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从鲍家街开始 第172节

  陈恺歌看到地上的一层积雪,也知道这会儿回家确实不方便,便点点头,“好吧。”

  等回转到桌边,陈恺歌又给自己倒了杯酒,“既然不走了,那咱们再喝两杯。”

  “……”

  第二天早上,周彦还在被窝里,就听到外面传来一阵钢琴声,这曲子有可能是即兴创作,一会儿激情昂扬,一会儿舒缓感伤。

  周彦披着大衣去到琴房,就见到赵季平坐在钢琴凳上忘我地弹着琴。

  等他弹完之后,周彦鼓了鼓掌。

  赵季平笑道,“看到琴不错,手痒弹了弹。”

  “即兴么?”

  “嗯,听出来很随意吧。”

  “很应景。”周彦笑了笑,又去取出小提琴,把刚才赵季平弹的曲子给拉了一遍,“配上小提琴,效果要好很多。”

  对于周彦听一遍就能拉出来,赵季平一点都不惊讶,这只能说明周彦耳朵好,记性好,而且他刚才随性弹的这首曲子也简单。

  拉完了赵季平的那一段,周彦又拉了另外一段。

  他拉的这一段,和弦走向正好跟赵季平那一段接在一起,但是表现的内容又全然不同。

  如果说赵季平的这段是表达了下雪时的疾和徐,那周彦接上的这段则有点快雪时晴的感觉,仿佛有一道阳光照在雪地上,然后雪慢慢融化,大地慢慢复苏。

  感受到乐曲的情绪,赵季平也忍不住把手搭在了琴键上,给了一组三连音。

  周彦明白他的意思,用一段轻快的旋律回应了这组三连音,之后两人一弹一拉,像是在对话一样,你来我往,最后乐曲推向高潮。

  一曲结束,周彦跟赵季平都笑了起来,能完成契合度如此之高的即兴创作,得益于两人强大的乐感。

  乐感强的好处就在这儿,即便是没听过的曲子,也能根据听过的部分大概预判出来接下来会是什么样的和声跟旋律,甚至可以凭借感觉知道哪里应该强,哪里应该弱,哪里是重音。

  当然,不仅仅是乐感强,也是因为两人经验都很丰富。

  虽然是即兴,但也不是胡乱创作,是有遵循规则的。

  赵季平笑呵呵地说道,“这是你的琴,你给取个名字吧。”

  周彦也笑了起来了,“我就不擅长起名字,而且这首曲子是你起的头,还是你来吧。”

  赵季平想了想,说,“叫《清晨初雪红太阳》,你觉得怎么样?”

  周彦觉得这个名字实在是省事,不过倒还算切题,便笑道,“我觉得挺好。”

  “好,那就叫它了,现在我们就把谱子给记下来。”

  “行,我来记后面,你记前面。”

  周彦找了笔和五线谱,跟赵季平开始记谱。

  他们刚开始写,陈恺歌揉着头发走了过来,“你们大清早的就在弹琴啊。”

  周彦笑道,“醒啦。”

  “不醒不行啊,你们弹的曲子一会儿快一会儿慢的,特别拨弄人。”陈恺歌打了个呵欠,又看到周彦穿着,“还是年轻身体好啊,这都不冷。”

  他不说还好,这么一说周彦就哆嗦起来,连忙披着大衣回屋穿衣服去了。

  ……

  等他换完衣服回来,陈恺歌已经知道他们即兴创作了一首曲子,就跟他们说把上午的工作挪到下午,让他们上午好好写新曲的谱子。

  随后陈恺歌就先回去了。

  陈恺歌走了之后,周彦倒不急了,先去买了点早点,跟赵季平一边吃一边写。

  等到谱子写完之后,两人又拿着谱子开始讨论,有没有什么地方要修改。

  到了中午,谱子差不多成型的时候,周彦笑道,“后面我把曲子再编一编,让我们乐团演奏。”

  周彦搞乐团这事,赵季平是知道的,毕竟他儿子就在周彦他们班,这事早就跟他说过了。

  “写了就有乐团演奏,这敢情好。”

  “也不白用曲子,以后如果有公开演出,我都支付一部分费用,或者直接买断。”

  赵季平笑呵呵地摆手,“谈钱……”

  “必须谈钱,不谈就不像样子了,赵老师,这事你就听我的吧。”

  见周彦这么坚定,赵季平也没再说什么,而且他也没觉得这一首曲子能收多少钱。

  周彦看了看谱子,随后又想到一件事情,他笑着说道,“赵老师,我有个活想要找你帮忙,不知道你有没有时间。”

  “什么活啊?”

  “有一部电影,我是编剧,导演是吴子牛,我想把这部电影配乐交给你来做。”

  听到周彦是编剧,赵季平只是微微有些意外,毕竟周彦连电影都拍了,当个编剧似乎也不算什么。

  “你自己怎么不做?既然是你的剧本,那你自己做配乐,应该更合适。”

  周彦笑道,“我其实自己还有一部电影要拍,到时候我肯定忙不过来。这部电影如果能请你来做,我也放心。”

  “电影什么时候拍?”

  “明年春天。”

  赵季平沉吟一会儿,随即点头道,“没问题,这活我接了。”

  “你不看看剧本么?”

  “没事,你的作品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其实不仅仅因为周彦,还因为吴子牛,这两人在一起,捣鼓出来的东西肯定也不会差,他没什么不放心的。

  周彦笑道,“那好,等《霸王别姬》这事结束之后,我再带你看剧本,顺便把片酬的事情说了。”

  “行,没问题。”

  下午两人去燕京厂,跟陈恺歌一起把配乐定了下来,接下来就是录制,然后剪到片子里面去。

  趁着傍晚有时间,周彦又带赵季平看了《树洞》的剧本,同时给他定了片酬是一万。

  这个价钱在周彦看来肯定不高,不过却把赵季平惊了一下,这相较于他给其他人配乐,价格提升了一大截。

第144章 音乐会

  燕京的第一场雪来的稍微有点迟,而且时间比较短,只下了一夜就停下了,不过好在量够大,所以还是有不少积雪,足够燕京市民们打雪仗了。

  跟赵季平确定好把《树洞》的配乐工作交给他之后,周彦又带赵季平去跟吴子牛接触了一下,三人聊了些配乐的事情。

  由赵季平来担任配乐师,吴子牛当然很满意,现在国内最知名的配乐师,还得是赵季平,周彦虽然作品卖得不错,但是配乐的电影太少了,“业绩”跟赵季平不能比。

  赵季平在燕京待到了周日,中间抽时间跟儿子赵嶙匆匆见了一面,然后就回了长安。

  礼拜一早上,距离初雪已经过去了四天时间,但依旧能看到一些人在阴影处打雪仗,因为这几天都有太阳,也就阴影处能够抠点雪出来了。

  周彦一大早起来,收拾收拾东西,就去了机场,跟乐团大部队汇合,这个礼拜四,也就是一月七号,他们的第一场演出在台岛进行。

  众人先到了香江,然后又从香江转道去了台岛。

  从燕京出发的时候,周彦就得到了好消息,他们第一场演出的两千张票已经全部卖完。

  他们这次在台岛总共有两场演出,第一场是周四,第二场是周六,毫无意外的,周六这场的票更好卖一点,上个礼拜就已经卖完了。

  周四的票先开始卖的,但是卖的更慢一点,才刚刚卖完,不过不管怎么样,票能卖完就是好事情,这也算是开门红了。

  下了飞机之后,大家都挺高兴,因为他们之前都没有来过宝岛,这片土地对他们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汪锋,你一会儿给我们多拍点照片,来一趟不能白来啊。”

  方秀对着怀抱相机的汪锋嘱咐了一句,汪锋只能点头,“好的,秀姐,我一定给你们多拍,胶卷带的够够的。”

  “也不能光堆量啊,还要拍好看点啊。”

  听到方秀又提出要求,汪锋苦着脸说道,“秀姐,我也不是专业的,这好不好看真不好把握。要不你去找周彦师兄吧,他拍照肯定利害。”

  方秀笑道,“我不干,要不你去?”

  “那算了。”汪锋摇摇头。

  “既然不敢,那就好好拍。”

  方秀撇撇嘴,谁不知道周彦师兄拍照好看呢?但让周彦给他们拍照,总有点杀鸡用了宰牛刀的感觉。

  周彦走在前面听到他们的谈话,笑了笑,没有搭茬,他毕竟是导演,又跟很多摄影师在一起学习探讨过,对构图和光影的研究虽然比不上专业的摄影师,但比汪锋他们这些只会摁快门的小趴菜要强多了。

  之前周彦给他们拍过一次照片,个个都竖大拇指。

  “后天才演出,明天排练,我们今天是不是能在北市逛一逛啊?”李碧茹笑呵呵地说道。

  “碧茹你精神头真好,这一路折腾的,我都快累挺了。”长笛手肖防彬撇嘴道。

  “谁叫你在飞机上不睡觉的呢?”

  “那也要能睡着才行。”

  肖防彬有些晕机,在飞机上难受得很,起飞跟降落的时候,差点吐了。晕机的不止他一个,这会儿不少人都无精打采的。

  “北市这边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李碧茹问道。

  方秀耸耸肩膀,“你问我哪知道,咱们这些人,只有周彦师兄来过。”

  周彦笑着说道,“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你们要是有精力,去西门町逛逛,尝一尝本地的小吃,不过说好了,你们不能单独行动,至少三个人同行,而且还要跟我或者方秀打报告,最好是能跟本地的工作人员一起。”

  他们一次来这么多人,张有安自然要安排一些本地的工作人员来接他们。

  “西门町有什么好吃的?”

  “你们自己去逛逛就知道了。”

  “我看报纸,好像说这边的奶茶特别好喝,一定要尝尝。”

  “我也看到了,那个叫什么店来着……想不起来了。”

  “蚵仔煎怎么样,我一直听说,没吃过。”

  “海蛎煎嘛,燕京就有的,不过我感觉有点腥。”

  “那是没做好吧。”

  “应该是不正宗,台岛这边肯定是正宗的。”

  ……

  虽然旅途劳顿,但团员们都挺兴奋,不停地聊着台岛的特色,当然,主要就是几个女孩子在聊,男孩子们相对沉默点。

  聊着聊着,李碧茹指着前面说道,“我看到来接我们的人了。”

  众人朝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隔离带外面站着一群人,当头的一个男人手里举了一个牌子,上面用简体字写着:钢琴少年乐团。

  周彦大概看了一眼,有些意外,张有安跟他说,有三四个人来接他们,但是这一堆加起来得有十几个了,需要这么多人么?

  等他们再走近一点,其中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女子举着一张音乐专辑,不停地挥手。

  “周彦,周彦。”

  她举手之后,旁边两个跟她差不多大的女子也举起手来。

首节上一节172/4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