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青葱岁月 第310节

  至于这盘棋最终能引发多大的具体成效,那只能随时间的流逝、随接下来行业发展的情况来做定论了。

  华逸尘和安茜对此不做理会,也没精力去关注新闻和行业舆论。

  大势已来,事业正是扬帆起航之际,两口子又一头扎进各自职业的事业板块当中。

  安茜坐镇青葱岁月这边的项目,《重见天日》第四季已是开机拍摄,由郭晓峰为主的导演组,和公司各部门位于幕后的制片组联合运作;

  《重见天日》第三季在江西台稳步运转,播出与营销、路演等各方面环节已是成熟的运作体系,由公司和江西那边的合作方按部就班的发展就好。

  而《仙剑》新项目,在官司期间由黄磊帮忙选角下,配角等演员方面已经筹备好了;

  剧组各部门岗位签约与建组方面,以及拍摄地安排方面,有公司各部门在运作,已是筹备完毕;

  剧本目前处在广播局审核立项流程中,只差资金预算再招商引资,安茜就可以出发拍她的《仙剑》了,预计也就在下个月。

  同时有三个项目在运转,青葱岁月上至管理下至职员很是繁忙,但也是进一步欣欣向荣的表现。

  只是比起隔壁的安华影院公司,和楼上的安华信息技术公司,青葱岁月的忙碌就小巫见大巫了。

  学习借鉴者、投资加盟者、上门结交者,络绎不绝,把两家公司的门槛都要踏破的节奏。

  除此外,还有本区文化单位的领导莅临视察与指导。

  来的时候还专门带了扛摄影机的媒体,对近段时间异常受关注的文化企业,还是得过“先进文化”等殊荣的安华,表示慰问和激励,进一步表达当地政府对这类企业的关心。

  人出名了,有利可图,四海八荒皆来拥簇。

  企业红了,有绩可捞,政府领导尽来关怀。

  总归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在安华所有人的眼里,他们的华老板那叫一个风光无限。

  来往资本放低姿态的笑容,上门领导和蔼可亲的问候,连带着公司所属的全体人员们亦是容光焕发。

  老板有多牛逼,职场中的员工们自然就有多激情与自信。

  而华逸尘则是痛并快乐着。

  拜访的人太多,接待不过来,也很心累。

  但业内的资本们都是来捧他,又极大的满足了他的虚荣心。

  “我要让这个行业姓华!”

  华逸尘的中二之魂一度翻涌到顶,膨胀出了天际。

  也不怪他膨胀,就看上门拜访者,光线传媒、橙天嘉禾、首都文化等大陆影视佼佼者,英黄娱乐、永盛影业、可米国际等港台影视佼佼者。

  这么一群企业代表,因大陆数字电影发展的事围绕他打转,突然认不清自己是谁而又中二一下也正常。

  除了接待各方资本外,院线的发展规划和跟华夏今典合作的事宜也在相机行事与筹备。

  直到6月1号这天,华逸尘才从忙碌中挪开视野,与受邀而来的投资人和影视人们在酒店里相会。

  ……

  宴会厅富丽堂皇,二十来桌精心装扮的酒桌旁,两百多人坐得满堂。

  他们齐齐看向正前方墙面上的投影幕布,其中清晰得呈现出“安华院线发展规划与蓝图”的ppt内容。

  他们一边听华逸尘讲,一边看一边思虑又偶尔跟附近人士一边交流。

  只见幕布上,展现的是一块区域性国家地图。

  地图以首都为中心,附近有河北、天津、辽宁、内蒙古、山西、河南、山东七个地区。

  除了天津外,每个地区中都有一个红点,红点的标记都是各省的省会城市。

  “七座城市,25家影院,是安华院线今年内要完成的规划。”

  扩增25家影院,是公司团队结合内部管理经验和行业规模承载上限等,多方面考量下的结果。

  “以首都为中心,事业群辐射至附近七大省会城市,其中的考量在于方便管理,便于统一经营。”

  如发布会上提到的,拥有专利的安华影院情况特殊,需要有后勤技术保障模块。

  扩增的25家影院位于首都所在的河北附近,那只需在首都成立一家放映技术服务类公司即可。

  届时光纤信号的及时传输也好、卫星信号的及时传输也罢,包括服务器集群的配置与及时响应,都能完好且完善的保障这片区域内所有影院的光影技术放映。

  并且,影院的零售体系,以及宣发体系,便于运输和管理。

  零售方面,绝不对让个体影院单独进货,要由总公司联系厂家统一配送与运输。

  配送了多少货,成本是多少,且在统一定价的情况下,所有影院的财务方面清清楚楚,以免个体影院财务造假、偷税漏税。

  宣发体系同理,由总公司统一一部电影的宣发标准,标准中就含有包括广告牌、灯箱等造价和宣传成本,且一些宣传道具也要由总公司统一定制和配送。

  如此一来,安华第一步扩增规模的发展,自然是离首都的总部越近越好,因为很多长期合作的广告商渠道、零售商渠道、周边销售渠道等合作厂家都在首都。

  也因如此,华逸尘才定下了这个以首都为中心的区域性发展规划,作为安华院线壮大的第一步。

  将这般区域性的管理模式运作成熟后,再复刻至或以上海为中心的区域发展、或以长沙为中心的区域发展、或以广州为中心的区域发展等,后续再进行扩大规模的时候就会相对简单了。

  “最终,达成30家影院共206块荧幕的年度目标。”

  安华现有荧幕31块,新增25家影院也就是规划新增175块荧幕,也就是每家影院7块荧幕。

  每家影院7块荧幕,也就和安华除中关村影院外,另四家商圈影院的荧幕一个数目。

  在华逸尘的规划中,新增的25家影院就按这四家影院的布局一模一样建设就好。

  建筑合作方首都科技园集团那边有现成的设计图,也有所需建材的具体单位量,那建设起来自然就会减少很多时间上的沟通成本,也避免被外地的建筑方坑。

  至于特殊造型影院、巨型影院那种代表院线的标志性影院,华逸尘目前不考虑。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快速扩增院线规模,让安华占据市场一定份额,以承接接下来的海外电影发行时代,也是做好跟同行搞发行之争的准备。

  既然如此,那当然就是怎么省事怎么来。

  “合作方式,根据各地建设成本的不同情况,安华出资20%的建设成本占51%股份。

  我们能够提供的,则是安华商圈联动运营模式和经验,长期稳定的专利放映技术;

  最具专业的技术放映方案,结合市场动态和预判下最具效益的排片计划;

  还有自有体系内的,如青葱岁月、青红中天、江西台和东方台,各位应该都知道,这些都是我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

  所以我们还能够提供的,就是多元化的营销和宣传,这也是让安华维系品牌优势的重要一环。

  最后一点,随时代发展,我们会不断更新迭代专利软件与硬件的配置,使我安华体系一直保持独树一帜的优势与品牌效应。

  以上,就是出资20%成本占51%股份的原因,我与各位朋友们绝对是坦诚相待了。”

  在场众人笑了笑,随后为华逸尘送上一片掌声。

  诸多优势在此,出资20%占51%的股,确实没什么毛病。

  至于为什么一定是51%,那就是安华要控股嘛。

  从中也能得知,外来户的个体影院加盟安华不可能,或者说目前不可能。

  安华先要壮大内部体系与规模,届时外来的个体影院加盟的时候,才有更多的话语权。

  现场人士懂得都懂,也不以为意。

  即便是被安华控股,也要先入了安华这个圈,后续安华再扩增规模时才有更多利好合作的可能。

  “李总上来说两句?”华逸尘邀请道。

  李洪昌受邀,笑着站起身,上台接过话筒。

  他面向众人道,“从ppt内容大家也都看到了,七座城市都有我华夏今典影院的存在。

  作为安华的战略合作方,我代表华夏今典表示,在安华发展的过程中会提供多方助力。

  包括但不限于,各地消防、环保、卫生、建筑方,以及当地政府方面的有效沟通渠道。”

  在场众人再次鼓掌,眼中洋溢起了激情。

  在发布会上就有所预料这么回事,现听李洪昌亲口允诺,那安华的壮大之路毋庸置疑会畅通无阻,也给了他们十足的投资信心。

  “正所谓因地制宜,对于合作方,我遵循的是当地资本或有人脉的老板经营当地的影院,然后跟我们总部互通有无,保持紧密联系,达到最大程度上的合作共赢的结果。

  然后,我说个题外话。

  各位也清楚,安华不可能只发展至30家影院就作罢,根据行业发展和安华自身的发展,往后很多年都会在不同阶段有扩增规模的计划。

  如有影视行业从业经验的投资人,在我这里是可以优先投资的,这是我挑选合作伙伴的一个理念,毕竟隔行如隔山,跟同行合作自然会轻松很多。

  如若这次没达成合作,我们还有下次合作的机会。

  那么,在场的如有意向合作的老板们、朋友们,以以上合作理念为核心,接下来一段时间可私下来公司找我谈合同,当然是意向合同。

  具体的合同,我们一起去实地勘察并决议建设后,再盖章签字。”

  别人都是求投资人,到华逸尘这里是挑投资人。

  但大家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因为华逸尘有这个资格。

  安华的优势、国家的推动、时代的风口,一切的一切都说明安华是香馍馍,是随便投随便赚的存在。

  能够看得到利益,那反客为主也实属正常。

  现场开始交流起来,各处都透露着投资的意向。

  华逸尘观望着这一幕,眼含微笑。

  官司的浪潮和发布会上的大势,免去了他太多的繁杂事。

  投资安华是否是利好的项目,已经无需用过多花里胡哨的言语去表达,在场的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在他看来,万事已俱备,只差把各地影院建设的意向合同谈妥即可扬帆。

第329章 忙碌中的温情

  一场商业会后,资本们再次纷至沓来。

  在安华影院公司的办公室里,他们各自描述着自己的优势,还准备了一些证实自己行业资历和企业资质的材料。

  在华逸尘的行程规划中,他考察与落实的第一站去处是天津,然后在其余六个省份的省会城市绕一圈。

  但不可能每个地方都要从0开始去考察与落实,这也太浪费时间了。

  在公司的先前筹备中,七座城市各大商圈的信息已经收集并整理好,安华影院入驻要购买门店的需求也给各大商圈的房产公司递过邮件,电话也初步沟通过。

  商业会中来的投资商们,其中也不乏这些商圈的老板。

  在华逸尘的想法中,如若商圈老板来参股投资影院的建设,那是再好不过的,会省却很多事。

  其余人的话,影视从业者和本省有人脉的人优先。

  本省的资本在各省跟他同步考察,落实后由商圈投资者出门店和施工,然后都身为本省资本的两者在后续给与人脉与渠道上的保护和关照;

  开业后,影视从业者主经营,安华总部统一协调与管理。

  这是他心目中最好的“一加三”院线事业群资方配置。

  按照这样的发展思路,公司团队在众多投递的合作意向资料中仔细筛选,以供华逸尘决策。

  在接连些时日的忙碌之中,华逸尘和安茜顺带把另外一件事情解决了。

首节上一节310/48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