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三十,科技立业 第34节

第62章 工具和手段 目的和结果

  做完这一切,一看时间,又后半夜了。

  卧室里,均匀的呼吸声预示着程荟已经睡熟,床头柜的加热杯垫50度的绿灯一闪一闪,上边放着一杯恰到好处的温热牛奶。

  每当目光落在这样宁静而温馨的画面时,纪弘心中都会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温情。

  时光大约不会永久停留在此刻,但创造温馨的人此刻正萦绕心间,闭上眼,那就是永恒。

  ……

  “敦敦敦敦敦……”纪弘三下两口消灭了牛奶,迅速洗漱清洁完了准备躺在了床上准备睡觉。

  “你好了?是不是该有所表示啊?”

  程荟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醒了,而且还一副讨债的语气:“欠很久了,今天别想跑我跟你讲……”

  “开玩笑,你老公现在可是金刚不坏之身,别挑衅我我跟你讲……”

  说着,纪弘翻身而起……

  ……

  “老公,你这段时间锻炼的效果这么好的,强了一倍不止啊!”程荟说话的时候,声音都有些迷离了。

  纪弘这段时间每天早起锻炼三十分钟到一个小时,这才两个月,程荟的感受就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持续锻炼效果得到认可,身体锻炼心得+1】

  “得,直接不给加体质了,加锻炼心得,这意思是,想加体质,我还得自己练呗?”

  纪弘直到现在也没完全摸清楚自己这个+1+1是怎么加的,有什么规律,但大多都是自己立即能用到的,端是神奇。

  ……

  第二天,早六点半,纪弘如往常般起床锻炼一番。

  不过,直到回来,程荟也还在沉睡,他也是嘟哝了一句:“还讨债,讨沟里去了吧?”

  五音不全的纪弘哼哼着不知道是不是调子的东西来到厨房,简单的把之前备好的半成品门钉肉饼放进电饼铛,早餐是一定要吃肉的,否则一天都没精神。

  然后再打两杯豆浆,齐活。

  “老婆,今天,我跟你一起去学校,去见见你说的那个学生,了解了解情况。”

  成长引航模型数据采集的APP第一个版本已经开发完成,作为内部使用的APP,测试周期可以大大缩短,甚至不测试都可以放出来使用过程就是测试过程。

  这一招纪弘还是跟千寻学的之前在创界科技,经常对接千寻的内部API,那就没有一个不出错的,都是边对接边反馈边修改,第一波对接他们的人就是理所当然的测试工程师。

  当然,全程由AI把关的卷耳智能科技不可能出这么大的纰漏就今天,APP已经下发到每一个人志愿者手中了。

  ……

  河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宿舍楼。

  “王(yáo),你该不会指望AI能对你这种情况给出什么好的建议吧?”

  室友陈轩看王如此认真地填写APP上的调研问题,还全部附有备注和自己的想法,也是不可置信的问道。

  “不试试怎么知道呢?AI和AI也是不一样的!在耳语出现之前,你能想象得到,一个操作系统出现,能把微软逼到这种地步吗?”

  王笑道:“看看我们学校,除非必要,还有几个Windows的系统?这在以前,你敢想?”

  王,就是程荟昨天说起的那个很特别的学生。

  纪弘和学校的相关人员一起,见到他的时候,小伙子还很腼腆,有着独属于大一学生的那种稚嫩。

  “你想让AI给你一个建议,你觉得可能性大吗?”纪弘也尽量放轻语气,表露出一副老教授般的和蔼。

  “大约不能吧。”王说道:“我们利用的是AI的智慧能力,但论智慧,它哪能比得过人呢?

  “如果,我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会干什么,AI通过我的水平测试、行为分析、爱好总结等等,AI能给一个非常好的建议和规划,这是AI擅长的。”

  “是啊,你什么都知道,知道自己擅长什么,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AI确实给不了你什么更好的建议。”纪弘越来越觉得这个王有意思了:

  “AI不是万能的,尤其是智慧这方面,无论怎么提高,是不可能达到人的上限水平的。不过,我这边倒是有一个建议可以给你。”

  “什么建议?”王眼前一亮。

  “先给你讲一个故事吧。”纪弘说道:“我有一个堂哥,学习特别不灵光的那种,九年义务教育都没读完就出去打工了。

  “他学习能差到什么程度,我跟你讲,语文考试考2分,这2分怎么来的呢,老师是这么跟他说的:你这也长着两只耳朵呢,一个耳朵给你一份吧,也别白长。”

  “直到初二的时候,汉语拼音声母韵母都还分不清楚,语文老师曾断言,他这辈子也学不会拼音了,但后来你猜怎么着?”

  “他学会了?”

  纪弘很平和,王也越来越放得开,没有那么拘谨了哪怕旁边还有学校宣传口的人在拍照录像他都忽视了。

  “是的。”

  纪弘点了点头:“同村老师手把手教五年没学会的东西,学会了,怎么学的,没人知道。

  “但我知道他是为了什么学会的,那大约是09年左右吧,在网吧迷上了网聊,然后也不知道怎么滴就学会了,也没人教他那时候。”

  “你想说的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王笑了,这话他耳朵都听出茧子了,每个人都这么说。

  “不,”纪弘摇头:“我堂哥,他的兴趣是学拼音吗?不是吧!”

  顿了顿,纪弘微笑着补充:“他的爱好是网聊啊!”

  王脑袋“嗡”的一声,顿时茅塞顿开,立即起身,给纪弘深深的鞠了一躬:“我明白了。”

  “坐,”纪弘摆了摆手,示意王坐下:“计算机从来都只是工具和手段,而不是目的和结果。

  “我找你导员了解过,说你学得很痛苦,之所以能学的很好,是因为智商真的特别高。”

  纪弘笑道:“既然智商特别高,那怎么还能钻这个牛角尖呢?

  “学好你的计算机,把它用到未来生物工程的研究当中去,你现在是在学工具和手段,以后就钻研这个方向也不是不可以,明白吧?

  “就像我那堂哥,他学拼音,也是工具和手段,目的是聊一个网友,哦,结果是,他们真结婚了,孩子都六岁了现在。”

  这句话就有引申含义了,那就是纪弘对计算机和生物工程结合的未来是非常看好的。尤其是AI与生物学的结合,一定会开花结果,硕满累累的。

  王当然听得出来,也是郑重的点了点头,此刻,他仿佛整个人生都有了更多的意义一般刚大一的学生嘛,容易钻牛角尖,但还真就爱吃纪弘这碗鸡汤。

第63章 纪弘就想搞个大的

  王这个人,确实很有水平。

  他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作品纪弘也专门了解了一下,是个什么东西呢,大约就跟全地形机器狗差不多的概念,只不过,王是个微型化的,多微型呢,大约蚂蚱那么大。

  “我本意还想做的更小的,”王说道:“最好直接是纳米级别的,但相关的材料太贵了,定制都找不到地方,所以才作罢。”

  “AI结合仿生纳米机器人?超前沿科技领域啊!”纪弘感叹道。

  不过相比于AI仿生纳米机器人,王的那个大蚂蚱显然技术含量低了很多,而且他所做的只是汇编和C的编程这一块儿,再加上后续的延展思路,才拿的二等奖。

  硬件啊、肢体啊这些都是花大价钱定制的,而且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实用性显然这也不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

  富家子弟也在乎“生化环材”天坑的吗?难道不是毕业了就回家接班的吗,那学什么不还都是一样?或者直接去学工商管理什么的!

  纪弘没有打听这么隐私的问题,而是勉励了王一番,生物科技与计算机的集合,纪弘自己确实也是非常看好这个前景的。

  如果说计算机和AI是工具和手段,那未来人类如果有机会实现跃迁,能够依靠的,大约便是生物科技了。

  ……

  一整天的时间,纪弘找了很多成长引航大模型训练的志愿者,一一聊了聊,发现像王这样对自己认知极为清晰的人是极少的。

  大多数学生都像张明振教授说的那样,上大学之所以选这个专业都说不清楚,甚至直接是被调剂进来的。

  被调剂进来之后,他们对这个专业既不喜欢,也不擅长。

  而且,这样的人还不在少数。

  “这是个大问题啊!”其实不用调查纪弘也知道,都是从大学阶段过来的,哪个专业没有被调剂的学生啊,屡见不鲜了都。

  这也是高等教育比较失位的点之一这应该也是导致非常多的学生毕业之后就改行不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因素之一。

  据统计,毕业三年,还在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人不足三成。

  这其中还包括医学、法律等专业性特别强,一般不会去改行的领域,如果去掉这些,这个比例会更更低。

  “其实,问题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严重。”张明振教授了解到相关情况之后,也是对纪弘说道:

  “擅长不擅长其实是一个伪概念,除了极少数人,大多数人都是平均的,影响其实并不大。”

  “我认可平均这个说法,但是不认可影响不大。”纪弘摇头:“一个人能有一点两点特别擅长,一点两点特别差,其他能力可能相对平均。

  “但是平均大约就等于平庸,闪光点都被扼杀了,最后所有人都变得一模一样,这影响还怎么能叫不大呢?”

  “这问题我们当然知道,教育专家也无数次的提起过。”张明振教授叹气道:

  “但以中国14亿的人口和接近五千万的大学生数量,对比我们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精准教育的,只能批量培养。”

  “所以,这就是成长引航大模型的意义啊张教授。”纪弘笑了:“学校负责批量,AI负责精准。

  “我觉得,既然让AI参与学生未来的培养和职业规划,我们是不是破例提供一些专业调整的名额?”纪弘如此提议道:“如此,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

  “这个问题,我早考虑过,但还必须保证公平。”张明振教授说道:

  “高等教育看似自由,实则很敏感,专业的问题就是最敏感的。任何不公平的事情,都可能引发轩然大波。”

  “那简单,放名额,按考试定。”纪弘丝毫不担心:

  “如果AI综合得出一个人适合这个专业和方向,那他至少是擅长的,如果连考核都通不过,他擅长个锤子啊,这AI的分析得出的结果也太废物了。”

  “这样的话,那就没问题了,学校本来就有转专业的政策,无非是协调多放一些名额而已。”张明振教授说道:“我去协调这件事儿。”

  事实上,河州大学利用智算中心、利用AI大模型分析学生特长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的这个计划,目前已经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批量式”培养人才,无法培养经营人才,一直是国内高等教育的一个痛点,甚至饱受诟病有较为极端的观点甚至认为,国内的教育就是在抹杀创造力,培养一模一样的产品机器。

  别说河州大学一个中游211,事实上,就连清华北大都是如此,根本不可能去做这样的个性化培养。

  就像张明振教授说的那样,几千万的大学生,咋个性化啊,哪来的那么多人去做个性化啊!

  “所以,我们现在做的这个事情,全国都在关注,教育主管部门、各高校、媒体都有人在这驻点儿现在。”张明振教授这么说道:

  “不过,也不需要太担忧,试点儿本身就是允许犯错,是有容错空间的。”

  “嗯,那是。”纪弘点头,他本来就不担心,以大数据统计分析、大模型的能力为后盾,类思维做决策和分析,前期还有人工做确认和评估,几乎不存在失败的可能。

  “那先就这样确定,智算中心那边和学生这边我都确认一遍了。”纪弘说道:

  “后续学生志愿者这边程荟在盯着呢,智算中心那边如果有什么问题,赵东赫也会第一时间联系我。”

  “你这就要走?”张明振教授阻拦道:“别呀,这边给你安排的还有工作呢!”

  “啊?什么工作?之前怎么没说?”纪弘惊讶道。

  “之前你也没来呀,既然来了,不好空手走吧?一堆人在呢,你总得见见,毕竟你是整个项目主角呢。”张明振教授哈哈道。

  “是有什么人有疑虑?”纪弘一听就咂摸出了点儿味道来,于是试探性的问道。

  “也不算是疑虑,只是比较谨慎。”张明振教授似点头似摇头:

  “自从耳语系统和私人工作助理横空出世,人们对AI的态度就很两极分化。

  “政研室现在有一批人在这驻点,要寻找政策依据和评估发展大局,我们国家是提倡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

首节上一节34/1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