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块头不足又可能力量不够。
但池彻的表现就逆天了。
他透过第三关后依旧不做停留,两步跨越平台飞身抓住绳子,荡开弧线双手交替不断紧握绳索飞渡而过。
仿若人猿泰山在丛林穿梭。
现场响起一片惊呼。
不是没人能透过这关,像池彻这么丝滑从容的还真没见过,之前有个很火的健身UP主来了都是手脚并用。
池彻这身体素质是真逆天了!
现场女生的尖叫更加刺耳了,还有人喊起了老公。
“池彻你慢点!我才说两句话你都快通关了,让我把准备好的稿子念完-
呀!”
杨晓妍抱怨还没完,池彻已经透过最后一关站在了她面前,
杨晓妍:
刘浩:
这货太逆天了。
人家来挑战,你来玩速通?
池彻总共耗时也才二十秒左右,主持人一共都没说几句话。
主要是最后一关对池彻来说太简单了。
这关是一面四米高的垂直墙壁,上面就是主持人所在的舞台,台上有垂下一根绳子供选手借力攀登。
有绳子借力其实难度也还好,但很多人透过上一关之后手臂已经没力气了,
抓著绳子怎么也攀不上去。
而池彻跟别人的闯关画风不一样。
他冲刺两步蹬踏在墙面,直接飞身伸手双掌扣住了墙面顶部边沿,单脚撑在墙面上,做出了一个跑酷里专门翻墙的猫挂动作。
单脚轻点弧面,手臂发力将身子撑上去,然后撩腿上墙。
嗒!
池彻一个轻跳双脚稳稳踩地面,整个上墙过程也就一两秒,正好跟呆若木鸡的两位主持人对视。
没办法,谁叫最后一关撞到了池彻的专业领域呢?
才4米的墙!
要知道,现在池彻连七米高的垂直水泥墙壁都能上,最后这关对他这种跑酷登墙高手就是小菜一碟。
“池彻!太帅啦!万岁!!!望林清瑶开心的欢呼传来,池彻回头朝自家应援团挥手。
俞静拿起手机默默在群里发了个信息:池彻已通关把冰箱拿回来了,全程耗时二十秒,你们三个是怎么连第一关都过不去的?
黄山:(捂脸)
周蔚杰:(捂脸)
杜文博:(捂脸)
坏了!
周末要被池彻那家伙上嘴脸了。
三人不约而同的冒出这个念头。
而池彻的嘴脸来得比他们三个想像中还快,这家伙压根就没打算等到竹居屋。
没等主持人让他发表胜利感言,池彻凑到镜头前,凑过一只眼睛大声道:“很难吗?我就问你们三个,很、难、吗?””
“说话!”
现场一片哄笑。
情绪值+1
情绪值+1
情绪值+1
这会当然没人能说话回答池彻,但大家都想到了节目播出后有多搞笑。
“竹居屋的冰箱果然还是要靠我来扛!””
“我才是竹居屋最有种的男人!
接受完采访,池彻心满意足的下台跟静姐和奶瑶会合。
“静姐,你们要不要也参加一下?”
“不要了。”
俞静摆摆手,“姐姐可没有准备更换的衣服,落水就糟了,而且反正冰箱你已经赢回来了不是吗?”
林清瑶有些失望:“本来我跟静姐是来看你落水的,结果你怎么这么快就通关了呀?没意思。””
嘴上这么说,明明刚才她给池彻加油最大声。
池彻当场领取了冰箱,一群粉丝又热情的凑上来摸奖品沾沾喜气。
有人提出要跟池彻和冰箱合影,被他拒绝了。
刚才的事还历历在目,他怕合完影自己在网上又变成池狗。
黑粉真的防不胜防!
留下地址让节自组把冰箱送到竹居屋,三人也没有在水上乐园逗留。
坐上俞静的车,池彻好奇的扒拉著前排座椅:“吴姐呢?林清瑶也没带经纪人?”
俞静解释:“我一般有行程的时候才会带经纪人,其他时候都是自己出行。
林清瑶:“我跟静姐来的,也不需要助理。’”
池彻点头。
静姐不是那种还要受公司掌控的小艺人,她本来就是自己工作室的控制人,
她的决定手下人负责执行就对了。
俞静:“咱们现在去哪?”
池彻道:“都快五点了先找地方吃饭吧!正好晚上一起去看话剧,之前就答应要带林清瑶看话剧呢。”
“真的?你们说好了?”
俞静想了想,“姐姐打扰你们约会是不是不好?’”
“哎呀!什么约会呀?”
林清瑶不好意思的搂住静姐胳膊,“就是想看看话剧--静姐你别胡说八道俞静嘴角扬起。
这姑娘好像害羞了。
池彻想起了什么,“对了!你们今晚不走吧?’
“不走。”’
俞静解释,“我跟清瑶这两天都没事,准备等到周六去竹居屋拍节目。”
池彻下意识问:“那你们住酒店吗?’
“为什么住酒店?多浪费呀。””
俞静回头,“姐姐当然是住你家你不愿意?””
“当然愿意!我欢迎得很呢。””
池彻一口答应下来,笑得很开心。
旁边林清瑶眼巴巴的瞅著,“静姐,你住池彻家呀?””
俞静看了她一眼,“你也一起住。”
““阿?””
傻瑶莫名心脏扑通扑通跳。
第213章 扬长避短
池彻上次都敢露营干坏事了,自己住他家不是很危险?
林清瑶心跳有些加速。
如果他要欺负瑶瑶怎么办呀?
可是裴秀雅说不能这么快投降的。
女孩纠结的靠在副驾驶座上,推了推鼻梁上的墨镜感觉有些脸热。
池彻倒不知道傻瑶的纠结,扒拉著后座探身不时跟俞静搭话,大姐姐开著车有一搭没一搭的回应。
三人随便找了一个中餐厅吃饭,池彻在手机上准备先买话剧的票。
“林清瑶你想看什么?龙华大剧院今天的演出话剧是《活著》,其他还有两个小剧院排的节目不同。’”
“就看《活著》,这个小说在韩国都很出名。’
“真的?韩国人还看国内的文学作品?”
林清瑶解释:“余华老师在韩国影响力非常大,我不看话剧不知道,但我想那边应该也有把《活著》改编成话剧。”
俞静随口道:“韩国人真的很喜欢看话剧,他们有一条街全部都是专业剧院,我当初去首尔参加电影节的时候跟朋友去看过。
顿了顿,她忍不住补充道:“表演氛围浓厚,大概这就是很多韩国年轻演员也有不俗演技的原因吧。”
作为影后,俞静对这一点很有发言权。
她跟两地的青年演员都搭过戏,普遍感觉就是韩国青年演员演技更好。
哪怕同样都是科班出身,差距依旧存在,
这跟韩国那边浓厚的话剧氛围其实是有一定关系的。
首尔的大学路有大大小小近两百个剧场,平均每天上演的各种舞台剧超过600
场,而且场均上座率达到了60%。
这种夸张的市场资料支撑起了韩国繁荣的话剧产业韩国很多青年演员都是从小剧场走出来的,从大学社团开始他们就有了大量演出经验,白积月累转战荧幕也更从容。
这些恰好是国内青年演员最欠缺的积累。
并不是说话剧演得好,演戏就一定好。
演戏要收著,舞台要放开。
两种艺术形式有著明显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