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少年到首富 第79节

要知道那可是紫禁城,北平的象征。

1950年12月2日《新民报》标题:《小心火烛,西安门火警因麻痹大意造成》

第106章 枪战

“老阎,你看清楚没有,到底是不是皇城西门,你可别谎报消息吓唬我们。”

“就是,老阎,那可是皇城城门,哪里那么容易就失火的,你再好好看看,看清楚再说。”

……

阎埠贵一听邻居们这话顿时就不乐意了,

“什么看错了,我阎埠贵从小就在京城长大,西单在哪儿,皇城西门在哪儿,旁边又有哪些房子,我闭着眼都能说清楚,怎么可能会看错!

要是们还不相信,那就自己上来看看。”

听到阎埠贵的语气不是很友好,邻居们都谄谄的笑了笑,

“老阎,我们哪会怀疑你,只不过是这消息太大了,说话有点不过脑子罢了,

你看清楚了,真的是皇城西门?”

“屁话,不是那儿还能是哪个地方?”接着阎埠贵就开口叫起了何雨柱,“柱子,你也上来,

也上来看看,看是不是皇城西门,然后告诉邻居们。”

接着,阎埠贵又问起了其他人,“怎么样,柱子说的话,你们该相信吧。”

“相信,怎么会不相信呢,

柱子这孩子虽然小时候有些不着调,可从来没撒过谎,

更别说现在这么懂事,肯定不能够骗我们。”

“柱子,赶紧的,雨水我们给你看着,你上去看一看。”

一开始听阎埠贵说是皇城西门着火的时候,何雨柱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以前在网上冲浪的时候,他就经常看有关北平城墙的故事,

皇城西门大火的事,他自然是门儿清,知道这就是一次意外发生的火灾,而且火势也并不大,

根据第二天的报纸,也就烧掉了三家棚户和整个紫禁城西大门。

有这么一个见证历史的机会,何雨柱怎么可能会放过,

事实上他早就想爬上房顶看看了,这时候听到阎埠贵叫他,自然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

“好嘞,三大爷!”

三步并做两步爬上房顶,果然就看见西门那边燃起了熊熊大火,确实是整个城门楼子都烧起来了。

接着,何雨柱就转头看着邻居们说道,

“各位大叔,三大爷没说错,就是西门着火了。”

而邻居们听何玉雨柱也说是皇城西门着火了,顿时大惊失色,

“还真是皇城西门着火了啊,

我记得城门下面是个集市,这黑灯瞎火的,不知道要死多少人了。”

“确实,光顾着关心城门了,你不说我都差点忘了,这城门楼子底下还住着人呢。”

……

正当邻居们七嘴八舌议论的时候,城内朝阳门方向突然传来了密集的枪声。

“什么情况,哪里传来的枪声,

老易、老阎、柱子,你们仨啥赶紧看看,那到底是什么地方打枪!

这大晚上的,又是大火,又是枪战,可别出什么事才好。”

其实不需要邻居们说,枪声响起来的第一时间,何雨柱三人就转过头死死地盯着朝阳门那边,

然后就看见,伴随着枪声,时不时的闪现着点点火光,一颗颗子弹不时飘向半空,然后熄灭,消失。

看这架势,参与的人应该不少,

接着,何雨柱就大声叫道,“遭了,朝阳门那边可都是粮仓,

咱们每天做的炒面、被服,都存放在那边,等着第二天一早装上火车运往前线,

这是特口趁着皇城西门大火,在搞破坏。”

听到何雨柱的话,易中海两人也是一惊,“对啊,老年间朝阳门可是走粮车的,北平所有大粮仓都在那边,

我们老百姓每天做的炒面和被服肯定也是存放在那里的,

如果让特口们给烧光了,那真是太可惜了。”

听到易中海两人的话,何雨柱就知道,他们压根儿就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要知道全北平200多万人口,每天最少都能做10万斤炒面,

如果光是烧起来就好了,

关键是炒面这东西是粉末状的,到时候粉尘爆炸,那威力估计能把整个城门楼子都给掀掉,

到时候光是冲击波,都能把周边的人给震死。

不过,好在一段时间以后,朝阳门方向并没有燃起大火,

而且交战双方在不断的远离朝阳门方向。

看到这个情况,站在房顶上的三人都松了口气,然后就转头对着站在院子里焦急万分的邻居们说道,

“行了,各位大叔,那帮搞破坏的特口,让巡逻队给撵出朝阳门了,

看样子应该没什么大事了。”

听到何雨柱说没事了,刚刚还着急忙慌的邻居们立刻就松了一口气,

“还好还好,咱们北平巡逻队的战士们战斗力强,那些特口不是对手,

不然今儿个晚上的损失就大了。”

既然朝阳门方向没事了,这时候就有邻居提起要去西门那边救火,

不过他刚一说完,就让邻居们给怼了回去,

“行了,外面黑灯瞎火的,刚刚又有特口搞破坏,

咱们这时候出去救火,让巡逻队的同志误会了怎么办,到时候对着咱们一顿突突,那可真是太冤枉了。”

“就是,咱们北平可是有专业火警的,想必这会儿都已经到现场了,咱们过去纯属添乱,

这不管是朝阳门还是皇城西门,都离咱们南锣鼓巷挺远的,

不管是大火还是枪战,都蔓延不到咱们这里来,

咱们还是回去睡觉吧,不给街道和派出所添麻烦,那就是最好的帮忙了。”

“确实,如果是白天还好说,可是大晚上的,咱们出去乱窜,确实容易引起误会,

还是老老实实回去睡觉算了。”

接着,邻居们一边说着话,一边紧了紧身上的棉袄,陆陆续续的转身往家门走去。

房顶上的三人也不例外,从房顶上下来以后,也各自回家去了。

刚回到家里,何雨柱就从橱柜里拿出两个碗,提起炉子上温着的水壶,

“雨水,来,先喝碗热水,再洗洗脸,洗洗脚,然后再睡觉,

要不然明儿个可能就得感冒。”

何雨水双手捧着碗,小心的吹了吹,然后一边小口喝着,一边轻轻点了点头,

“嗯,雨水知道了?”

第2天一大早,吃过早饭,何雨柱就带着妹妹出门了,

今天可是第一天跟着关大爷去他的小餐馆练厨艺,自然得早一点。

第107章 一道菜的灵魂

等兄妹俩到关大爷家里的时候,关大爷父子俩已经在家里等了他们兄妹俩有一段时间了,

搞得何雨柱怪不好意思的,

“表叔,昨儿个晚上有点事,耽搁了一下,今儿早上就起来晚了。”

对于昨天晚上发生的事情,虽然隔着城墙,但关大爷还是多少知道一点的,

“成,既然来了,那咱们就出发吧,崇文门离这儿多少还是有一点距离的,咱们得快点。”

“是,表叔,咱们这就出发!”

去崇文门的路上,关大爷推着一辆特制的独轮车,独轮车上是一口刚刚从炉子上抬下来的吊汤的大锅,

一边走,关大爷一边笑着问何雨柱,

“柱子,上次做饭的时候,我就发现你的刀功跟我不相上下,

那你吊汤学的怎么样,有你爹几成功夫?”

所谓当兵的枪,厨子的汤,

何雨柱知道关大爷之所以会这么问,其实跟没有味精有很大的关系。

虽然早在1866年的时候,味精就已经在实验室问世,1908年的时候,已经可以通过酸水解进行工业化生产。

但是这种酸水解工艺,消耗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最重要的是需要耐酸设备,

以国内的工业水平,庞大的人口体量,根本就做不到全面普及,价格极其昂贵。

所以,在这个年代,提鲜,靠的就是厨师一手吊汤的功夫,汤吊得好不好,决定了一个厨师的上限,

等到1965年,味精的生产工艺改进,廉价味精走入千家万户,

这个时候,鲜味儿才开始大众化,才算真真正正走进了寻常百姓的家里。

傻柱在丰泽园上灶以后,最先学的也是吊汤的功夫,而且是何大清手把手教的,

等他学会了吊汤,何大清才开始教他别的东西。

这时候面对关大爷的提问,何雨柱自然表示没问题,

“表叔,我爹手把手教我的,他说我吊汤的功夫已经合格了,剩下的就是慢慢积累经验!”

听完何雨柱的话,关大爷笑着点了点头,

“那就成,那等一会儿看看我吊的这锅汤怎么样,这谭家菜跟鲁菜差不多,味道好不好,全看这口汤。”

何雨柱倒是没问关大爷为什么不在餐馆里吊汤,

因为就关大爷这三天晒网、两天打鱼的做事方式,再加上谭家菜的汤麻烦,一吊就是一两天,

首节上一节79/20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