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他从1920就是世界首富 第76节

罗维转头看向一旁的青年,“那些洋人呢?”

“都安排在官兵宿舍。”

卢小嘉当即道,“那些机器也已经搬进厂房,不过组装什么的我们也不会弄,就放在那没动。”

“走,我们去见见他们。”

罗维当即道。

两人一同前往洋人所在的宿舍,但是一去才发现里面根本没人。

跟门口的卫兵打听了一下才知道,这些洋人都跑去厂房了。

罗维两人也立刻转道前往厂房。

而幸好厂房本身也不远,就在军事基地附近

这里本来就是一个海军基地。

原本是给北洋政府的海军停靠,甚至还有一个小型造船厂。

只是在卢永祥手里却没什么用武之地。

如今给了罗维,罗维立刻就利用起来。

直接将军事基地周围上万亩地全部都给盘了下来,同时在外围修筑围墙隔绝视线。

同时在军事基地内的一侧修建了大批的厂房。

而这些厂房,自然就是为德意志和法兰西的设备准备的。

毕竟这些可是军工厂,肯定要严加管控。

“罗先生。”

罗维一到厂房,立刻就看到那些德意志工人正在忙碌的组装机械。

虽然是在异国他乡,但此刻的他们却是忙的热火朝天。

只是罗维等人生面孔的到来,也立刻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其中一名穿着工装的中年男子,也是快步来到罗维身边。

用夹生的汉语恭敬的打着招呼。

“我的名字是埃伦克虏伯,原本是德意志克虏伯兵工厂的工厂负责人。”

“克虏伯?”

罗维奇道,“你是克虏伯家族的人。”

“是的,罗先生。”

埃伦克虏伯闻言,顿时骄傲的挺起胸膛。

显然,他对于自己身为克虏伯家族的成员这一点非常骄傲。

不过也不奇怪。

毕竟克虏伯家族可是全世界最为出名,同时也是最大的克虏伯兵工厂的缔造者。

“那么,克虏伯先生。”

罗维带着善意的微笑,“能告诉我你们在做什么吗?”.

第六十八章 时代变了,但又好像没变

“如您所见。”

埃伦克虏伯快速道,“工人们休息了一整天的时间,实在是闲不下来。所以想要来工厂这边,找点活干,毕竟也不能让您给我们白发工钱不是吗?”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罗维却从这个骄傲的男人眼中看到了一丝讨好与谦卑。

罗维抬头朝~那些工人看去。

他们的眼神中,也尽是谦卑的讨好,还有-一丝紧张。

而罗维,他很清楚这其中的原-因

在不少华夏人眼里,洋人是一个整体。

所以洋人生来就是高高在上。

然而这只是幸存者偏差。

他们能看见的来华夏的洋人,都是那些有足够资本来华夏的

其中大部分是商人,剩下的是租界里的士兵。

然而这些人,并不能代表西方各国劳苦大众。

在别人眼里,这些工人是洋人。

他们应该展现出高傲的姿态对他们不屑一顾

就如同他们以往见到的那些洋人一样。

然而在这些工人眼里,他们的身份就只是工人。

而罗维的身份,是老板、是资本家。

是那个可以决定雇佣或者解雇他们的‘主人’。

所以他们想要讨好罗维,极力表现出自己的谦卑。

他们希望自己可以得到雇佣,而不是被罗维所解雇。

被灰溜溜的赶回国,再次成为失业人群中的一员,整日浑浑噩噩。

他们谁也不想成为被解雇淘汰的那个人,他们都想要得到这份工作。

所以哪怕罗维有感他们在海上飘过一个多月舟车劳顿,打算先让他们休息两天。

可他们却害怕因为自己的‘懒惰’而输给其他人,从而被罗维解雇。

结果就成了罗维看到的这样

他明明没有命令,但这些工人还是自发的来到工厂进行工作。

说得不好听一点,这些工人就是在内卷。

他们谁也不会是最后的受益人,罗维才是

哪怕他客观上什么也没做,但客观上他也同样是最大的受益人。

时代变了,但又好像没变。

“克虏伯先生。”

罗维收回自己的目光,看向一旁谦卑的男人,询问道,“你们以前在德意志的工资是多少?”

“罗先生。”

埃伦克虏伯当即如实道,“如果是在战争爆发以前,我们的时薪是54芬尼,大能如果是现在的话……”

埃伦克虏伯面露苦笑。

随着德意志的战败,凡尔赛条约限制了德意志的发展。

导致了大规模的失业潮。

而最重要的是,那高昂的战争赔款导致德意志国内物价疯涨!

如果说战争开始前物价是一,那战争结束后的那一年物价就是三。

而现在,这个数字至少是十!

所以就连身为德意志人的马特和罗维谈生意,用的都是英镑而非马克。

因为就现在的马克这个汇率,谁拥谁倒霉。

“时薪五十四芬尼吗?”

罗维沉吟了两秒,1马克=100芬尼。

时薪54芬妮,那就是五角大洋一个小时。

按照八小时工作制来算,他们一周的工资就要二十一块大洋。

一个月就要八十四块大洋。

这个价格不可谓不高昂

现在的淞沪,大部分工人一个月工资只有三块大洋。

不过这些都是非技术性的工人,干的都是苦力活,比如码头的劳工。

而如果是手工业者,月工资在六块大洋,熟练的能赚到十块大洋。

如果是石匠、工匠,一个月能有12-15块大洋。

而如果是‘洋匠’,也就是操作西洋机器的技术工,一个月能有三十块大洋。

罗维以一个月五块大洋的标准招兵,吸引来的大都是苦力工人。

那些技术工人对于这个工资多少也有些‘不屑’。

而这些德意志工人,都是熟练的技术工人。

再加上西方人力成本比华夏高,收入比这边的华夏工人高一倍有余也实属正常。

所以工资虽然高了不少,但也在罗维的可承受范围内

毕竟,他又不准备付那么高的工资。

“克虏伯先生。”

罗维缓缓开口道,“我想,马特先生应该将我的要求告诉过你们。”

“是的,罗先生。”

克虏伯点点头,郑重道,“请您放心,这里的所有工人,都已经做好了将家人接过来的准备。”

0 求鲜花

说着,克虏伯又露出一抹苦笑。

因为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他们能够得到这一份工作。

将家人也一同带过来,这是罗维跟马特商议时特意提出的要求。

因为他不可能雇佣几个随时可能会走人的工人。

唯有让这些工人将家人也一同带来定居,罗维才能安心的雇佣他们。

而这些工人远渡重洋来到华夏,显然也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那么。”

罗维缓缓道,“克虏伯先生,我必须要提醒你们,在华夏并没有八小时工作制,你们每天需要工作十个小时以上。”

....... ..... ...

“当然,罗先生。”

首节上一节76/313下一节尾节目录