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从鲍家街开始 第78节

  再看看供桌上的香炉,应该经常有人过来烧香。

  周彦者才想起来,年初走之前,他给了周宏一把钥匙。

  屋子里面除了没有什么异味之外,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干干净净,用一尘不染来形容都不为过,应该是经常有人来打扫。

  如果只是有人来打扫,倒还罢了,关键是家里面还多了很多东西。

  电话是年初的时候装好的,但是客厅那一整套电视柜、茶几、沙发是怎么回事?还有这大彩电又是怎么回事?

  不用问,这些东西肯定是周宏买的。

  周清虽然有点零花钱,但也置办不了这么多东西,光是这个彩电恐怕就要上万,更别说还有一套精美的沙发、茶几、电视柜。

  ……

  周彦是下午到家的,他先在休整了半天,晚上又好好睡个觉,第二天上午便去了爷爷奶奶家。

  他一到,就看到一大家子,九个兄弟姐妹,除了老二周宏之外,其他人都在。长辈中,也是周彦的父亲周耀文没在。

  最近家里面的生意似乎非常忙,前些天周彦跟周宏还通过电话,听周宏说,他跟父亲过年的时候应该会回来迟点。

  周彦刚一进门,就触发了周家军的被动技能。

  “三哥好。”

  这声叫喊也惊动了议事厅的男人们,以及厨房的女人们。

  奶奶最先从厨房跑出来,一见到周彦,奶奶就摸着他的头,嘴里不停地喊“乖孙”。

  老爷子周悯农特别反对摸孩子头,本想说两句,但是最终还是忍住了。小老三一年到头就回来这么几天,让老伴摸一摸脑袋算了。

  老太太抓着周彦的手,不停地问,吃好了么?穿暖了么?在外面有没有受欺负?

  等到把周彦的手都焐热了,老太太才终于肯放下。

  周彦跟着奶奶去厨房跟两个婶子打了招呼之后,又跑到“议事厅”去跟爷爷还有叔伯聊天。

  看到周彦回来,爷爷周悯农也很高兴,他上下看了看周彦,“看起来在外面过得不错,比去年回来的时候长了点肉。”

  “这段时间吃的是多点。”周彦笑着点头,随后又问,“爷爷最近身体都好吧?”

  周悯农笑呵呵地说道,“放心,还能活上几年,暂时不用你们操心。”

  周彦则笑道,“您自然不用我们操心,但我们还需要您的照顾,所以您一定要保重身体。”

  周宇在旁边拍了拍周彦的肩膀,“瞧瞧,我们家老三,现在是越来越会说话了。你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我们可都看过,现在你也是明星了,我们社里面还有同事问我要你的签名照呢。”

  说这话的时候,周宇特意将签名照三个字咬的很重,周彦知道他的意思,肯定是说巩莉签名照的事情。

  不过周彦只能耸耸肩,因为这段时间一直没有碰到巩莉,没办法给周宇要签名照。

  这时大伯周耀华推了推眼镜,笑着说道,“电影确实不错,我们单位里面,前段时间天天都能听到有人讨论,也有讨论你的。”

  那边正在看电视的众小将,听到他们这边在聊《大红灯笼高高挂》,就起着哄从抽屉里面拿出一个录像带放进录像带里面。

  不用问,就知道他们要放的肯定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周彦忍不住扶了扶额头,现在《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录像带还没有开始卖,他们看的这个大概率是盗版……

第97章 利润在哪儿?(第一更,求订阅)

  议事厅这边的男人们原本在聊别的,但是电影开始之后,他们又都把注意力放在了电视上面。

  这是一款34寸的索尼牌彩电,价格过万元。

  34寸的屏幕,在这个时代已经非常大了,就不说尺寸,很多人家里连黑白电视机都没有。

  更别说还有那台录像机,至少也要大几千块钱,这一套设备,在全国大部分地方都能抵得上一套房子了,根本就不是普通家庭能够承受起的。

  十几口人看着一部电视,大家都很认真,这样的场面现在很常见,但是三十年后恐怕就很难见到了,那时候大家应该是各自抱着一部手机电视大部分时间只是充当环境声的存在。

  周彦其实挺喜欢这种氛围的,所有人都看着电视,不说话,你就只能把注意力放在影片上,这种情况下看电视才是一种享受。

  三十年后,一个人看电视,非常容易会陷入一种很无聊的境地,特别是当手里有遥控器的时候,总是会不停的换台,或者快进。

  看电视的人,总是想要快点看到后续的情节,他们这时候有了快进这个选择,就会大加利用,很难沉得下心来。

  厨房里忙活的几个女主人,也不时地伸头往外看一眼。

  特别是当周彦出场的时候,厨房就没人了,她们会全部走出来,跟大家一起欣赏周彦的表演。

  虽然他们也没觉得电影明星怎么样,但是看自己的亲人出现在电影里面,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等到一部电影结束,饭菜也上桌了,奶奶招呼大家去吃饭。

  倒酒的时候,老大周宇给周彦也倒了一杯,“老三今天也喝一杯。”

  周彦没有拒绝,笑着接过酒杯。

  见到周彦端酒杯,老爷子周悯农也很高兴,笑呵呵地说道,“小一辈渐渐也长大了,以后酒桌上就是你们的天下了。”

  周耀华问道,“小彦你在学校喝酒么?”

  “很少喝。”

  “那就说明还是喝。”周耀祖笑了笑,“还有一学期就毕业了吧,可以开始喝酒了。”

  “一学期不止吧?他们专业五年制,这又休学了一年,应该还有一年半。”周耀华说道。

  周彦笑着说道,“三叔说得没错,我还有一学期就毕业了,学校已经通过了我的提前毕业申请,明年我会跟87级的同学一起毕业。”

  听到周彦提前毕业了,家人们都很高兴,周耀华又关心他的分配问题,“那单位分配怎么说?有没有合适的单位接收?”

  “央音作曲系的分配问题不大,关键还是要看小彦自己的考虑,是要留在燕京还是回金陵。燕京那边离得太远,咱们家不太够得上,你要是回金陵的话,安排起来方便一点。”周耀祖说道。

  周家这些年扎根在金陵,在本地还是能说得上话的,寻常的单位,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也可以继续深造,上本校的研究生,或者出国也行。”周悯农说道。

  老爷子思想比较开放,觉得年轻人出国去见见世面也是件好事情,只要知道自己根在哪儿就行了。

  周彦笑道,“爷爷,我已经决定留校任教了,流程正在走,开年过去应该就能走完。”

  听到周彦决定留校,他们也都点点头。

  其实在周家人看来,留校任教不算是特别好的选择,周彦完全有其他更好的路走。

  如果周彦愿意,周家可以把他安排进金陵的一些乐团或者剧团,在里面待几年,以后转管理岗,走仕途。

  他们对周宇的培养路线就是这样,别看现在周宇在《扬子晚报》工作,但过不了几年应该就会调到《金陵日报》去。

  在《金陵日报》也不用混到顶,混到个副主编,待不了几年就能调到县区进入领导班子。

  顺利的话,周宇四十岁之前就能进入到地级市的领导班子。

  以周家的能力,完全可以做到这点,不过再往上,主要还是看周宇自己的能力。

  周彦从小在周家生活的时间比较少,而且又不是长孙,所以长辈们对他也都没什么特别要求,他的选择,他们都是支持的。

  其他人都关心周彦的单位分配,周宇倒是更关注周彦的演艺事业。

  “老三,你夏天拍的那部电影,什么时候上映?”

  周彦笑着摇头,“上映时间还没有确定,至少还有半年吧。”

  “这么慢。”周宇撇撇嘴,随后又笑道,“你要多拍拍戏,以后就算你不经常回来,咱们全家也能去电影院看你。”

  赵兰翻了儿子一个白眼,“你说的这叫什么话,就不能盼着你三弟多回来看看么?而且小彦现在快毕业了,也要开始考虑个人问题了,小彦你在学校有没有处得来的女孩子?”

  “要是有看上眼的同学,那是最好,同学之间有共同话题,感情基础也好。”三婶李广琴笑着说道。

  周彦摇摇头,“我暂时还没有这方面的想法,等到工作稳定再考虑吧。”

  “男人嘛,事业为重也是好的。”周耀祖说道。

  坐在对面的周倩见她三哥被催婚,赶紧又把话题说回电影,“夏天拍的那部戏,三哥是导演,没有出镜,咱们去电影院也看不到他。”

  “那多没劲。”周宇撇撇嘴,“还是要多露露脸才行,不然怎么成大明星?”

  周彦笑了笑,“我现在主要还是做幕后工作,演戏的话,看机缘吧,碰到好的角色我也会接。”

  “我觉得幕后工作没什么不好的啊,三哥配乐的另外一部电影,马上就要上映了,我还约了同学去看呢。”周倩又说道。

  老爷子周悯农笑道,“是嘛,什么电影?”

  “叫《天堂回信》,腊月二十八上映。”

  周悯农点点头,“腊月二十八挺好,到时候老二他们应该也到家了,咱们全家一起去电影院看。”

  周宇立马说道,“好,我去弄电影票。”

  ……

  之后的几天,周彦每天都是上午去爷爷奶奶家,下午回自己家。

  腊月二十八早上,周彦刚起床没多久,正坐在沙发上看书,外面有人敲门。

  周彦过去开门,他哥周宏站在门外。

  见到周宏,周彦笑道,“回来啦。”

  “嗯,昨晚到的。”

  周宏点点头,进门之后先给母亲上了炷香,随后坐到沙发,开口说道,“前段时间家里面又开了个厂子,所以最近比较忙,我听大哥说,你回来之后每天都去雨花那边?”

  “嗯,你要是不来,我一会儿也是准备要过去的。”

  周宏又看了眼供桌,他知道周彦今年应该也会去那边,不过他想来看看母亲,顺便跟弟弟单独聊聊。

  他们有些日子没见了,中间虽然通过一次电话,但是也没聊太多。

  “下午我们去看的那部电影,就是你夏天拍的么?”

  周彦笑道,“哪有这么快,我拍的那部电影还没有定下上映时间呢,下午去看的这部,是燕京制片厂自己拍的,我在里面担任配乐指导。”

  周宏点点头,他之前跟周彦没怎么聊过电影方面的事情,所以不知道这些情况。

  想了想,周宏又问,“给电影配乐,你能拿多少钱?”

  周彦不知道周宏为什么问这个,不过也如实回答,“一千来块钱吧。”

  听到只有一千来块钱,周宏皱了皱眉毛,他没想到会这么少。

  周宏不知道行情,只是在新闻上看到,有些电影票房能达到几千万,所以想着配乐指导这个工作也很重要,应该也能拿不少钱。

  “那你当导演的那部电影,能拿多少钱?”周宏又问道。

  “五万块钱。”

  其实不止五万,这五万是基础的片酬,之后如果电影获奖了,不同级别的奖项周彦都可以拿到一笔奖励。

  当然了,票房分成什么的,肯定没有他的份。而且奖励应该也不会有太多,一部电影能拿到的奖是很有限的,级别不高的奖项,奖励也没多少。

  这些钱肯定不算多,但是对于一个新人导演来说,其实不算少。

  不过在周宏看来,这钱少的可怜,配乐拿不到多少钱就算了,他没想到连导演也只能拿这点。

  “拍一部电影,大概要投入多少钱?”

  周彦笑了笑,“那就要看拍什么电影了,少的几万也能拍,多的几千万也正常。”

  “像《大红灯笼高高挂》这种呢?”

  “几百万吧。”

首节上一节78/4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