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李俞华国大导演的名号不是吹出来的,是用一部又一部佳作堆起来的。
米国和华国有时差,《海王》的首日成绩在上映第二天早上的八九点钟被媒体扒出来。
京城早上八九点,米国加州还是半夜。
京城这边中午十二点了,他们那边才刚刚早上八点,上班族们要起床上班了。
等到华娜收到《海王》在华国的战报时,已经是京城时间的下午一两点了。
看到首日2.5亿的成绩,华娜的高层们激动不已。
时隔数年,DC电影终于又站起来了。
他们知道李俞在华国电影市场的影响力很大,这是他们找李俞合作的最主要原因。
但拿到战报之后,他们发现自己还是太低估李俞了。
他们之前考虑到《海王》毕竟是外语片,就算有李俞的这位华国的名导加持,在华国市场的表现应该比不上李俞拍的华语片,他们把水土不服的因素考虑进去了。
他们内部估算《海王》在华国的票房能有15亿。
现在看,他们的想像力不够大,应该把数字提高一些了。
首日就有2.5亿了,15亿已经没有任何压力了,手到擒来的事。
在国内,才华横溢的网友们又开始肆无忌惮的发挥他们的才华了。
“李导牛逼,这部电影在国外还没有上映,单看国内的成绩已经大获成功了。另外著重表扬一下海王的扮演者徐进江老师,徐老师真的太厉害了,在天上是雷神,在地上是金毛师王,在海里是海王,真正的海陆空三栖猛男。”
还真别说,不管是雷神还是海王,都和徐进江长得很像。
网友们会玩这样的梗肯定是有道理的。
“看电影的时候我心想那些虾兵蟹将的盔甲塑料感有点强,结果我女朋友跟我说李导是懂科学的,知道金属盔甲丢海里就生锈了,还有金属太重了,穿上会游不动(狗头)。”
“行了,知道你有女朋友了,不用秀了。”
“我对这部电影的感觉是剧情一般般,视觉效果太好了。还有,海王舞弄三叉戟的时候怎么有点像大圣?李导该不会在玩致敬的菜单吧?”
华国的网友乐乐呵呵。
米国那边的网友就忍不住问候华娜。
“明明是一部米国电影公司制作的片子,为什么我们米国人都没看上,反倒先让华国人看上了?@华娜,出来挨骂。”
“据说这是最近几年最好的一部DC电影,快点在米国上映吧,我都等不及了。”
华娜挨了很多骂后,他们也想抽自己两个大耳刮子。
早知道李俞这么猛,他们躲什么躲?直接干上去,和《蜘蛛侠:英雄归来》《死侍与金刚狼》大战一场,鹿死谁手还不知道呢。
不过他们已经著重宣传过《海王》在米国的上映时间会是半个月后。
再更改又得浪费一波宣传资源,所以只能将错就错不改了。
国师对李俞到好莱坞发展首战取得的成绩很是羡慕。
“李导,恭喜你了,你的《海王》我看了,我觉得很有希望拿奥斯卡最佳视觉特效。”国师对奥斯卡的滤镜一直都存在。
他以为只要拍的好,就真的可以在那边拿奖。
李俞则比较悲观,他说:“不要抱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不看好《海王》能在奥斯卡拿奖,可能连提名都不会有。”
奥斯卡对超英类型不太友好,这个没什么问题,李俞是支持的。
因为大部分超英电影本来就没有多少内涵,炫酷、帅、燃就完事了。
赢了市场,输了大奖,这很公平。
不可否认,《海王》这部电影的特效做的确实很好。
不过连温梓任都没法通过这部电影在奥斯卡混一个提名,何况李俞的身份是华国导演。
这事是真的,温梓任在奥斯卡颁奖后在社交网站开骂,他觉得特效团队至少应该得到一个褒奖,不给奖没关系,好歹给个提名啊。
人家对温梓任一个外籍导演都有偏见,何况李俞一个华国导演,他们的偏见只会更大。
“不要总是这么悲观嘛,虽然他们对米国和欧洲以外的他国影片、他国导演有地域歧视,但你要考虑到这是华娜的电影,华娜会帮你争取大奖的,电影得奖对他们也要好处。”国师持乐观的态度对李俞说。
第608章 一部非常正确的电影
国师说华娜会帮助李俞拿奖,这一点李俞得承认。
电影得奖了,他们是受益人,他们和李俞的利益是一致的。
不过他们的努力有没有用就不好说了。
反正李俞个人不抱太高的期望。
“我在好莱坞不会只拍《海王》这一部电影,《海王》拿不拿奖没什么所谓,以后我还会有新的电影。”李俞满不在乎的说。
“这倒也是,《海王》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这一部电影就足以让你在好莱坞站稳脚跟了。”国师感慨道。
《海王》在国内市场的表现这么猛,估计过20亿没有问题,25亿都不是没有可能。
这部电影国师看过了,他个人的看法是,这是一部非常套路化的好莱坞式超级英雄片。
并没有因为导演是李俞就植入了多少华国的元素。
因此,他推断这部电影在海外的成绩应该差不了。
如果在国内能拿到4亿米元左右,这部电影的全球票房很有可能突破10亿米元。
这才是真正的华米两开花,真正的全球大卖。
“未来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这句话一点不假,像我们这些人都老了。”国师叹了口气说。
这个时候,李俞突然想到一个花活儿。
他随即问:“张导,你就真的那么想拿奥斯卡奖吗?”
“我当然想啊,不想的话,我能连冲九次吗?”国师哭笑不得。
“你真这么想的话,我可以帮你一把。”李俞突然萌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他们好莱坞可以整一些《尚气》之类的电影膈应华国人。
李俞整一部膈应奥斯卡评委的电影让他们也难受难受很合理吧?
他们不是对除了北美和欧洲以外的地区有偏见吗?
好,李俞就跟他们玩zz正确。
李俞记得19年有一部叫《绿皮书》的电影拿了奥斯卡最佳影片。
客观来说,这部电影的剧本很优秀,但没有优秀到能拿最佳影片的程度。
这是一部非常好的故事片。
同年的竞争对手《罗马》《宠儿》《副总|统》都不比《绿皮书》差。
《绿皮书》拿最佳剧本实至名归。
可是连同最佳影片一块拿了,说没有zz正确的一份功劳绝对不可能。
李俞刚到在想,要不让国师去拍《绿皮书》这部电影,然后再送到奥斯卡评奖。
黑色、种族这些极其正确的元素迭加在一块,估计奥斯卡的评委都得懵圈。
看到这样的电影,他们敢跟以前一样,连提名都不给国师吗?
他们敢不给,就不止国内的网友替国师鸣不平了,在米国都会有很多群体的人亲切的问候奥斯卡。
这就是正确的威力。
在好莱坞那边,这种现象会越来越严重,导致用不了多少年,他们的电影很多都没法看了。
明知道白雪公主皮肤一定是雪一样白的,是很美丽的,但他们为了正确,一定得选皮肤黑的。
不选皮肤黑的,那些群体的人就会抵制这部电影。
还是那句话,小说需要讲逻辑,现实真的不需要。
国师听了李俞的话整个人都精神了。
跟他说可以再冲奥斯卡,他立马就不困了。
“李导,你没在跟我开玩笑吧?你自己都说了奥斯卡是很难拿到的,怎么可能会有百分百的把握呢?”国师很惊诧,都不太敢相信李俞说的话。
也就是刚才说那些话的人是李俞,他才会反问。
如果换成另外一个,说可以帮他拿奥斯卡,他的第一反应一定是对方在消遣他,然后都不带搭理对方的,直接挂掉电话。
“我还真的有百分百的把握,这样吧,你过个几天再来找我,我给你看个剧本。”李俞回道。
国师还处在一知半解的懵圈状态,李俞就已经单方面把这件事情敲定了,顺便帮国师做了决定。
过了半分钟,国师才回过神来:“刚才我好像没有答应他吧?”
确实没有,不过李俞说可以拿到他梦寐以求的奥斯卡,实在让他太心动了。
李俞的为人他了解。
李俞还是很靠谱的。
要不是李俞的掌控欲太强,不让他微操,他的《封神》都会找李俞合作。
大概四天后,《海王》的票房在内地突破10亿,国师到华流公司登门拜访。
“李导,恭喜,《海王》的票房过10亿了,20亿指日可待。”国师客套说。
“跟你的《封神》比起来还是有差距的,别捧我了,来看看我这几天写的剧本。”李俞把《绿皮书》的剧本移到国师面前,再让助理给泡杯热茶。
国师的目光被面前的剧本吸引了。
这就李俞说的,可以帮助他拿奥斯卡的东西?
李俞的编剧功力他向来很认可。
那杯热茶刚端起来,他都没喝一口就放下去了,他对剧本更感兴趣。
他倒要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剧本。
剧本的第一页写著《绿皮书》三个字,不用问都知道,这是剧本的名字。
接下来是简短的介绍,托尼,一个吊儿郎当游手好闲的白人混混,因为一些缘故,他工作的地方需要停业一段时间,但他的房东不会允许他拖欠几个月房租。
所以他需要暂时找一份兼职填补这几个月的空缺。
这个时候,有一个叫唐雪梨的黑人钢琴家提出雇用托尼,让托尼陪同他南下,进行为期八个星期的巡回演出。
在故事背景里,南方地区对黑人歧视非常严重,托尼担任唐雪梨的司机和保镖。
在南下巡回演出的八个星期里,托尼见识到唐雪梨在南方遭受的种种不公平待遇,对种z歧视这个东西深恶痛绝。
一个简介介绍的故事就让国师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正确气息。
真的,太正确了。
更难得的是,这个故事不是光正确,把正确的部分剔除,仍旧不失为一个优秀的好故事。
国师看完这个剧本当场就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