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单大悦城在六月份竣工,七月中旬的时候就进入了招商阶段。
华逸尘在五月份来谈门店事宜的时候,各条商业街的门店都是卷闸门紧闭待业的局面。
而今再来,每条街都有三三两两的卷门大开,或有房产经理带着客户看店,或有门店已经进入了装修阶段,一派蓬勃待兴之气象。
“华总,发个话?”
“开工!”
大悦城“前庭”小广场地带,弧形拐角位置那八米高的毛坯门店颇为显眼,这里也是很明显的“旺铺”位。
施工队负责人听到华逸尘发话,抬手一摆,戴着小黄帽的工人们或推车、或拿着工具陆陆续续入场。
周亚中见状,跟华逸尘握了握手,和悦道:“如今开工正是时候,赶得上我们年底开业的规划,附近的一些门店陆续在租,华总在准备联动运营上需要店铺资料的话,尽管找我。”
可谓是店主不急商圈主急,这施工才开始,他就提醒华逸尘不要忘了带动商圈经济效应的蓝图。
华逸尘也懂他的意思,诚挚道:“周总放心,门店我都买了下来,自然会尽全力去经营它,过段时间我就会派公司的人来提前找店铺老板谈联动的事,争取在大悦城一开业就盘活区域性商业效应。”
安茜在旁浅笑地说道:“今时不比往日,这年头的商圈型实业产业,只有区域性共融的发展,只有化零为整的整体良性的发展,才能发展得下去,合作共赢也是我们的企业文化。”
周亚中微微颔首,向刘晓莉和苏慧兰移步。
“跟二位握个手,沾沾福气,培育出的儿女如此优秀。我家那儿子我看到都发愁,跟你们的儿女差不多同龄,但差距甚大,没法比。”
“你太客气了,是你看得起他们。”
刘晓莉和苏慧兰与有荣焉,为自家儿女备受赞扬而如沐春风地微笑。
当初中关村安华开工的时候,办了个较为隆重的开工仪式。
主要讲究的是一个借势,借两校和各部门领导的势,在商圈打响一个陌生品牌的名声,利于事业开局。
也正因如此,中关村安华开业的第一时间就有众多门店愿意来联动。
如今之安华在全国还不算什么,但在首都商圈一带已是名声飞扬。
华逸尘也就不再想着费劲巴拉再去搞什么开工仪式,届时把中关村安华的联动数据摆出来,拉四大商圈门店入伙合作想来也不在话下。
就这样,两个崽领着两个妈妈在四个商圈跑了段时间,门店开工要么是华逸尘发话,要么是安茜发话,喊了一声“开工”就算代替了开工仪式了。
刘晓莉和苏慧兰看两口子意气风发的样子,各有一份骄傲与自豪。
门店开工只是顺带的事,陪两个妈妈逛街才是主要的。
大悦城那边还没开业,东城的王府井、朝阳的亚奥和望京三大商圈可是热火朝天。
商圈街头,安茜大气又调皮地道:“想买什么直接买,我请客,华逸尘付款!”
听似很日常的话,刘晓莉却没好气地瞪了她一眼,说道:“凭什么就小华付款,你什么时候染上公主病了?”
华逸尘微微一笑,还得是丈母娘通情达理,也只有丈母娘能治安茜了。
“付下款有什么,男人嘛,就该大方点。”苏慧兰却是站在安茜那头。
如此逆转情形,让华逸尘略显无语,又让安茜得意了起来。
这两个妈妈,胳膊一致往外拐。
一个帮女婿崽,一个帮儿媳妇。
两口子也感到十分有趣,或许这就是婚姻未满但又待续可期的家庭氛围吧,不论未来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当下也总归是一个美好的阶段。
“这个怎么样?”
珠宝店里头,安茜打量着柜台里的饰品,伸出一根葱白手指按在玻璃台面上,指着一枚红宝石金戒指。
“你喜欢就好。”
华逸尘看了一眼,表示遵循安茜的喜欢而喜欢。
门店外,在附近逛着的苏慧兰看到两个人在买戒指,当即一脸欢色。
她碰了碰刘晓莉的手,迈步走了进去,不紧不慢来到两口子身边,说道:“买戒指啦,准备求婚还是扯证?”
安茜跟华逸尘相视一笑,冲苏慧兰说道:“这只是他送我的生日礼物。”
苏慧兰对这个回答不满意,冲着华逸尘挤眉弄眼:“儿子,顺便求个婚,20岁生日上求婚多浪漫,又有记念意义。”
几名女店员都忍不住笑了,虽搞不清具体状况,但妈妈给儿子出求婚主意的情况真是难得一见。
华逸尘哭笑不得,无奈道:“商量这事情能不能藏着点?你当着安茜的面说出来我还求个什么,就算我有这个想法也不想进行,一点惊喜都没有了。”
安茜捂着嘴乐上眉梢,刘晓莉也欢快了容颜。
在几名女店员趣味性的目光下,华逸尘买下了戒指。
苏慧兰出了店门后说道:“我的错我的错,下次我们偷偷商量。”
“可以加我一个。”刘晓莉请求加入母子团队。
安茜顿时不乐意了,“排斥我是吧?”
“那必须排斥你啊。”刘晓莉义正言词道,“不然你向小华求婚,我们一起排斥他。”
苏慧兰和华逸尘母子俩笑了起来,而安茜娇颜闷色地挠了下妈妈的痒痒,以示对妈妈胳膊肘子往外拐的行为的不满。
家里有两位开明的妈妈,相处起来总是那么的欢乐和愉快。
这貌似有点脱离华国式家庭的传统交流模式,但一个标准并不能套用全国13亿人,只能说各自家庭有各自家庭的一本经,经里头有各自不同的生活之道。
逛街总有尽兴时,天天逛街也腻味。
景区也不想去,暑假期间没法玩,全是人头。
时隔半年没来首都的苏慧兰,就想去儿子的公司瞅瞅,看看有什么变化。
“公司又扩规模了?”
苏慧兰和刘晓莉迈入810室,其间的公司已经搬走,招牌也换上了青葱岁月。
从05年的812室开始,再到06年的811,两个妈妈是看着两个崽的事业发展一步一步走来的。
现在07年又多了个809,两个妈妈也为两口子的顺遂,心里头感到顺畅。
“那边的809过段时间也是我们的,会成立影院类的院线公司。”
听了安茜这么一说,两个妈妈惊讶了一下,嘴里“啧啧”不已,感慨地摇着头。
也就半年没关注,这事业规模是越来越壮大了。
再上去看了看安华信息技术,走一圈隔壁的青红中天,苏慧兰感叹道:“按你说的,四家公司,底下的员工加起来会有四五百人,那你比你老子强多了,整个汽车站的职工也就一两百。”
刘晓莉和安茜打趣地看了眼华逸尘,华逸尘不禁微笑。
不管是四个门店的顺利开工,还是公司这边的欣欣向荣,两个妈妈都见证了两口子事业顺遂的发展势态。
正所谓悠悠慈母心,惟愿才如人。
儿女健康平安是基础,若有才能并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施展出来,那自是令为人母者欣慰非常的。
“杨姐,王老师,明天来吃饭。”安茜邀请两人。
“好,明天准时过来给你庆生。”杨红秋欣然道。
安茜说罢,下楼跟华逸尘和两个妈妈汇合,前往机场接家人们。
今天8月24,明天就是她的生日了,家人们提前一天到了首都。
第264章 就差一本证了
下午的艳阳高照,来往首都机场的旅客们不时闷一句“鬼天气”。
人们或是进入航站楼感受到冷气后松一口气,或是往广场外走寻找可以避暑的场所和离去的交通工具。
相比人们受恼于热辣滚烫的天气,此刻的华逸尘却又多出一丝紧张的心情。
他和安茜、刘晓莉、苏慧兰在接机口,等待安茜家人们的到来。
如此情形,给他一种即将面临审判的既视感。
自家男人虽是淡定,但安茜与他心灵相通般,很能感受到他的内心波动。
安茜感到好笑,宽慰道:“别紧张,我家人们很好的。”
华逸尘没说话,只是微微颔首以回应。
刘晓莉说了一句:“等你去湖南见小华家里人,也有你紧张的时候。”
听闻,安茜立马闭嘴不言,笑话华逸尘的心理转瞬消散。
刘晓莉和苏慧兰相视一笑,感受到了一份乐趣。
“来了来了。”安茜连连说道,眼里放光。
华逸尘朝通道远望,顺着安茜的手指头看去,有一行明显是一伙的人,正随下机的人流而来。
他回忆着安茜给他的说的家庭情况,以好等下对号入坐的去称呼。
外公如今84岁,外婆78岁。
两位长辈都是老红军,前者是军医,后者是文工团的文化工作者。
1960年,外公被调往武汉,外婆离职跟随而去。
当时,舅舅八岁,刘晓莉这个丈母娘才一岁。
外公在武汉继续从事医学工作,最终在1983年于武汉医学院,以党委副书记的副厅职级干部光荣退休。
外婆通过外公的关系,在武汉依旧从事文化工作,于七十年代退休,期间把女儿刘晓莉的舞蹈天赋给培养了起来。
外公、外婆、舅舅、刘晓莉,这是直系血脉一家子。
除此之外,还有一位老婆婆来了。
这位老婆婆是外婆的亲妹妹,也是安茜小姨周文琼的亲妈。
刘晓莉和周文琼是表姐妹,也属于是很亲的那种。
姨婆和外婆一样,这对亲姐妹都是出身于文工团的文化工作者。
受此影响,小姨周文琼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就从事演员这份工作,签约于珠江电影厂。
只是后来跟当老板的姨父结婚了,才退出娱乐圈做起了生意并持续至今。
抛开外公和舅舅,这一家子女人说是文化世家还谈不上,但绝对算是艺术世家。
“茜宝,这不介绍一下?”
周文琼提着行李箱走来,摘下墨镜的一双目光不住往华逸尘身上瞄,一副笑吟吟的样子。
“妈妈都给你们说了,这还用问?”
安茜柔美又俏皮地鼓了鼓眼睛,随后也不作任何介绍,拿起双手就挽住华逸尘的臂膀,以此举动来表达华逸尘是她的谁。
“唉哟”舅舅的女儿是为表姐,小姨的女儿是为表妹,两个人看到安茜这般举止,嬉皮笑脸地起哄。
随后而来的家人们,尽皆用打量的含笑目光看了看华逸尘,旋即跟刘晓莉和安茜诉说一番儿女情长。
刘晓莉跟家人们介绍了下苏慧兰和华逸尘,华逸尘这才腼腆又局促地招呼:“外公好,外婆好,姨婆好,舅舅好,舅妈好,小姨好,姨父好,表姐好,表妹好。”
听到他一连串公式化的叫“好”,表姐和表妹欢颜作乐,感到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