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居然在结尾安排了这么一出,安排了一个幻想世界,乔一如果服软给刘嘉欣认错,然后有恋情圆满的可能。
这让观影的观众们忍不住回想自己的青春。
人在青春的时候往往很中二,遇事不愿意低头。
如果当时能明白这些,能和幻想时空里的乔一一样低头认错,会不会原本错过的人就不会错过了呢?
可惜,现实没有如果。
电影里的幻想时空只是乔一亲吻新郎时的幻想。
看电影的他们也一样,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没有再回到青春的机会了。
李俞在观影的同时一直有在观察观众们的反应。
发现电影结束后不少观众笑著笑著哭出来了,他这个当导演的内心很骄傲,也很自豪。
这说明他讲的故事是成功的,能够通过一个半小时的电影画面感染观众、打动观众。
通过观众的反应李俞便能得出结论,这一把稳了。
在回去的路上,罗进眼睛里闪烁著激动的光芒:“李大导演,说句实话,在演的时候我真没觉得有什么,没想到最后剪辑出来的版本居然这么精彩!”
“是啊!结尾那一段回放简直是神来之笔!剪辑果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明明是一模一样的剧情,只要加几个只有短短几秒钟画面,意境居然变得完全不同了。”
乔震雨佩服道。
施施没有说话,只是眼神崇拜的看著李俞。
此时此刻在她的心目中李俞就是最耀眼的那一束光,是和巴斯光年一样照亮宇宙的太空骑警。
话绕了一大圈,最终绕不开那个最关键的话题票房。
“李大导演,你认为我们的《那些年》首日票房能有多少呢?首周票房又能有多少呢?”
罗进的这个问题问出了大家的心声。
包括施施在内的每一个人都竖起了耳朵等待李俞的回答。
一部商业电影不管多么多么好,最后都是要拿票房说话的。
毕竟拍商业电影本身就是为了赚钱嘛!
即便那些拍冲奖电影的导演其实也是为了赚钱,拿到大奖了把版权卖到海外就能回本,甚至能赚大钱。
李俞扫了一眼满怀期待的众人,摇了摇头:“们问我,我怎么知道呢?别说我了,这个点中影都不知道首日的票房能有多少,得过了今天才能知道答案。”
李俞多少有些哭笑不得,这些人是真的把他当成预言师了。
咋不让他预测股票呢?
罗进喋喋不休:“你是导演,你说一个你预估的数字让大家开心开心嘛,不然大家今晚光想著首日票房能有多少都睡不好觉。”
施施和乔震雨等人大点其头,认为罗进说的很对。
大家一块跟著起哄,闹得李俞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说出一个他预估的数字:“首日票房……大概200万吧。”
话音一落,现场一片欢呼!
冯晓刚的《天下无贼》去年创下首日530票房的记录。
李俞说《那些年》的首日票房可能会有200万,大家都感到很振奋!
第143章 首日票房数据新鲜出炉(求订阅!)
当晚回到家后,李俞呼呼大睡,心态非常好,并没有因为第一部电影上映睡不著觉。
反而是罗进、乔震雨那些演员比李俞这个导演激动多了。
第二日一早,某浪的影音娱乐版块出现了这么一篇文章。
从本月1日凌晨开始,由乔震雨、刘施施、罗进等明星主演的影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在全国上映。
记者从影片发行方中影集团获悉,《那些年》上映第一天就从内地拿到380多万元的票房成绩,距离《天下无贼》首日的530万元票房只有150万元差距。
考虑到《那些年》的导演李俞此前只是一位电视导演,第一次执导的电影处女作便取得这么优异的成绩,不可谓不喜人。
这条新闻的标题为‘《那些年》内地首日票房达380万,爆米花卖到脱销’。
不愧是内地的传媒巨头渣浪,一大早便获知《那些年》的首日票房。
学校里的罗进和马文隆起床后用笔记本看到了媒体们报导《那些年》的首日票房成绩,激动到鬼哭狼嚎。
“卧槽!老马,我没有看走眼吧?屏幕上显示的数字是380吧?这几个数字后面的单位应该是万元吧?”
罗进眼睛都快贴笔记本屏幕上了,生怕自己看错了。
“骡子,赶紧打电话跟李大导演道喜吧!错不了了,文章里写得清清楚楚,首日票房380万。
李大导演牛坏了,第一次拍电影把首日票房干进历史首日票房的前十名了。”
马文隆神情亢奋,比喝了几瓶红牛都精神。
其实《那些年》的首日票房挤进内地历史首日票房的前十名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这得感谢张影谋。
2002年的《英雄》打开了华国的商业大片时代,也打开了华语影坛的亿元票房时代。
《英雄》这部电影证明了内地的电影市场是有巨大潜力的。
从2002年开始,国内的银幕数量开始飞速上涨,所以每一年都有新的作品打破以前的首日票房记录。
李俞在2005年入局正好赶上院线快速扩张的好时代,首日票房挤进历史前十只能说很正常。
但对于罗进和马文隆来说,这个消息无疑是让人激动的好消息。
首日票房380万元啊!意味著《那些年》这部电影已经稳回本了,有极大的可能要大赚特赚一笔。
这也意味著内地又一名拍电影能赚钱的商业导演诞生了。
罗进把他正在充电的手机拔下来,著急忙慌给李俞打电话,结果显示电话已经关机。
“李大导演在搞什么飞机,他居然关机了,靠!”
罗进忍不住吐槽。
“走,上他家找他去。他不是在家里就是在公司。”
马文隆建议道。
今天处在五一假期当中,两人说干就干,从宿舍楼下来出了校门打车赶往李俞家中。
到了四合院,两人才发现李俞居然没有起床。
两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他们为李大导演的电影处女作操碎了心,李大导演居然一副不在乎的样子睡到日上三竿都不起来?
一时间,他们两人都不知道到底谁才是《那些年》的导演。
“李大导演,你的心态是真的好,你人生中的第一部电影昨天上映,你居然有心情睡懒觉?”罗进哭笑不得。
“我就算一天晚上没睡,到寺庙里敲一个晚上木鱼向佛租祈祷,票房该是多少就会是多少,不是吗?”
李俞缓缓起床,平静道。
“……”
罗进竟然无言以对,这很唯物主义,这很有道理。
“李大导演,知道我们的《那些年》首日票房是多少吗?”
“多少?”
李俞一边给没电关机的手机插上电,一边向两人询问。
罗进和马文隆面色激动,异口同声道:“380万!!!”
两人本以为李俞得知这个消息后会和他们一样兴奋到鬼哭狼嚎。
事实是并没有,李俞的表现得很镇定,甚至都没有什么情绪波动。
昨晚回来的路上,李俞说的200万只是一个很保守的数字。
李俞个人的心理预期其实是高出200万的。
要知道原时空里的《那些年》在内地上映可是拿下了7650多万的票房成绩。
李俞提前五六年把这部电影拍出来,由于银幕的数量和五六年后没法比,在票房方面可能会逊色一些,但一定不会差的。
因为李俞版的《那些年》应该是内地首部小清新青春题材电影,这个加成是比较大的。
如果李俞版的《那些年》能在2005年取得4000万以上的票房成绩,含金量肯定要远远高于2010年之后的7000万。
千万不要小看2005年的4000万票房,这个成绩已经是2005年内地年度票房排行榜的前十名了。
罗进和马文隆见李俞全程保持淡定,感到很意外!
“李大导演,你刚刚是不是没听清楚?要不要我和老马再跟你说一遍!我们的首日票房是380万,你就一点儿都不惊讶吗?”
“很奇怪吗?内地的银幕数量在逐年上涨,《那些年》的质量很好,首日380万票房我认为很合理。
这不是还没刷新内地首日票房的新记录嘛!哪天如果能刷新这个记录,倒是值得大惊小怪。”
“……”
李大导演的这个逼装得二人很是服气。
“靠!你还想刷新内地首日票房的记录,你想把张影谋和冯晓刚干翻不成?”
罗进大受震撼!
李俞笑了笑没说话,他是看过答案的人。
冯晓刚拍商业片功成名就后不太在意票房了,不顾大小王总的劝告跑去拍《一九四二》《芳华》这种文艺片。
张影谋后来一直在走下坡路。
李俞能说后来不少后起之秀在票房方面已经超过了这些大导吗?
比如,网文读者们都期盼的文娱文女主贾灵第一次当导演拍出一部票房50多亿处女作《你好,李焕英》。
爽文小说也不敢这么写啊,开局第一部电影票房50亿,都已经不是无脑小说了,得叫脑残小说。
这种气运之子连李俞这个看过答案有外挂的人都服气。
毕竟两千多年前东汉大魔法师刘秀以身做法告诉过大家,穿越的是真干不过天选的。
又比如,目前正在港片里给人家当配角的吴景更是不得了,一部《战狼2》占据了几年华语影坛票房的top1的位置。
罗进无法理解李俞的话很正常。
这可是2005年,国内的电影资源要么围著港台圈子转,要么围绕在内地的几个大导身边。
在现在的人眼中,冯晓刚张影谋陈大导那样的大导就是神,人们看他们的时候自带厚厚的滤镜。
而李俞在看他们时,内心想的是彼可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