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青葱岁月 第236节

  “阿姨,生日快乐,祝你越来越年轻漂亮。”

  办公室里,华逸尘和安茜坐在沙发上通了个电话。

  5月1号是苏慧兰的生日,两口子给她送了个祝福。

  挂断电话后,华逸尘整理起了茶几上的一摞摞合同文件。

  上午的阳光和煦,进入五月的气候彻底变暖,日均20多度的气温开始朝30度迈进的趋势。

  安茜被光芒拂在脸上,不禁灿烂地眯了眯眼,站起身去把窗帘关上。

  她坐回沙发上,看着整理文件的华逸尘说道:“5000万的赞助,太牛了我们,第二季是3000万,一年过去一下就多了2000万。”

  6个主角广告赞助3600万,还有1400万的线下活动、普通广告制作等等其余赞助费用。

  “确实可以,没辜负你把未来创意搬到当下的这份巧思,也说明青红中天这家公司潜力巨大。”

  “可以吧!”

  安茜欣悦了脸色,开了一瓶娃哈哈钙奶喝。

  “抛开演员的分成,就是4200万,我们跟青红中天的合同是最高档的五五分,那这里又能进账2100万了。”

  “我们有青红中天24%股份,这里的钱也有个1008万,包括年后完成的一个项目收入,还有去年还没分完的红,一共有1700万留在青红中天。”

  “你想表达什么?”

  “全部转出来,加在一起就是3800万,我们目前可支出的入股第三季150万后还有2400万,这里一共就是6200万了,拿去买门店。”

  安茜吸着牛奶,微微点头。

  “那要跟杨姐他们说一声,电视台和姚总那边都要打下招呼,这相当于是个人提前100%分红了。”

  “嗯,这倒是小事,以我们现在的发展势头,他们不会不同意这点小情况的,收假了去说一声就好了。”

  “6200万能买几个门店,够吗?”

  “这就要去谈了,现在无法预估,不管够不够,贷款肯定是要贷款的,后续发展这笔钱肯定不够。”

  安茜把空瓶丢垃圾桶,捋了捋耳边的头发。

  “先买门店,能买几个是几个,大型门店是重资产,以抵押性质去贷款担保能力更强。”

  “我清楚。有了软件和光影设计上的优势,票价上的优惠活动可以放缓了,把放映的补贴和顾客充会员的钱积蓄起来,用来还贷款。”

  “以优势低价买门店,以门店为抵押去贷款,以国家补贴和顾客的钱还贷款,华总思路真清晰,你厉害。”

  安茜笑了起来,用国家补贴还贷款,这思路实在是清奇。

  “对了!”

  安茜眉头一抬,忽然想起了一件事。

  4月1号领导们来参观软件控光效果的那天,经由校领导的提醒,让他们准备资料送审相关部门,以申请文化类的企业荣誉。

  “上个月就发了相关部门资料申请荣誉,这都快一个月了,还没消息吗?”

  听了,华逸尘整理文件的动作缓了缓,思忖了一瞬。

  “早回信了。”

  “啊?什么时候?”

  “半个月前。”

  “你怎么不告诉我?”

  安茜微微蹙眉,嗔怪华逸尘不把这么大的事告诉她。

  华逸尘局促地笑,“忙忘了。”

  “我服了。”安茜无语地问道,“什么情况呢?”

  “去看邮件吧,发了一大堆东西过来,说不清楚。”华逸尘道。

  安茜起身往办公桌的方向走,打开电脑在邮箱里找到相应邮件。

  她花了几分钟浏览,了解到了情况。

  “电影协会和首都文旅邀请我们出席评选活动,就这两家,其它的电影局、广播局、文化局、光明报这些都没有回消息。”

  “就这两家的评选时间将近,其它的都在下半年,人家下半年的评选也不可能现在就邀请企业去。”

  “也是哦。电影协会面向行业,文旅面向社会,要是能拿到什么荣誉也挺不错的。”

  “看吧,这能不能拿荣誉只能当天去现场才知道。”

  这时,有人敲门。

  华逸尘看了眼门口,“进!”

  彭芷涵开门走了进来,说道:“老板,老板娘,已经有客人和媒体抵达发布会现场了。”

  华逸尘整理好文件,去往办公桌柜将文件锁好,转身说道:“走吧。”

  安茜去沙发上拿包包,和华逸尘、彭芷涵走出了办公室。

  两口子加一个人事经理跟假期自愿留在公司加班、享受七天3倍工资的员工们打了个招呼,简单聊了几句节日快乐的话,进行一番人文关怀,便往香格里拉酒店而去。

  下午《重见天日3》开机发布会即将召开,这也是开机前的最后一件事。

第248章 开机发布会

  当下正值《重见天日》第二季在全国热播的过程中,亦是国产科幻题材剧首次暴光于全国市场的局面,也正是关注这部剧的媒体们挖掘消息的火热时间段。

  去年南昌开机发布会的时候,当时到场的媒体还需影视频道帮忙邀请,且不足十家。

  今年的青葱岁月焕然一新,底气也足,一个个电话邀约和邮件邀约发给了全国各家媒体。

  就看发布会大厅的现场情况,三十来家媒体记者的长枪短炮扎堆,齐刷刷对准台上的三个人。

  “费主任,请问江西台是出于如何的考量,选择跟这样一部在国内从未出现过的科幻题材剧合作?”

  费新平这位江西台产业投资与发展部的主任,代表江西台出席这场开机发布会。

  听到媒体记者的提问,他较为官方的娓娓道来。

  “04年总局出台新策,全行业完全制播分离,且允许剧作多台上星播出的同时,也不限制地面频道的播出数量,旨在让电视行业更好的繁荣发展、百花齐放。

  我江西台自彼时就以‘全面创新、树立新风’为文化导向,顺应国家政策的意志而发展,也是契合当代群众追寻新潮流的社会时代风貌。

  《重见天日》这部优质作品的出现,新颖的题材、创新的故事、全新的世界观,一是非常符合我江西台想要的影视文化新形态,二是经过我台一年多时间的观测,事实证明它确实是一部十分优秀的作品。

  优秀的、具有创造力的制作方和制片方,一直是我江西台热烈欢迎、寻求共同探索影视新风向的合作对象。

  与制片人华逸尘、导演安茜两位年轻人有所合作,更是我江西台‘树立新风’理念之下的体现和追求。”

  大厅里,镁光灯频频闪烁,响彻起一阵掌声。

  聆听的嘉宾们,录音或做笔记的记者们,有些听懂了话里意思的人都不禁微笑。

  费新平回答的很正式,但温和的言辞之中不乏有些绵里藏针。

  先把国家政策搬出来,表达江西台追随政策而创新,这样的改变是符合国家意志的。

  反过来听,就像是侧面在讽刺没有改变的那些电视台,一下就把江西台放在了很政治正确且勇于探索的这么一个高位上。

  最后把跟华逸尘和安茜两个年轻人的合作,当做是江西台“树立新风”而勇于探索下的体现和追求,又在讽刺其余电视台只会排资论辈,只会跟那些有资历的导演或制片人合作。

  听起来有些上善若水意味的一番话,却是暗地里把整个行业批了一顿,但又挑不出毛病,这就是语言的艺术。

  “费主任,《重见天日》是一部系列剧,跟江西台的这次合作已经是第三部了,那我是否能理解为,江西台跟这部剧是长期合作,或者说是战略合作?”

  “是的。”

  听到费新平明确的答复,台前的记者们略微惊讶。

  站在行业产业链阶层上来看,顶位的电视台拥有绝对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制作方和制片方在电视台面前都是被动的存在。

  还从没听说过,哪家电视台会去把一部剧给绑定起来的,这相当于是给制作方和制片方的这部剧一个长久的播出口上的保障,且看起来还是部部上星的那种。

  他们只觉得,制片方青葱岁月运势真好,说不定就靠这部系列剧就能声名鹊起。

  这也是一个值得报道的行业性质的大新闻。

  “这江西台运气真好。”有人羡慕道。

  在场的嘉宾里头,有几位各大电视台的人,是姚清通过中视汇剧的关系网邀请来的,让各家电视台的人更好的了解下这部剧的情况,以好卖版权。

  这几人听到费新平的话,想法却跟记者们相反。

  记者们觉得青葱岁月运气好,他们则觉得是江西台运气好。

  碰到这么一个全新题材、全新内容的影视作品,还是系列剧,又还火起来了,最主要的是还只能上江西台观看。

  那这市占率不说一下就提一个档次,这也是不可能的。

  但慢慢积累、缓缓提升,江西台踏入并稳住第一梯队电视台行列是可期的。

  站在他们电视台的角度上来看,江西台是运气真好,碰到了华逸尘和安茜。

  而到场的方悦萍、郭杨等投资商们则没想那么多,优质且市场火热的项目,加上一个稳固的上星播出的渠道,这就代表《重见天日》系列形成了一个可长期盈利的闭环,这才是值得他们高兴的。

  曾佳也高兴,这部系列剧情况越好,演员们事业越有保障,她的事业同样也能稳妥。

  “华逸尘制片,《重见天日》的故事是你创作的,还是安茜导演创作的?”

  面对记者转向而来的长枪短炮,华逸尘拿起了话筒回答。

  “我们和编剧老师,还有剧组全员共同创作与制作。”

  “你和安茜导演这么年轻,是如何有勇气去探索这么一个新题材故事呢,毕竟在此之前的科幻市场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因为年轻,所以创新。”

  记者们听到这个回答,都来了些兴趣。

  “年轻和创新有什么关系吗?”

  “玩专业的玩不过行业前辈,比文化底蕴更比不过前辈们,作为新生代想要在行业里出头,要么创新要么模仿和抄袭,因此我和安茜导演选择了创新。”

  周新霞和高雄等两校老师们笑了笑,只觉华逸尘这话直白却不失通透,很有意思。

  记者们也生出一丝兴味,不管音乐还是影视,模仿和抄袭国外的作品再拿到国内火的情况不少,也是一条在娱乐圈发展的捷径。

  华逸尘却把这件事总结了出来,然后话锋一转选择创新,这就很标新立异。

  “安茜导演,你这么年轻就取得成功,网上有人质疑你的水平,认为是有人帮助才导致这部剧有如此质量,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面对记者转向而来的问题,安茜抬了抬眉,拿起话筒回答。

  “这质疑得很没水平,没人帮助的话我怎么拍戏,就我一个人坐在监视器前我也拍不了呀。”

  听了,嘉宾和记者们忍俊不禁。

  明明是质疑安茜导演水平的话,却被反怼一句这个质疑很没水平,这就很有个性。

  最有意思的是,记者想问的跟安茜回答的压根不在一个频道上,却又被安茜回答得一点毛病都没有。

  “第二季作品大火可能有运气成分,你觉得续作还能复制它的成功吗?”

  “我认为‘复制’这个词说得不恰当,复制代表原地踏步,我想要的是超越自我。”

首节上一节236/48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