舔狗四年,我不舔了校花急了? 第130节

四号实验体迅速反应,给予数据反馈!几乎就在一愣神的功夫之后,数据出来了!

“1.94秒!!”他惊呼出声!

江城猛然间扭过头去,快步走到芯片观测台前,看着那个惊人的数据!四号实验体的测试成绩超越了之前的每一次!因为前几个的测试数据非常出色,超越了现在量子计算机的顶峰成绩五倍,可再快也进不了两秒的范围了,这次是首次进入。

0.01秒的差距,就是一道拉开距离的鸿沟!

“再报告情况!”

陈昂手竟然禁不住的颤抖,他无法使自己冷静下来,好半晌没有说出话来,激动到顷刻间就红了眼圈。他伸出微颤的手抹了一把脸,用一种无法言喻的语气说出了决定命运的一句话。

“四号实验体反射依旧稳固它并没有衰败,江院长,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它们全都是自杀。”

而最后一个RBN,屈服了。

在这场科研者与智能材料没有鲜血没有刀光剑影但仍旧动人心魄的争斗中!

江城,胜利了!

实验室里的所有科研者,共同攻克了类脑计划!!

江城猛地扯了一下嘴角,坚定如他也不由得一阵肝胆俱颤!一步之差啊!足以决定人类命运的一念之间啊!如果他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未来将会有怎么样的场面?他不敢想象。

这崇山峻岭,满目荆棘的路,终于是淌过来了

实验室里,沈怡然猛地蹲下了身子,她眼泪瞬间就漫了满脸,开始轻轻的抽泣了过来。

还有不少人,解脱一般的仰起了头,闭着眼睛,眼圈开始泛红。

这种激动的心情让大家甚至忘了欢呼,他们只有握紧双拳,任由内心掀起一阵一阵的海啸!

“成功了,我们终于成功了”李鲤不断喃喃的重复着这两句话,他一把搂过来了陈昂,死死的箍住他的脖颈,“成功了老陈!!”

历经五十六天,距离京都一千八百公里的西北,漫天黄沙之中的科研基地!

实验室中有人振臂高呼!

他们应该欢呼!喜悦到甚至流泪,抱住头颅蹲坐在地上失声痛哭也不为过!

华夏的科研者们做先驱,之后开启人类新纪元,此刻竟又攻克类脑计划!将智能带到一个从未曾设想过的境地!

隐没在干涸,荒无人烟的戈壁,眼中看不到一点繁华,低下头就是繁琐复杂的公式,抬起眼来是一如碧洗的西北蓝天!

江城真的做到了他所承诺的事情,在生物科技院里他慷慨激昂的告诉大家:此行去西北,不成功誓不归来,要在这个传奇色彩浓烈的地方,留下一个被后人所传颂的故事!

他作为科研领袖,要树立的坚韧不拔的精神,要有一腔为家国的热血,所以他带领科研者们来了!

如今,可扬起迎风招展的旗!凯旋胜利而归!

京都,还有等待着他好消息的领导,有翘首以盼的钟老,那个满头华发的老人守着枯黄的银杏树常常遥望西北方。

岚京,温暖家中,晚间休息的时候,那个抱着印着他照片的抱枕睡觉的恋人。

他们全都在等待一个好消息,等待江城回来的讯号。

实验室里面,科研者们一拥而上!

他们围着江城,无数只手把他举了起来,高高的抛向空中,这一刻再高声的欢呼都不为过。

江城被一次次抛向天花板的位置,只差一点就可以亲密接触。

虽然嘴上说着慢点慢点,但平常不苟言笑的江城,此时笑声爽朗。

他的青春闪耀着科研的光辉,这些天的努力终于换回来了一个好的结果。

江城在凝视深渊,深渊也在凝视他。

但,他最终跨了过去,摘得科技树上这颗光彩熠熠的果实!

华夏男儿,当如此。

第149章 西北,再见

“嘟嘟嘟”

电话在响了好久之后之后才被人接通,那边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江城在听到这清脆的声音后习惯性严肃的表情一下子变柔和。

“小璃,我明天晚上之前应该能到岚京,还要先去京都一趟。”

“真的吗哥?哦呼~嘶”

她的声音从惊喜变成了痛呼,好像是因为没拿稳手机砸到了头。

“都快两个月了,你终于要回来了,很想你。”

洛小璃一边揉着被砸红的额头,一边委屈巴巴的说。

“没事,这不是已经提上日程了,明天晚上见。”

“等你~”

挂断了电话之后,江城从床上起身,把一些衣物放到行李箱里面,还有很多东西要一并带走。

这趟西北之旅终于是要结束了,还有很多科研者和江城一样,在收拾自己的东西,他们要乘坐专机返回,而四号实验体要在武装人员的押送下带回京都。

据说派来的人员很专业,完全不用担心安全的问题,况且这是在华夏境内,类脑计划又不是一般的保密项目,科研者们什么也不用操心。

他们只需要和这片戈壁滩告别,然后坐上飞机,休息几个小时,一觉醒来又回到繁华的都市。

江城从书柜里拿出一本书,是一位名家的作品,其他的东西顾清婉在收拾,他只需要随身携带这本书就可以了。

自从成为了两院院长之后,留给他自己空闲的时间就已经很少了,江城除了科研还要处理各种文件。印象中已经很久没有倒一杯茶,在安静的午后翻阅自己喜欢的书,什么也不做。

江城回想起自己在学校里的时候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有些怀念。

环形监狱与科研基地这片建筑将在不久后被拆除,也就是说离开之后,这片地方很难留下他们曾经的证据,只有一个口口相传且振奋人心的故事。

两院的院长还不是极限,据那天谈话的时候领导的意思,他过段时间会被推荐到国际上,有个荣誉性质的席位,艾锦程曾经争取过那个位置,但是没有批复下来。

所以走上国际,是优秀科研者必须要做的事情,他即便做的事只为华夏,但影响力这个东西,还是要站到更大的平台之上,两者之间并没有冲突。

他也欣然接受了,职务已经很多了,不在乎再多一些。

人一生能做一件事做到极致,就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可是,多少人穷尽一生也做不好一件事。

江城低头望向自己手中的书,题目就叫:早晨从中午开始。

华夏著名作家路遥的随笔类文章,记录了他在写《平凡的世界》时候的经历,种种艰难心酸丝毫未提,可字里行间能感受到完成这篇巨著他用了多少功夫。

路遥将平凡的世界描绘到了极致,他是个成功的作家。

江城觉得自己还有好长好长的路要走,因为科技树上的果实琳琅满目,他在科研中经历宇宙的浩瀚,在现世中经历悲欢喜乐,这两样都使他受益良多。

可能,这就是人生的意义吧。

经历,得到,失去,处在现世中又处在理想中

江城走出房间,下了楼,在走廊里面遇到了其他的科研者,陈昂他们也收拾好了行李。

“一切都弄好了?”

“嗯,本来就没什么东西,就一些生活用品和电子产品,一个小时就弄完了。”

“既然要走了,跟狱长告个别吧,这些日子也算是承蒙他照顾了。”江城提议。

这时候众人的脑海中出现老人明明一副凶恶容貌偏偏拘谨友善的笑容,他们心底里暖了几分,去看看也好。

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要去的,江城和陈昂,沈怡然三个人一起过去,有个象征性就够了。

他们迈步来到环形监狱,往楼上谭狱长的办公室走了过去,敲开了门迈步过去。

正在研究老旧报纸的老人抬起眼来,本来一脸严肃像,看到江城脸上浮起微笑,“江院长你们怎么过来了,也不让底下人通知我一声。”

“没必要那么麻烦,过来是想告诉您,我们的科研任务圆满结束了,已经联系了京都那边,今天就打算回去了。”

“要走了吗?那就是说你们成功了?”老人眼中闪现出一抹光彩。

“当然。”

“好啊!好!”谭狱长连说了两个好字,直起腰来,快步走上前握住了江城的手,竟然有些激动,“国之栋梁!你们好样的!”

江城有些意外,陈昂他们也是这样,没想到这个远在西北的体制内老人对华夏的科研事业这么关心,他们早些日子就觉得有些奇怪。

谭狱长继续说,“不瞒你说,江院长,机密事件我不好打听。但我很希望华夏越来越富强,这是我们老一辈人的心愿,当初接到科研基地和环形监狱建在一起,让我配合你们的时候,我感觉到是很光荣的,如今你们离开,我也算完成了上头交予我的任务。”

他拍了拍江城的肩膀,可以从脸上看到他那份由衷的欣喜。

陈昂顷刻间意识到了一件事。

原来他们在冰冷的实验室里奋斗的时候,并不孤单,科研者的身后有华夏的支持,还有像老谭一样牵挂着的人民。

大街小巷之后谈论着的事,不就是我们又做出了哪些成就吗?

做科研者,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陈昂从来没有后悔过当初自己的决定,除了热爱,还感觉到一份责任。

西北很干燥,大家已经提着行李出现在了环形监狱的大门口,前来接科研者回家的车子也已经赶来,大家把行李放上了车。

有很多人仰起头来,看了一眼蔚蓝的天空。城市化导致我们现在的空气环境很不好,只有在这样人烟稀少的戈壁,才能领略到自然的魅力。

要告别了吗?

这短暂的时光,值得用心铭记。

江城吸了一口氧气,心中有些感慨。

再来西北,也许就看不到科研基地了。

“我们走吧。”他回过头来朝着车子走去。

“等一下,江院长!”监狱后面传来老谭的呼喊。

第150章 几棵红柳

科研者们转头看过去,只见不知道什么时候谭狱长从办公室里走到了楼下,关键是他手里竟然拿了好几棵不知道什么品种的树苗。

“怎么了谭狱长?”沈怡然好奇的出言问道。

皱纹遍布脸上的狱长乐呵呵的走上来,看了一眼众人,然后把手中的树苗亮了一下,“我接到通知,你们走后不久科研基地就要拆除了是吧?监狱恢复之前的格局?”

“对的。”

“我手里的这叫红柳苗,戈壁滩生长不了别的东西,只有耐旱且能适应这片盐性大的土地的植物能存活,你们来一趟,不如留下来点东西吧。”

众人这才明白了狱长的意思,从环形监狱往前走不过百米,有稀稀落落的红柳树林,说是林子其实也就十几棵树。

这些全都是他一个人闲时种的,西北风沙太大,就是因为没有植被的保护,这些年华夏一直在大力治理,老谭没事的时候也想响应一下号召。

江城他们彼此对望了一眼,这真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种树不仅有意义,而且他们这次走了,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再来戈壁滩。

也许等到下次再见环形监狱的时候,就已经是好多年后了, 那时他们亲手栽下来的红柳应该可以长得茂盛,为这片“戈壁中不多的建筑”遮蔽一些风沙。

就当,是离开之前最后的告别吧。

“那让接我们的人员先等一会吧,栽几棵树也用不了多长时间。”

江城随即做了决定,从谭狱长手里接过来一棵树苗,转头告诉大家,“还愣着干什么,去监狱里拿铲子水桶什么的。”

“明白!”

许多科研者脸上露出笑容,迈开步伐就往里面走去。

首节上一节130/26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