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身份没有太子那么尊贵。
太子只能有一个,皇子可以有无数个。
皇子在战场上阵亡了不会动摇国本。
自己的儿子统兵也比外人统兵靠谱。
于是李世民获得了统兵作战的机会。
恰好李世民这个大唐龙傲天是一个军事天才,特别能打。
久而久之,他的功绩就处在李建成之上了。
因此,李俞觉得李建成是史上最强太子的说法很扯,说他是倒霉太子倒是说得通。
他太倒霉了,他的能力那么强,太子之位那么稳固。
如果他没有一个百年难得一遇的龙傲天弟弟,皇位板上钉钉是他的。
李建成和李世民争皇位的剧情非常精彩。
比后来的什么九龙夺嫡水平高多了,也精彩多了。
九龙夺嫡,说白了是争宠,谁能讨得皇帝欢心,谁能让皇帝满意,谁就能上位。
看似争得厉害,实际上最终的决定权在康熙那里。
康熙让雍正上位,权倾朝野党羽遍布整个朝堂的八爷掀起了多大的浪花呢?连反抗的能力都没有就被弄死了。
这个所谓的九龙夺嫡和李建成李世民之间的争斗比起来真的很小儿科。
那九条龙手里没有兵。
李渊这个皇帝的脑回路比较特殊,他允许太子、秦王、齐王拥有一定规模的军事武装。
换句话说,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这三个儿子手底下是有兵的。
不然李世民后来怎么能带兵进入玄武门埋伏呢?
李建成和李元吉进入玄武门遭遇埋伏后,他们手下的将领得到消息了率领军队猛攻玄武门。
要不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脑袋被砍下来丢给他们的手下看了,李世民的部下守不住玄武门。
有句话说得很好,虚假的权谋兜兜转转,高级的权谋往往简单粗暴。
简单粗暴的权谋才有可行性,像《琅琊榜》和《庆余年》里的权谋,一个局布十几年,看著牛逼吊炸天,其实根本不可行。
对了,《庆余年》里的李承乾听名字就知道是参考李建成写出来的人物,名字还跟李世民的儿子重名了。
二皇子李承泽则是一个削弱版的李世民。
庆帝则是一个超级高配版的李渊,天天拿二皇子给太子当磨刀石,结果把刀磨断了。
以前的很多唐初剧,比如《隋唐英雄传》,为了洗白李世民,往李建成的身份泼脏水。
把李建成塑造成一个没有能力,又嫉恨李世民的小人。
李俞拍的是历史正剧,他不会刻意抹黑李建成,也不会给李世民洗白。
饰演李建成的演员他选择了华流公司的艺人言宽。
言宽长得很帅,很多年前就有天涯四美之称。
不过他的演技很一般,早年演偶像剧混成国内最红的男演员之一就是他的事业巅峰了。
现在他的事业比不上零几年的巅峰期。
不过跟原时空比,他的事业状况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他现在的人气下滑了,事业不如以前了不假,不过他演偶像剧、都市爱情剧依旧是男一号。
他的情况和F4的严承旭差不多,都是靠脸吃饭。
说演技有多厉害,没有。
不过他们靠著一张脸演爱情剧钱绝对没少赚。
李俞把言宽找来演李建成是有道理的。
原时空里的他在一部叫《秦王李世民》的电视剧里演过李建成,又被人们称为最帅的李建成。
后来短视频平台火了,在古装男神的剪辑视频里,他的李建成就是常客。
可见人们对言宽演的李建成接受度很高。
还有,言宽的气质是高贵冷峻、优雅华贵的类型,他的长相和历史上的李建成同样很契合。
从外表形象来说,言宽的李建成堪称完美。
非要挑点毛病的话,他的演技算不上强,演那种被抹黑的愚化版李建成绰绰有余。
让他演李俞这一版正史上的李建成可能会有一些吃力。
不过有李俞这个会调教演员的导演在,让言宽演达到及格分问题不大,就是要多费点时间多费些事。
为了打造一部历史神作,李俞认为多付出点时间和努力绝对是值得的。
颜丹辰看到言宽进组了忍不住吐槽:“导演你对观众太狠了吧?让言宽演李建成,他被射杀那天观众得有多难受,毕竟颜控那么多。”
第491章 不会让人出戏便是合格
“一个好的角色总能牵动人们的情绪不是吗?如果一个角色死了,观众的内心毫无波澜。
那么这个角色就是一个失败透顶的角色,这样的角色我的作品不需要。”
李俞认真回答颜丹辰的问题。
“况且李建成这个人物本身就给人一种充满遗憾的感觉。
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太子,他当太子那些年并没有犯下什么大的错误。
相反,在唐朝创建和前期发展的过程中,他起到了不小的贡献,只是他的贡献不如李世民大罢了。”
这一点从李世民杀兄夺位成功后就能看出来。
为了维护自身的正统性,李世民和他的团队肯定会对李建成进行抹黑。
他们把李建成塑造成一个嫉贤妒能、没有才能的小人,在史书里抹掉了他的很多功绩。
但唯独没有详细记录嫉贤妒能没有真才实学的小人李建成到底干了哪些罪大恶极的事。
他要是真的犯了严重的错误早被拿出来大书特书了。
颜丹辰零几年的时候和汤国强搭戏演过《大唐情史》。
这部剧的尺度很大,挺h挺暴力的。
这部剧里的李建成就是一个酱油角色,出场几集就领盒饭下线了。
颜丹辰回忆起自己曾经演过的《大唐情史》,又问李俞道:“我记得汤国强老师《大唐情史》里的李建成挺弱的,为什么到了《天可汗》李建成变得很强呢?
看剧本,我感觉李世民差一点就被李建成玩死了。”
“因为李建成玩权谋本来就比李世民厉害。”
李俞笑了笑回道。
论打仗,十个李建成捆一块可能都不是李世民的对手。
论权谋,李世民才是一直被压制的那一个。
有人调侃说,李渊有事喊我儿世民,没事时喊秦王。
有这样的调侃和梗恰恰说明了李世民被李建成压制得很惨。
需要用到李世民的时候,他才得到重视。不需要他的时候,他会被牢牢限制住。
比如,突厥南下威胁长安的时候,李渊需要李世民解围,才会给李世民权力。
突厥一退,李世民的权力会被李建成和李元吉牢牢锁死。
在李建成李元吉与李世民的明争暗斗中,李世民真的很惨,他一直输。
不过历史就是这样,一直输不要紧,最后一把赢回来就行了。
李世民就是最后一把赢了,但赢得非常凶险。
李世民最后动手发动玄武门之变,是因为李建成对他发动致命一击了。
当时突厥又一次南下,李建成推荐李元吉担任统帅。
李元吉趁机向李渊提出要调李世民秦王府里的所有精兵猛将随同出征。
一旦那些精兵猛将被调离,将来在战场上立了功,李建成和李元吉为他们请功,那些精兵猛将会记李建成李元吉的恩,还是李世民的恩呢?
恐怕除了少数忠心耿耿的人,大部分的人都会倒向李建成和李元吉那一方。
智囊被调走,仅剩的军权被剥离,留给李世民的只剩下死路一条。
被逼到墙角的他想要活命必须豪赌一把,这一场赌局便是玄武门之变。
发动玄武门之变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凡李世民有别的办法,他都不会这么玩。
因为干了这事,他杀兄夺位的污点就永远抹不掉。
有很多人说李建成没有脑子,魏征劝他应该先下手为强干掉李世民,他居然没有听从。
其实吧,这种说法有点事后诸葛亮。
站在当时李建成的角度看问题,他是帝国的太子,他继位是名正言顺的事。
他只需要把李世民的智囊和精兵猛将从身边剥离,大唐龙傲天会瞬间成为光杆司令。
实际上,他已经这么干了,而且干得非常漂亮。
他只要再等一些时日,等李元吉带著秦王府的精兵猛将出征,李世民自然就废了。
一个失去智囊和精兵猛将的李世民拿什么跟他争呢?
等将来李渊死了,他登基了,他可以用很自然的方式让李世民死亡。
用一句话概括,优势在他,他已经形成飞龙骑脸的大好局面了。
完完全全的顺风局,他不需要干直接干掉亲弟弟巩固太子之位的事。
玄武门事变那天,从李元吉和李建成的对话也能看出当时李建成的心态。
李元吉说收到风声,李世民打算拼死一搏,他们应该装病不去上朝,先观察一下情况。
李建成很自信,他觉得自己胜券在握了,坚持要入宫,然后发生了什么事大家都知道了。
李俞要塑造的就是这么一个有头脑有智慧,最后因为太过自信丢掉性命的太子。
如果他没有那么自信,他听了李元吉的劝,让人入宫跟李渊说自己病了进不了宫了,最后到底谁胜谁负还不一定呢。
为了让言宽演出自己想要的效果,李俞让历史教授给他上了几节历史课,让他详细了解李建成的生平。
之后再由李俞为他讲解角色。
李俞的努力很快便获得了回报。
今天要拍的戏是李世民被李建成李元吉诬陷的桥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