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从鲍家街开始 第34节

  王军正扬眉道,“那是不是说,我们拍摄的时候,对镜位的规划也可以根据配乐进行调整。”

  周彦点头,“当然可以。”

  他其实就是想说这个事情,如果拍摄的时候,导演能够在镜位的规划上跟已经定下来的音乐进行配合,将会提高音乐跟电影的契合度。

  很多时候,一首配乐的成功与否,跟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关系并不是特别大,更重要的是镜头跟音乐之间的节奏契合。

  如果撇开镜头节奏不谈,那配乐将会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悲伤的情节配悲伤的音乐,欢快的情节配欢快的音乐就行了。

  可以简单地将这种节奏理解为“踩点”,譬如《天堂回信》第一个放风筝的画面,如果拍摄跟剪辑的时候,能够做到让风筝在空中的律动踩到《永远同在》的点,那效果将是成倍的增加。

  “那后面的配乐你有想法了么?”王军正又问道。

  周彦笑道:“有一点,比如这段……”

  他从分镜稿里面把那张故事最后放风筝的稿子抽出来,“就这一段,在配乐的时候应该注重回忆。而回忆是一个过程,在回忆的铺陈中,情绪再慢慢起来,我们用一段钢琴做引子,然后引入一段忧伤的小提琴,这段小提琴就代表回忆本身,再之后,我们可以引入旋律相同的大提琴,大提琴的音色相对低沉,然后回忆慢慢往前推进……”

  周彦在分析如何给这段配乐的时候,王军正竖着耳朵,眼睛一眨不眨,这种配乐分析她还是第一次听到。

  之前她跟其他配乐指导合作的时候,当然也会有讨论,但是不会这么细致,大多数时候是她自己先表达想法,然后配乐指导拿出音乐来问她这个导演的意见。

  而且大部分时候,都是电影拍到中途,甚至已经拍完,她跟配乐师才沟通。

  像这次这么早,还是头一次。

  至于配乐指导是怎么给某一段配乐的,具体过程她其实也不清楚。

  此时王军正脑海中浮现出两个词,专业以及细致。

  周彦的表现,让王军正感觉非常好,如果能让周彦来做《天堂回信》的配乐指导,她觉得挺不错的,退一万步说,即便后面周彦表现不好,也确实是可以换的。

  而正因为周彦表现好,也让王军正感觉为难。

  周彦的事情,她已经跟他们陈厂长汇报过了,但是都没等她说完,陈厂长就大手一挥,“胡闹,不行。”

  他们陈厂长是一个既求稳,又专断的人,之前厂里面经营困难,年年亏损,也是有赖于他的到来,才扭亏为盈。

  专断有时候也不只是缺点。

  厂子的经营能够这么快改善,跟陈厂长的专断有着直接关系,这几年厂里面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厂长总能第一时间做出决断,而且很少受到其他人的影响。

  即便有些决断是不对的,但也不会影响大局,因为决断快,大大增加了效率。

  想要决断快,那么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影响做决定的条件就不能多。

  站在陈厂长的角度,他不可能去考虑一个在校大学生是否真有能力做配乐指导,因为这个过程是浪费时间的。

  与其浪费时间从沙子里面淘金,为什么不能直接去找已经挖出来的金子呢?那么多成熟的,已经进单位工作的配乐师不选,何必选一个大学生?

  厂长既然做了决定,王军正也很难去改变。

  所以周彦来的时候,王军正想的就是,跟周彦好好说说,让他放弃配乐指导,只把《永远同在》授权给他们。

  但是现在周彦的出色表现,让她感到为难,她都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去拒绝眼前这个充满激情的年轻人。

  周彦见王军正不说话,便笑着问道,“王导,你是有什么想法么?”

  王军正笑着摇头,“没有,我是没想到你对故事情节跟配乐的分析会做到这么细致。”

  “做工作嘛,细致点总没错,这也是一个配乐指导应该做的。”

  听到这话,王军正更不知道该怎么拒绝周彦了。

  她沉吟了好一会儿,就在周彦将要开口问她的时候,她说道,“周彦,你能不能回去把你对这部电影的配乐想法写出来?就像你刚才跟我说的一样。”

  “可以。”周彦毫不犹豫地点头,“除了这个,我还可以做一些配乐的小样给你们。”

  听到周彦这话,王军正甚至有点感动,这个年轻人方方面面真的没话说,最关键的是,他对这部电影是真的很有热情,这一点非常难得,也是王君正最看重的。

  作为一个女性导演,她很容易被周彦这种态度打动,她认为既然周彦对这个电影能有如此热情,后面在配乐的时候应该也能倾注更多的感情。

  感谢【宿命灬天下】的100打赏

  感谢【游方道人游四方】的500打赏

第55章 三人小乐团

  王军正又从抽屉里面掏出另一个本子,“这是上一版的一部分剧本,虽然跟现在的剧本有区别,但是不大,你拿回去看看,应该对你有帮助。”

  “好的。”周彦接过剧本,笑着说道,“我会好好看的。”

  王军正点点头,“那今天咱们就到这里,你先回去,等到把东西准备好了就跟我说。”

  “好的。”

  “最好是半个月之内过来,再迟我们可能就要出发去珠市了。”王军正又补充了一句。

  “嗯,我知道了,我会尽快准备好。”

  ……

  从导演办公室走出来,周彦没有急着离开,而是在燕京制片厂随意逛了起来。

  主楼总共三层半,最上面的半层阁楼是资料室,属于厂里面的重地,周彦上去的时候,门里面靠边坐着一个大姐,十分警惕地看着周彦,他也没再往那边走。

  三楼东边是文学部和《电影创作》的编辑部,周彦站在门口往里面看了看,还挺热闹的。

  二楼是厂办跟领导办公室,一楼是生产、宣发跟财务。

  从主楼出来,周彦准备去旁边的录剪楼瞧瞧,迎面却瞧见陈恺歌往这边走。

  陈恺歌也见到了周彦,他还挺意外,不过他想了半天也没有想起来周彦的名字,只能笑着说,“这么巧啊。”

  “是挺巧的,陈导。”周彦笑着走过去,这次他主动给陈恺歌让了根烟。

  陈恺歌接过烟,“我记得你不抽烟吧。”

  周彦点点头,“帮你们准备的。”

  陈恺歌笑了笑,顺手把烟给点着,“你今天怎么来这边了?”

  “来找王军正王导有点事。”

  “是新电影的事情么?快拍了吧?”

  “说是下个月拍。”

  “那快了。”陈恺歌长长地吐了口烟,“他们的配乐指导已经定下来了?”

  陈恺歌猜测周彦找王军正是为了新电影配乐的事情,但是压根不会去想周彦是配乐指导这种可能,毕竟周彦太年轻了,而且他本来就是配乐助理。

  “还没定下来呢。”

  “那你今天过来是?”

  “我之前写了一首曲子,王导觉得不错,想要用在她的新电影里面,我今天来就是聊这事的。”

  陈恺歌诧异地看了看周彦,没想到周彦这个配乐助理还有这样的能力。

  王导这个人,陈恺歌是了解的,要求不低,如果不是曲子确实好,她也不会要。

  假如陈恺歌多打听打听《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事情,知道之前周彦给电影写过一首《颂莲》,或许就不会这么惊讶了,当然,如果他跟赵季平打听过,也能知道,周彦会参与《霸王别姬》的配乐工作。

  这样的话,他应该也会跟周彦多聊几句,不至于连周彦的名字都记不住。

  “挺不错的。”

  随意地夸了句,陈恺歌又说,“我还有点事情,先上去了。”

  “好的,您忙。”

  跟陈恺歌道过别之后,周彦去录剪楼跟洗印楼逛了逛,车间里面也进不去,只能在外面看看,大体跟长安那边差不太多。

  ……

  这边周彦走出燕京电影制片厂的时候,那边王军正下了二楼,敲响了厂长办公室的门。

  厂长陈志谷正在看资料,听到敲门声,抬头道,“进来。”

  等王军正推门进去,他放下手上的资料,问道,“小王,你找我有事?”

  陈志谷六十出头,国字脸,身材很魁梧,他年轻的时候当过兵,还当过地下交通员,整个人给人一种凌厉的感觉。

  王军正走近两步,“厂长,我还想说一说我那部新电影配乐指导的事情,能不能给那个年轻人一个机会,至少看看他行不行。”

  一听王军正为了这事,陈志谷就皱起了眉毛,沉声说道,“王导,这事我们之前谈过,我的态度也给到了,应该没有再谈的必要了吧。”

  听到这话,王军正暗自腹诽,之前他们那叫谈过么?她都没说完,就被拒绝了,根本就没谈。

  来厂长办公室之前,王军正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知道会是这种情况,但是她既然来了,就是要帮周彦争取一个机会。

  她自己的语气也变得坚定起来,“厂长,我知道在燕京电影制片厂,咱们导演是没有办法自己定配乐指导的,但我只是想要给周彦一个机会。你们帮我找配乐指导,当然没问题,我相信领导的眼光,但是你们给我找的配乐指导,能够在开拍前就参与电影初步创作么?”

  说完这一通夹枪带棒的话之后,王军正感觉舒服了很多,她有些意见早就想提了,不仅仅只有周彦这一件事情。

  有时候她在想,如果也能有私企投钱找她拍电影该多好,至少她可以像陈恺歌跟张一谋他们一样,大部分事情都自己做主,预算也可以往上提一点。

  陈恺歌今年要拍《霸王别姬》,就是汤臣电影公司投的钱,配乐指导、演员都是陈恺歌自己定,厂里面给的都是支持,没有任何掣肘。

  陈志谷确实专断,但也不是完全听不进去意见,特别是当他发现王军正的意见已经不仅仅在配乐指导这一件事上的时候,他知道,王军正心里的怨气必须疏导出来。

  因此他试着让自己的语气缓和一点,“小王,你真的很看好那个学生?”

  王军正也平复了一下自己心情,“厂长,周彦不仅仅是学生,他还参加过《大红灯笼高高挂》的配乐工作,赵季平老师对他赞不绝口。”

  陈志谷知道,如果不答应王军正,那王军正之后心里肯定一直会有一个结,后面又是一堆麻烦事。

  沉吟片刻,他说道,“如果你确实很看好这个小伙子,那就证明给我看,只要你能证明这个人确实能够胜任,我就同意让他担任新电影的配乐指导。”

  “真的?”

  “当然。”

  王军正点点头,“好,我会带他来证明的。”

  ……

  周彦不知道王军正为了他的事情,差点跟厂长陈志谷吵了一架,他这会儿已经坐上了去新街口的公交车。

  燕京电影制片厂距离新街口不远,如果不是坐公交车,直接骑车,先过穿过三环,然后再穿过燕京师范大学,没一会儿就能到新街口。

  周彦之要去的是新街口的电子一条街,那边有很多售卖音响、录音机等设备的店。

  他跟王军正说可以录点小样给他们,但是手边上又没有录音器材,他们班倒是有人有收录机,但是周彦不想借,而且他还想弄个好点的,保证音质。

  周彦在电子一条街逛了一圈,最终还是没有买到合适的机器。

  店家拿出来的,要么就是那种大收录机,但是体积太大了不符合周彦的要求,他希望能买一个随身带着,方便使用的。

  后面他如果去剧组,也可以随时录点东西,总不能随身拎着一个“炸药包”吧。

  也有那种体积不大的随身听,但是随便一个机器,店家都要上千块钱,贵一点的竟然敢开口五六千。

  所以逛了一圈,周彦又回去了,他记得贾国屏对这一块挺熟悉的,想着先找贾国屏问问。

  他不怕花钱,就怕花了钱买到次货。

  贾国屏在宿舍,见到周彦回来,他笑道,“看到你背包,知道你回来了,你被褥什么的怎么没带?”

  “没有,准备买新的。”他之前在学校盖的被褥放在长安制片厂那边,想着后面可能还要过去,就没有带回来。

  上午办完事情,他准备下午去市场买新的。

首节上一节34/4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