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从鲍家街开始 第117节

  人人见到他,都要称一声姚乡头。

  看完之后,华扬双手按着稿子,若有所思。

  这并不是一部典型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其实还是偏现实,唯一有点魔幻的,是姚想在树洞里面呼救的时候,看到树梢上站着一只乌鸦,那只乌鸦告诉他,不要大呼小叫,等到天亮了再叫。

  但是读的时候,根本分不清这到底是姚想濒死之前的幻想,还是真有这么一段。

  如果是幻想的话,那到底只有乌鸦是幻想,还是最后他被人救出然后成为人人敬仰的乡头等一切后续都是幻想?

  其实姚想根本没有被人救出来,这些全部是他死前的幻想?

  这种事情不能往深了想,一旦去想,就有各种猜测跟可能。

  小说的开头跟后半段行文,有点意识流的感觉,叙事先后顺序不明显,一会儿是前两天,一会儿又是小时候,但周彦高明的是,不管叙述时间如何乱,读起来都不费劲。

  思绪回到现实,华扬听到琴房里面传来的钢琴声,周彦正在弹的这首曲子他知道,是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

  华扬对这首曲子的印象一直都是神秘且悲伤,不过周彦弹出来却没什么悲伤的感觉,更多是静谧跟舒缓,听得出来,周彦这会儿心情应该不差。

  拿着稿子,华扬走到琴房门口,等到周彦一曲结束之后,他清了清嗓子,“周彦,我看完了。”

  周彦转过头来,笑道,“时间不早了,留下来一会儿吃个饭啊。”

  “不了,我得回社里面一趟。”华扬说道。

  周彦看了看手表,奇怪道,“这已经五点二十多了,马上就下班了,现在会社里干什么?”

  华扬笑了笑,“我们组长肯定还没走,我准备把你的这篇稿子拿给他看看。”

  听他这么说,周彦也没有强留,点头道,“那你去忙吧,有时间咱们再一起吃饭。”

  “行,你也忙,我先回去了。”

  周彦起身要送,但是他到院子的时候,华扬已经出去了。

  走过去将门关上,周彦又回到了琴房,继续练琴。

  华扬走了也好,他一个人在家练练琴,感觉也挺舒心的。

  其实华扬猜的没错,《树洞》这篇小说是之前就已经写出来,被周彦放在抽屉里面的,除了《树洞》之外,抽屉里面还有十几篇小说。

  既有两三千字的短篇,也有好几万字的中篇。

  《树洞》是他自己原创,没穿越过来之前他抽时间在起点中文网上写过一篇小说,《树洞》就是他为里面的主角写的。

  周彦知道,这篇小说肯定会受到华扬他们的青睐,因为他当时写这篇小说,就是为了这个年代定制的,叙述手法在传统的基础上,还带着点实验性。

  关键是实验性不多,恰到好处,比余桦、马原的他们的先锋文学可要柔和多了。

  ……

  第二天下午,华扬就打电话给周彦,告诉他《树洞》已经给领导看过,决定放在八月那一期里面发表。

  这之后,华扬就再没来骚扰过周彦了,就连之前说的《清水里的刀子》研讨会也迟迟没有消息。

  周彦也乐得清闲,依旧是四合院、学校、燕京厂和电视制作中心这四个地方跑。

  一直到六月十号的时候,周彦接到了许情的电话。

  接到许情电话的时候,周彦还有些意外,倒不是因为接到电话而意外,而是因为许情这么长时间才给他打电话而意外。

  “我明天就要去长安了。”

  《清水里的刀子》就要开拍,许情跟孔琳都要去长安,这事周彦知道。

  “怎么去?”周彦问道。

  “长安厂那边有车从燕京过去,我跟孔琳师姐一起坐车过去。”随后许情又笑道,“不问问我,为什么这段时间都没去找你?”

  周彦挑了挑眉毛,他发现许情说话真有点策略,一般女孩子想要撒娇,问的都是“你这段时间为什么都没找我”,但许情却换了一种方式问,看似姿态更低,实则以退为进。

  “你最近应很忙吧,快毕业了,毕业作品应该完成了吧?”周彦说道。

  “是啊,最近都在忙毕业作品,你呢,为什么不来找我啊?”

  许情这时候再这么问,似乎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我也要毕业啊。”周彦笑道。

  “嗯,我就知道你也在忙毕业的事情。”许情笑了一下,又非常遗憾地说道,“只是可惜,我这次去长安拍戏,《想飞的钢琴少年》首映的时候,没办法跟你一起去看了。”

  “没关系,以后还有机会的。”

  “好啦,不能跟你说了哦,我要回去收拾行李,明天还要起个大早。”

  说完,许情也没多说什么,就把电话挂了。

  见她挂电话这么快,周彦再次感到意外,按照许情的风格,应该会叫他去送,至少也会暗示。

  不过周彦也没多想,这两天毕业作品音乐会就要开始了,他忙得很,没心思去想其他事情。

  ……

  六月十四日,周日,毕业作品音乐会如期举行。

  每年作曲系的毕业作品音乐会在学校都非常受关注,就不算其他观众,单单是参加演出的乐手加起来就超过两百人。

  学校的大音乐厅有九百多个座位,不过带站人的话,能塞两千多人。

  今年的毕业作品音乐会尤为受关注,因为有周彦的存在,早上八点不到,座位已经坐完,再来的人只能站着了。

  之所以热度这么高,倒不是因为周彦有多厉害。

  周彦确实很厉害,但是央音作曲系这么多年,出来的学生,比周彦厉害的也有很多。

  谭盾当年多厉害啊,人还在上学的时候,就拿到了大奖,但是谭盾毕业作品演出的时候,阵仗跟今天比都差得远了。

  不过周彦除了专业技能厉害之外,还混其他圈子,又演过电影。

  而且前段时间周彦在香江跟张蔓玉闹出来的绯闻,最近在内地也传了开。

  就冲着“张蔓玉”绯闻男友这个名头,好多人都要过来看看,今天来的还有很多都是其他学校的。

  要不然的话,也不可能有这么多人,央音本科、研究生再加上教师工,也才两千人左右,根本凑不到这么多人过来看演出。

  施万春跟吴祖强坐在最前面,看到后面满满当当的观众,吴祖强笑道,“今天来了有一千多人了吧?”

  “嗯,这个音乐厅总共有九百九十多个座位,已经坐满了,应该是还有其他学校的学生过来。”

  吴祖强点点头,“这样也挺好,咱们要欢迎其他学校的学生来我们学校交流,音乐就要面向大众。而且观众多,这些演奏的学生们也是好事情。有些学生没有上过大舞台,面对这么多人演奏过,这时候就要考验他们的心理素质了。”

  施万春笑道,“这些人也未必都是冲着音乐来的。”

  周彦跟张蔓玉的绯闻,施万春也有耳闻,前两天他还特意把周彦叫过去问了问,知道情况之后,他也不免感慨,这娱乐杂志,捕风捉影的本事是真厉害。

  施万春也告诫周彦,要涉足影视圈也没问题,不过还是要明哲保身,不能随意地让自己陷入这种风波之中,这种名气对他来说并非是好事情。

  吴祖强不清楚周彦跟张蔓玉的绯闻,不过他也知道施万春这话的意思,很多人来听这场音乐会,不为别的,就是为了看到周彦这个影视明星,至于音乐,他们确实不太关注。

  “因为什么而来的,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否能够用音乐将这些人留住。他们因为周彦而来,或许最终能够爱上音乐,因为音乐而留下。”吴祖强笑道。

  施万春点点头,“那就要看这些学生的本事了。”

  ……

  今天来的外校学生中,大部分都是过来凑热闹的,当然也有个别真是周彦的影迷,比如燕师大来的男生左立跟女生尚文雅。

  这俩人都是燕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业的,不过左立是大二的,而尚文雅是大一的,两个人都是学校戏剧社团的成员,平时就爱看电影,研究电影。

  左立很喜欢巩莉,所以巩莉的所有电影他都会看,当时看《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时候,他就觉得演陈飞浦的这个演员是个好苗子。

  后来又得知《天堂回信》里面的配乐指导是周彦,他就更加看好周彦了,现在他对周彦的动向也十分关注,知道周彦指导的电影《想飞的钢琴少年》下个月要上映,还知道周彦即将参演《青蛇》。

  尚文雅跟左立关系很好,经过左立的推荐,她对周彦也关注起来。

  他们学校离央音不远,加上左立又特意打听了,所以知道今天周彦要参加毕业作品音乐会,俩人就一起来了央音。

  俩人坐在中间的位置,尚文雅掩着嘴巴,小声问道,“师兄,你看到周彦人了么?”

  “没有。”左立摇摇头,“他们表演的人,应该是在其他地方待着吧。”

  尚文雅点点头,又问道,“师兄你说,今天来的这么多人里面,有没有其他跟我们一样,单纯是因为周彦来的?”

  “应该有吧,我刚才在路上还听到他有人说到周彦,好像周彦在央音挺出名的,有点风云师兄的感觉。不过像我们这样,作为影迷过来的,应该很少,毕竟他才参演过一部电影,而且还不是主角。”

  尚文雅笑道,“其实我现在其实挺矛盾的,一方面我当然希望他在音乐方面才华突出,但同时我又担心,他音乐才华太过突出,以后不演电影了。他这么有潜力,不演电影可惜了。”

  “不用担心,后面他不是要参演《青蛇》么,证明他在演戏方面还是有想法的。而且他不演戏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多关注关注他的幕后作品。”

  尚文雅瘪瘪嘴,“我还是希望能够经常在大银幕上看到他。”

  左立笑了笑,他们俩都是周彦的影迷,但是心态却不完全相同,直白地说,左立更看重周彦的才华,幕前的幕后的都有,而尚文雅显然更看重周彦的“色相”,希望能够经常看到他演戏。

  “我刚才好像看到李媛媛她们了。”尚文雅又说道。

  “李媛媛?谁啊?”左立疑惑道。

  “我们学校英语专业的,她唱歌挺好听的,去年我们来学校的时候,学生会组织迎新晚会,她还上台唱歌了。”尚文雅解释道。

  “哦。”左立点点头,他之前没听过李媛媛这个名字。

  “一会儿我去问问她们,是不是周彦的影迷。”尚文雅笑道。

  “可以啊。”

  谁都想找到同好,特别当他们支持的人比较小众的时候,平时想要找到同好太难,所以遇到了就会很珍惜。

  又过了一会儿,原本有些嘈杂的音乐厅忽然变得安静起来,因为有主持人拿着话筒上台了。

  “尊敬的领导、老师……”

  主持人上台说了一段简短的开场白之后,就把系主任施万春请了上去。

  施万春上台之后,发言风格非常简洁,只用了两分钟就把话说完了,他也知道毕业作品音乐会时间很紧,一首曲子从准备到结束至少要十好几分钟。

  87作曲系原本是16个学生,不过因为贾国屏提前毕业了,所以今年参加音乐会的只有十五个学生。

  十五个学生,十五部作品,每部作品从准备到演出结束最少也要十五分钟,一场音乐会下来,要四个多小时。

  音乐会八点半开始,如果一刻不停,至少也要到十二点半才能结束。

  不过施万春看了今年的作品名单,知道十二点半肯定结束不了。

  这十五部作品,每一部作品的时长基本上都在八分钟到十二分钟之间。

  这还只是纯演奏的时间,另外还有上台准备以及下台收拾的时间,平均一首曲子演奏完可能要二十分钟以上。

  这样算下来,十五首曲子演奏完恐怕要五六个小时。

  为了让大家不那么累,所以系里面是把演出拆成了上下半场,上午半场演奏八首,下午半场演奏七首。

  施万春下去之后,第一首曲子的乐手们纷纷上台准备,台下的观众们也都屏气凝神,准备欣赏接下来的节目。

  全场最认真的观众,应该就是作曲系的师弟师妹们了。

  从作曲88到作曲91,总共有六十五个人,今天基本上都到场了,不仅仅是他们想要来,而是他们不来都不行。

  师兄师姐们的毕业作品音乐会结束之后,再上专业课的时候,授课老师大概率都会提到音乐会上演奏的作品,甚至还会考他们一些跟这些作品有关的问题。

  “某某师兄的作品,配器思路是什么?”

  “某某师姐的和声为什么这么写?”

  等等……

首节上一节117/4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