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三十,科技立业 第25节

  但饶是如此,赠送一栋楼,十一层,总价也超过三千万了。

  这样的手笔,就为了离自己近点儿,纪弘还能说什么?总不能赶走吧?再说了,六楼原本也跟他没关系,是空着的。

  “双子塔?那买不起!等我们做大做强,再创辉煌,别说双子塔,哥们儿把CBD整个给你包圆了,咱们圈起来,做一个总部园区。”

  纪弘没有接腔,只是甩给张建一个不屑的眼神,让他自己去体会。

  而张建一看就知道纪弘没有介意自己的行为,他离卷耳智能科技更近一点儿的计划行通了而且成果是斐然的,因为纪弘下一句就说了:

  “类思维运算架构确实比较重要,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咨询。我们的团队现在也是初创,很多问题也在摸索,今天下午三点有一个交流会,可以让你们那边比较核心的人员上去参与。”

  “行,一定准时到。”

  ……

  纪弘上楼了,现在的他也是有一些发愁,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公开招聘,能干活的人找了不少了,但是要说真正能在AI领域扛大梁的还真没有。

  目前,项目的核心还是他一个人

  一方面是技术能力问题,另一方面也有信任的问题。

  所以最核心的东西现在还都是他自己在做,做完之后以“黑盒”的形式嵌入到项目中,供其他成员或者是外部接口调用。

  但这样终归不是长久之计,现在只有河州大学智算中心这一个项目还好,自己还搞的定,但不可能以后个个都这么玩儿。

  需要组建一个真正的核心团队来做相关的工作,成员倒是好说,他们接触的都是局部,除非整个被人端了,否则不会有整体的技术泄密风险。

  但负责人这块儿是统筹全局的,就很关键。

  “赵东赫不顶事儿,水平不够。”

  纪弘脑子里首先闪过的是赵东赫,但赵东赫的能力是个问题。

  而且他的学习能力纪弘也了解,是属于那种学习不太灵动,但十分努力的那一类,按部就班的按照制定好的计划去实施是他的所长。

  管外包团队确实绰绰有余,但是一个顶尖的技术团队,他带不了。

  “人才难得啊!”叹了一句,然后只得选择暂时搁置,人才难得,可以信任的人才就更加难得了。

  信任,给予信任难,取信于人则更难。

  就像现在,保密级别高的企业或实验室就不会使用私人工作助理,哪怕卷耳智能科技再宣传这功能是基于本地硬件的,不会上传任何隐私资料,甚至不依赖于网络和云。

  “算法上的可信问题,需要研究研究,不仅工作助理需要,以后很多项目可能都用得到。

  “看有没有什么综合的办法能够做到算法的开源可信满足各方期许,消除各方疑虑。”

  纪弘将这项工作列入计划表,并没有在这个时候更多的去思考它,现在最重要的工作还是河州大学千卡智算中心的项目。

  类思维运算架构CTCA的思路已经很清晰,API都已经完成开放给摩尔科技的团队进行使用了。

  但是片间互联算法这里出了一点点小的问题。

  纪弘昨天还跟张明振教授讲,一千张卡的GPU集群算力要达到同样规模英伟达4090算力的一半,这是现在能做到的。

  但,他内心并不满足于此基于如此强悍的类思维运算架构CTCA,以单片同规模计,只比CUDA提高了5%的性能。

  而千卡集群就更不用说了,按规模计,只提升了约10%的性能,CTCA如此先进的理念,不全浪费了吗?

  纪弘当然不可能会满意。

  “涉及多片显卡间的数据传输、传输过程中的数据一致性保持、以及多片显卡的负载均衡。”

  “通信开销……通信开销……通信……通信……”

  纪弘紧皱着眉头不断的嘟囔,他知道问题大约就是出在这里,脑子里已经有成型的思路和念头“砰”的一声就要蹦出来:“我知道了!”

  思路一瞬间打开,纪弘也是拍了拍自己的脑子:“我真是傻了,我这儿最擅长的是类思维模型的训练啊,为什么架构就非要是一成不变的?

  “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加上类思考模型AI的全方位监控,总结出最优通路和最佳数据,然后按照这个进行改进和升级。

  “甚至,这个过程可以周而复始的重复进行,那这架构就会越用越强大……”

  ……

  纪弘思路打开,不断的优化着刚刚思考出的思路和方案,越想越觉得可行。

  “这有前瞻性思维提升的功劳吗?”

  纪弘想起昨天前瞻性思维能力+0.1的事情,跟今天的思路迸发联系到了一起。

  “开始的时候可能不是,思路确实是我自己想出来的,这不是前瞻,就是普通的思考。

  “但思路出来之后,能迅速的整理出完整的链条,并针对性的看到了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前做了预防和补充,各类突发应对都考虑的极为周到,应该有前瞻性思维能力提升的原因。

  “不过,各种能力提升0.1已经很多次了,综合起的作用也未可知。”

  纪弘算了算,能力类的提升0.1已经好几次了,体质提升每次0.1。

  体能恢复是+1,可以让自己瞬间生龙活虎的那种,但应该没有提升身体素质,只是相当于休息好了。

  灵感类的也可以直接每次+1,但都是一次性的,可以迅速获得大量的相关灵感的那种,需要迅速的记录,否则可能会消散。

  这跟自己产生的灵感也很像,有时候自己也会冒出一些灵感,但又抓不住迅速消失的那种。

  “哪儿来的呢?”纪弘虽然无法深究原因,但时不时他就是想研究一下,而此刻,他还冒出了一个别样的念头:

  “可不可以专门搞一个私人AI总结一下规律什么的?算了,次数还比较少,应该没有什么规律可循。”

  “砰砰砰。”纪弘正琢磨呢,敲门声响起。

  “进。”

  “纪总,三点钟您安排的有一个会,人已经到齐了,您看现在是不是开始?”

  敲门的是纪弘的工作助理,来提醒他交流会到时间了。

  “啊,这就下午了?”纪弘叹了一句,怪不得肚子饿的咕咕叫了呢。

第46章 真正的类思维是这样的

  时间已经到了,纪弘也没顾得上吃东西,直接就前往会议室。

  除非有不得已的重大情况,他都是很守时的,中午少吃一顿饭显然不属于这种重大情况。

  坐到自己的座位上,抓起面前的奶茶吨吨吨的喝了几口,原本纪弘是不喜欢喝这玩意儿的,但今天,权当是补充能量了。

  纪弘也是第一次觉得公司经常有一些神奇脑回路的00后行政小姑娘好像也不是那么离谱工作能力有就行了,给会议室准备果饮和奶茶什么的都是小事儿。

  “我看人都齐了,那咱们就直接开始。”

  纪弘直接了当,连个切入都没有:“上午,我在楼下遇到摩尔科技的张总,也谈到类思维架构的思维方式要转变的问题。

  “GPU的性能,硬件规模是一部分,运算架构甚至是比硬件规模更重要的另一部分。

  “如果说,传统的运算架构相当于程控式的红绿灯,一丝不苟,按照时间设定红黄绿转换。

  “那么,现在换成了智能的红绿灯,你们会想怎么做呢?”这么问着,纪弘又喝了一口奶茶。

  “监控路口各个红绿灯的流量,智能调节时间。”说话的是摩尔科技的一个小伙子。

  “对,”纪弘肯定道:“你们现在的这版CTCA架构就做到了这个程度,但是你们不觉得只是这样对不起类思维运算架构这个名字吗?

  “动态调节时间,跟思维有一毛钱的关系吗?这是大数据!根据数据统计进行的调度。思维是什么?不仅要有数据,还要有分析。

  “还拿红绿灯来说,们至少要把这个红绿灯四个方向的临近路口的车流数据拿出来一起分析一下吧?

  “我们不仅要看当前,更要观察和预测未来的趋势。将GPU所有的流处理核心,甚至多片显卡之间的负载均衡预判性的做好规划和预留。

  “甚至,就如车流量是具有周期性的,有早晚高峰,节假日高峰一样,项目对算力资源的需求也有一些规矩。

  “可能这个规律没有交通流量的早晚高峰那么明显,但我们在调度GPU资源的时候完全可以根据趋势预见性的去考虑数据通信与资源需求的变化,然后去更精准的调度甚至预留?

  “预见性很难吗?过去可能很难,但现在我们有类思维模型的AI。

  “但凡架构运行一段时间,利用AI,我们就能总结出哪怕是非周期性的特性来辅助我们的CTCA架构,这才真正是类思维。”

  “好,都休息一会儿,消化一下,我们过一会儿来说说片间通信损失的影响,以及怎么去评估和应对。”

  ……

  “诺,你看,伙计们一个个全都斗志昂扬的,说要把CTCA架构的效率再提升个3%。我就知道,来你这儿是对的,类思维,你肯定是最了解的。”

  纪弘在办公室多忙活了一会儿,出来就七点多了,在一楼大厅又看到了张建。

  “我说张总,工作都做到位了吗?我代表公司持股5%的中等股东卷耳正能,正式对你的工作表示怀疑!”

  纪弘玩笑道:“你一个CEO这么闲,天天在我这儿晃悠什么呢?真有事儿上去找我,你这叫啥?蹲守?尾随?”

  张建当然是事情一大堆,但是一个同等规模下能够比英伟达发挥出更好性能的架构值得他这么上心,他在这儿等纪弘其实什么事儿都没有,真有事儿早就电话联系了。

  “我都不知道怎么说你,预期就超出5%,再加3%也才8%,你至于吗?”

  “也才?”张建不乐意了:

  “你是不是对‘也才’这俩字儿有啥误解?

  “如果以兼容方式使用CUDA的生态,同规模能达到英伟达的70%就顶天了,现在不仅不损失,还能超8%,你管这叫‘也才’?”

  “张总,你现在抱着一座金山,就别跟乞丐比谁要饭要的多了好吧,要有自己的追求。”纪弘也是接着说道:

  “行了,摩尔科技那边的事儿也很多,你就别在这盯着了,CTCA开发团队搬到这儿了,我会帮你看着点儿的,有我在,不会有问题。”

  “等的就是你这句话。”张建笑嘻嘻的:“出来这么多天了,总部那边事情压了一大堆,我今天就回去了。”

  “走走走,赶紧走!”纪弘不耐烦的挥了挥手:“不用再回来了哈!”

  ……

  直到已经走远,张建心中还有嘀咕:要有追求是什么意思?我格局不够大吗?还是说CTCA的潜力远不止于此?

  张建也是技术出身,又在英伟达多年,即便类思维模型没法知道本质,大约也是有一些感触的:究竟会有多强呢?

  什么时候类思维的理念能不再属于绝密,至少让亲密合作伙伴能够看一看呢?

  等到不够先进可以展示的时候说不定就可以了!

  这对卷耳智能科技来说,应该不需要多长时间。

  张建扭头回望了一眼科创园区:不行,这边还是要常来!

  张建也是有追求的,尤其是对技术和国产GPU迅速崛起的追求那更甚否则英伟达副总裁的职位已经让他享用不尽了,为什么还要冒着风险创业呢?

  而现在,卷耳智能科技就在眼前,不仅要常来,他甚至萌生了找个合适的时机把自己的办公室也搬来这边的想法。

  ……

  “张总也真有意思。”

  回到家,跟程荟说起今天的事情的时候,她也是忍俊不禁。

  “是啊,公司团队急速扩张,也确实缺地方,本来我就有把上下两层租下来的想法。”

  纪弘也是感慨,有些人能成功那是有道理的,不仅有眼光,同时还有魄力。

  “他是想……”程荟虽然没问出来,但是意思很明显,是有什么目的。

  “无非是CTCA架构的事儿,让我多上点心,CTCA如果效果好了,摩尔科技一年多出的利润会多出好几个三千万。”

  纪弘也是笑着:“不过,类思维架构的事儿我本来就很上心啊,这是打响智算中心的第一炮,我怎么可能不重视?

  “张建应该也知道,可能就是想找借口送个礼物吧,我也就坦然受着了,不收反倒引猜疑。”

首节上一节25/1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