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小乡村,养车成村中首富 第345节

  前些年资金还不够充裕,这两年资金充裕了,还花了大把的资金在油城G301国道旁买了块地皮。

  你说他意气用事也好,说他不务正业也好,反正他确实是买了。

  但于大为的养车从一台,变成一个车队的计划还在继续。

  现在关于在市场上淘工程机械的这个事情,于大为开始过渡给姚金斧了,不论是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还是铲车,吊车,他手里最少有一到两台。

  当然,都不是全新的,属于翻新,有几个还在油城机械租赁市场转手等卖。

  但按照于大为的计划,三年左右的时间,他的车队也就差不多成型了,当然凡凡修理厂那边少不了要贡献出一些资金。

  配件的项目上也是一样,如今配件盈利也不少,尤其是工程机械类配件,于大为个人能拿到30%的纯利,刨去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这个利润点已经相当高了。

  只不过想要弄成一个系统性的养车车队,还是比较难,主要的问题还是资金不够,旧车太多。

  一瞬间,于大为想到了很多,他甚至琢磨着一会儿忙完,回到凡凡修理厂那边再查查账,看现金还能动用多少,他还准备加快一下修车速度。

  “大为,你别愣神啊,如果是这种情况我咋办呀?”梁老板坐在一旁急的是抓耳挠腮,“要不然我摊牌算了,省得在这儿受这份煎熬。”

  “我觉得摊牌也不是不行。”于大为回过神来,继续劝解梁老板,“你想想,如果真诚一点,再拿我们两个给你背书,顺便再把那些个外国人伺候的好好的,也不是没有机会。”

  “其实也不用如此悲观。”眼看三个人没什么好想法,余厂长也没再保留,而是开口再次建议:“关于人员的事情,如小梁所说也不是不可以,或者干脆咱们两个厂子的所有人加起来陪他演一场,有半天的时间就够了。”

  “嗯,这倒没问题,咱们面粉厂如今产能跟得上,休息个一天半天的有什么压力。”段大海将吃完的空碗落在了余厂长的碗上,“我这边有五百多人,老梁你手里应该有个小一百人了吧,各省各地,不行都把他们叫回来。”

  “大为,你呢?”段大海抬头看向于大为。

  “我这边比不了你这儿,工程项目的那些个司机师傅不能动,厂子里也得留下几个人应急的,但抽调出来百十来号人不成问题。”于大为心里预估了一下,野外救援的,加上各地负责检修的保养的,都弄回来差不多有六十多人。

第539章 断壁残垣的砖窑

  “运输车队20个人不能动的,我这边生产不需要但运输需要。”段大海补充了一句。

  于大为也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如今运输车队一共十台,分成两组,A组B组轮换着,一个是长期长途,一个是短期长途加短途。

  不论是于大为自己的配件运输,还是面粉厂,又或者其他人用运输车,其中就包括于大民用来运西瓜这种散户。

  运输车目前市场的地位越来越重,尤其是华夏的基建初具规模的情况,运输开始更加重要。

  “人员的事情大家凑一凑肯定是没问题,关键是场地怎么搞?”于大为无语耸肩,“按照老梁的说法,人家可是有四个万米大仓库,别说咱们镇子了,我在咱们县里好像都没听说过有这么大的仓库。”

  “这嘛。”一旁的余厂长沉思了一下,下意识伸手捋了捋鼻子下面的白胡须,“我倒是知道个地方,只不过不在镇子里面,在咱们芦河镇往北,县城以南的一个地方。”

  “咱们这边真有万米的大仓库?我在芦河镇生活这么多年咋不知道呢?”段大海刚给梁老板,余厂长以及自己倒了杯水,闻言有些诧异的扭过头看向余厂长。

  他在芦河镇生活了至少有二十年,不论是镇子上还是村子里,基本都有过他的足迹,每次不论去哪,他都会开着三轮车。

  早些年做收垃圾生意的时候,更是连隔壁镇子都经常去。

  他还真不知道哪里能有四个万米的大仓库。

  “不是仓库,就挨着芦河镇北面十公里外的地方,那边不知道你们记不记得,有个挺大的砖窑厂。”余厂长双手接过茶水杯子,目光看向三人。

  “您老说的是很早以前废弃的那个窑厂?那都多少年了,至少得有六七年没人在那边干活了吧?那几个砖窑早都废了。”梁老板从县城回来,经常能路过那一片。

  他只要打开车窗,往旁边瞥一眼,就能看到荒芜的草地上,有那么几个大砖窑远远的矗立在那里,有些已经剩下断壁残垣,有些则还保留着原来砖窑的风格。

  远远的看上去确实犹如巨大的红砖建造的仓库一样,只不过时间太过久远,再加上杂草丛生,早已经被人们给遗忘了。

  那片砖窑厂梁老板还是知道的,听说是一位官家手里的财产,后来犯了事儿,那个地方也就充公了。

  曾经还传出来说有市里面过来的人收购过,不过很可惜价格没谈拢,那片砖窑厂就一直废弃着,直至如今。

  “那片砖窑倒是好地方,可惜那边砖窑很多已经被毁的不成样子了,具体能用几个,这还真不好说。”段大海眼中带着沉思,抬起头看向于大为几人,“左右现在没事儿,不如咱们开车过去看看?”

  “行!看看也好,如果真的不能做仓库,咱们还可以再想其他办法。”于大为赞同的点了一下头。

  几人说着便开着一辆车直奔芦河镇北面的老窑厂开去。

  这两年不论是段大海,还是梁老板都换了新车。

  段大海前两年买的是一辆黑色的丰田的凯美瑞,他不懂车,但架不住有个懂车的兄弟。

  反正段大海开车也没有太多讲究,能开,黑色就行,价格也别贵的太离谱。

  最后于大为帮他选择了凯美瑞,至少这车保值,而且各方面性能都还可以。

  老梁之前就从皮卡车换成了桑塔纳,目前车的各个性能都非常好,毕竟总去于大为的凡凡修理厂蹭保养,坏了才是真说不过去。

  “还是大为你这大切舒服啊,等我把这单生意谈成了也换个越野车玩玩。”梁老板靠在副驾驶座椅上,一脸羡慕的盯着车子的中控以及内饰。

  大切,全名吉普大切诺基,于大为当初之所以买这个,就是看重了它空间比较大,操作性比较好,主要是抗造。

  他现在开的这台黑色吉普大切可跟未来的吉普不一样,至少在质量上于大为还是觉得老款的好,实打实的用料扎实,各种凹凸不平的路面都能驾驭。

  “行,等到时候梁老板发财了,可别忘记带带我们兄弟几个。”于大为一边开车一边调笑了两句。

  “那必须滴呀!”梁老板虽然不知道事情能不能成,但在面子以及气势上确实拿捏住了于老板。

  “以前咱们芦河的砖厂也算个活计,好多屯子里生活不下去的妇女,都主动去砖厂干活。”余厂长坐在越野车后座,看着熟悉的道路有些感怀。

  “真要说起来,我媳妇儿也在这个砖厂干过。”说话的是段大海,他同样目光看向远方荒草里面的砖窑,“那时候干一个月能给个三百块钱就不错了,后来我寻思在砖窑里累死累活的,还跟男人去抢活,不如让老婆回屯子享清福,自己一个人挣钱算了。”

  “打那开始,我就在长期在镇子上收垃圾。”

  段大海跟砖窑也有一些回忆,不过也只是一点点。

  四个人很快来到一片荒地上,刚开始就看到了地上很多刚刚冒头的破碎红砖头,有些暴露在泥土外,有些压着底下的青草。

  偶尔车轮子会压着这些砖头过去,直奔不远处的砖窑。

  从前这个砖窑还有个象征性的围挡,现在早已经什么也没有了。

  周围两三公里都没有任何建筑,全都是荒草甸子,再往远看是一片绿化带,各种杨树柳树穿插其中,这些都不是后期人工种植的,都是早些年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有的这些树木,只是后来被人规整了一下。

  “到了。”于大为踩住刹车,拉上手刹,第一个从车上下来。

  抬头望去,远处有六个巨大的砖窑,旁边各有一个巨大的烟筒,只不过如今还能挺立的烟筒就只有那么一个了。

  不过站在已经破损的遗迹之上,依旧能够感觉到当时这个大砖厂的壮观。

  “早些年咱们这个砖厂可比面粉厂还要出名,只不过为了弄成这么一个标杆性企业,也耗费了不少人力物力,中间更是挪用了不知道多少公款。”余厂长从车上下来,望眼各种土砾残砖,无奈的摇了摇头。

  “唉,理解,人嘛不论在哪都想做出点公济出来。”于大为双手叉腰,打量着这片残破的地方,他对这种事情可太熟悉了。

第540章 集装箱办公室!

  于大为上辈子曾经亲身经历过两件事,

  还有一次是去大儿子的城市,那个城市有个叫环山公园的地方,听说当地官家投资了二十多亿,不仅公园里面各种假山流水等设施应有尽有,外面更是修了不知道多宽的大道。

  只是那个地方太偏了,再加上去趟公园还得收门票费,所以进去的人平日里简直是太少了。

  最后愣是把大儿子他们住的那个开发区给干没了,重新并入到了老区怀抱。

  不这么做也不行,因为根本入不敷出,没办法实现真正的经济技术开发。

  这件事儿于大为印象特别深刻,因为他会想到自己盲目冲动,借钱也要搞事情的行为,同样充满了不理智。

  “六砖窑,中间有两个已经彻底塌了,但好在还有四个能用。”段大海随手朝远处坍塌成红砖废墟的地方一指,随后又转移到其他破旧的砖窑上,“这几个估计也不行了,得修缮一下才像那么回事儿,大为你怎么看?”

  “如今正赶上村子里老少爷们不忙,家家户户的老爷们都带着泥瓦匠本事,人多一些半个月之内完全能修缮出来。”于大为迈步朝前走,等路过红砖废墟的时候,用脚踢了一下砖头,“这些砖头没被偷走,正好咱们可以利用起来。”

  “就地取材吗?完全可以行啊。”段大海点了点头,之后眼中又略有不解的朝余厂长看去,“为什么这些废砖还能留下呢?”

  村子里啥人都有,尤其是最不缺占便宜的,知道这地方有没用的砖,按理来说应该早就偷偷开着四轮车过来拉砖了。

  “有不知好歹的过来拉过砖,后来被某位领导知道了,派人给抓起来了,最后听说罚了不少钱,这事儿传开以后就再也没有敢上这边捣乱的。”余厂长右手指向背面,顺着对方的目光隐隐能看到一个冒烟的地方,“那边是县里的炼油厂,好像是咱们镇上也跟人家沟通过,偶尔会过来瞅瞅。”

  “这片砖窑地其实还一直被咱们镇重视着,想着哪天镇上有钱了再给恢复一下,或者再转手卖出去同时也能培养一个优秀的企业啥的。”

  余厂长说到这儿摇了摇头:“可惜现在应该用不到了,这两年咱们镇子比以前好了很多,也有了比较优秀的企业,老砖厂这块未来可能会被低价卖出去吧。”

  于大为跟段大海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别的不说,镇上那位坐镇芦河镇的,是个极会审时度势的人,应该能看出来砖窑想要重新弄好注定千难万难,倒不如卖掉省心。

  “那要不然我就把这块给弄到手里吧?左右也要建几个仓库,把仓库弄到这边不论是去县里还是去省城也都会很方便。”

  便在这时,梁老板忽然开口,他仰头望着几处巨大的砖窑,双手插在腰间,整个人意气风发,很有一种指点江山的味道。

  只是身旁的段大海跟于大为却同时皱起了眉头。

  两人都想到了同一件事情,那就是本身的性价比问题,不是所有的地方都特别适合投资,做生意也是需要仔细考量的。

  老段比于大为藏不住话,没一秒便开口提醒:“你想清楚啊,这片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再者地盘不小,再弄一些围墙基础设施什么的,很有可能把你这些年的积累全搭进去。”

  “段大哥说的不错,老梁,这地方太偏,不如你之前把仓库建在芦河以南好。”于大为也劝说。

  “道理我都懂,可这边如果修缮,再加上弄一个办公小楼的话,我这也有些心疼不是。”梁老板挠了挠头,像泄了气的皮球似的。

  段大海跟于大为同时无语起来,就连余厂长也跟着摇头。

  梁老板如果说开发市场,做个市场经理那绝对是非常牛逼的存在,就没有他忽悠不动的人。

  但真要是说起做生意,追逐利益跟性价比这块,梁老板的眼光永远都是一如既往的差。

  “你呀你!”段大海忍不住用力拍了梁老板宽厚的肩膀一下子,“你真是丢西瓜捡芝麻,修缮这些东西才几个钱,等你跟甲方签好了协议还不是分分钟赚回来的事儿。”

  “段大哥说的对,而且的办公楼也不用钢筋混凝土,有一种建筑弄好了一样可以当办公室,甚至回头还能搬走再利用。”于大为抱着膀看向梁老板?

  “有这样的东西?”梁老板抬起头,双眼放光朝着于大为看去,他还是第一次听说有建筑可以来回移动。

  “当然。”于大为看见三人都朝自己看来,他淡淡一笑,“这种东西你们也见过,就是港口的那种集装箱,只不过不是大型的集装箱,咱们找厂家弄几个小型的集装箱就够了。”

  “集装箱?集装箱咋能住人呢?夏天不得热死,那冬天更得热死。”梁老板一脸的不可置信。

  集装箱他是听说过的,不只是听说过更是见过。

  从前国内集装箱港口很少,也是近二十年港口的集装箱陆续增多,而且国内也有专门制造集装箱的厂子,只不过大多都在南方,北方很少。

  那东西比铁皮房肯定是厚,但也真是没法住人,尤其是东北这种恶劣天气,零下三十多度这咋住人?

  “集装箱咋不能住人了?普通的港口集装箱当然没办法使用,不过咱们可以改造一下嘛。”于大为掰着手指头给三个算计,“你们想想,房子的六个面都已经建造好了,剩下的就是解决一个内饰问题。”

  “比方说弄上泡沫板用来保温,四周开几个窗户,有条件的弄上个空调,夏天根本不会太热。”于大为目光停留在梁老板的脸上,“你不是说想弄个好一点的办公室么,那空调啥的你肯定得装啊,要不然不是你的风格。”

  “再加上集装箱的多变性,不论是横着排列还是竖着排列,又或者创造出各种类型,风格上也可以自由搭配,集装箱房子要是弄好了,那你就是整个芦河镇最亮的仔!”

第541章 静待佳音

  于大为说着到这儿语气一顿,眼神中带着几分谋划,“不瞒你们说,我也打算过两年弄个集装箱的办公室。”

  “我现在凡凡修理厂那边的建筑有些杂乱无章,土坯房也有,彩钢房也有,后面如果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办公室我打算用集装箱做房子,到时候配上专门的暖气锅炉房,保证集装箱里面冬天的温度。”

  “至于修理间跟大型车库,后面还是得用钢筋水泥土弄比较好。”于大为也是发现了一个问题,彩钢房是真的不结实,而且弄的太大,再加上下面地基不稳,很容易出问题。

  这几年于大为又找人把彩钢房加固了好几次,不过终究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如今于大为没有倒出时间来,等到油城那边的店面撑起来,于大为会着重处理凡凡修理厂的修缮问题。

  “听你这么一说好像集装箱坐办公室也不是不行,哪怕后期不用了也可以卖废铁呀。”梁老板思索了一下,感觉这个事情可行,但还是没有最终拿定主意,而是目光看向了段大海。

  要说三个人里面最稳重的肯定是段大海这位老大哥了。

首节上一节345/36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