了悲剧,且这个悲剧还是这个世道带给她的,她却仍愿世界一切美好,心灵的纯粹感人至深。
或许是音乐与歌词让这层意境更能让人代入,致使她这个演戏经验并不丰富的人,竟也入了戏。
对比那第一版的赵灵儿,其人物弧光的设计几乎没有,创作者是想靠赵灵儿的形象以及美好的滤镜来打动人,所以第一版很讲究要找对演员,演员没找对自然就扑了。
而安导这一版的赵灵儿,不是通过人物形象来打动人,而是通过剧情与思想上的精神传达,让人物有血有肉并立体饱满后打动人心。
简而言之,第一版的赵灵儿讲究找对演员来捧剧;
而安导这一版的赵灵儿,则是剧捧人。
只因这个人物设计并刻画得太好了,去娱乐圈随便找个稍微契合角色的女演员,她觉得都能够通过这个赵灵儿而火。
因此,通过这段剧情的演绎,也让她对这个角色愈发的珍惜。
佟丽雅的助理看她哭了,想去片场安抚。
安茜却把助理拦了下来,说道:“她入戏了,是好事,让她自行体会更好。”
她透过监视器看着抽泣的佟丽雅,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心里头有些自豪。
什么是好导演?其中之一的要素,就是让一个表演水平不太够的演员,或是不知角色内涵的演员,把她带上路,然后成就出一个经典角色。
佟丽雅通过她对角色的设计,以及场景氛围的营造,入戏了。
这是她作为导演以来,头一次发生的事情,让她也有一番自我勉励。
《重见天日》是纯商业片,以脑洞剧情和设定为核心,角色超能力的标签化已经给观众强有力的滤镜,因而对人物的刻画不太讲究。
《大唐仙侠传》则是以人文艺术为内核,商业元素流于表面,想要衬托起商业化的表面,那自然就要加强作为底蕴的内核,也就非常讲究人物的刻画。
看到佟丽雅入戏,让她对这部剧更有信心,对于后续的拍摄与创作也多了更多的热爱与兴趣。
当佟丽雅调整好,拍摄继续。
门口的百姓们见赵灵儿回归,又重新听到其优美动听的琴音与歌声,纷纷笑言仙子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