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我只喜欢拍电影 第456节

但当剧组筹备完善,开机拍摄后,电影剧本必须放到第一位。

这时候箭在弦上,导演、制片、剧组各部门、演员全都到位,马上就开拍了。

突然发现剧本没搞好,或者说导演有新想法,想换个拍法。

这尼玛要死啊!

剧本不完善,电影叙事方面得出大问题,导致前后风格不统一。

还有的导演想一出是一出,不顾电影的质量,只想着赶紧杀青,趁着市场火爆圈钱。

两部、十部、百部。

每年无数中小成本电影,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淹没在院线,被大制作拍死在沙滩上。

王中君、于栋、王长田、宋戈等人频频点头,对康剑民的话大为赞同。

小成本电影,主打一个以小博大,制片方多是新成立不久的影视公司。

这些新成立的公司,绝大部分的老板都是跨界而来,根本就不懂电影。

酒桌上多喝了两杯,一吹牛,一拍脑袋就决定投资,根本没有好好制作的念头。

这些公司还喜欢单打独斗,不找专业人员加盟,不找大型公司把关。

好似生怕被大影视公司看中他们手中的项目,偷摸给抢了一般。

等成片出来后,电影的好坏也不懂,一股脑的上门找各大影视公司发行。

一上来,张口就说他们拍的电影是一部大黑马!

你们这些大公司不投个几千万宣发费,绝逼后悔一辈子,对不起他们的辛苦付出云云。

再接着,康剑民又说起一些卖座的小成本电影,说这些电影‘情节庸俗、趣味低级’。

“抛开那些卖不动的小成本电影,那些卖座的国产中小成本的电影同样存在着各种问题。

价值缺失,情节烂俗,一味拉低审美哗众取宠。

其中《一夜惊喜》、《小时代》、的遭诟病最多,前者桥段低俗,为求搞笑不讲下限,后者则大肆宣传拜金观念腐蚀受众的价值观!”

诚然,一部电影、电视剧不必每个情节都像教科书一样说教育人。

但我们是电影人,每创造一部作品,我们总要替观众们考虑考虑。

只为了博受众一笑,为了追求票房,不顾电影的基本逻辑,枉顾现代人民的三观,情节极尽浮夸、道具极尽奢华,往往无法赢得口碑上的肯定。

一部“叫好”又“叫座”的作品,需要创作者在追求赢利的同时也提高电影的文化含量,为观众提供“可口”又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好一番指责后,康剑民才满意的放下话筒。

他很懂分寸,没向各大影视公司开炮。

真要依着他刚才的话语,徐争的《摩登时代》、冯裤子的《非诚勿扰2》、赵燕子的《致青春》都在批判的范围内。

……

康剑民说完,正位李前接过话题又聊了起来。

李前指出,当前华语电影存在许多跟风抄袭事件。

一个电影大卖,后面必然会有多部跟风之作,借用前作的热度跟唬头。

这是不健康的行为,是华语电影的毒药。

就在方子恒听的精精有味,暗想李前不知会点谁的命,对哪几部跟风之作开喷时。

一道夹杂着几分笑意和询问的声音,突然传入他的耳朵。

“方导,你是咱们国内最年轻、最具才华的导演,也是少有能够将艺术和商业完美融合的导演。

同时,你也是被跟风受害最严重的导演之一,你来跟大家说一说,如何才能抵制这种不良的跟风抄袭行为!”

方子恒顿时蚌住了。

他看着台上面带笑容,做请起手势的李前,心中一万只草拟马狂奔。

不好!

老家伙给他挖坑,让站出来得罪人!

这时候,现场众人的目光也聚集了过来。

不论台上台下的领导们,还是后排的影视公司老总、导演、知命演员们,全都看向了他。

方子恒施施然起身,一位工作人员小跑着过来递上话筒。

得嘞!

既然领导点名,他就当仁不让了!

“其实,跟风电影、抄袭电影,咱们到没必要太过指责,任何一位从事电影行业的人,在从业之初多多少少会用到借鉴法则。

用前人优秀的作品,化为自己的灵感源泉,结合自己的创意拍摄出一部新作。

我个人来说,从不认为这种借鉴叫做抄袭。

毕竟,我也曾经是个年轻人!

记得在电影学院那会,每到老师让我们提交创意本子时,我跟同学们一样,下课后就赶往拉片室。

东瞅瞅、西看看,然后找出一部符合老师布置的作业主题电影。

到了下个星期,一个新的故事梗概新鲜出炉!”

方子恒用自嘲的话语,描述了早年在电影学院导演系的求学经过。

他的话,听的许多学院出来的人都露出了笑容。

这种事,他们那会也经常干!

不管是导演系,还是表演系,哪个没有借鉴过前人之作,前人的表演。

抄袭!

不存在好不!

文化人之间的事,那不叫抄袭!

主席台上,李前张了张嘴,暗骂一句小滑头。

小家伙很懂规矩,不上套啊!

正当他想在提醒提醒,给方子恒挥挥大棒,让他说点实话的时候。

就见方子恒话锋一转,把矛头指向了之前康剑民说的话题。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相较于跟风抄袭,我反而觉得‘情结烂俗、低级趣味’这类电影更加需要被抵制、制裁。

比如《小时代》这类电影,放在十年前,这些电影根本不可能大卖,狂卷大几亿票房。

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使得信息传播更快更有效,从而造就了《小时代》这类电影票房大卖。

让广大的人民群众,不得已观看了一部三观极为不正的劣质电影!”

宽敞的会议室里,响起了方子恒严肃的声音。

他的语调不高,却异常严峻冷酷。

炮轰《小时代》,把矛头指向渐渐冒头的流量电影。

第364章 群雄激愤!

………

烂片年年有!

哪都一样,并不是国产电影的专利。

但新时代的华国,经济高速增长,速度盖过了国民基本素养的提升。

特别是文娱产业,民众兜里有钱了,走进电影院看电影逐渐成为常态。

而这种时候,一些‘哗众取宠,三观扭曲’的流量电影堂而皇之出现在公众面前。

凭借着互联网的助推,电影市场的繁荣,轻而易举拿下大几亿高票房。

观众们被铺天盖地的宣传所迷惑,很难及时分辨电影的好坏。

一买票,一花钱,才知道上特么大当!

《小时代》的出现,只是流量电影、烂俗电影的开端,等到流量明星出世,那才叫群魔乱舞。

对此,方子恒始终抱有警惕心!

之前,他一介导演、一介商人,没有适合的机会不好出声。

现在不同了!

进入电影协会,他成为了新晋方理事,有足够的底气发声。

大礼堂里。

有惊讶者,暗自猜测他到底有什么打算,难道真的只想号召行业抵着《小时代》这类电影。

有不屑者,觉得他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人家电影卖钱了,关你屁事。

有暗自摇头,面露不快者,不断冷笑方子恒在搞垄断,搞行业霸权。

就许你恒宇传媒一年出品这么多部大卖电影,不许别的公司、别的导演拍青春电影。

别跟我说恒宇旗下的签约导演,苏伦拍的不是青春电影!

也有眼含期待、神情欣慰者,对方子恒的话大为赞同,举双手支持他的发声。

500多人神情不一,全都定定的看着他。

方子恒丝毫不怯场,亦不理会众人的目光,举着话筒再度开口:“《小时代》、《致青春》大卖的背后,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互联网大数据对电影的助力作用。

跟传统影视公司的操作不同,互联网通过大数据运用,快速精准的将《小时代》推送给喜欢小资情调,爱慕虚荣、贪恋奢华的人群。

再加上超强的线上宣传,分分钟把这些人群勾引进电影院买单!”

“方导,依你这么说,那互联网岂不是无敌了!”

主席台上。

中影副董陈羽开腔踢出一脚主攻,按着身前的话筒问道:“比如阿里影业、腾训影业、爱奇艺影业三家,他们每发行一部电影就运用大数据做推广,每部电影都可以准确定位受众群体,从而票房大卖,永远成功!”

这话一出,礼堂里一片哗然。

卧槽!

还真是这样!

BAT资本雄厚,又是玩数据运用的行家,有那么一个大杀器在手,出品的电影想扑街也难啊!

难道,以后的电影市场,将会是互联网的天下?

还可如何是好!

许多传统电影人心都慌了,顾不上埋汰方子恒,一个个皱起了眉投,忧心不已。

首节上一节456/70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