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从鲍家街开始 第14节

  等到吃过晚饭之后,周彦笑眯眯地凑到贺无名旁边。

  贺无名正看着书呢,感觉有人靠近,一抬头就看到周彦龇个大牙看着他,把他吓了一跳。

  “你干什么?”贺无名甚至拿书护起了胸口。

  周彦笑眯眯地说道,“贺老师,帮个忙呗。”

  “帮忙就帮忙,你别靠这么近。”

  周彦又笑眯眯地往后退了一步,“了解,了解,距离产生美,这样可以了吧?”

  贺无名点点头,“你要我帮什么忙?”

  “一个小忙。”周彦搓了搓手,“我现在排练缺个搭子,想来想去,整个剧组就贺老师表演经验最丰富。”

  贺无名直接拆穿了他,“应该就我有时间吧。”

  “都是,都是。”

  贺无名低眉想了想,随后说,“也不是不行……”

  “感谢贺老师!”周彦抢着感谢,生怕贺无名不答应。

  “但是有条件。”贺无名把后半句话说了出来。

  “什么条件?”

  “换个笛子。”

  “啊?”周彦一愣,“贺老师你说什么?我没听清。”

  他其实不是没听清,而是没听明白什么意思,什么叫换个笛子?

  “我说让你换个笛子,剧组给你的笛子太差了,吹的曲子有瑕疵。你要是不愿意要我的笛子,就去自己买一根好的。”

  周彦这下听明白了,贺无名是嫌他的笛子不好影响到曲子的演奏,他真没想到贺无名会提这个条件。

  果然贺大师的脑回路跟普通人不一样啊,这玩意也算是条件?

第28章 贺老师,你跟我节奏来

  虽然周彦不太能理解贺无名的想法,但是这个条件也不难,他就直接点头答应,“没问题,回头我就去买一把更好的。”

  “什么时候买?”

  “等有时间吧,好点的笛子,至少也要县里面才能买到。”

  其实县里面买到好笛子的可能性都比较小,笛子这玩意不稀罕,随便弄根竹子甚至是木头都能做,但是质量好的笛子难找。

  在祁县这个地方,你说要找玩唢呐的那是满大街都是,一抓一大把,但是要说玩竹笛的,那可不容易找见。没人玩,自然也就少有卖的。

  地方不同,艺术形式也不同。

  贺无名自然也知道这个情况,便说道:“我托人帮你买吧,买一支梆笛,回头叫人寄过来。”

  周彦点点头,“那也行,笛子多少钱,回头我给你。”

  “好,价钱出来跟说。”

  “那表演的事情就这样定下了,你可不能反悔。”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周彦笑着竖起大拇指,君子好哇!他自己虽然不是君子,但是他就喜欢跟君子打交道。

  ……

  第二天上午,周彦跟贺无名趁着剧组没有拍摄,就去了四院里面排练。

  周彦先是跟贺无名讲了一遍戏,讲完之后,他笑着说道,“贺老师你没有演过电影,对演电影可能不太了解,不过没关系,一会儿你就跟着我的节奏来,你只负责说台词就行。”

  按照周彦所想,贺无名是京剧演员,跟电影演员那是天差地别,对电影的表演肯定不熟悉的。

  但是周彦错了,而且错的离谱。

  当周彦从门外走进房间,看到贺无名一副醉眼朦胧的样子,眼睛都直了,这……贺无名竟然演出了一种醉美人的感觉,比巩莉还要柔弱惹怜。

  当然,并不是说贺无名比巩莉演的好,颂莲这个角色也不应该这么柔弱,显然巩莉对角色的理解更透彻一点。

  但贺无名即便没有演出颂莲,他也至少演出了一个醉意朦胧的女子,他的一颦一笑,每一个眼神都证明着一件事情他是个专业的演员,而且是个专业的旦角。

  至少要比周彦专业……很多。

  看到贺无名的表演,周彦有些惭愧,刚才他还质疑贺无名来着,现在看来,他就是纯纯的小丑。

  但同时,周彦也非常欣喜,因为他找对人了,贺无名即便比不上巩莉,那也比随便拉一个人要好,排练这件事情,搭档的作用还是很关键的。

  短暂的惊愕之后,周彦迅速调整状态,也开始进入戏中。

  两人的第一次排练虽然有不少问题,贺无名的台词记得还不熟,不过总体还是比较理想的。

  后面两人又排练了几次,每次都越来越好,这也让周彦越来越有干劲。

  ……

  之后半个月里面,剧组如果有拍摄的话,周彦就凑到跟前观摩、记录,没拍摄的话,他就拖着贺无名去四院排练,每天都是非常充实的。

  周彦去观摩拍摄的时候,并不只是看着,大部分时候都会给他们现场的工作人员帮忙,他毕竟是个年轻劳力,片场很多事情他搭把手都要给别人减轻不少负担。

  随着他帮的忙多了,片场不少人开玩笑说,给周彦开一份工资都少了,应该给他再加一份工资。

  加工资当然是不可能的,不过周彦乐在其中,给人帮忙的过程也是他学习电影、了解电影的过程,有时候运气好,他还能顶班充当场记,因此了解了场记板上都写着哪些信息,也知道了为什么要有场记板。

  周彦想要多学点跟电影有关的知识,倒不是说他决心以后拍戏或者演戏,只不过他对拍电影这件事情产生了最根本的兴趣,他认为演戏或者拍戏,这事挺好玩的。

  旁人倒是没觉得周彦想要学这个,只认为他可能是平时没见过这些东西,所以觉得好奇而已,再过段时间新鲜劲过去了,就不会这样积极热情。

  贺无名给周彦订的笛子前些天就已经托人买好,并且正在往这边寄。

  说起笛子的事情,周彦就感到肉疼,贺无名定了笛子之后,周彦才知道一把笛子要三百六十多块钱。

  这可是九零年,大部分人月工资都没到一百块钱的年代,一把笛子竟然要三百六十块钱。

  周彦之前还感觉自己一部戏下来赚几千块钱非常多,花都花不完的那种,但是现在看来,也就能买几根竹笛而已。

  根据贺无名的说法,他还是很体贴的,没有给周彦选太贵的,不然的话他朋友那里价格四位数的笛子都有一大堆。

  这几天周彦都在等笛子来,虽然很肉疼,但钱花出去之后,周彦也对笛子有了期待,他其实也受够了剧组给他的笛子,确实是不太好听。

  ……

  笛子还没有等来,周彦先等到了一份从出版社寄来的信。

  还是刘清从镇里面给他带过来的。

  这次的信非常薄,还没拆开,周彦就面露喜色,果然,这是一份过稿的来信。

  信是从粤省羊城市寄过来的,看到羊城两个字的时候,周彦就已经知道,这应该是《花城》杂志社寄给他的。

  寄信人是《花城》小说组的文学编辑吕梦萍,她在信中说,非常喜欢这篇《被雨淋湿的河》,并且杂志社已经决定将在十一月五号那期杂志刊登这篇小说。

  落款的时间是七月十五号,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

  周彦抄给《花城》的这篇《被雨淋湿的河》跟之前给《燕京文学》的《镇长之死》一样,都是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

  而周彦之所以将《被雨淋湿的河》投给《花城》,是因为这篇小说的故事是围绕改开后农民南下打工的情形展开的,而《花城》杂志社所在的羊城便是农民工南下的热门城市。

  而且《花城》现在比较提拔新人,对作者过往的履历不是特别看重,比较适合周彦。

  事实证明,周彦的选择是对的,《花城》十分果断地将稿子给收了。

  吕梦萍在信中告诉周彦,稿费总计六十六元,需要等到稿子刊登之后再汇给周彦。

  《被雨淋湿的河》总共三千多字,算下来,他们给周彦的稿费标准是千字二十二元,这个价格其实算不错了,现在大部分杂志的稿费都在千字十元到二十元之间。

  这个时候,国家对稿费的标准是有规定的,著作稿的稿酬标准是每千字10到30元,除了一部分确实具有学术价值的文稿可以将标准提高到千字40元之外,其他的都不能超过30元。

  按照普通人的工资标准,六十六元自然不算少,每个月只要发出两篇,就能比普通工人的工资高点。

  但是周彦作为一个月入好几百大洋的高薪人士,自然对这六十六元的稿费有些不太看得上,不过他知道,好日子在后面,现在没有必要计较这点稿费。

  大家晚安,好梦啊

第29章 被摆了一道

  吕梦萍在信里面也说了,等到十一月五号杂志发了之后,就会给他寄来一本样刊,不过周彦感觉如果要等他们的样刊可能要到猴年马月,所以他想着等到时候他自己去买一本。

  虽然说是十一月五号发,但一般情况下提前都能买到。

  又过了两天,贺无名给周彦订的笛子终于到了。

  因为笛子是易损的物品,所以周彦能想到包裹肯定十分厚实,但是等他拿到包裹的时候,还是包裹的样子被惊到了,一根短短的笛子被包的跟个炸药包似的。

  将包裹拆开,才看到里面填充了很多碎纸和破棉花,装梆笛的盒子在最中心的位置。

  如此严实的包装之下,笛子自然是没有任何损伤。

  一打开笛盒,看到笛子,周彦就知道这是一把好笛子。一根好的笛子,主要就是在材料上,好的制笛师大部分的功夫也都是在选材跟材料处理上。

  这根笛子用的是最普遍的苦竹,不论是生长年限还是阴干时间,绝对都是非常到位的,有些竹子生长年限不够就被砍下来,做出来的梆笛声音自然不够透亮、高亢,要是阴干时间不够,效果也要大打折扣。

  三百六虽然贵,但是花的确实值,而且送的木盒也挺不错,光是一个盒子出去买的话也至少要个三四十块钱。笛盒可不仅仅是装饰用的,它主要用来保存笛子,一个好的笛盒能够让笛子的寿命延长很久。

  将笛子取出来小心翼翼地擦拭着,然后又仔仔细细地给笛子贴膜,要是高锦文看到周彦此番作态,肯定会笑,之前周彦对待剧组的笛子可不是这样。

  随笛子来的有阿胶块和笛膜,周彦小心涂抹,认真贴敷。

  贴好之后,他就迫不及待地吹了一首《颂莲》。

  好笛子就是不一样,主打的就是一个字:透。

  贺无名此时正在楼顶练功,听到楼下传来的高亢笛音,不禁露出了笑容,他的条件果然没提错,这新笛的声音悦耳多了。

  虽然《颂莲》这曲子原本就好,但是好笛子则为曲子锦上添花,大大减少缺憾。

  ……

  拿到新笛子之后,周彦非常兴奋,就跟得了新玩具的孩童一样,空闲的时候也不着急拖贺无名排练了,总是跑到二楼吹笛子。

  而且这段时间因为有些道具要改动,所以拍摄也停了两天,他空闲时间很多。

  大概过了有三四天,周彦吹过笛子之后,顺道去制景组逛逛,这几天制景组特别忙,他都没怎么见到刘清他们。

  到了制景组的房间,一群人正围着一个花轿忙活。

  电影里面,第二幕戏就是陈家派轿子去迎娶颂莲,但是颂莲却拎着包跟迎亲的队伍错过,现在制景组弄的轿子就是用在这场戏的,还有就是电影的最后,迎娶五太太的一幕也可能会用到。

  虽然这两幕戏是电影最开始和最后,但拍摄时间是一样的,因为戏里面的季节是一样的。

  这轿子原本做的有些招摇了,张一谋觉得不行,让他们把轿子改朴素点。

  风大姐拿着一朵红布系成的大花从轿子后面绕出来,看到周彦,她笑着说道,“门神来啦。”

  这一声叫喊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大家纷纷跟他打招呼。

  “有日子没来了。”

  “人没来,天天听到他笛子声。”

  “今天来帮忙啊。”

首节上一节14/4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